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73523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01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大全

一、选择题

1.人种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如西欧的白种人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较长,是长期适应下列哪种自然环境的结果()

A.寒冷B.高寒缺氧C.炎热干燥D.湿热

2.“肤色较白,头发天生是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他是:

A.黑种人B.白种人C.黄种人D.混血种人

3.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亚洲

B.人口总数最少的是北美洲

C.人口总数最多的是非洲

D.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

4.在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后,小聪和小明认为它们具有相同的地方是(  )

A.产生现象B.运动方向C.运动周期D.绕转中心

5.下列关于地形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点是地面起伏较大

B.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点是海拔多在500米以上

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

D.相对高度小,而绝对高度大的地形是高原

6.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点是

A.海拔低B.地面起伏小

C.边缘陡峭D.海拔高

7.“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下降6-8℃,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服,预防感冒”,这说明天气与什么密切相关()

A.交通B.人们生活C.农业生产D.旅游

8.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  )

A.亚洲、欧洲、大洋洲B.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C.亚洲、欧洲、拉丁美洲D.亚洲、欧洲、非洲

9.读图,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大洲或大洋排序正确的是()

A.北美洲、太平洋、非洲

B.南美洲、大西洋、非洲

C.南美洲、太平洋、非洲

D.非洲、大西洋、南美洲

10.今天(1月16日),地球运动的位置最接近右图中的( )

A.aB.bC.cD.d

11.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B.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

C.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2.天气与气候既密切相关又有区别,下列描述天气现象的名词是()

A.温暖如春B.寒冷干燥C.风雨交加D.温和多雨

13.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A.亚洲B.北美洲C.南极洲D.大洋洲

14.放寒假的时候,小明去了哈尔滨滑雪,小刘则去了海南岛的三亚领略海岛风情,下面是他们拍摄的两幅照片,你认为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的影响B.海陆位置C.纬度位置D.地势的影响

15.北京的小王观看2016巴西奥运会开幕式现场直播时是早晨,导致两地产生时差的原因是

A.纬度差异

B.经度差异

C.海陆差异

D.地势差异

16.

下图为某岛国不同海拔的陆地面积所占比例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岛国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高原B.平原C.丘陵D.山地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该岛国的颜色大部分是(  )

A.白色B.黄色C.褐色D.绿色

17.下列四幅图表示不同的地形部位,地形部位的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A.①山脊 ②山谷 ③鞍部 ④山顶

B.①山谷 ②山谷 ③山顶 ④鞍部

C.①山谷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

D.①山脊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

18.如图为沿某经线附近部分地区1月、7月的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

下列对该图的表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小B.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大

C.1月降水量南多北少D.7月气温自北向南递减

19.当海拔为50米的山脚气温为18.6°C时,1500米的山顶处气温为___°C()

A.18.6B.18C.12.6D.9.9

20.亚洲文明大会于2019年5月15日在北京召开。

今天的亚洲,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汇聚在一起,共同组成多彩多姿的亚洲大家庭。

读亚洲示意图,完成下题。

关于亚洲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地跨寒、温、热三带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③从发展水平看,全部是发展中国家④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均发源于亚洲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1.甲地海拔为2000米,乙地海拔为1200米,则甲地对于乙地的相对高度是:

A.800米

B.3200米

C.1200米

D.2000米

22.我们总是在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是因为()

A.地球不停地自北向南自转B.地球不停地自东向西自转

C.地球不停地自南向北自转D.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23.下列哪些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不利影响(  )

①大量燃烧煤、石油作为能源   ②大力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  ③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④实施人工降雨.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②④

24.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①②两地降水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①②处于同一纬度,降水相同B.①地降水比②地多

C.①地降水比②地少D.无法判断两地降水多少

2、造成①②两地降水差异的原因是

A.纬度位置B.季节因素

C.地形因素D.海陆位置

25.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上图反映的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B.夏季降水少,阳光充足

C.亚洲缺少此气候类型D.反映了沙漠地区的气候特点

2、该图可能反映了下列哪个区域的气候特点()

A.我国东部季风区B.英国某区域C.法国南部某区域D.美国东部某区域

26.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米),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显示该区域的地势是

A.东北高,西南低B.东南高,西北低

C.西南高,东北低D.中部高,四周低

2、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坡度最缓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②、③线段的最高点图上相距3厘米,两地的实地距离为

A.1500米B.3000米C.4500米D.6000米

27.

竖版世界地图以崭新视角展示世界。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北半球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乙地的经纬度是()

A.30°N,105°WB.30°N,105°E

C.60°S,105°WD.30°S,75°E

28.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北冰洋变暖,北极航线日益显露出巨大的航运价值。

2017年7月中俄领导人正式提出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

下图为竖版世界地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地的经纬度是(  )

A.15°E,23.5°NB.45°W,23.5°S

C.15°E,23.5°SD.45°W,23.5°N

2、沿“冰上丝绸之路”从上海出发至鹿特丹,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

A.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B.印度洋、北冰洋、大西洋

C.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D.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

29.

陕北传统民居一般依山形走向,避湿就干,避低就高,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建,窑洞前多植树。

2018年,石窑建造技艺入选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民间艺术极具建造者的高超智慧和工匠精神,在建造全程技艺和手法体现到极致。

由于受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人情影响,不同区域的窑洞也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建筑形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当地球上的太阳光照如下图所示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二、综合题

31.图1为欧洲西部政区图,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2018年5月23日,我国某企业高管到欧洲四国(荷兰、法国、德国、瑞士)进行商贸交流,签署了许多合作协议。

(1)“欧洲四国”中,濒临地中海的是________。

“欧洲四国”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均属于________国家。

我国某企业与欧洲四国之间进行商贸交流,签署合作协议,这种做法称为“__________”。

(2)欧洲西部气候深受________洋的影响,以_________气候为主,该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_,非常适合_________业的发展。

(3)欧洲西部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当在挪威拍摄到图示“午夜太阳”这一美景时,地球可能运动到图2中甲、乙、丙、丁中的_________处。

32.读太阳光照示意图,斜线(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完成下列要求。

(1)此时北半球节气为________,南半球季节为_________季。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

(3)此时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甲点的昼长为____小时,极夜的范围是________。

(4)此时乙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点。

(5)这之后的一个月内,德州的正午太阳高度将_________(变大、变小),昼长将________(变长、变短)。

33.临沂某学校地理小组探究“世界人口分布规律”,请你一起完成探究过程。

探究主题:

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探究方法:

通过资料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探究过程:

搜集相关资料,分析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1)读图1,①②③④为世界人口地区

(2)读图2,从纬度上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区。

(3)读图3,从海陆位置上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区。

(4)读图4,从地形地势看,世界上的人口主要分布在200海拔米以下的(地形类型)地区。

归纳总结:

(5)世界上的人口分布主要受、、等因素的影响,环境优越适合人类居住。

验证迁移:

(6)D位于低纬度的平原地区,却是人口稀疏区,原因是

拓展延伸

(7)能不能用人口迁移的方法,让全球各地的人口均匀分布?

为什么?

34.读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各题。

(1)数字②表示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

(2)图中河流有甲、乙、丙三条河流,其中画错的一条是_______。

图中④处河流的流向是_____。

(3)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已知A点的温度是12.4℃,那么B点的温度是______℃。

(4)地理兴趣小组同学进行登山运动,从A、B两处往高处登山,比较节省体力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

35.读经纬网图,回答问题。

(1)写出A、B两点的经度AB

(2)A点在南、北半球中的半球,东、西半球中的半球

(3)B点在五带中的带。

(4)C点在D点的方向是。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人种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如北欧气候比较寒冷,该地的白种人鼻子高而窄,鼻子通道较长,有利御寒。

故选A。

2.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白种人的体质特征是:

肤色多呈浅淡色;发呈金黄;眼色碧蓝或灰褐色;发形呈波状或直状;唇型为薄唇;鼻狭而高;颧骨不高突;体毛和胡须较发达等。

黄种人的体质特征是:

肤色呈黄色或黄白色;发形直,发色黑;眼色深;颧骨较高;面部扁平;体毛和胡须稀疏。

黑种人的体质特征是:

肤色多呈黑色或黑褐色;发形为曲卷形或波形,发色深黑;眼色黑褐;唇厚而凸或较厚;鼻宽扁或较宽;眼裂较大。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点睛】

本题考查世界主要人种。

3.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从图中看出,非洲的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的自然增长率最低;亚洲的人口总数最多,大洋洲的人口总数最少,故选D。

4.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不断地绕着太阳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自转的绕转中心是地轴,公转的绕转中心是太阳,产生的地理现象也不相同,故选B.

5.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根据陆地地表形态主要有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五种基本形态,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点是地面较为平坦,故A错误。

山地海拔多在500米以上起伏大,丘陵海拔多在500米以下,起伏和缓,故B错误。

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可能是平原,故C错误。

相对高度小,而绝对高度大的地形是高原,故D正确。

故选:

D。

【点睛】

考查了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特点,属于基础题。

6.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平原与高原一样都是地面起伏小,不同之处是,平原的海拔更低,高原是边缘陡峻且海拔高,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点.

7.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天气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由题目可知,未来两天有寒潮影响本市,要注意添衣,说明了天气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天气与人们生产的关系。

8.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发达国家多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其中欧洲发达国家数量最多.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9.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大洲和大洋的分布以及大洲的轮廓可以判甲是南美洲,乙是大西洋,丙是非洲。

所以选B

【点睛】

该题考查大洲和大洋。

10.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今天(1月16日),地球运动的位置最接近右图中的c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是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故选C。

11.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海陆之间会发生变化,以上四个例子中,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曾经是陆地,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是由于地壳运动导致的,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也是海陆变迁的例子,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只能证明地球是球体,但不能证明地球的海陆变迁,故选D。

12.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根据天气与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C项风雨交加描述的是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属于天气;ABD描述的是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属于气候。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理解解答即可。

13.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其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内,也是纬度最高的大洲。

依据题意,故选C。

【点睛】

该题考查七大洲的分布状况,分析解答即可。

14.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我国位于北半球,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

在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对北半球来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低。

我国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南方低,白昼短,得到太阳的光热少。

所以,我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冬季低温可达﹣30~﹣40℃,滴水成冰,大地白雪皑皑;而海南岛三亚冬季平均气温在20℃左右,气候暖热,到处绿树成阴,所以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不同,C对,ABD错。

故选:

C。

15.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目可知,北京的小王观看2016巴西奥运会开幕式现场直播时是早晨,导致两地产生时差的原因是由于地球各地经度的差异,导致各地的地方时差异,故选A.

【点睛】

16.B

解析:

1、B

2、D

【解析】

【分析】

1、读图分析可得:

该岛国的主要地形类型的海拔低于200米,是平原,故选B。

2、由上题可知:

该岛国的主要地形类型的海拔低于200米,是平原,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代表的是平原,故选D。

17.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读等高线地形图可知,图①中虚线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②中虚线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③中字母所在的位置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④中字母所在的位置位于几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

B。

【点睛】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8.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图中可知,

A.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大,A错误;

B.甲地7月和1月份的气温曲线更接近,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小,B错误;

C.该地1月气温高于7月气温,位于南半球,1月降水量北多南少,C错误;

D.该分布图位于南半球,7月气温自北向南递减,D正确;

D符合题意,故选D。

19.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所以山顶的气温=18.6℃-(1500-50)÷100×0.6=12.6℃。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计算解答即可。

20.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均穿过亚洲,南北回归线之间属热带,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属北温带,北极圈以内属北寒带,故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①正确。

从图中河流流向可以看出亚洲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根据水往低处流这一特性,可判断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②正确。

亚洲的日本属发达国家,③错误。

基督教形成与亚洲西部,佛教创始于古印度、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④正确,综合以上分析①②④正确。

故选C。

【点睛】

亚洲是我们生活的大洲,对于亚洲的相关知识我们应牢固掌握,比如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大洲。

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三大宗教均发源于此,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等。

21.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是相对高度.计算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2000米-1200米=800米,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海拔和相对高度及其估算.

22.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我们总是在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是因为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D对,ABC错。

故选D。

23.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主要有:

人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通过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近年来,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引起温室效应增强,使全球气候变暖;另一面,砍伐森林、耕地减少等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间接改变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也可使气候变暖.故选A。

【点睛】

24.B

解析:

1、B

2、D

【解析】

【分析】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东临太平洋,受海陆之间的影响,东部与西部之间的降水差异大。

1、关于图中①②两地降水多少的叙述,①、②位于同一纬度,但由于两地海陆位置不同,降水也不相同;①地离海近,降水比②地降水多;故选B。

2、由上题可知,①地离海近,降水比②地降水多,这是受海陆因素的影响,离海近的地区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明显,降水多,故选D。

25.B

解析:

1、B

2、C

【解析】

【分析】

1、图中可知,A.该气候雨热不同期,不利于农作物生长,A错;

B.夏季降水少,阳光充足,B正确;

C.该气候是地中海气候,亚洲有此气候类型,C错;

D.该气候不反映了沙漠地区的气候特点,D错;

故B符合题意,选B。

2、A.我国东部季风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B.英国位于欧洲西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C.法国南部位于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

D.美国东部某区域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图中的气候是地中海气候,故C符合题意,选C。

26.C

解析:

1、C

2、B

3、C

【解析】

【分析】

1、由图可知,该区域西南部的等高线海拔在700米以上,东北部的海拔在350米以下,因此该区域的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故选A.

2、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因此①②③④四地中,坡度最缓的是②地,故选B.

3、读图可知,图上的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500米,②③线段的高点图上相距3厘米,两地的实地距离为4500米.根据题意,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7.A

解析:

1、A

2、D

【解析】

【分析】

1、由图中竖版世界地图可以看出,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北半球的是甲地,乙、丙、丁地位于南半球,故选A。

2、由图可知,乙地位于赤道以南的30°S,从乙地正对的经度是105°W可知,该地的经度是与它方向相反,度数相加等于180°的75°E,故选D。

28.A

解析:

1、A

2、D

【解析】

【分析】

“冰上丝绸之路”东起东亚太平洋沿岸,途径太平洋、北冰洋和大西洋,连接北欧、东欧和西欧地区,比传统的海水航线短,大大节省运输成本。

1、从图中可知,甲地在北回归线上,其纬度为23.5°N,图中每相邻的两条经线度数相差30°,可以推断出甲的经度是15°E,A符合题意。

2、从图中可知,沿“冰上丝绸之路”从上海出发至鹿特丹,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D符合题意。

29.无

30.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了极夜现象,正值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间在12月22日左右,D对,ABC错。

故选D。

二、综合题

31.法国发达南北对话大西温带海洋性全年温和湿润畜牧业甲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欧洲西部的气候和经济,同时考查相关的“南北对话”、

解析:

法国发达南北对话大西温带海洋性全年温和湿润畜牧业甲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欧洲西部的气候和经济,同时考查相关的“南北对话”、欧洲北部发生极昼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详解】

(1)读图,“欧洲四国”中濒临地中海的是法国。

“欧洲四国”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均属于发达国家。

我国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企业与“欧洲四国”之间的商贸交流被称为“南北对话”。

(2)根据所学可知,欧洲西部大部分地区位于西风带上,因而深受西侧大西洋的影响,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该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和湿润,适合牧草的生长,非常适合发展畜牧业。

(3)在挪威拍摄到“午夜太阳”时,北极圈内发生了极昼,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所以地球可能运动到图2中的甲处。

【点睛】

32.夏至冬23.5ºN150ºE昼短夜长0南极圈内(或66.5ºS—90ºS)12变小变短

【解析】

【分析】

主要考查

解析:

夏至冬23.5ºN150ºE昼短夜长0南极圈内(或66.5ºS—90ºS)12变小变短

【解析】

【分析】

主要考查了太阳光照图的判读,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赤道上昼夜平分;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为晨线;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

【详解】

(1)读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节气为夏至日,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季节和北半球相反,南半球季节为冬季。

(2)读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北回归线的纬度是北纬23.5°。

经度一共是360°,地球的一半是180°,图上两条经线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