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69647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本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成本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成本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成本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成本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本分析.docx

《成本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分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本分析.docx

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

 第十六章        成本分析

 一、成本分析的方法

成本分析的具体方法是完成成本分析目标的重要手段。

通常采用的成本分析具体方法有:

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连环替代分析法等。

 

(一)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把两个经济内容相同、时间或空间地点不同的经济指标相减从而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比较分析法是日常分析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由于分析者的目的不同,对比的基数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对比的基数有计划数(预算数)、定额数、以往年度同期实际数,以及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和国内国外同行业先进水平。

比较分析法是一种绝对数的比较分析,只适用于同类型企业、同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采用对比分析法时,应注意进行对比的成本指标,在经济内容、计算方法、计算期间和影响指标形成的客观条件等方面的可比性。

如果相比的指标之间有不可比因素,应先按可比的口径进行调整,然后再进行对比。

 

(二)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有关指标之间的相对数,即比率,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方法。

比率分析法一般有以下三种形式。

 1.相关比率分析法

 相关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两个性质不完全相同而又相关的指标的比率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通常计算的相关比率指标有:

产值成本率=成本/产值×100%

销售收入成本率=成本/销售收入×100%

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存货平均占用额

 2.构成比率分析法

 构成比率分析法是计算某项指标的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即部分与总体的比率,进行数量分析一种方法。

直接材料费用占产品成本的比率=直接材料费用/产品成本×100%

管理费用占期间费用的比率=管理费用/期间费用总额×100%

 3.趋势比率分析法。

 趋势比率分析法是指对某项经济指标不同时期数值进行对比,求出比率,分析其增减速度和发展趋势的一种分析方法。

由于计算时采用的基期数值不同,趋势比率又分为定基比率和环比比率两种形式。

定基比率=比较期数值/固定基期数值×100%

环比比率=比较期数值/前一期数值×100%

比率分析法的主要优点在于,通过比率计算,可以把某些不可比的企业变成可比的企业,便于外部或内部决策者选择投资方案时进行比较分析。

但比率法也存在不足之处:

①比率的数字只反映比值,不能说明其绝对额的变动;②比率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一样,无法说明指标变动的具体原因。

成本分析的目标,一方面是发现问题,更重要的还是查明原因。

 (三)连环替代法

 1.含义

 连环替代法是根据因素之间的内在依存关系,依次测定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差异影响的一种分析方法。

 2.连环替代法的分析程序为:

 

(1)分解指标因素并确定因素的排列顺序

将影响某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因素,按其内在依存关系,分解其构成因素,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这些因素。

(2)逐次替代因素

每次将其中一个因素由基期数替换成分析期数,其他因素暂时不变。

每个因素替换为分析期数后不再返回为基期数。

后面因素的替换均是在前面因素已经替换成分析期数的基础上进行的。

如此类推,有几个因素需要替换几次,逐一逐一地替换。

(3)确定影响结果

每个因素替换以后,均会得出一个综合指标的结果,将每个因素替换以后的结果与替换以前的结果相减,即可得出该替换因素变动对综合指标的影响数额。

(4)汇总影响结果

将已计算出来的各因素的影响额汇总相加与综合指标变动的总差异比较,确定其计算的正确性。

连环替代法的主要作用在于分析计算综合经济指标变动的原因及其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但该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运用时应注意它的如下特点:

(1)连环替代的顺序性。

(2)替代因素的连环性。

连环替代法是严格按照各因素的排列顺序逐次以一个因素的实际数替换其基数。

除第一次替换外,每各因素的替换都是在前一个因素替换的基础上进行的。

(3)计算结果的假设性。

运用这一方法在测定某一因素影响是,是以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为条件的。

 三、成本分析的主要内容

 

(一)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包括:

产品生产成本计划完成分析和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

分析的重点是产品生产成本分析中的可比产品成本分析。

 1.产品生产成本计划完成分析

 企业全部产品包括可比产品和不可比产品两大部分。

(1)对全部产品的分析,因为没有全部产品的上年实际成本,所以只能以本年实际成本和本年计划成本进行比较,确定其实际成本较计划成本的降低额和降低率,初步了解企业完成成本计划的一般情况。

(2)本期实际成本与上年实际成本的对比分析

这一分析是针对可比产品而言的。

可比产品成本分析的目的,在于揭示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的完成情况,查明影响可比产品成本升降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一步弄清成本升降的原因。

以下分别加以说明。

1)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的分析。

由于成本计划中规定了可比产品本年成本比上年成本降低的任务,即计划降低额和计划降低率,因此,可比产品成本分析,首先要计算出实际完成的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以便与计划降低额和降低率进行比较,从而了解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的完成情况。

计划降低额和降低率、实际低额和降低率计算公式如下:

计划降低额=全部可比产品的计划产量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全部可比产品的计划产量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计划降低率=计划降低额/全部可比产品的计划产量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100%

实际降低额=全部可比产品的实际产量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全部可比产品的实际产量按本年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实际降低率=实际降低额/全部可比产品的实际产量按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100%

2)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的因素分析。

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的因素有三个:

①产量变动的影响。

②品种结构变动的影响。

③产品单位成本变动的影响。

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变动的因素有两个:

①品种结构变动的影响。

②产品单位成本变动的影响。

 2.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技术经济指标变动对单位成本的影响,二是单位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不仅要按成本项目逐项对比其计划数与实际数,而且还要求列示主要消耗材料和耗用工时的对比资料。

 

(二)费用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

 由于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都按整个公司(总厂)或分厂、车间、部门编制预算加以控制,因而分析各种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况,查明各种费用实际脱离预算的原因,也只能按整个公司(总厂)或分厂、车间、部门来进行。

对上述各种费用进行分析,首先应以本年实际数与本年预算数相比较,确定实际脱离预算的差异;然后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

分析时,除用本年实际与本年预算相比、检查预算执行情况外,为了从动态上观察、比较各项费用的变动情况和变动趋势,还应将本月实际与上年同期实际进行对比,以了解企业工作的改进情况,并将这一分析与推行经济责任制相结合,与检查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相结合,以推动企业改进经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各项费用支出。

 (三)成本效益分析

 反映企业成本效益的指标很多,常用的有产值成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

 1.产值成本率分析

产值成本率是企业全部产品生产成本对商品产值的比率,通常用每百元商品产值总成本指标表示。

其计算公式如下:

产值成本率=全部产品生产成本/商品产值×100%

或 产值成本率(元/百元)=全部产品生产成本×100/商品产值

每百元商品产值总成本愈低,说明生产耗费的经济效益愈大;反之,经济效益愈小。

影响产值成本率指标变动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

(1)产品品种构成的变动。

(2)产品单位成本的变动。

(3)在商品产值按现行价格计算时,还有价格变动的影响。

 2.成本费用利润率分析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期间的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

其计算公式如下: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式中的利润总额和成本费用用总额来自企业的损益表。

成本费用一般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和三项期间费用。

   

分析时,可将成本费用与营业利润对比,计算成本费用营业利润率指标。

其计算公式如下:

成本费用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如利润中还包括其他业务利润,而其他业务利润与成本费用也没有内在联系,分析时,还可将其他业务利润扣除。

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表明每付出一元成本费用可获得多少利润,体现了经营耗费所带来的经营成果。

该项指标越高,利润就越大,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越好

产品成本计算的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是将目标成本纳入会计科目体系所形成的一整套会计核算程序,它预先制定标准成本,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揭示成本差异、并对成本差异进行分析处理以加强成本控制的一种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相结合的方法。

标准成本法的计算程序包括制定标准成本、进行差异分析和差异处理三部分。

1、制定标准成本

产品的标准成本根据产品的各成本项目制定,所以标准成本也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组成,同时为便于分析,又可将制造费用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

由于各成本项目的标准成本是以金额的形式表示的,而金额是由各成本项目的消耗量和消耗单价得来的,因此为便于分析差异,在制定标准成本时,无论哪一个成本项目,都需要拆分成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即各成本项目的标准成本等于该成本项目的“用量”标准乘以该项目的“价格”标准。

2、成本差异分析

标准成本是企业事先制定的一种目标成本,由于种种原因产品的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可能并不一致,期间的差额称为成本差异。

如果实际成本大于标准成本,就会形成不利差异,表示成本超支;如果实际成本小于标准成本。

就会形成有利差异,表示成本节约。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都属于变动成本,其成本差异分析的基本方法相同。

这三项成本的实际成本受产品实际用量和实际价格的影响,标准成本受产品标准用量和标准价格的影响,所以其成本差异可以分为价格脱离标准形成的价格差异和用量脱离标准形成的数量差异。

通过对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的分析,进而找出发生差异的原因,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成本控制。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

固定制造费用由于不随某个业务量(如工时)变动,因此很难同变动费用一样直接拆成价格和耗用量的乘积,它的差异分析法主要有“两分法”和“三分法”。

两分法:

是将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为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的方法。

三分法:

是将固定制造费用分为耗费差异、闲置能力差异和效率差异的方法。

3、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在标准成本法下,产品的标准成本和各成本项目的差异都被纳入了产品成本计算的账户系统,给各成本差异分别设置相应的账户。

这样,当费用发生时,应将产品各成本项目的实际费用分离为标准成本和有关成本差异,将标准成本在“原材料”、“生产成本”、“库存商品”等账户中登记,差异额在各成本差异账户中登记。

期末对成本差异的处理有结转本期损益法和调整销货成本和存货法两种:

①结转本期损益法。

在这种方法下,所有的成本差异在期末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中,即全部计入当期损益,由当期收入进行补偿。

这种处理的依据是:

本期的差异反映了本期成本控制的成果,因而直接在本期利润上反映出来。

但这种方法在差异较大或现有标准成本同实际脱离太大时,就会使存货成本严重脱离实际成本,同时导致当期利润失实。

②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

这种方法下,期末要将本期发生的成本差异在已销产品和存货成本中进行分配,将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都调整为实际成本。

它主张当期成本差异应由存货和销货成本共同负担,以反映其实际成本。

但这种方法较结转本期损益法复杂,会增加计算工作量。

 会计报表分析方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

 企业的会计报表,虽然已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数据资料,但难以满足报表使用者关心和考察企业未来情况的需要,,为了补冲会计报表的不足,需要对会计报表进行分析。

会计报表分析有两种方法:

趋势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

一、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是指用若干个连续期间的财务报告的资料进行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以说明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变化过程及发展趋向的分析方法。

趋势分析法即可用文字表述,也可用图解,表格或比较报告。

下面我们用比较报表来分析企业资产变动趋势。

二、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指在财务报表上,一些有关联项目的金额之间,用比率来反映财务报表所列示的有关项目的相互关系,以表明和制定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上某一方面的情况。

物业管理企业考核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财务指标包括:

反映偿债能力方面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反映营运能力方面的有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反映盈利能力的有资本金利润率、营业利润率、成本利润率等。

(一)偿债能力比率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这类比率有以下几个。

(1)流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总额与流动负债总额之比,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该比例高于1,表明企业有偿债能力,但考虑到企业即要有能力清偿短期债务能力,还要应付企业经常性流动资金的需要,因此该比例维持在2:

1较好。

(2)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与流动比率之比,是用于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用于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

用于速动资产中不包括不易很快变现的存货和不能变现的待摊费用,故速动比率比流动比率可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故速动资产是流动比率的补充指标,债权人往往更重视这一指标,一般认为该比率以1:

1为好。

(3)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经营比率。

用于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举债经营,这是现代企业的经营观念,但举债程度如何,这是投资者和债权人都十分关注的内容。

作为债权人,期望有较高的贷款安全程度,但不希望该比率过高;对于投资人,当利润率高于借款利率时,他则希望企业负债比率较高,投资人可获得较高的利润,但资产负债率如果大于100%时,表示企业是资不抵债,已达到破产边缘。

(二)反映资金营运能力的比率

企业营运能力是反映企业使用经济资源或资本的效率。

通常用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用转率等表示。

(1)应收帐款周转率是指赊销业务的销售收入与应收帐款平均余额之比。

用于反映企业应收帐款的流动程度。

计算公式为

应收帐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应收帐款平均余额×100%

赊销收入净=营业收入-现销收入

应收帐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帐款+期末应收帐款)/2

(2)存货周转率,是指营业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之比,用于衡量企业的存货是否过量。

存货平均余额=(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在一定时期内,存货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存货周转速度快,同样存货周转天数越短,说明企业销售速度越快,这样必然提高销售利润率,提高企业营运能力。

(三)反映盈利能力的比率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

利润的多少是企业各方面都最为关注的,因此该能力的分析十分重要。

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有营业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成本利润率。

(1)营业利润率。

是指利润总额与营业收入之比,用于衡量企业的盈利水平,

(2)资本金利润率:

是指利润总额与资本金总额之比。

用于衡量投入企业资本金的获利能力。

(3)成本费用利润率。

是指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之比。

用于反映企业成本费用与利润的关系。

比率分析法是指在财务报表上,一些有关联项目的金额之间,用比率来反映财务报表所列示的有关项目的相互关系,以表明和制定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上某一方面的情况。

根据财政部颁发的(旅游、饮食服务企业财务制度)(1993年7月1日实施)中规定,作为物业管理企业考核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财务指标包括:

反映偿债能力方面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反映营运能力方面的有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反映盈利能力的有资本金利润率、营业利润率、成本利润率等。

(一)偿债能力比率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这类比率有以下几个。

(1)流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总额与流动负债总额之比,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计算公式为

流动比例=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现以本章所列举的物业管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资料为例,计算指标为

流动比例=191800/114380×100%=168%

根据人们经验,该比例高于1,表明企业有偿债能力,但考虑到企业即要有能力清偿短期债务能力,还要应付企业经常性流动资金的需要,因此该比例维持在2:

1较好。

(2)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与流动比率之比,是用于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用于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

计算公式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资产×100%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仍以本章资产负债表资料所提供数据为例,计算指标为

速动资产=191800-(39500+4600)=147700

速动比率=147700/11438×100%=129%

用于速动资产中不包括不易很快变现的存货和不能变现的待摊费用,故速动比率比流动比率可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故速动资产是流动比率的补充指标,债权人往往更重视这一指标,一般认为该比率以1:

1为好。

(3)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经营比率。

用于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仍以本章资产负债表资料提供数据为例,计算指标为

资产负债率=134380/294000×100%=45.7%

举债经营,这是现代企业的经营观念,但举债程度如何,这是投资者和债权人都十分关注的内容。

作为债权人,期望有较高的贷款安全程度,但不希望该比率过高;对于投资人,当利润率高于借款利率时,他则希望企业负债比率较高,投资人可获得较高的利润,但资产负债率如果大于100%时,表示企业是资不抵债,已达到破产边缘。

(二)反映资金营运能力的比率

企业营运能力是反映企业使用经济资源或资本的效率。

通常用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用转率等表示。

(1)应收帐款周转率是指赊销业务的销售收入与应收帐款平均余额之比。

用于反映企业应收帐款的流动程度。

计算公式为

应收帐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应收帐款平均余额×100%

赊销收入净=营业收入-现销收入

应收帐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帐款+期末应收帐款)/2

仍以本章资产负债表资料与损益表资料数据为例,计算指标为

应收帐款平均余额=(22700+34000)÷2=26550

应收帐款周转率=1497934/26550=100%=56.4193%

应收帐款平均周转天数=365/应收帐款周转率=365/56.42=6.47

以上比率说明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收帐款的周转次数越多,完成一次周转时间越短,表明企业应收帐款变现速度快,收帐效率高,出现坏帐的可能性小,同时也说明企业偿债能力和短期支付能力较强。

(2)存货周转率,是指营业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之比,用于衡量企业的存货是否过量。

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期=营业成本/存货平均余额*100%

存货平均余额=(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仍以本章资产负债表资料、损益表资料数据为例,计算指标为

存货平均余额=(29300+39500)/2=34400元

存货周转率=1227994/34400*100%=3569%

存货周转天数=365/存货周转次数=265/35.697=10.22

在一定时期内,存货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存货周转速度快,同样存货周转天数越短,说明企业销售速度越快,这样必然提高销售利润率,提高企业营运能力。

(三)反映盈利能力的比率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

利润的多少是企业各方面都最为关注的,因此该能力的分析十分重要。

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有营业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成本利润率。

(1)营业利润率。

是指利润总额与营业收入之比,用于衡量企业的盈利水平,计算公式为

营业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净额*100%

仍以本章损益表资料为例,计算指标为

营业利润率=62468/1497934*100%=4.2%

(2)资本金利润率:

是指利润总额与资本金总额之比。

用于衡量投入企业资本金的获利能力。

计算公式为

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总额*100%

仍以本章资产负债表资料和损益表资料数据为例,计算指标为

资本金利润率=62468/200000*100%=31.23%

(3)成本费用利润率。

是指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之比。

用于反映企业成本费用与利润的关系。

计算公式为

成本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仍以上述资产负债表资料与损益表资料数据为例,计算指标为

成本利润率=62468/(1227994+50650+71340+17302)*100%=4.56%

一、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是指用若干个连续期间的财务报告的资料进行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以说明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变化过程及发展趋向的分析方法。

趋势分析法即可用文字表述,也可用图解,表格或比较报告。

下面我们用比较报表来分析企业资产变动趋势。

例根据五环物业管理企业资产负债表12-2所列数据,编制资产变动趋势表如表所示。

从资产变动趋势分析表可见,该企业资产总计期末比期初增加101500元,增长幅度为34.55%。

其中增长幅度较大为流动资产增加额为42200元,增长率为42.37%;其次是长期投资增长,增长额为20000元,增长率为33.33%;从资产项目的构成情况来看,流动资产比率上升1.98%,固定资产比率下降3.3%。

说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较强,利于企业发展。

用此种方法同样可以分析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趋势,揭示企业资金来源的构成及变动。

成本分析(CostAnalysis)

目录

[隐藏]

∙1什么是成本分析?

∙2成本分析内容

∙3成本分析方法

∙4成本分析的意义

∙5成本分析的任务

∙6成本分析的原则

∙7产品单位成本分析

o7.1产品单位成本分析的意义

o7.2产品单位成本分析的内容

o7.3单位成本分析的步骤

[编辑]

什么是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按照一定的原则,采用一定的方法,利用成本计划、成本核算和其他有关资料,控制实际成本的支出,揭示成本计划完成情况,查明成本升降的原因,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以达到用最少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编辑]

成本分析内容

  对全部产品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的评价,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在核算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正确评价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提高企业和职工讲求经济效益的积极性。

  第二,揭示成本升降的原因,正确地查明影响成本高低的各种因素及其原因,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第三,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

成本分析还可以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条件的变化,正确选定适应新情况的最合适的成本水平。

[编辑]

成本分析方法

  成本分析方法主要分为对比分析法,连锁替代法,相关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通过成本指标在不同时期(或不同情况)的数据的对比,来揭露矛盾的一种方法,成本指标的对比,必须注意指标的可比性。

  比较形式

  

(1)绝对数比较,如上年产品单位成本10元,本年产品单位成本为9.5元;

  

(2)增减数比较,如本年成本比上年降低0.5元;

  (3)指数比较,如本年成本比上年降低5%。

  连锁替代法

  也称连锁置换法、连环替代法。

它是确定引起某经济指标变动的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一种计算方法。

  适用范围:

在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共同影响着某一指标的情况下,可应用这一方法来计算各个因素对经济指标发生变动的影响程度。

  计算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