浅析中国书画元素在瓷画中的美感及影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8030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6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中国书画元素在瓷画中的美感及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析中国书画元素在瓷画中的美感及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析中国书画元素在瓷画中的美感及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析中国书画元素在瓷画中的美感及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析中国书画元素在瓷画中的美感及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中国书画元素在瓷画中的美感及影响.docx

《浅析中国书画元素在瓷画中的美感及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中国书画元素在瓷画中的美感及影响.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中国书画元素在瓷画中的美感及影响.docx

浅析中国书画元素在瓷画中的美感及影响

浅析中国书画元素在瓷画中的美感及影响

[摘要]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的文明程度是无与伦比缤纷绚丽的。

这其中,中国书画和陶瓷绘画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纵观中国书画发展史或陶瓷的发展史,不难发现瓷上绘画和中国书画自始至终一直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代表着中国特色艺术文化,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从未脱离过影响,瓷上绘画被赋予了人文关怀和情感色彩,承载着艺术进程富有中式寓意和启发。

[关键词]书画元素瓷画艺术陶瓷

[Abstract]Chinaisoneofthefourgreatancientcivilizations,itisthecivilizationdegreeofunrivaledprofusiongorgeous.Amongthem,Chinesepaintingandcalligraphyandceramicpaintingisuniqueintheworld.ThroughoutthehistoryofthehistoryofChinesepaintingandcalligraphyorceramic,itiseasytobefoundontheporcelainpaintingandChinesepaintingandcalligraphyfrombeginningtoendhavebeencloselylinkedindivisiblerepresenttheartculture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alinkbetweenthetwomutualpenetrationneverfromimpact,paintingonporcelainisendowedwithhumanisticcareandemotionalcolor,bearingtherichChinesemoralandinspiredartprocess.

[Keywords]PaintingandcalligraphyelementPorcelainpaintingartceramic

1、中国书画元素在瓷画中的历史背景

1.宋代之前的瓷画艺术发展所表现的形式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

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瓷器是由陶器演变而成的,对于瓷器上的绘画表现形式,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多以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太阳、月亮等为主要描绘对象。

汉代是陶瓷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数量之多、种类丰富,这与当时风行的美学思潮有关。

汉代思想家认为“求美则不得美,不求美则美矣”,人应该到广阔的外部世界中去寻求美、占有美。

因而从历史到现实的各种对象、各种事物、各种场景、各种生活,都为汉代艺术家所关注、所表现。

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汉代美学家蔑视“雕纤之文”,

推崇一种博大崇高之美,只有抓住对象的本质特征,作粗轮廓勾划,才能体现和传达对象的内在精神,表现作者对客观生活的审美评价。

例如汉代的彩绘骑俑(图1),马通体红色,另以黑、白两色绘出鞯、辔、缰等,细致入微。

俑人端坐马背,神态静穆,双手前屈持缰,头系巾,身着交襟右袵至膝短襦,腿扎行滕。

此俑以简洁、洗练的手法,鲜明的色彩,突出了骑者的神气,十分动人。

因此,汉代艺术处处呈现出一种雄浑豪放气势。

西汉彩绘骑佣图1

到了唐代国力强盛,文风鼎盛,这也为陶瓷绘画的表现形式奠定了文化基础。

其中中国山水瓷画艺术就起源于唐代,是中国瓷画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例如唐代长沙窑山水瓷画就运用高温褐绿彩,以泼墨写意的手法绘制而成,颇有文人画笔墨情趣,但形式与内涵上仍显得非常稚嫩,因此可以看成是我国文人山水瓷画的雏形时期。

但是在我国各个时期的文人山水瓷画具有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与丰富内涵。

对于山水瓷画的瓷工们显然具有较好的文化知识,擅长于书法,常将自创诗歌题写在器物上作为装饰,具有一些明显的文人气息,这也就表明了中国书画元素与瓷画的完美结合。

2.宋、元、明、清时期瓷画艺术的发展过程

宋代是绘画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画院的建立,山水、花鸟画科的成熟,出现了一批极有影响力的画家,这一时期出现了山水画、花鸟画、文人画等,形式异彩纷呈却又各成体系,构成了宋代绘画繁荣兴盛的面貌。

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刻画精细入微,题材内容更具生活情趣

(2)诗情画意结合,表现手法更具艺术性

正是在这种书画艺术成熟鼎盛的阶段,也为以后的瓷画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例如宋代的磁州窑白地黑彩瓷与水墨画颇为相近,其山水瓷画简洁有力、布局疏朗,与文人水墨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从中可以看出画匠们向文人画主动效袭的痕迹。

元代时期,由于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加之取消了画院制度,中国画不再受到画院制度的约束,从而给中国画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生机,这也是中国画的一次全面的革新。

此时,随意自由、开拓挥洒的文人山水画兴起,绘画上注重诗、书、画一体,讲求自然和笔墨情趣,重视情感的发挥和主观意兴的抒发,元代中国画的这种绘画风格在元青花上有着最直接的反映。

元青花吸收中国书画墨分五色的方法,以平涂为主,结合勾、点、皴、染等中国画中的绘画技法,改革宫廷拘谨的风格而富写意性,将墨分五色之后,采用勾、点、皴、染的技法进行自由的创作。

但山水题材并不多见,一般只作为人物图的背景出现,显示出一定的衰退迹象,但元青花人物图中的山石树木背景,绘制精湛、笔法犀利,与当时文人山水画形神皆颇,其画工中极可能有一批为求谋生而隐匿于瓷窑中的文人存在。

明代的青花分水法更是中国画技法的灵活借鉴,通过这种分水渲染的方法,可以产生不同的浓淡变化,画面变幻丰富,层次分明,与纸上水墨绘画没有区别。

等到了明代中期,青花山水瓷画出现了衰败,主要形式为充满吉祥寓意的海浪仙山题材,与追求高洁隐逸的文人山水画意境大相径庭。

直到明代晚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快速增长,极具文人气质的新兴富裕阶层在江南地区崛起,再加上文人山水画正统地位的确立,促使文人画式的青花瓷山水瓷画兴起,并在明末时渐入佳境。

晚明王世懋《二酉委谭》中描述景德镇时称:

“民既富,子弟多入学校,然为窑利所夺,绝无登第者。

”这一记载明显地显示了当时景德镇窑户中有大量未入第的文人存在,显然这些文人气质的工匠是文人山水瓷画的创作者主体。

到了清代粉彩瓷器发展粉彩装饰技法借鉴中国书画元素中的工笔技法,发展到后来新粉彩逐步由工笔转向写意,这也是受中国书画中文人画技法的影响。

文人山水瓷画也更为兴盛。

康熙、雍正、乾隆三帝极具文人气质,清初“四王”的文人山水画得到推崇,成为画坛正宗。

然而,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山水瓷画,都大量效袭清初“四王”等南宗文人画名家之作,文人山水瓷画的创作者身份依旧是卑微的工匠,其姓名也极少题写于作品之上,无数优秀画师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留下了绚美华丽的瓷器。

3.到近现代瓷画艺术的发展之路

中国的传统瓷画艺术博大精深,技艺精湛,凝结着高超的集体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凭借其丰富的造型、奇妙的釉变、多样的装饰和精湛的绘画技巧,成为了文化史上一朵艳丽奇葩。

对于瓷画艺术近现代的发展,多少受到了一些西方绘画和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

在近现代瓷画艺术发展的长河中,晚清瓷画内容解放,题材广泛,绘画完全是个人化,一扫以前那种陈陈相因的习气,而且将诗书画印与各种釉彩品种相结合,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创作更加自由。

等到了民国时期是瓷画变化与复兴的时代。

淡彩写意经过光绪时期的发展,只能在量的方面增加,不能在质的方面增加。

所谓穷则变,变则通,在清末西学东进的时候,在淡彩写意衰微的时候,瓷画的革命便是必然的。

于是民国淡彩画偏向于工笔化、中西化、专科化,与其后的“新彩”画颇多一致。

特别是到了民国二十年之后,瓷绘艺术发展到了一个黄金时期。

此时的“新彩”出现,新彩以画工细腻,色泽浓丽见长,反而与淡彩作风,各极其妙。

工匠们把这种新彩形式的创作推到顶峰,使之趋于轻艳华丽的一路。

较之淡彩画,作风便清新而不庸熟。

于是新彩就成为了当时的高档瓷绘。

到了现代瓷画艺术在总体上体现着我们这个时代的开放型思维和交叉多向的思维方式,有着强烈的个性追求,现代瓷画从中国传统书画内涵美跳出来,但又继承了中国书画的一些特性,注意现代艺术的时空美,作品粗犷,富有想象力。

观念更新,内容丰富,材质多样,手法灵活是现代瓷画艺术创作的大致趋势。

这也在现代瓷画艺术中有所体现。

陶瓷大师赖德全先生他的陶瓷作品就是承变相生,使陶瓷艺术观念解放,综合情感。

特别是他的泼彩瓷画,每一条线都流畅游动,每一处都开合有度,错落聚散的皴点,和谐的色彩对比,都是那么的浑然天成。

崭新的理念,多姿多彩的瓷画艺术形式,特异的材料运用,都构成了现代瓷画的风采。

中国瓷画还需要更多的创新、发展。

使其重新回归到主流艺术文化当中。

二、传统书画元素在瓷画艺术中所产生美感

1.从书画元素的意境、气韵、笔墨技法等方面

(1)意境

所谓“意境”,就是在感性的日常生活和生命现象中,直接呈现某种形而上的意味。

“意境”作为一种艺术的创作原则和审美观念,是伴随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文化底蕴、思维方式所产生的,在探索陶瓷绘画的发展轨迹中可以发现,新石器时期彩陶绘画就具有浓厚的审美意境。

在当代陶瓷绘画创作中除了注重传神之外,也很注重造“意”,这里讲的造“意”,主要从陶瓷画面的“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来营造的一种“物我合一”的审美意境。

首先瓷匠们在绘画造“意”时需注重“虚实”表现。

在陶瓷绘画中画面的有画与无画处便构成了的“虚实”关系。

然而这画面中的空白不是空而无物,陶瓷绘画中的留白是瓷匠们有意而为,好的瓷匠师傅会把留白的手法表现得非常优美。

传统陶瓷青花绘画在用笔的干、湿、浓、淡,则也是另一种“虚实”表现手法,“虚实”的陶瓷绘画效果是为了追求一种形式的美,是绘画者的内在气质与气度的表现,无与有、虚与实的统一。

其次“动”“静”的结合成了陶瓷绘画创作的又一个基本特征。

比如陶瓷山水绘画者喜欢以高远、深远、平远来表现画面的空间变化,在陶瓷绘画中“动与静”正是画家的心灵以及对人生感悟的体现,是情感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2)气韵

气韵是绘画自身“生动”的重要因素,是强调绘画与生命“活气”的相通,意指生命在画中的流动不息。

而气韵在绘画中贯通于六法又是同时呈现的。

然而瓷画山水艺术魅力就在于它的气韵贯通。

在瓷画中山水画创作题材中都是以优雅宁静的自然景色,点缀以超凡脱俗的人物、村庄等景物,他们或渔歌唱晚、或与佛禅悟,或听泉观竹,或谈经论道,这正是画家在大自然中寄托人们的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用绘画语言抒发自己的内心和思绪。

其中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在陶瓷圆润光泽表面绘画,其画面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同时在技巧上还可以借鉴古人立意、布局、运笔、色彩、线条等方面之大成,在作品中表现出平淡天真、超凡脱俗的、宁静禅悟的文人画审美特征,追求“天人合一”的意境。

对于国画中的写意山水,依附在陶瓷形体上,并和陶瓷的玉质、细腻感取得和谐一致,显示出陶瓷绘画山水的美感。

瓷匠们在创作瓷画时要气韵游于心,神彩生于笔。

意存笔先,笔周意内,画尽意在,像应神全。

神闲意定则思不竭而笔不困也,才能气脉不断,生生不息。

不管是什么场景、江河湖海、天地万物,宇宙空蒙,都要有动,动才能生发,才能使“气”流转畅通,天地万物才能有规律的运行。

这样才能体现陶瓷的材质美、器型美、工艺美。

(3)

笔墨

余明洲《瑶里风情》图2

创作瓷画的灵魂在于笔墨,具有本体意义的瓷画,笔墨是一种技法,因材施艺寓情寄意,以做到随型赋彩,注重视觉语言表达系统的完善与规范。

在瓷画上要考虑瓷釉质和胎质的光滑程度和细腻程度。

在突破工艺限制之后考虑烧成前后的效果,不同的用笔能引起不同感觉:

水分的饱满、行笔流畅的笔痕能引起春天般滋润的视觉感受;徐缓的用笔能引起持中含蓄的联想;流利灵活的用笔能引起洒脱欢畅的联想;

余明洲《猴子观海》图3

快速而多变的用笔能引起龙飞凤舞的联想。

例如余明洲大师的新粉彩作品《瑶里风情》(图2)粉润柔和,秀丽雅致;色彩明快,质感丰富。

以江南美丽的瑶里乡村为主题,采用瓷画俯视全景法,由近及远,近景为硕大的古樟树,树虬筋纹用笔顿挫变化,转折粗狂得势,发枝的笔势挺进有力,行枝接续如弯弓秋月,寓意着厚重的历史感和沧桑感;中景为错落有致、粉墙黛瓦的村落和盛开的油菜花,在笔墨中,强调内力积点成线,水到渠成小舟荡漾,人如鲫信手拈来;远景为云雾飘渺、群峰逶迤,若隐若现,相映成辉。

在瓷画中青花笔墨,也是展示魅力的表现形式,青花山水画《猴子观海》图3笔墨力求简略,云海皴擦渲染,黄山的点线面和肌理反差对比,使自然的景色通过笔墨的转换跃然于瓷画作品之中,相得益彰。

2.从书画元素的构图形式方面

中国书画和瓷画同属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在构图和画风方面有着很多相似之处,通过线条和笔墨的正确处理描绘景物,形成艺术感染力,从而升华精神境界。

中国书画的构图在瓷画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1)散点透视构图法

中国书画和瓷画对于构图都是非常重视,在图画绘制过程中,二者运用的构图方式均为散点透视法,即画面上存在很多移动的透视散点,使构图更加均衡、饱满、富有灵性,这样散点透视法在中国书画和瓷画过程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这也是将中国书画构图方式运用到瓷画中的有力保证。

(2)墨色层次感的区分

中国书画是靠笔墨完成的,墨色的层次感是中国书画的重要特点,通过墨色的层次可以体现景物的大小、远近、形状等。

中国书画的基本技法之一是墨色层次感的区分,瓷画虽然不直接用墨,但是也使用相应的颜料完成绘画工作。

如青花瓷画就是运用蓝色颜料完成的,和中国书画所用的墨色相比虽然颜色不同,但同样可以运用颜料的浓淡区分以体现画面的立体感,这也是中国书画构图可以运用到瓷画中的重要保证之一。

中国书画元素构图在瓷画中的运用虽然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历史,但在今后中国书画元素构图在瓷画中的运用依然是主流,我们应当重视二者的结合,确保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传统书画中的内涵对瓷画艺术所产生的美感

瓷画是我国传统陶瓷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书画元素是中国艺术中的不朽瑰宝,也正是这块肥沃的艺术、文化土壤滋润着中国的艺坛,瓷画与中国书画是同源的,在陶瓷工艺中,瓷画既吸收了中国书画元素的形式(构图、表现语言、表现手法),又讲究笔法、气韵,追求线条流畅、水分莹澈,水墨酣畅淋漓的效果。

中国传统书画美学思想是以“天人合一”为目标,然而,瓷画美学同样也是追求艺术的“天人合一”。

史前的彩绘陶器其绘制内容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画面的形式抽象处理除了视觉上的“和谐”,更重要的是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例如青瓷如玉,温润、含蓄、典雅。

青瓷之美“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如玉般微妙淳朴,既是心灵的,又是美感的。

它描画了人文精神与陶瓷艺术的完美结合,是人追求的和谐美,注重人生,这就是中华文化的价值取向。

通过一系列的表现语言及表现手法,中国书画与瓷画皆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相互融合、相互处进一样的美学思想。

中国瓷画艺术的形式创造,在追求和谐美的前提下,更遵循传统的哲学思想。

造物思想重视人与物、用与美、文与质、形与神、心与手、材与艺等因素的相互关系,主张“合”、“和”、“宜”,其理想追求,使中国瓷画艺术呈现高度的和谐性:

外观物质形态与内涵精神和谐统一;实用性和审美性和谐统一;感性特征与理性规范和谐统一;材质工艺与意匠经营和谐统一。

三、瓷画艺术所表现出来的价值意义及影响

(1)瓷画艺术所表现出来的历史价值

瓷画艺术长期以来,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延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文化元素和民族风格,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上至原始秦汉,下至唐宋元明。

瓷画是我们的前辈们开创的艺术天地,继承和发扬瓷画艺术是我们这一代义不容辞的的义务。

首先,继承古人的创作精神发展瓷画基础;其次,必须吸收其他艺术形式为我所用;最后,提升自己的技能,拓宽艺术渠道,这样中国书画元素与瓷画的结合,才更具有审美历史价值,例如“珠山八友”中的王琦的人物瓷画在民国时期是独树一帜的,他继承了中国书画的传统技法,又以西画的光影、明

暗相结合,他所作的《粉彩渔樵问答纹瓶》图4既有立体感,又有新鲜感,获得了奇妙的效果。

图中绘画取材于姜子牙与武吉的问答情景。

对于瓷画从古至今绵延传承到近现代,正是以创新为主力的瓷画艺人,始终活跃在中国瓷画的最前沿,他们在品味、格调、历史审美情趣中把瓷画艺术与中国书画的结合,推向了新的历史高点。

(2)

王琦《粉彩渔樵问答纹瓶》图4

瓷画艺术所表现出来的文化价值

中国历史上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绘画,元代产生的浅绛彩,浅绛彩是元代画家黄公望所创的一种国画山水画法,他以水墨钩皴为主,施以淡锗,花清渲染着色,又被成为淡彩。

晚清道光咸丰年间,浅绛彩给传统僵化的瓷上彩画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为此也开创了全新的瓷上绘画新风貌。

它不但为后世陶瓷文人画开创了先河;而且丰富了陶瓷艺术的新文化语言。

总之浅绛彩人物画瓷绘虽然存世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七十余年,但对于其后的釉上彩绘的发展产生了影响确实极其深远。

对于文人画家把绘画的审美意趣带入到瓷绘艺术中,这样确立了中国画的装饰形式,也扩大了瓷绘语言,提升了陶瓷绘画装饰的文化艺术品位。

在中国画家的参与中,直接或间接地培养了大批的瓷绘人才,促进了纯艺术绘画和陶瓷绘画的融合,影响了后世瓷绘的发展方向。

宋代磁州窑白地张家造款墨竹叶纹枕花竹之法就是效法宋代文人,如苏轼的墨竹画之作,元青花中的竹石纹,则受元代画家赵孟頫,柯九思等人影响。

由此可见,瓷画(主要指文人画)是具有血脉联系的,更表现出了高超的文化审美。

(3)通过分析瓷画艺术的价值它在文化意蕴中的影响

历尽千年陶瓷艺术在岁月的长河中经历了历朝历代的昌盛或衰朽,不断的丰富、完善、发展,并最终形成了一个独立系统,其中就瓷画而言,题材包括山水、花鸟、人物并以工笔或写意的形式表现出来,也正是在中国这块肥沃的艺术、文化土壤的滋润下中国瓷画在华夏大地上盛开着朵朵奇葩,而中国画艺术与陶瓷艺术的历史皆源远流长,同时它的表现形式也深受国外艺术同行乃至世界人民的青睐和喜爱。

中国书画艺术与陶瓷艺术是并驾齐驱的姊妹艺术,因为它们的存在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化,增加了中国对世界的吸引力,促进了中国对外的文化交流。

中国书画艺术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无论从审美还是从地域、历史方面来讲,它都带有深厚的民族性特点。

中国书画艺术是民族性的,而陶瓷艺术也同样以其在中国悠久的发展历史而被深深地烙上了民族的烙印,一部中国瓷画史就是一部社会文化发展史,有着悠久发展历史的瓷画必然也拥有深厚的民族区域性、审美性、历史性特点。

瓷画与中国书画艺术是类似的,即在创作取材、审美倾向、思维表现方面,二者是相通的,中国书画艺术所表现的题材和技法也能运用在陶瓷艺术创作上。

例如陶瓷艺术中的青花、粉彩、新彩等形式的瓷画均与中国书画的艺术形式上类似。

在历代陶瓷艺人的探索与追求下,运用中国画的散点透视、“知白守黑”、重线条画结构、写意传神等使中国书画中的诗、书、画在陶瓷上表现出淋漓尽致的形式。

然而对于中国书画和瓷画来讲,它们是不同的载体,不同的绘画材质,所表现出来的作品都是力求完美的,它们相互借鉴,更进一步加强了瓷画的文化底蕴,提高了瓷画的品味与内涵,也扩大了瓷画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余超烁.浅谈水墨对陶瓷绘画的影响[J].《艺术科技》.2014.(09).

[2]段立志安详.瓷画与中国书画一脉相承的关系——浅谈瓷画从书画领域吸取营养元素[J].《景德镇陶瓷》.2011.

(1).

[3]赵宏.《中国陶瓷史学史》——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10ISBN978-7-5034-4395-4.

[4]熊寥.《陶瓷美学与中国陶瓷审美的民族特征》[M].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9

[5]孙六庆.《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6]尚刚.《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ISBN978-7-04-019228-5.

[7]邓茉.解析当代青花工笔佛像艺术特色与技法语言[J].《中国陶瓷》.2014.(05).

[8]武春河陈传席陈绶祥.等.中国书画与瓷器艺术[J].《中国书画》.2007.(12)

[9]王榕茂.陶瓷彩绘与中国书画的交解发展[J].《佛山陶瓷》.2015.25(6):

48-50.

[10]徐慧.浅谈宋代磁州窑绘画装饰的艺术特色[J].《美与时代旬刊》.2013.(03):

68-69.

[11]赵兰涛姚琛.略论宋代文人画对磁州窑铁锈花装饰的影响[J].《中国陶瓷工业》.2009.(04):

45-47.

[12]王建宏.《美术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3]曹克家.《宋代民间陶瓷纹样》[M].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

[14]石玲华.浅谈粉彩走兽瓷[J].《景德镇陶瓷》.2015.(3).

[15]王锦瑞.陶瓷绘画的纯艺术性[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3.

[16]姜孜.中国学院陶瓷绘画浅析[D].中国美术学院.20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