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学大纲模板职业技术学院.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77116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教学大纲模板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职教学大纲模板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职教学大纲模板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职教学大纲模板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职教学大纲模板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职教学大纲模板职业技术学院.docx

《高职教学大纲模板职业技术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教学大纲模板职业技术学院.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职教学大纲模板职业技术学院.docx

高职教学大纲模板职业技术学院

 

正常人体学基础

1.正常人体结构学

教学大纲

 

建桥学院护理系

 

建桥护理护理系三年制专科护理专业

《正常人体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正常人体结构学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一)本课程的性质

正常人体结构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发生发展及其与功能关系的一门科学,属生物学科的形态学范畴。

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护理专业必修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

(二)本课程的任务

根据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及本门课程在医学护理专业的地位和作用,从实际需要出发,教学上以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为主。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正常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有所掌握,同时提高学习的基本技能及方法,为学习其它护理专业课程和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以整体观熟悉人体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2、掌握重要器官的位置、形态和重要毗邻关系。

3、在活体和标本上指出主要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体表投影。

4、能熟悉使用光学显微镜,在镜下能辨认基本组织及重要脏器的组织结构特点。

5、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正常人体学的简单应用技能。

三、课程内容

(一)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

1.了解内容:

(1)正常人体结构的概念,学习目的及在医学科学中的地位。

(2)正常人体结构的研究技术和方法。

(3)学习正常人体结构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2.熟悉内容:

(1)人体的组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

(2)正常人体结构的常用术语。

第二章细胞(自学)

了解内容:

(1)细胞的化学组成成分。

(2)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3)细胞增殖的概念;细胞增殖与有丝分裂的过程。

第三章基本组织

1.了解内容:

(1)上皮组织的概念、分类;被覆上皮的一般结构特点;腺上皮和腺的概念与分类;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

(2)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与功能;细胞间质中三种纤维的名称及特性;基质的化学成分、功能;组织液的概念;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结构特点、分布;软骨组织的结构、分类、分布;骨组织与长骨的结构。

(3)肌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肌原纤维、横小管、肌浆网、纵小管的概念;闰盘的概念、功能。

(4)神经组织的构成、功能;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与功能;神经末梢、神经纤维的概念、分类;有、无髓神经纤维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2.熟悉内容:

(1)各被覆上皮的分类、分布、功能。

(2)疏松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3)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间充质细胞、浆细胞的光镜结构特点和功能。

(4)血液的组成;血浆、血清概念。

血小板的形态结构、正常值、功能。

(5)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细胞光镜下的形态结构特点。

(6)神经元的概念、胞体的结构(嗜染质、神经原纤维);突起的分类及功能。

3.掌握内容:

(1)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光、电镜下的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

(2)红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3)白细胞的分类、正常值、功能。

(4)终池、三联体的概念、作用。

(5)突触的概念、类型;化学性突触的结构。

4.实验:

能在光镜下识别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变移上皮、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各种血细胞(、)神经元、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的形态结构特点。

第四章运动系统

1.了解内容:

(1)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骨的分类、骨的形态、骨的构造、功能。

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及年龄变化。

(3)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各部椎骨的特点;肋的位置、数目、形态。

(4)颅的组成、分部和功能;新生儿颅的特点;骨性鼻腔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5)上肢、下肢各骨的主要形态结构。

(6)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临床意义。

(7)颞下颌关节的组成、运动

(8)女性骨盆的特点

(9)骨骼肌的形态构造;肌的起止和作用;肌的辅助装置:

筋膜、滑膜囊、腱鞘。

(10)面肌的作用;咀嚼肌的名称、位置、作用。

(11)斜方肌、背阔肌的位置、作用;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的位置、作用;腹前外侧群组成、位置、作用;盆膈和尿生殖膈的位置、组成。

(12)前臂肌的分群、分层、作用;手肌的分群、作用;髂腰肌的位置、作用;缝匠肌的位置、作用;小腿肌前群和外侧群肌、后群肌的名称、作用。

2.熟悉内容:

(1)胸骨的形态、胸骨角的位置和临床意义。

(2)颅骨的名称、位置;翼点的位置及临床意义;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开口。

(3)脊柱的组成、形态、四个弯曲、运动。

胸廓的组成、形态、功能。

(4)肘关节、桡腕关节的组成、运动;骨盆的组成、分部、界线;髋关节、距小腿关节的组成、运动。

头肌的分类;

(5)胸锁乳突肌的位置、起止及作用;斜角肌间隙的构成及通过的结构;肋间内、外肌的位置、作用;膈肌的位置、构造、作用;腹股沟韧带的形成;腹股沟管的位置、两口、内容;

(6)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臀大肌、梨状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的的位置、作用。

3.掌握内容:

(1)躯干骨、颅骨、上肢骨、下肢骨的组成、排列。

(2)关节的基本结构、辅助结构、运动。

(3)肩关节的组成、特点、运动;膝关节的组成、特点和运动;

(4)竖脊肌的位置、作用,股三角的位置、境界及内容的毗邻关系。

4.实验:

(1)能在骨架和关节标本上,辨认各部骨的位置和形态结构以及主要关节的组成与功能;

(2)在尸体和模型上,观察全身肌的名称、位置、作用。

第五章消化系统

1.了解内容:

(1)内脏的概念。

(2)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3)口腔的分部及沟通;腭的分部和腭弓;腭扁桃体的位置;舌的形态、颏舌肌的位置、作用;牙的分类、形态构造、牙周组织;乳、恒牙的萌出及排列顺序、牙式;咽淋巴环的组成。

(4)盲肠的位置、形态、回盲瓣形态和功能;直肠的位置、形态、毗邻;肛管的粘膜特点;肛门外括约肌的作用。

(5)舌下腺、颌下腺的位置、开口;胆囊的形态、分部;胰的组织结构特点、功能。

(6)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及其功能;腹膜被覆脏器的不同情况;大网膜的位置、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网膜囊和网膜孔的位置;各系膜和韧带的名称与附着。

2.熟悉内容:

(1)消化壁的四层结构特点。

(2)咽峡的构成。

(3)咽的位置、分部、各部的形态特征及交通;

(4)食管的形态(长度)、分部、位置、狭窄至切牙的距离。

(5)胃底腺的结构、功能

(6)十二指肠长度、位置、形态、分部、十二指肠大乳头。

(7)空、回肠的位置;小肠壁的组织结构特点;盲肠和结肠的外形特点;结肠的分部及位置。

(8)腮腺的位置、导管及开口;肝小叶结构特点;肝细胞的超微结构、功能;胆囊的位置、功能,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输胆管道的组成及胆汁的排放途径。

(9)直肠膀胱陷凹和直肠子宫陷凹位置及临床意义。

3.掌握内容:

(1)消化系统的组成;上、下消化管的概念。

(2)胃的形态、位置、分部。

(3)小肠与大肠的分部;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4)肝的位置、形态、分叶;上下界的体表投影。

(5)胰的形态、位置。

4.实验:

(1)在尸体和模型上观察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名称、位置、形态和主要结构。

(2)在光镜下观察消化管的一般组织结构特点。

(3)在光镜下观察食管、胃、小肠组织结构特点

(4)在光镜下观肝、胰的组织结构特点。

第六章呼吸系统

1.了解内容:

(1)鼻腔的分部;固有鼻腔的形态结构;鼻旁窦的开口。

喉软骨的组成和位置。

(2)气管的组织结构特点。

(3)肺内支气管的组成;肺段的概念;肺的导气部各段管壁结构特点;肺泡隔的结构;肺下缘、胸膜下缘的体表投影。

(4)纵隔的概念、境界、分部及主要内容。

2.熟悉内容:

(1)鼻旁窦的概念、组成。

(2)喉的位置、组成、功能。

(3)喉腔的分部及粘膜结构特点。

(4)肺呼吸部的组成;肺泡的结构特点;I型、II型肺泡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气血屏障的结构与功能。

(5)胸膜:

概念、分部、壁胸膜的分部;胸膜腔及肋膈隐窝概念、位置、意义。

3.掌握内容:

(1)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气管的位置形态,气管切开的部位;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及临床意义。

(3)肺的位置和形态,分叶;

4.实验:

(1)在尸体和模型上观察呼吸系统各器官的名称、位置、形态和主要结构。

(2)在光镜下观察气管、肺的组织结构特点。

第七章泌尿系统

1.了解内容:

(1)肾的剖面结构;肾的被膜及固定因素,肾的一般组织结构特点。

(2)输尿管与子宫颈和子宫动脉毗邻关系。

(3)膀胱与腹膜的关系

2.熟悉内容:

(1)肾单位的组成及结构滤过屏障的结构与原尿的形成。

(2)球旁复合体的组成、结构、功能。

(3)输尿管的形态、分部及狭窄。

(4)膀胱的形态、位置、分部。

(5)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毗邻关系、开口。

3.掌握内容:

(1)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肾的位置、肾门概念及通过的内容。

(3)膀胱三角位置及形态特点和临床意义。

4.实验:

(1)在尸体和标本上观察并辨认泌尿系统各器官的名称、形态、位置、结构。

(2)在光镜下观察肾的组织结构特点。

第八章生殖系统

1.了解内容:

(1)睾丸的组织结构特点;生精细胞与精子发生;睾丸间质细胞功能;血睾屏障的概念、功能。

(2)输精管的形态、分部;男性结扎部位;精索的概念、组成、位置。

(3)精囊腺、尿道球腺的位置开口;前列腺的毗邻及年龄变化。

(4)阴囊位置及阴囊腔内容;阴茎的形态、分部、男性尿道功能。

(5)原始卵泡、生长卵泡、成熟卵泡的结构特点。

(6)子宫壁的组织结构特点;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子宫的固定装置。

(7)阴道的位置、形态、开口

2.熟悉内容:

(1)睾丸、附睾的位置、形态。

(2)射精管的形成、位置和开口。

(3)前列腺的位置、形态。

(4)卵巢的形态、位置、功能。

(5)排卵概念、排卵的时间;黄体的概念、功能。

(6)输卵管的位置、形态、分部。

(7)阴道穹形态特点、毗邻及临床意义。

(8)阴道前庭的位置,尿道外口、阴道口的开口位置。

3.掌握内容: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内外生殖器的组成。

(2)男性尿道的长度、分部、前后尿道概念、三狭窄、两个弯曲及临床意义。

(3)女性生殖器的组成和功能;内外生殖器的组成。

(4)卵巢分泌激素。

(5)子宫位置、形态、内腔。

4.实验:

(1)在尸体或模型上辨认生殖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及主要结构。

(2)在光镜下观察睾丸、前列腺结构特点。

(3)在光镜下观察卵巢、子宫内膜结构特点。

第九章循环系统

1.了解内容

(1)血管的类型和结构;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概念;血管壁的一般结构;中动脉的内、中、外膜的结构特点;毛细血管一般组织结构、分类及功能;区别大、中、小动脉管壁的结构特点、功能;同动脉比较,静脉的结构特点。

(2)心壁组织结构。

左右冠状动脉起始、行程、主要分支、分布;心大、中、小静脉的注入部位;心包的组成及心包腔的概念。

(3)动脉韧带的概念及位置;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的分布;颈内动脉的分布;掌浅弓、掌深弓的构成及意义;肋间后动脉的分布;腹主动脉成对脏支的名称及分布。

(4)静脉的结构和配布特点;颈内静脉的起始;面静脉的起始、特点及与海绵窦的交通。

颈外静脉的起始、注入部位;奇静脉的位置、注入部位、收集范围。

髂总静脉的组成;髂内静脉、髂外静脉的收集范围;肾静脉、睾丸静脉、肝静脉的注入部位;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吻合、临床意义。

(5)淋巴管的组成;9条淋巴干的名称、收集范围、注入;全身主要淋巴结群地位置、及收集范围。

2.熟悉内容

(1)心尖的体表投影,心传导系统组成、功能;冠状窦的部位及开口。

(2)肺动脉干的起始、行径;肺静脉起始及注入部位。

(3)主动脉升部及主动脉弓的分支、位置;颈总动脉的起始、分支、位置;颈动脉窦及颈动脉小球的位置、功能;锁骨下动脉起始、位置、主要分支及分布;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的起止、位置、分支、分布;胸主动脉起始、位置及分布;腹主动脉不成对脏支名称、分支、分布;髂总动脉的起始、位置、分支;髂内动脉的分布;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位置、分布。

(4)头臂静脉的组成、起始、静脉角概念;锁骨下静脉起始、位置;门静脉的组成、位置、主要属支、收集范围、结构特点。

“危险三角区”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5)胸导管的起始、行程、收集范围、注入部位;右淋巴导管的收集范围、注入部位。

3.掌握内容

(1)脉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心的位置、外形、内腔结构、交通。

(3)大小循环的途径;

(4)主动脉的起始、走行、分部;腹主动脉起始、位置及主要分支。

全身常用的动脉触摸点。

(5)上腔静脉的组成、起始、行程、收集范围;下腔静脉起始、行径、收集范围。

上、下肢浅静脉的名称、行程、注流关系。

常用于穿刺的静脉。

(6)淋巴系统的组成、功能。

4.实验:

(1)在标本与模型上观察心脏形态、位置、结构。

(2)在标本和模型上观察和辨认淋巴结的位置、形态及主要血管、胸导管的走行。

第十章免疫系统

1.了解内容:

(1)淋巴细胞的分类与功能。

(2)淋巴组织的分类与组织结构特点。

(3)淋巴器官的分类。

2.熟悉内容:

(1)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胸腺的形态、位置、组织结构特点、功能。

(3)淋巴结的形态、组织结构特点、功能。

(4)脾的位置、形态、组织结构特点、功能。

3.掌握内容:

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

4,实验:

在光镜下观察淋巴结、脾的组织结构特点。

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1.了解内容:

(1)内分泌腺的组成、一般结构特点;激素的概念、内分泌细胞分类与结构特点;靶细胞和靶器官的概念。

(2)甲状旁腺的位置、形态、组织结构特点;甲状旁腺素的作用。

(3)腺垂体远侧部的一般组织结构;神经垂体的结构与下丘脑的关系。

(4)甲状腺的微细结构特点。

(5)肾上腺皮质分带及各带细胞的结构特点。

2.熟悉内容:

(1)甲状腺的位置、形态;甲状腺素、降钙素作用。

(2)肾上腺的位置、形态、分泌的激素及作用。

(3)垂体的位置、分部;腺垂体各细胞分泌的激素和作用。

3.实验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甲状腺、肾上腺、垂体的微细结构特点。

第十二章感觉器

1.了解内容:

(1)感受器与感觉器的概念、功能。

(2)晶状体、玻璃体的位置、形态、功能。

(3)眼附器的组成及各眼附器的位置、功能;眼的血管分布

(4)外耳组成、外耳道分部、特点、临床意义,鼓膜的位置和形态、分部。

(5)鼓室四壁的结构特点;乳突小房、乳突窦的位置。

(6)声波的传导途径。

2.熟悉内容:

(1)眼球壁三层膜的分部、位置、结构特点;视神经盘、黄斑、中央凹的位置、特点;眼房的位置,房水的产生及循环。

(2)鼓室的位置、听小骨的组成、位置、作用;咽鼓管的形态、位置、开口、作用;小儿咽鼓管的特点。

(3)骨迷路、膜迷路的分部。

3.掌握内容

(1)视器的组成;眼球的折光装置组成、功能。

(2)前庭蜗器组成、功能;中耳的组成;内耳的组成;听觉、位觉感受器的名称、位置、作用。

4.实验:

在标本和模型上观察、辨别感觉器各器官的形态、位置。

第十二章体被系统(自学)

1.了解内容:

(1)皮肤的分层、功能、类型。

(2)表皮的分层、基底层、角质层的功能;非角蛋白形成细胞的分类、位置、功能。

(3)真皮的结构特点、功能。

(4)皮肤的附属器的结构与功能。

(5)女性乳房的形态、位置、分期;静止期和活动期的结构特点。

2.实验:

在光镜下观察女性乳房与皮肤的微细结构特点。

第十三章神经系统

1.了解内容

(1)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2)脊髓的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脊髓的内部结构;灰质的前、后、侧角;主要纤维束位置、起止、功能;脊髓功能。

(3)脑干的外形;第四脑室的位置及交通;脑干内部结构;小脑的内部结构;内、外侧膝状体的位置、功能;视上核、室旁核的位置、功能。

第三脑室的位置及交通。

(4)大脑基底核的位置、组成;新、旧纹状体的组成、功能;胼胝体的位置、功能;边缘系统和边缘叶概念,边缘叶的组成;侧脑室的位置分部、交通;大脑镰、小脑幕的位置;海绵窦的位置、内容物及临床意义;椎动脉、颈内动脉的行程、分支、分布;营养内囊的血管来源、结构特点、临床意义;大脑动脉环的组成、位置、意义。

(5)周围神经的组成、分布、纤维成分;脊神经的组成、性质、数目、分布概况。

(6)颈丛的组成、位置,皮支穿出的部位;臂丛的组成、位置,阻滞麻醉的部位;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的分布;皮支分布的节段性及临床意义;腰骶干的组成;骶丛的组成、位置。

(7)第1、2、4、6、8、9、11对脑神经名称、功能;喉上神经、左右喉返神经的行径与分布。

(8)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内脏感觉神经的分布、功能特点;牵涉痛的概念、临床意义。

(9)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的概念,功能;躯干、四肢深、浅感觉传导的三级神经元,功能;锥体系的概念功能;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概念与位置;损伤后的不同表现;锥体外系的概念、功能。

2.熟悉内容

(1)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弧的基本组成。

(2)脊髓的位置、外形;脑神经连接的部位;脑干的功能;小脑的位置、形态、分部、功能;小脑扁桃体所在部位及临床意义。

(3)间脑的位置、分部;丘脑的位置、功能;下丘脑的位置、组成、功能。

(4)大脑半球的面、沟、回、叶;躯体感觉区、躯体运动区、视觉区、听区、4个语言

(5)中枢的位置和功能;内囊的位置、分部、通过各部的纤维束,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5)脑和脊髓的三层被摸,硬膜外隙的位置、内容物、临床意义,蛛网膜下隙的位置、内含物、终池的位置、临床意义;脑脊液的产生及其循环。

(6)膈神经的行程、性质、分布;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的位置、分布,损伤后的临床表现;股神经的行径分布,损伤后的临床表现;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行径分布,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7)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性质,连接的部位;第3、10、12对脑神经的性质、纤维成分、行径、分布,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8)内脏神经的概念、分类、分布;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置;节后纤维的分布。

3.掌握内容

(1)神经系统的组成、功能。

(2)脑的组成;脑干的组成、位置;坐骨神经行程、分布;三叉神经、面神经的分支及分布。

4.实验:

在尸体或模型上观察、辨认神经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

第十五章人体早期发育(自学)

1.了解内容:

(1)精子与卵子的准备。

(2)受精的概念、条件、部位、过程、意义。

(3)卵裂的概念、时间、桑椹胚的概念。

(4)蜕膜反应的概念、蜕膜的分部、羊膜囊与卵黄囊的形成、功能。

(5)三胚层的发生与分化。

(6)胎膜的组成、结构、功能。

(7)植入的过程

2.熟悉内容:

(1)胚泡的结构及意义。

(2)植入的概念、时间、部位、条件。

(3)二胚层胚盘的概念、结构、意义。

(4)胎盘的组成、结构、功能。

(5)胎盘屏障的结构与功能。

3.实验;

通过模型、标本观察胚胎早期发生与发育的过程。

(二)实验、实训、实习内容

序号

实验项目

学时

教学评价

实验一

基本组织

4

观察、示教、讨论、实验报告

实验二

运动系统

4

观察、示教、讨论、实验报告

实验三

消化系统

3

观察、示教、讨论、实验报告

实验四

呼吸系统

1

观察、示教、讨论、实验报告

实验五

泌尿系统

1

观察、示教、讨论、实验报告

实验六

生殖系统

2

观察、示教、讨论、实验报告

实验七

循环系统学

4

观察、示教、讨论、实验报告

实验八

免疫系统

1

观察、示教、讨论、实验报告

实验九

内分泌系统

1

观察、示教、讨论、实验报告

实验十

感觉器

1

观察、示教、讨论、实验报告

实验十一

神经系统

2

观察、示教、讨论、实验报告

合计

24

(三)教学建议

1.基本组织为重点、难点,由于微细结构较抽象,肉眼看不见、摸不着,故除用显微镜观察外,还配备了组织幻灯片观察、显微电视组织切片观察、多媒体和网上彩色组织图片,加深学生对微细结构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2.骨骼解剖结构名称多,难记,本教研室通过多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多观察实物,加深形象记忆。

3.内脏部分的重要脏器是重点,学习时既要配合图谱、标本(含尸体、活体)、模型和教科书、参考书及临床病案讨论等(,)了解这些重要脏器的形态结构、功能、临床联系,又要深入实验室借助显微镜观察其微细结构,从微观上弄懂其功能与病理联系。

4.脉管系统为重点,特别是心脏、动脉、浅静脉、肝门静脉以及淋巴器官的组织结构。

通过大体和显微标本、模型观察,来加深理解和记忆。

5.中枢神经系统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特别是神经传导通路,为此,本教研室购买多种解剖标本(如大体解剖、局部解剖等),为学生实验提供条件。

(教学建议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重点、难点的处理、深广度掌握的建议;

2、课程教学方法的建议:

如哪个单元宜采用课堂讨论、讲练结合、师生互动等教学方法;

3、习题作业、思考题、讨论题等主要内容、数量、深度等的建议。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正常人体结构学是护理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普通医学教育还是医类高职高专教育,只要是涉医专业的各类教育均需要学习正常人体结构。

因而本课程是生理、病理、生化、药理等护理基础课程及基础护理和临床各科护理等课程的基础。

学生如没有正常人体结构(学)作为基础,就无法学习后续课程。

本课程在第一学期开设,总时数为74学时。

五、教学时数分配

课程总学时:

74学时。

序号

教学内容

总学时

讲课

实验(上机、实训)

习题课、

讨论课

课程设计

(大作业)

1

绪论

2

2

2

细胞

自学

3

基本组织

10

6

4

4

运动系统

10

6

4

5

消化系统

7

5

2

6

呼吸系统

3

2

1

7

泌尿系统

3

2

1

8

生殖系统

6

4

2

9

循环系统

10

6

4

10

免疫系统

4

2

2

11

内分泌系统

2

1

1

12

感觉器

3

2

1

13

体被系统

自学

14

神经系统

10

8

2

15

人体早期发生

自学

复习、测验、机动

4

4

小计

74

50

24

六、考核方式

该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被列为考试科目,考核方式为闭卷,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比例为1:

1,形成性考核包括口头提问、书面提问、作业、实验报告、小组讨论、个案讨论、实验考核及期中考试等评价,占40%,期末考试占60%。

七、教材及参考书

主教材

《正常人体结构学》;窦肇华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第二版

参考书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