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7462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考历史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考历史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中考历史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中考历史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复习提纲.docx

《中考历史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复习提纲.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历史复习提纲.docx

中考历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

1、河姆渡遗址------长江流域氏族聚落

发现地址:

浙江余姚河姆渡

发现时间:

约7000年前

农作物:

水稻

居住:

干栏式建筑

2、半坡遗址------黄河流域氏族聚落

发现地址:

陕西西安半坡

发现时间:

约6000年前

农作物:

粟、麻、蔬菜

居住:

半地穴式房子

出现了彩陶

3、大汶口遗址

发现地址:

山东泰安大汶口

发现时间:

约6000--4000年前

发现墓葬,出现了贫富分化

4、禅让的传说

尧、舜、禹通过“禅让制”先后成为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

禅让并非真的民主

5、西周分封制

原因:

西周疆域十分广阔,为巩固对周边地区的统治,周王大规模地分封诸侯

分封的范围: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义务:

接受,周王的领导,要承担镇守边疆、保卫王室、定期朝觐、交纳贡税

作用:

巩固了国家的统治,密切了与周边的联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与和文化发展

6、春秋五霸: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7、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

8、商鞅变法

史实:

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开始变法,主要内容:

1)改革土地制度;2)重农抑商;3)奖励军功;4)迁都咸阳,推行县制;5)严明法令。

作用:

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9、皇帝制度的建立------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规定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2)、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对皇帝负责;3)、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官吏由朝廷直接任免;4)、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A、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更为简单的隶书。

B、货币:

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

)5、组织修补长城;6、焚书坑儒。

10、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1)、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加强监察制度;3)、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4)、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用儒家经书教育青年子弟。

5)、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6)、派张赛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

评价汉武帝:

汉武帝是西汉时期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在西汉初年经济繁荣与政权巩固的基础上,使西汉进人全盛时期。

他在位期间,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格局。

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顺应了建立统一国家的潮流,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

11、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丝绸之路是一条横穿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作用: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有力地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

12、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

朝鲜:

从海上或渡过鸭绿江到朝鲜半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日本:

57年,日本倭奴国使者来中国,光武帝赠“汉倭奴国王”金印一枚

13、汉与欧洲的往来

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古罗马帝国)抵波斯湾而返

166年,大秦人从海路来华,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

14、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

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号魏,定都洛阳。

221年齐备成都称帝号汉,史称蜀。

229年孙权称帝号吴定都建业

15、南方的初步开发(吴蜀、东晋南朝时期)

原因:

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资源;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秩序较安定,重视发展经济;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和经验。

表现:

修建水利工程;开垦荒地;广种水稻,推广种植小麦、豆等作物

建康是南朝时期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

吴国的造船中心:

侯官、临海、番禺(230年,吴国卫温、诸葛直率万人乘舰船到夷洲即台湾)

从六朝经济开发的史实出发,联系当地实际,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对社会交流对经济发展的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哪些?

答:

无论是六朝的经济开发,还是当今改革开放,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带来了先进生产力和劳动力,促进闭塞、贫困、落后地区的开发;促进交通道路的畅通;促进先进技术的推广;促进先进文化的传播;促进新兴城镇的兴起和繁荣。

16、夏、商、西周的青铜器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17、都江堰和郑国渠(战国后期秦国)

都江堰:

李冰成都岷江是一座具有灌溉、防洪、运输功能的生态型综合性水利枢纽,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郑国渠:

咸阳附近灌溉关中平原

18、秦长城

为防御匈奴,巩固北方边防。

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世界的伟大工程之一。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蜿蜒6000多公里。

19、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西汉发明造纸术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

20、百家争鸣:

儒家孔子《诗》、《书》、《春秋》提出“仁”和“礼”的学说。

他注意“因材施教”,教育学生对“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学习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孟子《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重视人的作用。

提倡做人要有骨气。

道家老子《道德经》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韩非子《韩非子》认为历史是发展变化的,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

提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主张由君主掌握一切大权。

墨家墨子提倡兼爱、非攻、节俭。

兵家孙武《孙子兵法》

21、大诗人屈原

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离骚》《天问》

22、司马迁与《史记》

西汉史学家,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50多万字,记述从远古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

23、佛教的传入

西汉末东汉初,佛教由古印度经西域传入我国内地。

在洛阳建造中国内地第一座寺庙白马寺。

24、道教的兴起

东汉时期,道教正式创立,老子为教主

25、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1)武则天是唐高宗的皇后,高宗死后,690

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2)主要政绩:

①统治前期,重用酷吏,严厉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

②改《贞观氏族志》,将武氏列为一等。

③大力发展科举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注意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发展。

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史称其统治有“贞观遗风”。

26、开元盛世(713—741)与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

唐玄宗即位后,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使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27、科举制度

(1)科举制度是通过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德才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2)创立、发展:

①隋文帝时,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②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③唐太宗:

扩充国学规模,增加考试人数。

武则天:

开设殿试,增加武举

唐玄宗:

把诗赋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

(3)主要科目:

常科有明经科和进士科。

前者要考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而后者考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杂文专考诗赋)。

制举

(4)影响:

①便于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

③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为后世沿用,在我国延续了1300多年,对我国历史有深远影响。

28、南方经济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

水稻,“苏(苏州)湖(湖州)熟,天下足”

手工业的进步:

棉纺织业、制瓷业(景德镇)

商业的繁荣:

北宋,四川地区,“交子”纸币,世界上最早发行和流通的纸币。

南宋,“会子”纸币

经济重心南移:

29、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1206年,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大汗尊称“成吉思汗”。

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正式定国号为“元”。

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

30、民族关系的发展

契丹族、女真族与汉族融合,统称汉人。

回族的形成。

31、明朝的建立与君权的加强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

为加强君权,设立专门的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明成祖)。

32、清朝的建立与军机处的设置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金国。

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称帝,国号清。

1644年清军入关。

顺治帝迁都北京。

清朝军机处逐渐成为皇帝处理全国军政和发布命令的中枢。

33、台湾府的设置

西藏、台湾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域是从元朝开始的。

1624年荷兰侵占我国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4、盛世与危机

“康乾盛世”

乾隆中期,土地兼并严重,统治集团奢侈,吏治败坏,军队腐朽,阶级矛盾日益加剧。

35、闭关锁国

影响:

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36、印刷术

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被誉为世界文明之母。

北宋时期,毕升在雕版印刷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

大约200年后,这一技术传到其他国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起到推动作用。

唐末,雕版印刷业已比较发达,《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

37、指南针

在很早的时候,中国就发明了指南针。

北宋时期,人们创造了适用于航海的指南针,把航海事业推向了新的时代。

这一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在世界上也最为先进。

38、火药

火药的发明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有密切关系。

因为火药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唐朝末年,被广泛应用到军事上。

宋元时期,火药技术有了更大的改进。

后来火药的制造方法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到欧洲各国。

39、华光万丈的唐诗

(1)地位:

唐朝文学最具代表的形式,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有2300多名诗人留下了近5万首诗。

(2)代表:

李白,具有浪漫主义风格,被称为“诗仙”;杜甫:

现实主义风格,后人称他的诗为“诗史”,称他为“诗圣”。

代表作:

“三吏”、“三别”。

白居易《琵琶行》、《长恨歌》。

40、多彩缤纷的宋词

婉约词李清照和柳永

豪放词苏轼和辛弃疾

41、明清小说

明朝时期,古典小说蓬勃发展起来,最著名的有《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西游记》是一部具有浪漫色彩的长篇神话小说。

42、《红楼梦》

曹雪芹的《红楼梦》代表了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中国近代史部分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鸦片战争(1840-1842)

根本原因:

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打开中国市场

林则徐虎门销烟时间:

1839年6月3日(我国政府往往在6月3日开始禁毒宣传月活动)

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直接原因)林则徐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中英《南京条约》(时间:

1842年)

内容:

割地: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

赔款2100万银元;

开埔: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派驻领事;

关税:

中国征收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国协商。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的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根本原因:

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了中国的“万园之园”——圆明园。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邓世昌:

清朝将领,致远舰的管带。

爱国民族英雄。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为保护旗舰,沉着应战,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怕牺牲,最后壮烈牺牲。

《马关条约》(1895年)

内容:

a.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c.增开重庆、沙市、苏州和杭州为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放工厂。

影响:

中国半殖民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1901年)——赔款数额最多的不平等条约。

内容: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作担保。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划定北京东交民港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危害:

《辛丑条约》为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化的起步

(1)洋务运动

1)时间: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2)根本目的:

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3)口号: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4)中央代表人物:

奕地方代表人物: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答:

洋务运动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它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戊戌变法

1)公车上书:

时间:

1895年直接起因:

《马关条约》的签订

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百日维新(即戊戌变法)

开始:

1898年6月到9月(共103天),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

性质:

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变法。

结果:

被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镇压下去,以失败告终。

影响: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3)谭嗣同慷慨就义

谭嗣同就义前,大声说到“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3)辛亥革命

1)兴中会: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的檀香山建立的革命团体。

2)同盟会: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的东京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

3)三民主义:

包括“民族“、“民权”、“民生”。

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的开始。

5)中华民国的成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并颁布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6)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而且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的首领袁世凯窃取了。

(所以说“辛亥革命既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4)新文化运动

1)开始的标志: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3)口号:

“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4)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4)内容:

前期: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

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5)李大钊在《新青年》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了十月革命。

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五四运动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爆发时间:

1919年5月4日。

(中国的五四青年节就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

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历史意义:

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的爱国主义运动。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召开:

1921年7月(上海)——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主要内容:

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是:

领导工人运动。

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

(3)国民革命运动

黄埔军校

1924年6月,国民党在广州创办了一所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由孙中山兼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

国民政府以黄埔军校学生为骨干,将所辖军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北伐战争

1)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全国的统一

2)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主要战场:

湖南、湖北

共产党员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英勇作战,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铁军”。

(4)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蒋介石叛变后,1927年4月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政府。

(5)人民军队的建立

南昌起义

时间:

1927年8月1日(中国建军节就是为了纪念南昌起义)

主要领导人:

周恩来、贺龙、朱德,叶挺,刘伯承

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军队进行武装斗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井冈山会师:

1928年,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湖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两军会师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为了中国革命的中心。

(6)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长征的开始

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军队向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重点“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

党中央领导人执行错误的作战方针和政策,排挤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导致反“围剿”的失败。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8万多人被迫离开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遵义会议(1935年1月)

内容:

集中力量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取消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意义: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的胜利(1936年10月)

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4.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抗日救亡运动

九一八事变(《松花江上》这首歌就是反映东北沦陷后,东北人民流落失所,失去家园的悲惨情景)

时间:

1931年9月18日主要人物:

蒋介石结果:

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沦陷。

西安事变

时间:

1936年12月12日(又叫“双十二事变”)主要人物:

张学良、杨虎城

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标志抗日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卢沟桥事变

时间:

1937年7月7日(又叫“七七事变”)

揭开了中华全民族的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序幕。

中国的抵抗情况:

抗日战争中,二十九军副师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等指挥部队奋勇抵抗先后为国捐躯。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中国居民达30万以上。

(3)国共合作抗日

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指挥者:

李宗仁

百团大战(1940年8月-12月)

目的:

为粉碎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囚笼”政策

指挥者:

彭德怀

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主动出击规模最大的战役。

(4)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共七大

时间:

1945年4-6月地点:

延安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会议主要内容:

a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b通过新党章的规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思想c选举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新的中央委员会

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至此,八年的抗战中,中国人民取得胜利。

台湾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5.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重庆谈判

为了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的内战阴谋。

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2)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全国性的内战从此开始。

(3)挺进大别山

1946年6月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从而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

时间

歼敌人数

战役胜利的意义

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辽沈战役

1948年9-11月

47万余人

解放了东北全境,为平津战役胜利奠定基础。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52万余人

北平获得和平解放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55万余人

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百万雄师过大江

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渡过长江,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

南京的解放,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6.经济和社会生活

民族工业的产生

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中国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投资于新式企业。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了。

短暂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企业家张謇

张謇认为:

“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他走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张謇还提出了“父教育而母实业”的口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南通师范学校和中国第一座博物馆—南通博物馆。

19、20世纪出现的新式交通工具、通讯工具

鸦片战争后,以机械为动力的新式交通工具轮船、火车逐渐从西方传入中国。

1873年,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

这是中国人开办的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

影响:

新式交通工具具有方便与快捷的特点,有力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方便了全国各地人们的交往。

西方列强为了传递军事政治情报和市场信息,将新式通讯工具电报、电话带到中国。

中国自行架设的第一条电报线于19世纪70年代出现在香港到上海之间。

1877年在上海租界内首先使用了电话。

社会习俗的变化

在辛亥革命后,社会的一些陈旧习俗发生了变化,例如:

剪辫、服饰、礼节和称呼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这些变化表明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已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等级观念。

7.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1)科举制度的废除

科举考试严重阻碍了教育的进步和人才的培养。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

至此,历时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推出了历史舞台。

(2)魏源和严复

魏源的《海国图志》,其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著作。

严复的《天演论》,介绍了进化论思想,认为中国若不求进步必然灭亡。

(3)鲁迅、徐悲鸿、聂耳和冼星海

鲁迅:

是伟大的革命文学家。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鲁迅是现代杂文的开拓者。

徐悲鸿:

杰出的写实主义画家,创造了中西结合的独特风格,擅长国画,尤其擅长画马。

代表作品有国画《奔马》、《愚公移山》和油画《田横五百士》。

聂耳:

代表作品有《大路歌》、《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

代表作品有《黄河大合唱》。

周恩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