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全部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1800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全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全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全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全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全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全部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全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全部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全部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全部教案

第二单元

本单元围绕“秋天”这一主题选编了四篇课文《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和《听听,秋的声音》。

本单元还安排了“习作”板块,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学写日记,初步掌握日记的格式及内容特点,同时培养及时记录生活感受的良好习惯。

与此同时,本单元照例安排了“语文园地”,旨在从词语的积累与运用以及汉字书写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认知的巩固与内化。

 

4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径、斜、赠”等11个生字,学会“寒、径、斜”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够进行背诵积累,同时默写《山行》。

3.理解诗歌大意,能够融人诗歌的意境中,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秋色,体会诗人对秋天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激发对秋天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三首古诗的作者资料

第一课时山行

课时目标:

1.认识“径、斜”2个生字,学会“寒、径、斜、霜”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山行》,并能够默写诗歌。

3.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美丽风光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解释课题

师:

孩子们,秋天正向我们走来,你们喜欢秋天吗?

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生:

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不再那样炎热,凉丝丝的很舒服。

生:

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很多果实都成熟了。

生:

我也喜欢秋天,因为秋天的山林色彩缤纷,就像一幅画那样美。

师:

老师也很喜欢秋天,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秋天的大自然走一走、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几幅秋天的风景图片,最后定格在火红的枫叶图片上。

师:

看到这么美好的景色,尤其是最后一张枫叶图片,孩子们,老师突然想起了一句诗(课件出示“霜叶红于二月花”)。

你们知道这

句诗是谁写的吗?

生:

知道,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诗歌的名字叫《山行》。

师:

你们想知道《山行》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内容吗?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中吧。

板书诗题,简单释题(在山间行走),引导学生交流对杜牧的了解,教师简单补充(唐代杰出昀诗人,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设计意图】以秋天的风景图片创设话题交流情境,唤醒了学生对秋天美景的感知,初步激发了他们对秋天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为学习古诗奠定了积极的情感基础。

二、初读诗歌,疏通词句

1.教师范读诗歌,边读边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课件出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引导学生自主练习诗歌朗读,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结合朗读情况,再次指导读准节奏,同时强调生字“径”读后鼻音。

4.再读诗歌,借助诗歌旁边的注释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不理解的做上记号,请同学、老师帮助理解,也可以结合对诗句意思的感知尝试自主理解。

5.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教师适时引导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对于学生不能理解的字词,教师再进行补充,其中注意“远上”(伸向远方)、“石径斜”(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于”(比)。

6.指导学生齐读诗歌,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停顿与韵昧。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重在指导学生在初读诗歌的过程中,扫清字词认读障碍,将诗歌读通读顺,并能够解决字词的意思,为理解诗歌内容做好铺垫。

三、精读诗歌,体会意境

1.质疑交流:

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呢?

(深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诗中找出依据(课件聚焦诗句中“寒”“霜叶”两个词语)。

2.自主探究:

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在山间小路上行走,远远地他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呢?

边读边画出诗中的景物。

(1)学生读书、交流,教师归纳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同时课件出示相关景物,引导学生结合画面试着串讲诗句的意思。

教师适时补充(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2)想象体验:

诗人面对这样凄清寒冷的秋色图,心里会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呢?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抓住“寒”体会诗人心中的悲秋之情。

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注意读出诗歌稍微低沉的语调。

3.过渡引入:

咦,诗人杜牧为什么走着走着停了下来呢?

(因为他看到了一大片火红的枫叶)板书:

枫林、霜叶,同时引导学生明确这是诗人看到的近景,课件适时出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引导学生看图想象:

夕阳照耀下的枫林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学生交流(红得似火、跟二月的花儿一样红艳……)。

教师适时引导

学生理解“红于二月花”(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同时出示枫叶图,引导学生再次感受枫叶的色彩美。

(2)引导学生理解“坐”(因为),同时想象此时诗人看到此景会怎样说(太美了,太漂亮了……)。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枫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板书:

喜爱、赞美),同时试着串讲后两句的诗意。

教师补充(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并引导学生明确后两句诗已经成了赞美秋色的经典名句。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体会诗人对秋天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学生练习朗读诗歌,教师播放《秋日私语》,引导学生随着舒缓的音乐放慢自己的语速,同时注意读出诗句情感由低沉到高昂的微妙变化。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试着进行背诵。

学生随着音乐齐背诗句。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以诗人的行踪为线索,引导学生跟随他一起边走边赏秋色,让学生巧妙地融人到了诗歌意境中,既受到了审美熏陶,同时也准确感知了诗人的情感。

四、课堂小结,指导书写

1.是啊,秋天的山野,也许草木不再葱绿茂盛,但是,那火红的霜叶,不正是秋天唱响的一首激越美好的赞歌吗?

2.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4个生字“寒、径、斜、霜”,指名朗读、组词,教师再次强调“径”的正确朗读。

(2)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生字的书写要领,教师适时指名四位同学板演生字,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教师根据评价情况进行书写修正、范写,提醒他们注意:

“寒”下面部分的三横要写得紧凑、等距,且要注意最后一横略长,撇、捺要舒展;“斜”左右两边注意避让穿插,写得协调美观;“霜”上面的“雨”要略呈扁势,下面“相”的“目”要注意横画之间等距。

(3)学生自主描写生字,教师巡视点拨指导,根据书写情况及时进行书写强调。

板书设计:

4古诗三首

远景: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山行(喜爱、赞美)

近景:

枫林、霜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赠、刘、残”等8个生字,学会“赠、刘、盖”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和对朋友的勉励、敬佩之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习,引入诗题

1.谈话回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刚刚学过杜牧的描写秋天的诗歌《山行》,来,我们一起背诵这首诗歌。

2.质疑交流:

在你们的印象中,秋天是怎样的呢?

课件出示句子“在我的印象中,秋天。

”引导学生利用给定的句式描述秋天给自己的印象。

3.小结引入:

在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却有着别样的风情。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苏轼描写秋天的古诗《赠刘景文》(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注意“赠”是后鼻音)。

随后教师简单释题,引导学生明确这首诗歌是诗人写给自己的好朋友刘景文的,并简单介绍苏轼(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设计意图】由上节课古诗学习回顾,让学生有效实现了认知内化,同时,通过句式说话训练的形式,自然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探究苏轼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强烈欲望。

二、初读古诗,感知画面

1.课件播放舒缓的钢琴曲,教师配乐范读,引导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交流自己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秋景图。

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及时予以肯定。

2.学生自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不好的字词借助拼音反复朗读。

3.指名朗读诗歌,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强调生字“犹”读第二声,“橙”不要读成了“登”。

同时,注意指导读好诗歌的停顿与节奏(课件出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4.再读诗歌,想一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

荷、菊、橙、橘。

5.学生齐读诗歌,注意想象画面中的几种景物的样子。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重在让学生在读中扫清字词障碍,达到将诗歌读通、读顺的学习目的,同时,对诗歌中描述的画面建立粗浅的认知。

三、品读赏析,融境悟情

1.质疑引入:

古人作诗最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在苏轼这首诗歌中,又藏着一幅怎样的秋色图呢?

认真朗读诗歌,看看你眼中都见到了怎样的秋景。

2.学生自读,思考第一、二两句,并与同学、老师交流:

生:

我感受到了一种很凄凉的味道。

你看,荷花已经开完了,并且已经枯萎了。

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我从“尽”字中体会到的,再看课文中的插图,荷叶都枯萎了。

师:

想一想,夏天的时候,荷叶的样子是怎样的呢?

(课件出示夏日荷花图)

生:

碧绿的荷叶被高高地举起,就像一把把小伞。

师:

对,所以第一句诗中的“雨盖”是指“雨伞”的意思。

这样缺乏生机的荷叶,确实让人感到凄凉悲伤。

那秋天的菊花又是怎样的呢?

生:

秋天的菊花虽然也开始枯萎了,但是它却不怕塞冷,还在傲然绽放。

师:

你是从哪个地方感受到菊花这样的精神的?

生:

“傲霜枝”说明它不怕寒霜,还是很勇敢地在秋霜里绽放。

师(课件出示“菊残犹有傲霜枝”):

正是因为菊花有如此不屈的精神,所以才能成为秋天精神的代表,也才更让诗人喜爱秋天(板书:

喜爱)。

来,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读读这两句诗。

3.继续出示第三、四两句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引导学生朗读并思考:

从这两句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学生交流(对秋天的赞美),教师适时引导他们说说是从哪句话中体会到的(板书:

一年好景君须记),并思考诗人赞美秋天的原

因。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最是橙黄橘绿时”体会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后两句,注意读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4.学生自由吟诵,同时尝试背诵。

指名背诵展示,学生齐背诗歌。

5.质疑思考:

诗人明明是写秋天的景物,为什么题目偏偏要用“赠刘景文”呢?

教师简单补充诗歌的创作背景资料(刘景文具有菊花一样的品格和节操J,引导学生从中明确诗人借这首诗歌表达了对朋友刘景文的敬佩与勉励之情(补充板书:

抒情)。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读中想象法,让学生在品读诗句的过程中不断在脑海中形成匦面,并从中感受到了秋天景物虽然难免凋敝,但部是个果实成熟丰收的季节,从而与诗人的情感形成共鸣,更好地感悟了诗情。

四、指导书写,课堂小结

1.指导生字书写。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本首诗歌中要求会写的几个生字,看看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适时进行书写指导,重点强调:

“赠”

左窄右宽,右边“曾”中间的部分不能写成了一笔横画;“盖”上半部分的三横略短,且注意等距,下面的“皿”略扁而宽,最后一笔横画较长且略有弧度;“残”右边半部分前两笔横画不能写成了短撇,斜钩要舒展;“橙”右边的“登”要注意上展下收。

(2)学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重点强调部分易错笔画、结构的书写。

2.教师小结:

不知不觉我们又诵读与积累了一首苏轼赞美秋天的诗歌。

本课中还有一首与秋天有关的诗歌《夜书所见》,这就留待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吧。

板书设计:

4古诗三首

写景:

荷、菊、橙、橘(喜爱)

赠刘景文

抒情:

一年好景君须记(赞美)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挑”这个生字,学会“送、挑”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