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惠民计实项目合水县生态环境保护.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71447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惠民计实项目合水县生态环境保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科技惠民计实项目合水县生态环境保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科技惠民计实项目合水县生态环境保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科技惠民计实项目合水县生态环境保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科技惠民计实项目合水县生态环境保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技惠民计实项目合水县生态环境保护.docx

《科技惠民计实项目合水县生态环境保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惠民计实项目合水县生态环境保护.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技惠民计实项目合水县生态环境保护.docx

科技惠民计实项目合水县生态环境保护

一、项目针对的民生需求及其科技需求

1、水土流失治理的民生需求

(1)项目县基本情况

合水县地处甘肃省东部黄土高原,东邻陕西省富县,西与庆阳市西峰区、庆城县相连,南与宁县接壤,北靠华池县及陕西省志丹县,位于东经107°51′~108°42′,北纬35°36′~36°37′之间,地形以丘陵沟壑为主,山、川、塬相间,子午岭由西北向东南斜贯全境,东北部为子午岭林区,海拔1380~1682m之间,面积约为1640.8km2,占总面积的55.8%。

中北部部分区域为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1110~1450m之间,面积约为309km2,占总面积为10.5%,西南部分为高原沟壑区,海拔979~1400m之间,面积约为992km2,占面积的33.7%,年平均降水量562.8mm,年平均气温7.4~19.1℃,年平均日照总时数2376.0~2491.6小时,年平均蒸发量1592mm,全年平均无霜期151~167天。

县内河流以子午岭为界,分泾河、洛河两大水系,马莲河、县川河、固城河为泾河支流;苗村河、葫芦河为洛河支流,年平均总径流量为0.595万m3,总土地面积为2941.79km2。

全县辖9个乡,3个镇,5个社区居委会,80个村民委员会,49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24万人。

2011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4.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8.7亿元,农业增加值4.8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50万元,财政大、小口径收入分别为1.04亿元和7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56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820元,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速度加快、质量提升、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合水县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苹果、黄花、木耳、白瓜籽、鹿茸久负盛名,誉满中外;秦艽、甘草、麻黄、柴胡、远志、杏仁等150多种贵重药材及核桃、花椒、槐米、稻米等土特产品更受客商青睐;梅花鹿、狐、黄羊、野猪等140余种野生动物与164万亩森林依栖相伴,生息繁衍。

  进入新世纪,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合水人民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紧紧围绕建设陇东特色经济强县和民俗文化大县这个目标,大力开发“黑绿文”三大产业,加快工业化、产业化、城市化“三化”进程,建设陇东石化、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和文化旅游开发“三大”基地,实现发展增速、财政增长、城乡居民增收“三大”目标,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提速,加快发展。

(2)水土流失现状

水土流失是我国头号环境问题,甘肃省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省份之一,合水县水土流失面积为1862km2,占总土地面积的63.3%,是甘肃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合水县土壤侵蚀类型主要有水力侵蚀,水土流失发展的最基本原因是自然因素,但近几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的发展,人为因素成为水土流失新的发展趋势。

一是陡坡开荒、散养放牧等不合理的生产方式;二是石油钻探、煤炭开采、建厂、采石挖沙、砖瓦企业等开发建设项目;三是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修路等基础建设。

(3)水土流失危害

严重地水土流失不仅给山区人民生产生活带来危害,同时威胁下游地区安全。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水、旱、山洪、滑坡、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使土地变的更加贫瘠,沟头前进,塬面缩小,沟床下切,沟岸扩展,沟壑发展,造成耕地、村庄、道路严重破坏,大量泥沙流入河道,水库和灌溉渠道大量淤积。

土地保水保土性差,植物生长条件受到严重破坏,导致“三料”俱缺,乱砍滥伐乱垦,超度放牧,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二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严重的水土流失,致使我县农业生产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土壤表层肥沃的土壤被雨水冲刷,肥力下降,土地沙化,生产能力下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坡耕地产量大都在50kg以下。

由于水土流失,极大地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存,长期处于为温饱而挣扎的贫困线上,一直在“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环境中,交通、文化、教育等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严重制约着本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水资源不能有效利用。

合水县有两大水系,四条河流,年径流总量5950万m3,由于水土流失,泥沙含量大,可供水、灌溉水、人蓄饮水、工业用水等得不到保障,加上水质日趋恶化,影响了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四是泥沙大量输入黄河。

据调查,合水县每年输入黄河泥沙达1005万吨。

大量的泥沙将对黄河中、下游的河堤安全、人民财产造成严重的影响。

(4)项目实施解决的民生问题

通过科技惠民项目的实施,解决水土流失带来的民生问题,

一是遏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

项目区沟壑纵横,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恶化,群众生活困难,通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可有效提高治理程度,增加林草覆盖率,遏制水土流失,减轻洪涝灾害,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二是保护耕地,增加粮食产量。

项目区地少人多,土地质量差,靠天吃饭,农业低产,群众生活贫苦。

2011年人均纯收入仅3556元,人均粮食产量500kg,远远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建设高标准梯田,能有效提高粮食单产,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三是改善农村基础条件。

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建设基本农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发展主导产业,开展多种经营,能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生产生存条件,改善农村水、电、道路状况。

从根本上为脱贫致富创造条件,已成为区内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和形势发展的需要。

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由此引发的各种生态危机,对构建和谐社会造成严重障碍,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伐,对促进项目区内人口、生态、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是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村容整洁、村风文明、环境良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所产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将为区内群众实现这一目标创造条件,有力促进项目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水土流失治理的科技需求

(1)水土流失治理现状

截止2011年底,合水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为945.1km2。

治理程度50.8%,其中:

修建梯田22740hm2,水保林60580hm2,经果林6040hm2,种草2620hm2,封禁治理2530hm2,淤地坝65座,小型水利工程58106个。

(2)防治经验

①广大群众治理水土流失意识不断增强

通过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使项目区内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到水土保持是改善山区农民生产基础条件,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活水平的主要途径,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不断增强。

②初步建立小流域治理与区域经济开发相结合治理模式

坚持高质量、高标准、大规模、高速度的治理方针,把水土保持措施与区域经济开发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开发相结合、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推动资源、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存在问题

①水土流失治理科技投入不足,治理效益低下。

近年来,国家对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加大,合水县每年新增治理面积平均到40km2,治理程度提高2个百分点。

但治理科技含量低,梯田利用以粮食为主,造林基本刺槐“一统天下”,成活率低,林草生长缓慢,郁闭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淤地坝淤积期开发利用不足,导致群众积极性降低。

②)生产方式改变、导致部分农户收入减少

治理前当地群众基本维持广种薄收、滥砍滥伐、散养放牧等粗放经营方式,治理后,政府出台封山禁牧政策,林牧矛盾、草畜矛盾、农村能源问题变得十分突出,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影响农民受益。

③水保产业开发不足,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多年里来,合水县水土流失治理总结产业开发模式,如“梯田+果园+地埂黄花”、“梯田+蔬菜”、“梯田+中药材种植”“山地梯田+经济林果”、“坡耕地+牧草+设施养殖”、“淤地坝+养鱼+休闲观光”等水保产业开发模式。

由于政策引导、科技支持、技术服务方面滞后,使我县水保产业开发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不能同步进行,规模小,效益低,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4)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一是项目实施有利于提高治理效益。

通过引进径流林业技术、刺槐截干埋根造林技术、生根粉蘸根等造林技术提高造成活率,乔灌混交技术、水土保持生态恢复技术加快林草郁被速度,提高林草覆盖率,引进淡水养鱼技术、网箱养鱼技术提高淤地坝淤积期利用率。

二是项目实施有利于培育农村产业基地。

梯田建设是水土保持主要措施,多年来,合水县修梯田达到34.1万亩,人均达到2亩,但新修梯田肥力的,种植效益低,增收增产效益不明显,通过配方施肥能有效提高新修梯田肥力,增加粮食产量。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推广如“梯田+果园+地埂黄花”、“梯田+设施+蔬菜”、“梯田+中药材种植+地埂文冠果”、“山地梯田+经济林果+地埂牧草”、“坡耕地+牧草+养殖”、“淤地坝+养鱼+休闲观光”等技术,培育水保产业开发基地,提高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项目实施有利于科技资源的整合和有效配置,促进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实施本项目,将优化市、县水保产业发展方面的科技研发和推广机构组织网络,发挥人才、技术、设施优势,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技术合作,使科技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形成更加完备、高效的水保产业公共科技服务体系、示范体系和培训体系,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良性互动。

四是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合水县特色农业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

五是有利于发挥区位优势,对全市及周边地区起到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二、本项目目标及主要任务

1、项目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紧紧围绕服务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防洪安全和饮水安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以解决民生问题、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建设促进区域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为重点,优化配置资金、科技等资源,转变发展模式,建立水保科技服务体系,加大荒山造林,推广封禁治理、实施生态修复,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大力开展坡耕地整治和新修梯田土壤改良,提高粮食产量;扩大坡耕地种草面积,大力推广舍饲养畜技术,建设草畜基地;以高标准梯田建设为载体,建设瓜菜、经果林基地。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实现科技进步,加快科技转化,真正实现依靠科技惠民,努力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项目主要任务

(1)建设思路

本项目结合合水县当前水土流失治理现状,围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建设和改善农业基础条件这条主线,加快推进水保科技创新,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以推广水土保持新技术,水土保持产业开发新模式,为庆阳市水土流失治理和水保产业开发树立样板和典型。

(2)项目实施区域

项目实施区域为合水县9乡3镇,60个行政村,2.12万户农户。

植被建设和恢复涉及全县所有乡镇。

(3)项目实施内容

①建立新水土流失治理技术引进体系

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新水土流失治理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体系,提高水土流失治理效益和产业开发规模。

引进乔木林品种2个,灌木林品种2个,经济林5个,中药材5个,造林技术3项,淤地坝养鱼技术2项,土壤改良技术2项,生态养殖技术3项,在规模治理点和示范点安排试验,制定科学、严格的试验示范方案,组织业务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承担试验任务,建立详实的记录档案。

②建立产业技术示范体系

通过建立示范体系,提升整体产业技术水平,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提高特色水土保持科技惠民贡献率,

③.建设水土保持科技示范点

Ⅰ、西华池、吉岘、肖咀、段家集、店子、固城、板桥等8乡镇建径流林业技术、刺槐截干埋根造林技术、生根粉蘸根造林技术、乔灌混交技术、林草混交技术应用示范点17500亩。

Ⅱ、太莪、固城、蒿咀铺、老城、太白5个林源乡镇建设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示范实点10000亩。

Ⅲ、太莪、太白、板桥、老城、蒿咀铺、肖咀六乡镇建设优化梯田建设技术、新修梯田测土配方技术应用示范点22000亩。

Ⅳ、固城乡、老城镇两乡镇建“梯田+双垄沟地膜玉米”水保产业技术应用示范点2000亩。

Ⅴ、何家畔、吉岘、西华池、肖咀、段家集5乡镇建“梯田+果园+地埂黄花”水保产业技术应用示范点2500亩。

Ⅵ、太莪、店子、老城、蒿咀铺4乡镇建设“梯田+核桃+中药材”、“梯田+文冠果+中药材”水保产业技术应用示范点6000亩。

Ⅶ、县川、固城川建设“梯田+设施蔬菜+地埂黄花”水保产业技术应用示范点400亩。

Ⅷ、建设石油井场及道路恢复技术应用示点20处。

Ⅸ、肖咀乡玉皇沟小流域建成淤地坝养鱼基地,淡水养鱼技术、网箱养鱼技术应用示范点,养殖草鱼、鲤鱼、鲳鱼等200万头,生态鸡10万只。

合水县2013年水土流失治理与水保产业开发技术示范任务分解表

乡镇

合计

(一)造林技术

(二)生态修复技术(亩)

(三)梯田技术

(四)石油井场及道路恢复技术(处)

(五)

备注

径流林业技术(亩)

刺槐截干埋根造林技术(亩)

生根粉蘸根造林技术(亩)

乔灌混交造林技术(亩)

林草混交技术(亩)

优化梯田建设(亩)

新修梯田测土配方技术(亩)

梯田+双垄沟地膜玉米技术(亩)

梯田+果园+地埂黄花(亩)

梯田+核桃+中药材(亩)

梯田+文冠果+中药材(亩)

梯田+设施蔬菜+地埂黄花(亩)

淡水养鱼技术(处)

网箱养鱼技术(箱)

西华池

30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吉岘

31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100

 

 

 

 

段家集

30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10

2

10

 

肖咀

5000

500

500

500

500

500

 

1000

1000

 

500

 

 

 

 

3

10

 

固城

5600

500

500

500

500

500

2000

 

 

1000

 

 

 

100

10

 

 

 

何家畔

500

 

 

 

 

 

 

 

 

 

500

 

 

 

 

 

 

 

板桥

6600

500

500

500

500

500

 

3000

1000

 

 

 

 

100

 

 

 

 

店子

30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老城

7100

 

 

 

 

 

2000

2000

1000

1000

 

 

1000

100

 

 

 

 

太莪

9000

 

 

 

 

 

2000

4000

1000

 

 

1500

500

 

 

 

 

 

蒿咀铺

8500

 

 

 

 

 

2000

3000

1000

 

 

1500

1000

 

 

 

 

 

太白

6000

 

 

 

 

 

2000

3000

1000

 

 

 

 

 

 

 

 

 

合计

604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10000

16000

6000

2000

2500

3500

2500

400

20

5

20

 

(4)完善瓜水保技服务体系建设

①完善县科技培训中心1个,乡镇科技培训站8个,村级科技服务室15个,改善办公设施和服务手段,形成高效完备的区、乡、村三级科技服务体系。

②组建水土保持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团队。

下派科技特派员60名,通过建立“围绕一个核心(即紧扣建设生态文明这一核心),狠抓两个重点(即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坚持三个原则(即高质量选派、双向选择、持续发展),突出四个特色(即特长人才带特色项目,进驻有特点的村,服务有特色的产业)”的工作机制,推广“科技特派员+治理户+示范点”和“科技特派员+企业+治理户”的服务模式和“科技特派员+示范户+贫困户”的示范带动模式,在项目区进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

③科技推广队伍建设。

聘请甘肃农业大学、甘肃水保研究所、陇东学院的专家教授为技术顾问,负责关键技术研究示范和技术培训;建立由科技局、水保局、林业局、果业局技术人员组成的科技队伍,为基地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④建立合水科技服务网站。

以网站作为科技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服务。

(5)加强科技培训

举办特水土保持技术与水保产业开发专业培训100场次,培训技术骨干、产业开发大户1.6万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5万份(册),培养科技示范户500户,科技普及率达到95%以上。

3、考核指标

(1)项目区域示范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70%以上。

林草覆盖率达到40%以上,造林成活率达到85%以上,生态修复区五年后林草盖度提高40个百分点。

(2)示范区新修梯田每亩增产粮食100kg.

(3)示范区梯田产业开发每亩增加收入500元以上。

(4)80%以上大中型淤地坝水域得到利用,源泉公司年增加收入30万元。

(5)建立完善水保科技推广体系和网络。

三、成果应用示范工作内容

1、选取科技成果科技应用示范实施范围

(1)选取水土流失治理科技成果

通过多年实践,选取水土流失治理与水保产业开发技术,包括水土流失治理、生态保护与恢复、优化梯田建设、新修梯田土壤改良与肥力提高、新修梯开发利用、淤地坝开发利用等6类16项。

(2)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实施范围及原因

①径流林业技术、刺槐截干埋根造林技术、生根粉蘸根造林技术、乔灌混交技术、林草混交技术应用示范区涉及西华池、吉岘、肖咀、段家集、店子、固城、板桥等8乡镇规模造林点,该区域属我县重点治理区,植被稀少,春秋干旱少雨,造林成活率差,采用科学造林技术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加快植被郁被速度。

②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示范实施区域涉及太莪、固城、蒿咀铺、老城、太白5个林源乡镇,该区域植被相对较好,气候湿润,通过封山禁牧,人工补植抚育等技术措施,使原有生态得到自然修复,植被就能快速恢复,既节省治理费用又加快治理步伐。

③)优化梯田建设技术、新修梯田测土配方技术应用示范区域涉及太莪、太白、板桥、老城、蒿咀铺、肖咀六乡镇,该区域坡耕地多,梯田建设任务大。

通优化梯田建设,测土配方技术能迅速提高梯田肥力,增加粮食产量。

④“梯田+双垄沟地膜玉米”水保产业技术应用示范实施区域涉及固城、老城两个乡镇,固城乡、老城镇是传统玉米产区,通过该技术提高玉米产量。

⑤“梯田+果园+地埂黄花”水保产业技术应用示范实施区域涉及何家畔、吉岘、西华池、肖咀、段家集5乡镇,该区域位于塬面梯田面积大,苹果栽植管理技术成熟、规模大、品质高,通过梯田果园建设,地埂黄花栽植,保持水土,增加农民收入,地埂黄花能保埂护埂,提高梯田效益。

⑥“梯田+核桃+中药材”、“梯田+文冠果+中药材”水保产业技术应用示范实施区域涉太莪、店子、老城、蒿咀铺4乡镇,新修梯田位于梁边峁稍,群众耕种不方便,种植农作物效益低,栽植核桃树,文冠果生长周期长,经济效益好,但挂果迟,林下种植中药材解决农民生长期内经济收入。

⑦“梯田+设施蔬菜+地埂黄花”水保产业技术应用示范实施区域涉及县川、固城川,设施蔬菜技术成熟,有灌溉条件,交通方便。

⑧石油井场及道路恢复技术应用示范实施区域涉及全县所有石油井场,近多年来,石油煤炭开发成为合水县人为水土流失防治重点,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能迅速恢复开挖后裸露地表植被。

⑨淡水养鱼技术、网箱养鱼技术应用示范实施区域肖咀、段家集两乡的玉皇沟小流域,该小流域现有骨干坝15座,中型淤地坝13座,水域面积900亩,蓄水700万方,有很好的养鱼养殖条件,引进渔业技术开发利用淤地坝淤积期水域。

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3)工作基础和优势

①水土流失治理基础良好,综合治理模式形成。

建国以来,我县水土保持工作始终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经历了五十年代植树造林,修地边埂,六七十年代的基本农田建设,八十年代小流域综合治理到近十年的“以小流域为单元,县域为单位,项目为依托”的大规模治理开发等四个发展阶段。

先后实施了梯田建设、植树种草、小流域治理试点、试验、示范,经过不断实践、探索、总结,实现了由分散小规模向集中连片大规模示范区建设,由单一小片治理转向以小流域为单元,由单纯治理向保护,开发、治理、封存抚育并重,由常规手段为主的低层次治理向应用高新技术的高标准治理等“四个转变”,使我县水土保持工作走上了协调、持续、快速发展的道路。

初步形成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梯田、林草、骨干工程,小型水保拦蓄工程对位配套的综合防治开发体系。

使我县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减轻了洪涝,泥沙危害,水土流失得到了初步治理。

②梯田建设稳步推进,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大搞梯田建设是旱作雨养农业地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基本措施。

全县上下以《合水县梯田建设规划》为依据,以梯田全省五百万亩梯田建设暨全市百万亩梯田建设为契机,坚持不懈地狠抓梯田建设,使梯田面积累计达到22740hm2(万亩),农民人均0.15hm2(2亩)。

段家集,板桥,店子,老城等乡镇率先实现整县梯田化,随着梯田稳步推进,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全县粮食产粮连续5年稳定在9万吨以上,农民人均产粮500公斤以上,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

③小流域治理初见成效,生态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全县小流域治理以黄土高原水保世行贷款一期、重点小流域,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保持项目、生态修复试点项目,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项目、口粮田建设项目,农发水保项目等一批国、内外水保项目为重点,坚持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梯田、林草、小型拦蓄工程、沟道淤地坝等各项措施综合配套、对位布设,大搞小流域综合治理。

先后立项治理13条小流域,新增治理面积25070km2,年均治理进度达2.6%,是前三十年平均治理进度1.1%的2.4倍。

重点治理区初步建成了措施配套、功能互补的综合防治体系,流域生态环境条件得到了大的改善,发挥了较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得到了世界银行、水利部、黄委会、省市有关专家、领导的肯定,先后有朱刘沟,草洼沟,大沟,太乐沟等4条小流域被国家水利部、财政部、发改委联合命名为全国“十百千”示范小流域。

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绿化先进县,林权制度改革先进县,水土保持工作多次被省、市表彰。

④支持服务体系完善,提高了水土保持科技含量

围绕各个项目建设,大力开展了监测评价、技术引进、考察培训、示范推广等支持服务工作。

先后在世行贷款水土保持项目、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项目中开展了治理监测评价、农户效益监测分析、水沙监测、典型地块措施调查等监测评价工作,及时收集、处理项目实施第一手资料,分析评价后提出今后实施意见,先后引进世界银行农业项目先进管理技术、GIS规划技术等一批新技术,开展了水保项目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农民技术员等不同层次的考察培训,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提高了技能;以中心苗圃、示范小流域、重点治理区、示范工程为基地,大力开展科技示范的推广,打造技术平台,树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