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1677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docx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docx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总目次

学者谈治学

1.陈文忠.走向学者之路的学术五步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2):

246-260.

2.余恕诚.一部切实有用的唐诗新选本——读刘学锴先生的《唐诗选注评鉴》[M].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2):

261-264.

徽学研究

1.徐彬.家谱研究的意义与方法——以明清徽州家谱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1):

013-014.

2.唐力行.论徽州士绅的文化权力与乡村自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2):

157-165.

3.周亮.清康熙年间徽州方志中山川版画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2):

166-172.

4.梁仁志.清同治年间的旌德宾兴——兼与绩溪宾兴的比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2):

173-178.

5.阿风.明隆庆刊《珰溪金氏族谱》所见徽州人的四民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

436-443.

6.陈云朝,等.论清代徽州禁约合同——以俞藏48件徽州禁约文书为中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

444-449.

7.丁修真.明代科举地理现象的再认识——以徽州府科举群体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

708-715.

8.陶武.戴震西学思想庶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

716-721.

诠释学研究

1.成中英.诠释学中的存在接受性与意义创造性:

从伽达默尔到本体诠释学(上)[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

529-545.

2.成中英.诠释学中的存在接受性与意义创造性:

从伽达默尔到本体诠释学(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

661-672.

叙事学研究

1.江守义.古典小说的转述语与伦理论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

750-756.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1.汪青松.中国梦:

筑就当下中国人的信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

270-273.

2.高正礼,等.“中国梦”的当代价值[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

273-274.

3.姚宏志.中国梦的话语特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

275-276.

4.张涛.海德格尔对马克思主义的诠释及其当代启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

722-729.

5.单传友.承认的遗忘:

霍耐特对物化概念的批判与重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

730-736.

党建研究

1.张静如,周良书.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理论贡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

322-326.

中国诗学研究

1.严明.东亚国别汉诗特征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

299-307.

2.杨柏岭.文廷式的词学主张及其近代意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

308-315.

3.胡晓明.落花之咏:

陈宝琛王国维吴宓陈寅恪之心灵诗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

546-560.

4.刘运好.以“自然”为本体:

陆云诗学思想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

561-568.

5.马昕.毛奇龄《诗》学理论的逻辑推演与困境突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

569-575.

6.蒋寅.方氏诗论与桐城诗学的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

689-696.

7.彭国忠.无意求工,滔滔自运:

论归有光的诗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

697-707.

思想咨商研究

1.王习胜.“思想咨商”及其中国式问题论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2):

134-140.

2.杨希.国外“思想咨商”相关研究概要与检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2):

141-145.

3.苏嫈雰.论先秦儒家人文疗愈的双回向系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2):

146-150.

4.薛晓阳.宗教治疗伦理立场的哲学讨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2):

151-156.

5.魏远征.吕碧城海外新词的传统文人心态——兼论近代文学新旧相通互融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

316-321.

文献研究

1.李华瑞.文献与宋史研究的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1):

011-012.

2.袁传璋.宋人征引《史记正义》佚文考索及相关问题讨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

364-377.

3.袁茹.《文章精义》作者、编者补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

378-384.

历史社会

1.瞿林东.事实·褒贬·文采:

吴缜作史三原则说的理论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1):

001-003.

2.陈支平.历史与文化的歧义与超越——家族和族谱研究中的一个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1):

004-006.

3.范金明.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说说计量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1):

006-008.

4.常建华.社会史研究的最新发展趋势[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1):

008-010.

5.谢宝富.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以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1):

029-034.

6.丘海雄,等.效用论、互动论与幸福感:

解读中国的“幸福悖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1):

035-041.

7.傅新球,等.20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单亲家庭:

态势、问题与对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1):

042-048.

8.池子华,梁旻.近代中国打工妹群体的“市民化”倾向——以长三角地区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

327-333.

9.崔迎春.老龄化背景下的日本高龄者的雇用政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

334-343.

10.南炳文.王竑救灾活动与传统政治思想的优秀成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

465-469.

11.段晓亮.郑天挺与马克思主义史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

470-476.

121.周怀峰.社会资本视野下的公平心理与群体合作[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

576-583.

13.吴鹏森,等.社会资本和社会排斥:

刑释人员回归社会的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

584-590.

14.赵春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就业地决策的认知因素——以安徽省四个样本村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

591-600.

15.朱志玲.社会矛盾视角下民众政治信任的影响因素——基于南京、苏州、扬州三地数据的实证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

601-608.

16.万明.青花瓷的参与:

16-18世纪中欧景观文化的交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

673-681.

17.马军.光芒与阴影:

上海百乐门的创办和经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

682-688.

伦理哲学政治

1.顾家山.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学术品质和当代价值[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1):

055-059.

2.卢岚.社会结构转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1):

060-066.

3.张春美,等.微文化生态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1):

067-071

4.钱广荣.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应对与道德哲学研究的实践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1):

072-078.

5.王露璐.经济和伦理的内在统一:

道德治理的范式转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1):

079-083.

6.沈晓阳.关怀与正义:

慈善伦理意蕴的现代重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1):

084-089.

7.武道房.明中叶道德危机与王守仁哲学诉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1):

111-119.

8.张锦枝.明儒“意”论分歧及其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1):

120-126.

9.杨栋.后期海德格尔与孔子思想的异同——基于《关于人道主义书信》的视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1):

127-132.

10.关海宽.“中间因素”理论与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着力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2):

179-184.

11.张恒龙,等.“页岩气革命”对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重构作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2):

185-191.

12.欧阳媛,沈桥林.论中央苏区反腐倡廉的基本经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2):

192-196.

13.孙来斌.关于中国梦何以能以及如何去研究的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

265-268.

14.程美东.从政治文化角度解读中国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

268-269

15.潘德荣.哲学与现代宗教——以费尔巴哈人本学为思维进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

277-284.

16.张三元.马克思自由伦理的四重意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

285-292.

17.黄浩.马克思哲学终结观的内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

293-298.

18.何怀宏,等.道德根基的反思与重构——何怀宏教授学术访谈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

397-402.

19.戴兆国.当代中国道德传统接续与重构的理论自觉——从《新理学》到《新纲常》[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

403-409.

20.徐步华.单一与多元:

两种国际体系单元观的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

493-501.

21.刘舸.两岸经济合作的外溢政治、文化和社会效应[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

502-508.

22..张允熠.朱熹哲学教育价值三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

609-614.

23.乐爱国.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对朱子学的阐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

615-620.

24.刘笑非.朱子、象山和阳明哲学终极天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