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7984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2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必修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生物必修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生物必修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生物必修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生物必修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必修三.docx

《生物必修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必修三.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必修三.docx

生物必修三

一、选择题

1.根据右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a、c、d、b四个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依次递增,则M可以表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我国从南向北物种丰富度变化的趋势是b→d→c→a

C.若a→c→d→b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则M表示生物体数量

D.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b

2.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进行不同处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对照组,乙、丙为实验组

B.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停滞

C.细胞分裂素与侧芽的生长无关

D.甲侧芽生长快与生长素促进生长有关

3.在某一森林中,由于真菌感染几乎使所有橡树树皮颜色变黑。

科学家研究病树时发现一种生活在橡树上的蛾种群的颜色也由淡褐色变成黑色。

下列对蛾种群颜色变化的合理解释是()

A.蛾种群产生了黑翅变异以更好适应橡树颜色的变化

B.真菌不仅感染了橡树,还感染了蛾种群

C.当橡树变黑时,蛾种群中黑色蛾更适合生存

D.真菌引起橡树和蛾种群发生了基因突变

4.下图是种群在有限的资源下增长模型,据图可以做出的正确判断是()

A.资源有限,种群数量受自身密度制约,随密度增加增长率下降

B.种群在无环境阻力时数量达到K所需的时间较短

C.K/2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种内斗争强度最小

D.图示时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变化为稳定型—增长型—衰退型

5.已知肌肉受到刺激会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

取三个新鲜的神经一肌肉标本,按下图连接,图中②、④、⑥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

刺激①可引起图中右肌内收缩,中肌肉和左肌肉也随后相继收缩。

则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实验进行时应将标本置于生理盐水中,若没有可用等渗的KC1溶液来代替。

B.直接刺激⑤,则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左肌肉和中肌肉

C.未接受刺激时,神经纤维保持静息状态,此时没有离子进出,各种离子在细胞膜内外浓度相等

D.肌肉细胞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外电位将由负变正

6.农业科技人员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在1公顷范围内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又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鼠有12只。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草原上鼠与牛、羊是竞争关系,鼠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

B.这种随机选定区域进行调查的方法称为样方法

C.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06只/公顷,必须积极防治

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则是不准确的答案:

B

7.(2010·中山纪念中学质检)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德国和法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艾滋病病毒(HIV)方面的成就。

下图表示HIV浓度与T细胞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HIV最初侵入人体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消灭大多数病毒 ②HIV浓度与T细胞浓度总表现出负相关关系

③HIV攻击T细胞,这不会影响人体体液免疫能力 

④艾滋病患者若不进行治疗,大约能生存9年时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B

8.(2010·潍坊,3月)小明最近到医院体检,体检报告中的肝功能检验结果显示:

乙肝抗原呈阴性(-),乙肝抗体呈阳性(+)。

他说自己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就此结果向你咨询,你应该给他怎样的合理建议?

(说明:

“+”表示有,“-”表示没有)(  )

A.你体内带有乙肝抗体,说明一定也有乙肝病毒,需要到医院就诊

B.你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一定是妈妈怀孕时传递给你的免疫力

C.你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说明你可能曾感染乙肝病毒后又痊愈了

D.你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这是父母遗传给你的免疫力答案:

C

9.(2010·安徽合肥一模)为了探究光照和重力对横放状态下植物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对刚萌发的盆栽燕麦分别进行下列处理:

一段时间后,①、③、④均明显弯向上生长;②弯曲生长不明显。

根据上面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盆栽植物横放实验示意图

A.①和④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单侧光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

B.①和④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重力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

C.①和②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单侧光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

D.③和④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重力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

答案:

D

10.从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生长素能促进上胚轴切段生长

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上胚轴切段的顶端

解析:

由图示实验过程可以看出,两组实验处理的差异是黄豆幼苗上胚轴切段是否有生长素(IAA)刺激,实验结果是受IAA刺激的上胚轴切段能够生长,对照组上胚轴切段不生长,因此,本实验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生长素(IAA)能促进上胚轴切段生长。

答案:

A

11.(经典题)用燕麦幼苗做如图所示的两组实验。

甲组:

将切下的胚芽鞘尖端③水平放置,分别取两个琼脂块①、②紧贴在③的切面上,数小时后如甲图所示处理。

乙组:

将附有琼脂块X和Y的胚芽鞘顶端放在旋转器上匀速旋转,数小时后如乙图所示处理。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组实验证明了植物的茎具有背地性

B.乙组实验证明了植物的茎具有向光性

C.④向左弯曲生长

D.⑤向左弯曲生长

解析:

甲组实验仅证明了植物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乙实验组旋转导致尖端受光均匀,不能证明向光性。

②生长素浓度高,④向左弯曲生长;X、Y生长素浓度相等,⑤直立生长。

答案:

C

 

12.(2010·重庆一模)下图中甲图是一株盆栽植物,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将该植物向左侧水平放置,根将向下生长,表现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给予该植物右侧光照,③、④侧生长素浓度可分别用乙图c、g点表示

C.甲图①处生长素浓度可用乙图f点表示,此处生长受到抑制

D.如果摘除甲图中的部位①,则②处生长素浓度会高于10-6mol·L-1

解析:

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背地侧浓度低促进生长,体现两重性;甲图中右侧光照,左侧③生长素浓度应高于右侧④;甲图①处是顶芽,生长素接近最适浓度b点;如果摘除甲图中的部位①,则侧芽②生长旺盛,生长素浓度接近芽的最适浓度。

答案:

A

13.某人因一次意外不幸使得他的下丘脑受到损伤,可能会导致他的

①睾丸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②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影响

③体温调节受到影响④血糖调节受到影响

⑤水平衡的调节受到影响⑥言语活动功能障碍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⑤⑥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14.右图为人体有关免疫的一系列变化的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⑥表示过程,a~e表示细胞或物质。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图中b、d、e能够识别a

B.经④⑤⑥过程,产生e的数量多、速度快

C.图示体液免疫,②③过程发生基因选择性表达

D.有过敏反应的人初次接触过敏原时,无图示任何反应

 

15.下列对甲、乙、丙、丁四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若图甲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生长的作用,C点表示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

B.图乙可表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情况(①表示第一次感染,②表示第二次感染)

C.图丙所示的基本规律是胰高血糖素浓度随血糖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D.图丁为某清洁水体在遭受一次性有机物轻度污染后水体中好氧微生物数量变化的曲线最可能接近b曲线

答案:

D

16.有容积相同的几只玻璃缸,同龄且发育状态相同的小蝌蚪60只,蝌蚪常用饲料,未经处理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50℃温水处理了10分钟的原来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等。

设计了实验探究甲状腺激素处理后的生物活性变化。

见下表(√代表等量加入):

玻璃缸编号

蝌蚪数

常用饲料

甲状腺激素

50℃10min甲状腺激素

20

20

20

观察蝌蚪完成发育所需的天数,下列预期及分析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现象:

若乙=丙<甲,结论:

甲状腺激素处理后活性不变

B.现象:

若甲=丙<乙,结论:

甲状腺激素处理后失去活性

C.现象:

若甲>丙>乙,结论:

甲状腺激素处理后活性降低

D.现象:

若甲>乙>丙,结论:

甲状腺激素处理后活性升高

解析:

在上述对照实验中,甲为空白对照组,乙、丙两组中甲状腺激素用高温处理与否是单一变量,乙与丙相同则说明用高温处理,甲状腺激素的活性不变,丙与甲相同则说明用高温处理,甲状腺激素失活,但现象为甲=丙>乙。

若甲>丙>乙,说明用高温处理后甲状腺激素仍有活性但低于不用高温处理的。

若甲>乙>丙,说明用高温处理后,甲状腺激素的活性升高。

答案:

B

17.(2010·黄冈模拟)如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

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

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B.体液①中含有激素、血红蛋白、尿素、CO2等物质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通过②进入①④内,再经循环运输到发炎部位

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中,①中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稳态,当乳酸进入①血浆中时,因血浆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对,其中乳酸就与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从而达到了调节pH平衡的目的。

答案:

D

18.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系统或器官。

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和淋巴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解析:

Ⅰ与体外之间的物质能出能进,并能为内环境提供O2和排出CO2,这说明Ⅰ是呼吸系统,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Ⅱ为消化系统,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只能进入血浆;Ⅲ是泌尿系统,②表示重吸收作用;皮肤有保护的作用,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来排出代谢废物,Ⅳ表示的器官为皮肤。

答案:

B

 

非选择题:

1.(16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问题:

(1)若在右图中C和D两点的细胞膜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记录仪(电流左进右出为+),当信号在神经细胞间传递时,检测到的结果是()

 

(2)在外界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人体的内环境仍能维持稳态。

当环境温度高于38℃时,人体主要通过__________方式散热,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以_____________为主。

人在炎热环境中大量出汗后,__________细胞产生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同时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___________。

(3)科学研究表明:

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

下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①精神因素能使T细胞活性下降,导致机体生成抗体能力降低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有关激素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③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有:

一是通过(至少填两种)等信息分子经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二是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实现信息交流。

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实现的。

这两种方式都需要信号分子与的识别作用

1.(10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共10分)

(1)D

(2)排汗(蒸发)神经调节下丘脑增加

(3)①T细胞活性下降,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对B细胞的刺激减弱,增殖分化的浆细胞减少,产生抗体少(2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②释放神经递质③激素、神经递质、co2)受体(糖蛋白)

2.(每空2分,共18分)下图甲表示动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字母代表激素;图乙表示的是运动神经纤维末梢和骨骼肌细胞之间的联系。

请据图回答:

 

(1)在寒冷环境中,血液中和体温调节相关的激素含量会增加的有(填字母)(2分),体温调节过程属于调节。

(2)A、B激素对垂体的作用效应分别是,

(3)D代表激素的是,影响其分泌量的刺激是。

(4)骨骼肌受神经支配,运动神经末梢和骨骼肌之间靠Ach(乙酰胆碱)传递信息,Ach是一种兴奋型递质,在没有神经冲动传过来时,Ach存在于图乙中中。

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Ach进入③中,然后与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

在Ach进入③的过程中,穿越生物膜的层数是。

(5)研究表明,不少重症肌无力患者是由于受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抗体,它除与病毒结合之外,还能与Ach受体结合,阻碍兴奋的传导,导致肌无力。

在免疫学上此种重症肌无力属于一种病。

高中教材中还讲到了另外两种免疫异常所引起的疾病是

2.

(1)ABC神经-体液

(2)促进抑制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血糖浓度变化(4)①0(5)自身免疫

3.(8分)下表是美国生态学家H.T.Odum对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

表中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

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内贮存的能量(NP=GP-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根据下表回答分析问题:

GP

NP

R

15.91

2.81

13.23

871.27

369.69

501.58

0.88

0.34

0.54

141.20

62.07

79.13

211.85

19.26

192.59

(1)写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2)能量在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保留一位小数)。

(3)④的GP的去向中,未被后一个营养级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存在于(填数字代号)所排出的粪便中。

(4)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有的能量输入和输出水平,则系统内有机物的总量将会

(增加、减少、不变、先增后减、先减后增)。

3.(8分)

(1)②→④→①→③

(2)5.5

(3)①

(4)增加

4.下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I、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

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

请据图作答:

 

(1)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

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Ⅲ,主要原因是。

(2)图乙中,若A表示图1中营养级II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C表示。

若图甲中营养级I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由营养级I、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3)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

(4)若图甲中营养级Ⅰ、Ⅱ、Ⅲ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食物关系如右下图。

其中,甲能量中比

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

A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kJ(3分)

(用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4.(10分)

(1)太阳能(或同化固定的能量)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

营养级高,可利用能量少(或营养级高的物种,往往体型较大)

(2)II同化固定的能量II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或贮存量)b/y×100%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25A/(1+4X)(3分)

 

5.下图中A图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不同器官生长的关系。

B图是将已长出幼根和幼芽的豌豆种子置水平状态。

请据图回答:

(7分)

A

(1)B图中生长素大部分分布在幼芽和幼根的近地侧是由于_______作用的结果。

(2)豌豆幼芽和幼根继续生长的方向分别是:

幼芽_________;幼根__________。

(3)由A图可知,根对生长素反应的灵敏度比芽_____,10-8M的生长素浓度______根的生长,却强烈地_______芽的生长。

(4)由图示可知,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影响。

5.(每空1分,共7分。

(1)重力

(2)向上(背地),向下(向地)(3)高 促进 促进(4)不同

6.将酵母菌分为a、b、c、d四组,用不同方式培养,其种群增长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7分)

 

(1)a呈现型增长。

(2)d呈现型增长。

100~120h,d的增长率趋于。

若在现有条件下继续培养,其种群数量趋于。

(增多或减少。

(3)随着更换培养液的时间间隔延长,酵母种群的增长率趋于,其可能的限制因素是不足和积累。

6.(每空1分,共7分。

(1)“J”

(2)“S”0(或零)减少(3)降低营养有害代谢产物

7.(2010·苏锡常镇四市调查)为研究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科学家进行相关实验。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蛙的坐骨神经表面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电表指针偏转方向代表电流方向)。

静息时,电表没有测出电位差(如下图中①所示)。

若在图①所示神经右侧的相应位置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指针偏转的顺序依次为B→____________。

依据所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绘制出的电流变化情况曲线是下图中的______。

该实验表明:

在一个神经元内,兴奋是以________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2)某反射弧结构完整,效应器为骨骼肌。

科研人员用电极分别刺激传入神经和骨骼肌,同时用电流表分别记录传出神经的电流变化情况,则两次电流表的偏转情况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

(3)某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分离获得两个蛙的心脏:

第一个蛙心脏带有完整神经,第二个蛙心脏通过手术剔除全部神经。

将两个蛙心脏都装上蛙心插管,并充以少量“任氏液”。

持续刺激第一个蛙心脏的神经几分钟,发现心跳加速;随即将其中的任氏液吸出并转移到第二个未被刺激的蛙心脏内,发现后者的跳动也加速了。

实验中的“任氏液”相当于蛙体内的________(填成分名称),以维持蛙心脏正常的生理功能。

根据该实验,可以作出的推断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在图①所示神经右侧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当兴奋传到b点时,b点为负电位,a点为正电位,所以指针向右偏,如图A;当兴奋传到a、b两点之间时,a、b两点均是正电位,如图B;当兴奋传到a点时,a点为负电位,b点为正电位,所以指针向左偏,如图C;当兴奋传到a点左侧时,a、b两点均是正电位,如图B。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局部电流或电信号。

(2)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只能从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所以刺激传入神经,在传出神经上能够测到电位变化。

传出神经末梢与肌肉细胞之间形成突触,兴奋只能从传出神经传向肌肉而不能反向传递,所以刺激肌肉,传出神经的电位不发生变化。

(3)“任氏液”相当于组织液(或内环境、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该实验的结果说明神经兴奋产生的分泌物对无神经的心脏产生了影响。

答案:

(1)A→B→C(→B) C 局部电流(或电信号)

(2)偏转 不偏转 (3)组织液(或内环境、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神经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后,会分泌某种化学物质,引起心脏兴奋而加速跳动

 

8.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其中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下图

(一)表示部分激素从分泌到发挥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代表人体内的不同激素;图

(二)表示的是激素的传送方式。

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从图

(一)可知,既能够传导兴奋又能够分泌激素的结构是________,其所分泌的激素①的传送方式属于图

(二)的________。

(2)激素③名称是________,当其含量过高时,激素①、②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调节机制。

(一)存在________条该调节机制。

(3)远距分泌是指激素经血液运输至远距离的靶细胞(或组织)而发挥作用。

激素①、②、③、④中属于此传送方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图示和你对第(3)小问中远距分泌定义的理解,请回答激素①、②、③、④是否存在自分泌传送方式?

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图

(一)可以得出,甲状腺分泌激素③的生理过程属于________调节机制。

解析:

下丘脑既能够接受大脑传来的兴奋,又能够分泌激素,激素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然后经血液运送到垂体发挥作用,故其传送方式为神经分泌。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其含量升高时,由于存在反馈调节机制,因此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激素,从而维持甲状腺激素的动态平衡。

由图可知,②③④三种激素都要经过血液的传送到达相应的靶细胞,故传送方式都属于远距分泌。

由图

(二)可知,自分泌是指自身分泌的激素作用于自身,由于③④能够作用于分泌它的组织细胞,故其传送方式也存在自分泌。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来自大脑皮层和交感神经的控制,也受到垂体分泌激素的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

(1)下丘脑 神经分泌 

(2)甲状腺激素 下降 反馈 2 (3)②③④ (4)存在 结合图示可知自分泌是指自身分泌的激素直接作用于自身,而③④两种激素的靶细胞可以是自身细胞,故存在 (5)神经—体液(激素)

 

9.艾滋病是危及人类生命的顽症之一,其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图1表示人体对HIV的免疫过程以及HIV在宿主细胞中的增殖过程。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如图1所示的HIV主要侵染的A细胞是________,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该细胞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根据图示信息,HIV能特异性地侵染A细胞,这主要与A细胞膜表面存在HIV的特异性________有关。

(2)若图1中④~⑦代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则在正常人体细胞内不会发生的过程是[  ]________(填图中序号及相应名称),在病毒DNA整合到A细胞染色体DNA(图1中⑤)的过程中,需要的酶与基因工程中________和________酶的功能相似。

(3)图2所示为HIV侵入人体后,早期人体血液中HIV数量的变化,早期HIV数量减少可能与人体的________免疫能力还比较强有关。

请在图2中绘制出相应时间内HIV抗体数量的变化曲线。

(4)HIV疫苗被认为是预防艾滋病的最有效工具。

2009年9月泰国研究人员宣布已开发试验的一种“联合疫苗”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