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私募股权投资的典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76141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里巴巴私募股权投资的典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阿里巴巴私募股权投资的典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阿里巴巴私募股权投资的典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阿里巴巴私募股权投资的典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阿里巴巴私募股权投资的典范.docx

《阿里巴巴私募股权投资的典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里巴巴私募股权投资的典范.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阿里巴巴私募股权投资的典范.docx

阿里巴巴私募股权投资的典范

阿里巴巴——私募股权投资的典范!

海佑基金2017-04-28编者按在私募股权投资行业中,有一种非常有意思的投资形式,它就是“风险投资”,可以说是私募股权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基金(VentureCapital,简称VC)比PE基金更早走入中国人的视野。

从理论上说,VC与PE虽然都是对上市前企业的投资,但是两者在投资阶段、投资规模、投资理念上有很大的不同。

一般情况下,PE投资Pre-IPO、成熟期企业,而VC投资创业期和成长期企业。

时至今日,交易的大型化使得VC与PE之间的差别越来越模糊。

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认为,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投资。

今天海佑君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初创阶段企业的私募股权投资案例。

先来讲一讲,最著名的案列:

阿里巴巴是如何让“高盛”开门,软银开启宝库的。

一投资动因分析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致力于加速国家信息化基础结构建设的过程中,到90年代末,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库、信息传输系统、信息应用系统)、信息技术及产业、信息人力资源、信息软环境(政策、法律、标准、规范)等六大要素已有了极大的改善。

伴随着我国对于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的引入,中国开始了一场意想不到的“互联网热浪”。

从2008年开始到2016年末,互联网用户已从1.7亿人飞升至5.91亿人。

而政策面上,从1996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纲要》到之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规定》再到《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规定实施办法》弹指一挥间,中国从昔日互联网世界的后入者,转而成为全球网民拥有量第一的大国;在这些年里,无数的人、行业和事物,因互联网的兴起、普及,而发生着巨变。

1991年,还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英语的马云和朋友在杭州成立了海博翻译社,迈出了试水商海的第一步。

已是而立之年的马云,非但没有被磨平棱角,反而开始显现“敢为天下先”的气魄。

但公司在成立之初,并没有立即为市场所接受,开张当月仅有700元的收入,连房租都付不起。

但是马云并没有放弃,在最困难的时候,他甚至去义乌贩卖小商品来维持公司,终于在他的坚持下,海博活过来了,成为杭州最大的翻译社。

1995年年初,马云受邀为浙江省政府的一个美国投资项目担任翻译和顾问,只身来到了美国。

就是这么一个偶然的机会,西雅图英文报纸上的两篇文章,让马云开始接触到互联网,开启了他的网海航程。

从美国回来后,马云和几个朋友说要投资做互联网,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

因为那时,不要说中国,就算是美国,互联网也部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

尽管如此,马云还是决定要尝试一下。

1995年4月,马云和家人凑了2万元,创建了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博海网络”,也就是日后著名的中国黄页。

在那个不知互联网为何物的年月,在很多很多人眼里,马云只是个到处推销网页的骗子,但是他还是坚持不懈地经营他的想法。

终于,望湖宾馆、钱江律师事务所、杭州第二电机厂相继成为了他的而早期客户。

在成功的发布了无锡小天鹅、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等中国第一批互联网客户的主业后,马云和他的网站开始在圈子里小有名气。

在人们还没真正开始利用互联网工作的时候,马云就开始实行自称“空中爆炸”的策略,花很大公共关系工作,全力让社会知道互联网。

1996年,马云的网站为上网企业带来了客户,他的网站盈利了。

1997年,马云的营业额不可思议地做到了700万元。

而随着互联网市场的升温,杭州电信也对这个市场虎视眈眈。

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杭州电信注册资本3亿多元,而马云注册资本仅有2万元,最终马云无奈,只得向对方出让70%的股权,离开了海博。

随后,受邀外经贸部马云带领团队来到北京,加盟中国外经贸部下属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建立了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MOFTEC网站,被当时的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誉为“永不落幕的交易会”。

仅仅用了14个月的时间,网站就实现盈利280万元,这是2000年以前中国唯一一家盈利的网络企业。

在北京的一年里,马云通过外经贸部这个平台,积攒了广泛的外贸关系,他有了名气,有了资源,更锻炼了自己的“鼻子”――在众多信息中判断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方向。

此时的马云已发现中国的网络形势正在发生变化,全球互联网高潮马上就要来了。

在外经贸部这个中国重要的对外经济窗口,他形成了更加成熟的发展电子商务思路:

用电子商务委企业服务――在中国电子商务,业务对象应该是中小企业,要帮助他们拓展对外业务。

“做中国人的全球性网站”是马云的目标。

阿里巴巴创造了亚洲最独特的B2B(商人对商人)电子商务模式,超大高效的信息平台,简单友好的界面,自助互动的网上社区、诚实信用的贸易活动使用的产品个性化服务以及海内外促销,这无疑都是阿里巴巴吸引大量用户的原因,探索中国特色电子商务之路,无疑是私募选择它的一个重要因素。

阿里巴巴的案例再一次用事实证明,风险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投资的是创业者个人。

投资还是应以“人”为本。

极强的凝聚力和领导才能以及非凡的人格魅力,这是马云多年来一直能吸引众多国际投资的重要原因。

阿里巴巴不是马云的首次创业,之前的很多坎坷经历,让马云比一般的创业者拥有了更独到的看法、创业的激情、踏实的经验和对市场敏锐的触觉。

这种自信与坚持,来源对行业市场前景的深入了解。

创建阿里巴巴的初期,为了扩大知名度,创始人马云出击全球,用他绝世的口才征服了全世界。

在各大商务会议、论坛活动上,他积极推广与分享自己的初创项目,宣讲他的B2B模式。

这些不仅为阿里吸引到了客户,更吸引了顶级风险投资者的目光。

在阿里巴巴进入互联网寒冬之时,也是马云和其团队,及时调整战略布局,以杭州为总部,挥泪斩马谡,进行了大规模裁员以控制成本,强攻一点,最终带领企业脱离困境。

阿里巴巴商务模式的成功,来源于创始人对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精准把握,在长期实践中,阿里巴巴模式不断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从B2B到B2B2C的深化。

所谓B2B2C就是以B2B为中心,结合B2C、C2C两种模式,互相融合,互相协作。

从而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之路。

马云用他那“中国式狂想”的能力,打破常规、逆反思维、出奇不易地获得了客户和顶级风险投资者的目光。

他的“疯狂”,他坚定的信念和决心,为其赢取了员工的信任,造就了阿里巴巴强大的凝聚力。

正如软银掌门人孙正义所说,投资看重的是被投企业的战略性,这与被投资方的领导者有着相当大的关系。

二投资过程1)第一轮投资阿里巴巴的飞速发展吸引了风险投资家们的目光,风投们寻着B2B的香味找到了阿里巴巴。

“那时我们整整拒绝了38家风险投资公司,马云一直在等待最适合的那一家,”阿里巴巴自身副总裁金建航是这样描述那段经历的,“风投找来的时候,公司的账上一分钱都没有了。

而马云硬是带着大家勒紧裤腰带挺了过来,宁缺毋滥。

”马云理想中的合作伙伴时那些愿意与阿里巴巴一同成长的公司。

马云曾说:

“如果没有投资者的支持,我们不可能走下去。

但投资者在没有看到实实在在的市场启动时,他们决不会再投入。

我的幸运之处在于,在选择投资者的第一天我就和他们讲好,倒霉的时候我是需要你的,要是倒霉时你比我跑得还快,那可不行。

所以,我觉得脑袋要决定口袋,但脑袋要知道自己做什么。

”可见作为被投企业的马云理想中的合作伙伴时那些愿意同甘共苦,有着共同目标的投资者,而不是只看眼前的短期利益。

就在这时,瑞典著名的投资公司InvestorAB派副总裁蔡崇信到杭州考察阿里巴巴。

短短几天时间,通过和马云推心置腹的交谈及深入考察,蔡崇信看到了阿里巴巴广阔的前景,于是要求加入。

两个月后,蔡崇信就任阿里巴巴CFO。

蔡崇信不仅促成了InvestorAB对阿里的投资,更放弃高收入加盟阿里巴巴,这在风投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他利用在华尔街的人脉关系,为阿里巴巴引入了包括高盛、富达投资(FidelityCapital)和新加坡政府科技发展基金等的投资。

1999年10月,由高盛牵头,联合美国、亚洲、欧洲遗留基金公司汇亚、新加坡科技发展基金、瑞典InvestorAB和美国富达投资等机构向阿里巴巴投资总计500万美元。

这次融资开了高盛投资之先河,对高盛而言,从未投资过第一轮,更不用说在第一轮中领投了。

2)第二轮投资阿里巴巴与软银结缘,源于马云和孙正义的“一见钟情”。

软银的进入,无疑是阿里巴巴发展道路上极为重要的一笔。

正是这个“大玩家”不断地在资金及其他方面全力支持,才使得阿里巴巴“玩”到今天的规模。

“和聪明人在一起,你不用说什么废话,他就能听懂你的业务模式”,在马云看来,孙正义就是这样的聪明人。

在第一次见面中,马云只讲了6分钟不到,孙正义就从办公室那头走过来说:

“我决定投你的公司,今天是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天,你们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团队”,其爽快连一向以偏执出名的马云也大出意外。

20多天后,马云在东京又遇孙正义,一见面,孙就单刀直入,“what’sthedetail?

”马云提出三个条件:

第一,希望孙正义本人亲自做这个项目。

孙表示,虽然他从不担任公司董事,但他可以做阿里巴巴的顾问。

第二,软银旗下有很多基金,其中很多只是贴上了软银的名字,马云希望用软银自己的钱,孙也同意了。

第三个问题涉及公司的运作,公司必须以客户为中心,以阿里巴巴的长远发展中心,不能只顾风险资本的短期利益,这一点也得到了孙正义的首肯。

谈到价格问题时,孙正义提出投资阿里巴巴4000万美元,但最后CFO压到3000万美元,占公司30%的股份。

可是一回到国内,马云就后悔了,30%的股份意味着资本的意志将决定公司的走向,管理层的话语权将受到削弱。

于是,马云给孙正义发了一封邮件:

“按照我们自己的思路,我们只需要2000万美元”。

孙正义从此对马云另眼相看。

2000年1月8日,软银向阿里注资2000万美元,这是阿里巴巴史上第二轮私募。

在投资完成后,软银还同时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与阿里巴巴在日本和韩国成立合资公司,并战略性投入管理资源和市场推广资源,帮助阿里开拓全球业务。

3)第三轮投资互联网的寒冬吹过,国内一大批网站倒下了,阿里巴巴也面临危机。

阿里巴巴开始了战略调整,准备“过冬”。

为了坚持下去,阿里巴巴的当务之急是开源节流。

2001年底,通过双管齐下,阿里巴巴公司当月冲破收支平衡线,实现盈利。

尽管还处在互联网低潮期,但阿里巴巴的发展让投资者再一次看到了广阔前景。

而此时的阿里也急需资金扩张业务,于2002年,阿里巴巴又一次成功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第三次投资。

2002年2月,日本亚洲投资公司与阿里巴巴签署投资协议,投入500万美元。

同年10月,阿里巴巴正式发布日文网站,进军日本市场,成为其发展历程中又一次重要行动。

4)第四轮投资通过团队的努力,在行业还处在寒冬的时候,阿里巴巴已经轻松实现盈利1元的目标。

到了2003年,非典的爆发,使得电子商务价值凸显。

阿里巴巴成为全球企业首选的电子商务平台,各项经营指标持续上升,到了2002年底,2003年7月7日,马云拿出1个亿,在杭州布下了改编电子商务格局的又一枚棋子――淘宝网,正式进军C2C,为用户提供个人网上交易服务。

2003年年底,淘宝网又退出了网上交易信用中介工具“支付宝”,这一举措得到了众多用户的认可;在马云看来,那个时候的淘宝需要在3~5年内着力培养网上平台的“商气”,完善包括信用评估,支付手段和交易流程等环节,这无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2004年2月18日,包括软银、美国Fidelity、GraniteGlobalVentures(GGV)和新加坡科技发展基金在内的4家基金共向阿里投资8200万美元,成就了中国互联网行业最大的私募投资。

其中,除了总部位于美国硅谷,以创新投资为导向的投资基金GGV公司是新加入的投资人外,其他3家均是阿里巴巴第二轮私募中就已经入股的老股东。

与第二次融资一样,这次牵头的还是软银――阿里巴巴除了管理层和员工之外的第二大股东。

但是,领投阿里第一笔私募的高盛集团却没有在第四轮中追加投资。

经此次融资,阿里巴巴的股权结构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阿里管理层和员工仍旧是公司最大股东,软银居第二。

马云的创业团队占股47%,富达约占18%,其他几家股东合计约15%,软银约占20%。

三私募退出2005年,阿里巴巴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B2B电子商务网站,淘宝也在短短两年内在中国C2C市场战平eBay。

随着电子商务领域内日趋白热坏的竞争,阿里巴巴急需在短时间内给竞争对手设置一个更高的门槛,以强化其在电子商务的领先地位,这无疑给阿里巴巴带来了巨大资金压力。

而与此同时,自企业接受VC的第一笔投资起,就注定着它有一天要面临投资者退出套现的压力。

一般VC的投资期限为3~5年,即使按照5年来算,到2005年,包括高盛在内的早期投资阿里巴巴的风险投资机构也已经全部到,风投当然希望阿里巴巴能够早日上市,实现退出套现。

但马云却一直认为阿里巴巴上市机会还不成熟,坚持要等淘宝战胜eBay、阿里巴巴和淘宝垄断B2B和C2C市场后再上市。

那到底支持马云还是享受阶段性成功套现退出呢?

不同私募投资者,以其投资风格及资金压力有着不同的选择,而软银是一直在阿里巴巴背后耐心支持着这个“中国式奇迹”的风投。

2005年,马云做出了阿里巴巴成长道路上又一次重要的决策――与雅虎联姻。

那一年的8月11日,阿里巴巴和雅虎在北京宣布签署合作协议。

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全部资产,这里面包括雅虎的门户、一搜、3721以及雅虎在一拍网上所有的资产。

除此之外,阿里巴巴还将得到雅虎10亿美元投资,以及雅虎品牌在中国无限期使用权。

雅虎也因此获得了阿里巴巴40%的股权,35%的投票权,董事会中阿里巴巴占两席,雅虎一席,软银一席。

经过这次并购,阿里管理层和其他股东可以套现5.4亿美元,这一价格完全可以让阿里巴巴早期的风险投资全部退出来。

而部分早期创业者手中的股权得以变现,这对整个团队是一种很大的鼓励,此外,通过并购阿里巴巴有了资金,可以进一步发展淘宝,巩固其电子商务龙头的地位。

2007年7月29日,阿里巴巴正式启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程序。

至此,创建8年的阿里巴巴终于走上上市之路。

同年11月6日,阿里巴巴B2B在香港挂牌上市,当日以39.5港元收盘,较发行价涨192%,创下港股当年新股首日涨幅之最。

阿里巴巴以近300亿美元的市值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

四总结在私募风险投资的帮助下,阿里巴巴从创建之初的18人发展到2015年的3万多名员工,从公司与公司之间最大交易平台的形成,到个人与个人之间交易平台的迅速崛起,成就了中国最惊人的互联网传奇。

在辅助阿里巴巴成长的过程中,风投从中取得了高额的回报。

回顾这一系列的投资过程,我们不难看出,从2000年软银注资,到2007年阿里巴巴上市,中间一共经历了7年的时间。

对于私募基金通常3~5年的投资起来说,软银投资阿里巴巴,可谓路漫漫兮。

但软银用它的耐心,换来了近百倍的投资回报率。

耐心创造奇迹,在投资者身上,也得到了了验证。

有前景的发展模式,卓越的领导者,无疑都是软银投资阿里巴巴的重要因素。

风险投资在企业创业初期,不仅多次向阿里巴巴注资,解其燃眉之急,还利用风投的自身优势,为阿里巴巴的发展提供了市场资源。

当互联网进入寒冬时期,当阿里巴巴迟迟不能实现盈利时,软银并没有像其他私募一样“捂住口袋”,匆匆撤资,而是耐心地支持者阿里巴巴度过难关。

随着企业发展步入正轨,开始实现盈利,软银这样的风投也不急于催促阿里巴巴上市,套现资金,而是有策略的,成功帮助阿里实现对雅虎的收购。

软银这类风投“放长线,钓大鱼”的做法,才使得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为我们带了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点击播放GIF/1K特别声明:

本公众号所刊载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宣传材料或投资建议。

本公众号所采用的第三方资料具有可靠来源,但海佑基金并不保证这些资料的完整性,亦不会为这些资料承担任何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