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8756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2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复习.docx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复习.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复习.docx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复习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复习

 

知识点一:

物质的物理属性

【要点精讲】

(一)物体的质量

1.定义: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字母m来表示。

2.单位:

国际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1000mg=1g,1000g=1kg,1000kg=1t。

3.属性: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4.测量工具:

托盘天平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2)调节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如果指针偏向左侧,则应向右侧调节平衡螺母;如果指针偏向右侧,则应向左侧调节平衡螺母。

(3)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先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然后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示的质量之和就等于所测物体的质量。

注意事项:

(1)我们在使用天平进行称量时,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大于天平的称量范围;

(2)取放物体、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时动作要轻缓,不要使天平发生剧烈的振动;

(3)取放砝码和拨动游码应用镊子;

(4)要保持天平干燥、清洁,不能用手摸,也不要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

(二)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1.测量微小物体的质量

实验原理:

一个金属回形针的质量m等于多个相同回形针的总质量除以回形针的个数,即m=m总/个数。

2.测量烧杯中水的质量

实验原理:

m水=m烧杯+水-m烧杯

实验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零刻线处;

(2)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3)将烧杯放在左盘,称量出烧杯的质量为m1;

(4)把水倒入烧杯内,称量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

(5)则水的质量为m2-m1。

(三)物质的密度

1.实验探究:

某种物质的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反映了这种物质特有的性质。

2.定义: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公式:

密度=

,ρ=

4.单位:

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是“kg/m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另外实验室常用“克每立方厘米”作为密度的单位,用符号表示为g/cm3,这两个密度单位的换算关系是:

1g/cm3=

=1×103kg/m3。

(四)密度知识的应用1.量筒的使用方法

(1)观察量筒

量筒的最大测量值为________mL;

量筒的分度值为________mL。

(2)使用量筒时,应将其放在水平台面上。

(3)读数时,应使视线与液体凹面的底部相平,如下图所示。

(4)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排液法

2.密度知识的应用

(1)测量不规则固体密度的方法

①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m;

②选择一支规格合适的量筒,并注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③把被测石块轻轻放入量筒中,使之完全浸没在水中,并读出此时的示数V2,同时计算出石块的体积V=V2-V1;

利用密度公式ρ=m/V求出石块的密度。

(2)测量液体的密度

①将适量配制好的煤油倒入烧杯中,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煤油和烧杯的总质量m1,做好记录;

②将烧杯中的部分煤油倒入量筒中,读出煤油的体积V;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煤油的总质量m2,这样我们就可以算出倒入量筒中的煤油的质量m=m2-m1;

④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煤油的密度ρ=m/V。

3.物质的其他物理属性

除了质量和密度外,物质还具有很多其他的物理属性,比如硬度(硬度是描述物质软硬程度的物理量)、弹性、气味、颜色、熔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知识点二:

从粒子到宇宙

一)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可分的,科学家们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称为分子。

2.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间隙。

3.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4.大量实验表明:

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5.大量事实和研究表明:

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

(二)静电现象

1.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

2.两种电荷

正电荷:

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

负电荷:

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三)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且正负电荷数量相等;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受原子核吸引,绕核做高速运动。

2.摩擦起电的本质: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将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外一个物体上。

 

(四)宇宙探秘

1.恒星:

相对位置似乎是不变的星体。

2.银河系:

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合而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3.宇宙起源:

宇宙诞生于约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4.宇宙变化:

“谱线红移”现象说明,宇宙是在不断膨胀的。

5.光年:

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所经过的距离作为长度单位,称为1光年,1光年=9.46×1015m。

(一)力

【要点精讲】

1.定义:

物理学中,把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称为力。

2.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3.示意图:

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描述力的三要素。

4.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

5.相互作用:

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同样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6.测量工具:

弹簧测力计。

使用注意事项:

①不能超量程测量;

②用前指针要调零;

③用时弹簧伸长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板面垂直;

⑤所测的力或物体一定要挂在测力计的挂钩一端,不能倒挂。

(二)弹力

1.形变:

物体形状的变化。

2.弹性形变:

在撤去外力后,发生形变的物体能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形变就叫做弹性形变。

3.弹性形变与力的关系:

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

4.弹力: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力图恢复其原来的形状,而对另一个物体产生的力。

5.弹力的产生条件有两个,第一个是要求两个物体相互接触,第二个是要求两个物体间发生相互的挤压。

二者缺一则不能产生弹力。

支持力、压力、拉力、张力等都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所以它们都是弹力。

(三)重力

1.产生原因:

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

2.方向:

总是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3.重心:

物体的每一部分都受到重力作用。

但是,对于整个物体,重力的作用等效于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4.大小: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四)摩擦力

1.定义: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常用符号“f”表示。

2.分类:

滚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3.产生条件:

两个物体必须相互接触且产生压力

接触面不光滑

两物体之间必须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4.方向: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或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5.作用点:

在物体间的接触面上,作图时也可以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6.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物体间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7.改变摩擦力的方法:

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②改变压力大小

③改变摩擦的形式(变滑动为滚动,或者使两接触体分离)

 

知识点四:

力与运动

(一)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

(1)平衡状态:

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平衡力: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到的几个力就是平衡力。

(3)二力平衡:

如果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相互平衡,简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

当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这两个力才能平衡。

【说明】判断两个力是不是平衡力,就是看这四个条件是否同时具备,缺一不可,也就是首先要看这两个力是不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这个条件非常重要,然后再看它们是不是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二力平衡的应用

(1)可以根据一个力的大小、方向,确定另外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把物体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单独考虑此物体受到的别的物体对它的作用力,而不考虑它对别的物体施加的作用力,这种分析力的方法叫做隔离法。

(二)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说明:

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在大量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抽象概括得出来的,但由大量事实可以推证,牛顿第一定律是正确的。

3.注意: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出:

没有力的作用,物体仍可以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惯性:

定义:

物体具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

【说明】

(1)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不管物体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也不管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受力与不受力都具有惯性。

(2)惯性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是决定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惯性大小与物体所受外力大小及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惯性是自然界中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

(3)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它不是力。

惯性是每个物体都有的,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所以把惯性说成“惯性力”或“受惯性作用”都是错误的。

(三)力与运动的关系

1.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的作用时,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物体受力不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

 

知识点五:

压强和浮力

(一)压强

1.压力

(1)定义:

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

(2)影响因素:

受力面积、压力大小。

2.压强

(1)意义:

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定义: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定义式:

压强=压力/受力面积p=F/S。

(4)单位:

牛/米2(即N/m2),国际单位为帕斯卡,简称帕,符号为Pa.1Pa=1N/m2。

(5)改变方法:

改变受力面积或压力大小。

(二)液体的压强

1.存在:

通过大量实验发现,在液体的内部存在压强,液体不仅对容器底部、侧壁有压强,而且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特点:

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三)气体的压强

1.存在:

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的证实了大气存在压强。

2.定义:

大量的实验都表明,大气对处在其中的物体有压强.这种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3.测量:

精确测量:

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最早测量出了大气压强的值,相当于76c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等于1.0×105Pa。

估测方法:

4.影响因素:

大气压的值会受到海拔高度、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5.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研究表明,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小。

(四)浮力

1.浮力

(1)定义:

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2)产生原因:

浮力是由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所受的压强不同,从而产生了一个压强差,浮力就是由于这个压强差而产生的。

(3)测量方法:

称重法

小石块所受浮力F浮=G石块-F拉

2.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其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即F浮=G排液。

因为G排液=m液g=ρ液gV排液,所以F浮=ρ液gV排液。

3.物体的浮与沉

物体的浮沉条件:

当G物>F浮时,物体下沉

当G物=F浮时,物体悬浮

当G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