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孟河延伸施工组织设计桩基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67380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41 大小:17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孟河延伸施工组织设计桩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新孟河延伸施工组织设计桩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新孟河延伸施工组织设计桩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新孟河延伸施工组织设计桩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1页
新孟河延伸施工组织设计桩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孟河延伸施工组织设计桩基础.docx

《新孟河延伸施工组织设计桩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孟河延伸施工组织设计桩基础.docx(1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孟河延伸施工组织设计桩基础.docx

新孟河延伸施工组织设计桩基础

施工组织设计目录

第一节编制依据

1.1编制依据

1)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前黄枢纽工程QHSN-CZ-TJ标桩基及基础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2)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前黄枢纽工程专项设计图纸;

3)工程现场勘察得来的资料及信息;

4)国家现行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施工规范、验评标准及强制性标准条文、以及施工图纸载明的其他有关规范标准。

主要规范和工程技术标准如下:

《船闸总体设计规范》JTJ301-2001

《船闸水工建筑物设计规范》JTJ307-2001

《船闸工程施工规范》JTS218-2014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

《港口及航道护岸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JTJ300-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201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苏JG/T024-2007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2引用标准说明

(1)除本技术条款另有规定外,我方施工所用的材料、设备、施工工艺和工程质量的检验和验收,均应符合本技术部分中引用的国家和行业颁布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

(2)当本技术条款的内容与所引用的标准和规程规范的规定有矛盾时,规范规定属强制性条款的以规范为准,非强制性条款应以本技术条款的规定或监理工程师指示为准。

(3)技术条款中有关工程等级、防洪标准和工程安全鉴定标准等涉及工程安全的规定,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的标准,遇有矛盾时应由监理工程师按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规定进行修正,涉及变更的应按合同《通用合同条款》规定办理。

(4)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要求,我方经请示可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并增补和修改技术条款的内容。

其增补和修改的内容涉及变更时,应按合同《通用合同条款》规定办理。

(5)本技术条款中引用的标准和规程规范均为有效标准和规程规范,若国家或部颁标准和规范作出修改时,以修订后的新颁标准和规范为准,本合同工程施工时,应执行其最新版本。

(6)应遵守发包人制订的有关测量、安全文明施工、施工信息化管理、环境保护、质量控制、竣工验收等管理办法及管理规定。

第二节工程概况

2.1工程概述

兴太湖流域是长江三角洲核心区域,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市集中,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太湖位于流域中心,具有向沿湖周边城市和下游江浙地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及保障防洪安全等重要作用。

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水环境治理相对滞后,太湖水环境问题在近年来愈加突出,2007年5月底爆发了蓝藻大面积污染事件,严重影响了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太湖问题极为重视,温家宝总理亲自视察太湖,幷开展了太湖等水污染防治工作座谈会;江苏省省政府于2007年7月通过了《江苏省太湖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加大了对污染源的治理工作;在此基础上,省水利厅进一步提出了走马塘、新沟河、新孟河等调水引流工程,以促进太湖湖体有序流动,改善太湖水环境。

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是2008年5月国务院批复的《总体方案》安排的流域“提高水环境容量(纳污能力)引排工程”实施项目,是2008年2月国务院批复的《防洪规划》规划的近期实施的流域洪水北排长江的骨干工程之一,也是《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的近期实施的流域主要引水河道,《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已纳入2010年11月国务院批复的《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

前黄枢纽工程施工图设计主要包括双线船闸、6m新坊浜节制闸1座和改建桥梁1座。

前黄枢纽工程由船闸工程(含门机电等)、上、下游引航道、上、下游导航、靠船段、闸区工作桥、标志标牌、环保工程、信息化工程等配套及附属工程组成。

6m宽新坊浜节制闸由闸室、消力池、交通桥、工作桥、钢闸门、启闭机等组成。

拆除改线桥3,移位改建,桥梁宽度为12+2×0.5(m),荷载标准为公路-I级。

桥下通航净空:

净空高度不小于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以上7.0m。

上下闸首采用整体刚度大、抗震性能好的钢筋混凝土坞式结构。

闸室墙采用PU28型热轧钢板桩,一、二线船闸之间钢板桩采用钢拉杆,单侧采用锚碇结构。

上、下游导航墙采用C25砼重力式结构和钻孔灌注桩+锚桩结构、芯柱式灌注桩+锚桩结构。

上下游护坦长度分别为70m,与闸首相邻的20m内为不透水段,其余段采用素砼结构透水护坦,护坦外侧设一道C25砼格梗。

靠船墩:

一线船闸上、下游靠船墩采用下部双排钻孔灌注桩基础+上部墩台结构;二线船闸上、下游靠船墩采用下部双排芯柱式灌注桩基础+上部墩台和素砼重力式结构。

为防止船舶撞击,临水面设置钢板护面。

上下游引航道护岸采用钻孔灌注桩、芯柱式灌注桩+锚桩或土锚和重力式结构。

航政艇锚地采用芯柱式灌注桩+锚桩结构。

地基处理:

根据软土的埋置深度,采用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案,主要采用PHC400(B)管桩、高压旋喷桩、粉喷桩地基处理方案。

2.2水文气象

2.2.1水文基本资料

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是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流域防洪规划和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的流域骨干引排工程,根据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分析成果,改善太湖及区域水环境设计典型年采用200年型(平水年),区域防洪排涝采用1991年型50年一遇设计洪水。

2.2.1.1洪水标准

表2-1特征洪水一览表  

序号

特征水位

上游

(太滆运河)

下游

(锡溧漕河)

备注

1

校核洪水位

▽5.37

▽5.26

100年一遇水位

2

设计洪水位

▽5.18

▽5.11

50年一遇水位

3

20年一遇洪水位

▽4.93

▽4.89

水文分析排平成果

4

10年一遇洪水位

▽4.72

▽4.71

水文分析排平成果

5

5年一遇设计水位

▽4.49

▽4.49

水文分析排平成果

施工期洪水采用5年一遇水位4.49。

2.2.1.2特征水位

前黄枢纽双线船闸设计特征通航水位见表2-2。

表2-2特征水位表

序号

特征水位

上游

(太滆运河)

下游

(锡溧漕河)

备注

1

水资源最低控制水位

▽2.80

▽2.80

2

多年平均水位

▽3.22

▽3.22

3

引水最高水位

▽3.88

▽4.49

4

施工水位

▽3.0~4.0

▽3.0~4.0

5

校核洪水位

▽5.37

▽5.26

100年一遇水位

6

设计洪水位

▽5.18

▽5.11

50年一遇水位

7

20年一遇洪水位

4.93

4.89

水文分析排平成果

8

10年一遇洪水位

4.72

4.71

水文分析排平成果

9

5年一遇设计水位

4.49

4.49

水文分析排平成果

10

设计最高通(低)航水位

4.74/2.60

4.74/2.60

流域骨干工程实施后,考虑流域水位不确定性,最高通航水位采用94定级标准

2.2.1.3水位组合

前黄双线船闸工程的水位组合详见表2-3。

表2-3水位组合表

计算工况

上游干河

(太滆运河)

下游支河

(锡溧漕河)

水位差

备注

(m)

设计

▽3.88

▽2.60

1.28

引水最高水位/最低通航水位

校核一

▽4.0

▽2.80

1.20

隔湖警戒水位/最低水位

 

校核二

▽5.37

▽4.20

1.17

100年一遇水位/隔湖引水最高水位

地震

▽4.05

▽3.22

0.83

2年一遇水位/平均水位

设计

▽3.22

▽4.49

-1.27

平均水位/直武地区5年一遇水位

 

校核

▽4.0

▽5.26

-1.26

隔湖警戒水位/直武地区100年一遇水位

地震

▽3.22

▽4.49

-1.27

平均水位/直武地区5年一遇水位

检修水位

▽3.5

注:

墙后排水管高程:

上闸首:

▽3.5,下闸首:

▽3.0。

2.2.2气象基本资料

(1)气温

锡溧漕河航道所在地区属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一般从六月中旬进入梅雨季节,持续20~30天,雨量丰沛。

年平均气温:

15.2℃~15.9℃

年平均最高气温:

 28℃ (一般在7~8月)

年平均最低气温:

1.0℃(一般在1月)

(2)降水

锡溧漕河航道属长江下游太湖水系,降水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025~1046mm之间,集中于夏、秋两季。

最大日降水量161.5mm,最大月降水量345.2mm,年降水日数为110~145天。

(3)风况

沿线夏季盛行风向为东南风,年风向最大频率为15%;冬季盛行风向为西北风,其年风向最大频率为14%,在7~9月份受台风影响,但持续时间不长,一般为1~2天,最大风力达9级左右。

(4)雾况

航道沿线地区每年均有雾、霜、雪等情况,年最多雾日61天,年平均雾日25天;年平均下霜天数42.6天;年平均下雪天数为7天。

但基本不影响航行。

(5)相对湿度

航道沿线地区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6%~80%,年平均最小相对湿度为6%~12%。

2.3工程地质

2.3.1地形地貌

场地地貌类型属古泻湖堆积平原中的水网平原,地面高程▽7.0左右。

锡溧漕河从场地中部穿过,河道宽70m,河道北侧为南外环公路,交通便利。

2.3.2地质构造

场地处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隆陷带内,北有丹阳—小河断裂于原新孟河北部(小河镇附近)穿过,西侧30km左右有茅山东侧断裂近南北向分布,东部张渚—桥下断裂南北向穿滆湖而过,和桥―北涸断裂从太滆运河东部穿越。

区域地质资料显示,晚第三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以持续缓慢地沉降为主,场地处于相对稳定地块上,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性较好。

2.3.3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钻探深度范围内揭示的土层,按其成因类型及土的性状自上而下共分为11大层,现分别按水利及公路桥涵定名描述如下(括号内为公路桥涵定名):

层(Q4ml):

灰褐杂灰色粉质粘土(粘土)杂碎砖、石子、植物根茎等,土质不均,为人工填土或耕作土,层厚0.5~3.8m,平均1.4m。

软硬不均。

②1层(Q4al):

灰、浅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粘土)夹砂壤土(粉土)薄层,局部互层,含腐殖质,饱和,流塑状态,高压缩性,力学强度低;场地零星分布,仅在ZJTK1、ZJTK2、ZK12、ZK13、ZK14、ZK[R]4、ZKQ25、ZKS19号钻孔可见。

层厚1.4~2.5m,平均厚度为1.9m。

③1层(Q3al):

灰黄、灰褐色粉质粘土(粘土),含铁锰质及结核,饱和,可塑~硬塑状态,中压缩性,力学强度较高;场地局部缺失,层厚1.6~6.0m,平均4.0m。

③2层(Q3al+pl):

灰褐夹灰色中、重粉质壤土(粉质粘土),夹薄层砂壤土(粉土),饱和,可塑状态,中压缩性,力学强度一般;局部互层,场地局部缺失,层厚0.9~7.7m,平均1.9m。

④3层(Q3al+pl):

灰、黄灰色轻粉质砂壤土(粉土)、粉砂(粉砂),夹薄层粉质粘土(粘土),含云母片,湿,中密状态,中压缩性,中等透水性,力学强度中等;场地局部缺失,层厚0.5~8.5m,平均4.2m。

④4层(Q3al):

灰色软粉质粘土(粘土),夹薄层砂壤土(粉土),含腐殖质,局部为淤泥质粉质粘土(粘土),饱和,流塑状态,中偏高压缩性,力学强度低;场地局部缺失,层厚0.9~12.2m,平均5.0m。

④5层(Q3al+pl):

灰、黄灰色重、轻粉质砂壤土(粉土),夹薄层粉质粘土(粘土),含云母片,湿,稍密状态,中压缩性,中等透水性,力学强度低;仅在JTKQ1、JTKQ2、JTKQ3、JTKX12、JTKX13、JTKX14、JTKX15、JTKX16、JTKX17、JTKX18、JTKX19、JTKX20、JTKX21、JTKX6、JTKX7、ZJTK8-2、ZK2、ZK3、ZKQ31、ZKQ32、ZKQ33、ZKX10、ZKX11、ZKX16、ZKX17、ZKX18、ZKX19、ZKX20、ZKX21、ZKX22、ZKX9号钻孔可见,层厚0.5~4.1m,平均厚度1.9m。

⑤1层(Q3al):

灰色软粉质粘土(粘土),夹砂壤土(粉土)薄层,含腐殖质,局部为淤泥质粉质粘土(粘土),饱和,软塑~流塑状态,高压缩性,力学强度低;场地零星分布,仅在JTKQ2、JTKQ3、JTKX14、JTKX15、JTKX16、JTKX17、JTKX18、JTKX19、JTKX20、ZKX17、ZKX18、ZKX19、ZKX20、ZKX21、ZKX22号钻孔可见。

层厚0.4m~7.2m,平均厚度为2.8m。

⑤2层(Q3al):

灰黄、灰色粉质粘土(粘土),含铁锰质结核,饱和,可塑~硬塑状态,中压缩性,力学强度高;场地普遍分布,层厚2.2~19.0m,平均10.3m。

⑦2层(Q3al):

褐灰、灰色软粉质粘土(粘土),夹薄层壤土(粉质粘土),软塑状态,中偏高压缩性,力学强度低。

场地局部分布,层厚0.5~8.5m,平均4.8m。

⑦2'层(Q3al+pl):

褐灰、灰色轻、中粉质壤土(粉质粘土),局部为粉质粘土(粘土)与砂壤土(粉土)互层、互夹,软塑~流塑状态,中压缩性,弱透水性,力学强度一般;场地局部分布,层厚0.5~4.5m,平均厚度2.9m。

⑧1层(Q3al):

灰黄夹灰、灰夹灰黄色粉质粘土(粘土),局部为重粉质壤土(粉质粘土),含铁锰结核,饱和,可塑~硬塑状态,中压缩性,力学强度较高。

仅在闸址及桥梁部位钻孔中揭示,层厚3.0~19.5m,平均厚度9.2m。

⑩层(Q3al):

棕黄色粉质粘土(粘土),含铁锰质结核,仅在桥梁部位钻孔中揭示,未揭穿,最大揭示厚度18.5m。

2.3.4地表水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按II类环境评价标准判别,经判别地表水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具弱腐蚀性。

2.3.5地下水

1.地下水类型

钻探揭示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性潜水及孔隙性承压水。

场地地表层由于存在裂隙、孔隙、孔洞,透水、含水,构成场地潜水含水层,其下部的粘性土层构成其相对隔水底板;④3层粉砂、砂壤土(粉土),室内平均垂直向渗透系数k=A×10-4cm/s,具中等透水性,该层局部直接与河水相通,构成场地孔隙性弱承压含水层;局部分布的④5层砂壤土(粉土),室内平均垂直向渗透系数k=A×10-4cm/s,具中等透水性,构成场地第二承压含水层。

2.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由地表水、大气降水及侧向地下水迳流补给;蒸发、层间迳流为场地地下水主要排泄方式。

3.地下水水位

勘察期间,对场地潜水、承压水位、地表水位进行了实测,测得潜水水位▽6.9~▽3.94,平均▽5.70,潜水水位随地形起伏;测得④3层承压水位为▽3.5;锡溧漕河水位▽3.73~▽4.03。

本项目揭示各主要地层室内渗透系数成果见表2-6。

表2-6各含水层室内渗透系数成果表

层号

渗透变形类型

孔隙比e0

孔隙率n

土粒比重Gs

临界水力比降Jcr

允许水力比降J允许

A

流土型

1.007

0.50

2.74

0.87

0.43

②1

流土型

1.437

0.59

2.74

0.71

0.35

③1

流土型

1.003

0.50

2.74

0.87

0.43

③2

流土型

1.048

0.51

2.72

0.84

0.42

④3

流土型

1.227

0.55

2.70

0.76

0.38

④4

流土型

1.847

0.65

2.74

0.61

0.31

④5

流土型

1.008

0.50

2.70

0.85

0.42

⑤1

流土型

1.527

0.60

2.74

0.69

0.34

⑤2

流土型

1.042

0.51

2.74

0.85

0.43

备注

表中孔隙比取各层中天然孔隙比的最大值,安全系数为2。

备注:

对于④3层、④5层少粘性土,根据工程经验和可研成果,其允许水力比降J允许建议在0.25~0.30之间取值。

2.4工程地质评价

2.4.1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附近无活动断层穿过,区域地质稳定性较好,场地地层覆盖厚度较大,场地类别为Ⅲ类,场地除分布有②1、④4、⑤1、⑦2层软弱土层外,未发现有其他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属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若对建筑物结构及地基进行适当处理或采取适合的基础形式,该场地可进行该工程的建设。

2.4.2工程地质条件

(1)上、下闸首

上下闸首底板面高程▽-1.40,底板底高程▽-4.30,上、下闸首底板均底坐于④4层软粉质粘土上,④4层地基允许承载力[R]=90kPa,不能满足天然地基持力层要求,需进行地基处理。

(2)闸室

闸室底板顶高程▽-1.40,靠近上闸首部位的闸室底板位于④4层软粉质粘土上,靠近下闸首部位的闸室底板位于④3层轻粉质砂壤土上。

④4层软粉质粘土,力学强度低,④3层轻粉质砂壤土,力学强度中等。

闸室底板④4层、④3层交界部位设计时需考虑不同土性及承载力差异引起的不均匀沉降。

(3)上、下游导航墙

上、下游导航墙采用重力式结构,底板底高程▽-2.10。

上游导航墙基础大部分将坐于力学强度低的④4层软粉质粘土上,局部位于力学强度中等的④3层砂壤土上。

下游导航墙基础部分将位于力学强度中等的④3层砂壤土上,部分位于力学强度低的④4层软粉质粘土上。

(4)上、下游靠船墩

上、下游靠船墩如采用桩基,建议桩基进入力学强度较高的⑤2层粉质粘土一定深度。

(5)上、下游围堰

上、下游围堰位于力学强度低的④4层软粉质粘土上或位于力学强度中等的④3层砂壤土上,④4层软粉质粘土地基允许承载力[R]=90kPa;④3层力学强度中等,该层土地基允许承载力[R]=160kPa。

(6)基坑开挖

根据船闸闸位布置,双线船闸大多位于现状锡溧漕河内,开挖的基坑边坡主要由软硬不均的A层填土、力学强度低的②1层、④4层粉质粘土、力学强度较高的③1层粉质粘土、力学强度一般的③1层中粉质壤土及④3层砂壤土组成,边坡地质条件较差。

2.5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2.6合同项目和工作范围

2.6.1工程实施的区域和施工范围

本合同施工区域为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前黄枢纽工程QHSN-CZ-TJ标桩基及基础工程,主要工程内容包括PHC管桩、钻孔灌注桩、地下连续墙、粉喷桩、水泥搅拌桩、高压旋喷桩、高压摆喷桩、土锚,以及为完成上述工作所需的一切项目。

主要的桩基及基础工程为:

(1)上下闸首采用整体刚度大、抗震性能好的钢筋混凝土坞式结构。

(2)闸室墙采用PU28型热轧钢板桩,一、二线船闸之间钢板桩采用钢拉杆,单侧采用锚碇结构。

(3)上、下游导航墙采用C25砼重力式结构和钻孔灌注桩+锚桩结构、芯柱式灌注桩+锚桩结构。

(4)上下游护坦长度分别为70m,与闸首相邻的20m内为不透水段,其余段采用素砼结构透水护坦,护坦外侧设一道C25砼格梗。

(5)靠船墩

一线船闸上、下游靠船墩采用下部双排钻孔灌注桩基础+上部墩台结构;二线船闸上、下游靠船墩采用下部双排芯柱式灌注桩基础+上部墩台和素砼重力式结构。

为防止船舶撞击,临水面设置钢板护面。

(6)上下游引航道护岸采用钻孔灌注桩、芯柱式灌注桩+锚桩或土锚和重力式结构。

(7)航政艇锚地采用芯柱式灌注桩+锚桩结构。

(8)地基处理

根据软土的埋置深度,采用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案,主要采用PHC400(B)管桩、高压旋喷桩、粉喷桩地基处理方案。

第三节本工程重点、难点、特点的分析

3.1我方在桩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中的优势

公司创建60多年来,在全国完成各类工程勘测项目上万余项,其中国家重点骨干工程和其它重特大与技术复杂工程800余项、完成地基基础施工、工程检测等项目3000余项,全部项目质量均达到规范与设计要求,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事业和本行业的技术进步作出了多方面的重要贡献。

 近年来,公司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测量业务的总产值和市场占有率,一直居武汉市前列。

现今武汉市最高的建筑物——民生银行大厦(地上68层)、在建的武汉中心(地上88层,高428米,地下4层,深25米)的岩土工程勘察与工程监测、在建的武汉市周大福金融中心(一栋648米主塔楼,4栋83-90层超高层辅楼及一个4层地下室)以及“武汉绿地国际金融城暨绿地中心”(投资约300亿,高606米,武汉市规模最大的现代服务业综合体)的岩土工程勘察均由我公司承担完成,表明我公司在高层建筑勘察处于武汉乃至中南地区的先进水平。

3.2我方在本工程建设上的优越条件

我方在近年来在地基与基础施工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公司承担并完成的第二汽车制造厂及武汉神龙汽车公司、南京汽车制造厂、上海闵行和哈尔滨动力设备制造基地、齐齐哈尔重型机床厂、南京炼油厂五万吨级油罐区、上海机电大厦、上海彭浦新村、三江航天基地及其内迁、上海惠普电子产业园、中联(博世)汽车电子工业公司、安徽安庆碧桂园、湖北随州碧桂园、武汉体育中心、武汉轻轨地铁勘察、天河机场勘察、东风雷诺15万辆一期建设项目地基处理工程以及伊拉克华事德(WASIT)4×330MW亚临界燃油(气)机组工程桩一期、二期项目、越南海防II期2×330MW火电项目工程3#标段桩基工程、印尼巴厘岛一期3×142MW燃煤电厂项目PC/PHC桩基施工工程项目、伊拉克苏维拉污水处理厂及泵站管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项目、伊拉克希拉市污水处理厂岩土工程勘察项目、赤道几内亚马拉博大学城岩土工程勘察项目、印尼宏发韦立氧化铝公司印尼热电厂桩基项目、新疆中泰化学阜康能源有限公司2x150MW自备热电联产项目钻孔灌注桩工程以及健鼎(湖北)电子有限公司主厂房及生活设施整体桩基项目等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的选址、实施和竣工阶段的工程测绘、地质勘察、工程监测与竣工测量的工程活动或技术研究,相继获得了省、部级以上的优秀勘察与测量成果奖或科技进步奖。

第四节施工总体布置

4.1施工总布置原则

本标左侧为电站施工标段。

本标主要内容为:

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前黄枢纽工程QHSN-CZ-TJ标桩基及基础工程,包括PHC管桩、钻孔灌注桩、地下连续墙、粉喷桩、水泥搅拌桩、高压旋喷桩、高压摆喷桩、土锚,以及为完成上述工作所需的一切项目。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结合本现场踏勘情况,确定本工程的施工总布置原则如下。

(1)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及发包人提供的各种条件在指定的区域布置生产、生活设施。

配置足够可靠的环保设施及消防设施,充分体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精神风貌。

(2)遵循“有利施工、便于管理、方便生活”的布置原则。

力求布置紧凑,规模精简,以降低工程造价,并尽量避免与其它标段工程施工的相互干扰。

(3)充分考虑本工程施工的特点,综合考虑施工程序、施工交通、施工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合理布置施工设施,以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和职工的身体健康。

(4)多作业面、多工序平行施工,施工布置要充分体现这一施工特点,合理有效布置于各作业面,以加快施工进度,缩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