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与理科生之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66448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科生与理科生之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文科生与理科生之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文科生与理科生之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文科生与理科生之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文科生与理科生之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科生与理科生之争.docx

《文科生与理科生之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科生与理科生之争.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科生与理科生之争.docx

文科生与理科生之争

文科生与理科生之争

日期:

[2012年12月16日]  版次:

[AA28]  版名:

[随笔]  稿源:

[南方都市报]  网友评论:

加载中...条

 

    人文精神

    □周泽雄 知名作家

    在国内每个公共交流地带,人们都能看到一场文科生与理科生之间的战争。

双方忙于奚落,好像分属两个敌对家族。

    在经典的思维分类中,并无“文科生思维”与“理科生思维”之说,在最好的情况下,两者分别对应于艺术思维和科学思维,但当文科生与理科生相向怒视时,他们不会认为对方正在恰当地使用艺术或科学思维。

由此,我们也能大致看出问题所在,并对下述场景见怪不怪:

通常,总是那些科学思维能力极度孱弱的家伙在鄙夷理科生,总是那些艺术思维能力极度低下的家伙在嘲笑文科生。

换言之,他们竞相炫耀的乃是自己略有寸长的技能,竞相嘲骂的则是自己所知不多的领域。

因此,尽管嘲骂得很带劲,看上去却像两个这样的人在夸夸其谈,一个独眼龙在强调自己的“一目了然”,另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在表演着“四两拨千斤”。

    并非所有争论都会引发文科生与理科生之争,一群高智商的理科生在探讨某个数学难题时,他们不必担心文科生突然杀到,一群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爱好者在争论卡拉马佐夫的性格时,也不易受到理科生的滋扰。

话题的专业性与话题的排他性往往是一回事,一个连基础计算机术语都不懂的人,不可能去职业黑客论坛上搅事。

可见,一旦出现了双方以“文科傻妞”或“理科呆子”互嘲的争执,所涉内容一定具有某种公共性,争论方式也一定伴随着业余性。

    我以为,文科生与理科生之争,无论起因是什么,都不妨将病因归纳成“真善美错位”。

粗放地说,人间一切话题都不出真、善、美三项,它们既可以分别对应于科学、道德和艺术,也可以分别对应于真假、善恶和美丑。

可以想见,当文科生嘲笑理科生时,他们已然坚信:

对方正试图将善恶或美丑问题偷渡成真假问题。

同样,当理科生嘲笑文科生时,他们八成也认为:

对方正试图用善恶或美丑问题,来掩盖更为关键的真假问题。

文科思维和理科思维是一对粗陋标签,它们只能对应于如此错位的场合——— 如果标签贴对的话。

    我们知道,真善美不是一组平行概念,其排序方式不容颠倒。

一个话题可能同时包含真善美三端,或兼含两项,只是侧重点不同。

大略而言,真居于优先地位,善不必与真兼容,但也不应与真为敌,正如美不必与真善为伍,但也不应与真善敌对。

信仰上帝不是为了排斥科学,而是为了安顿心灵。

司法案件的审理通常是一个求真得善的过程,但只要“求真”受到了践踏,善或正义也将失去凭依。

    从思维层级上看,理科生思维与文科生思维具有等量的粗陋性,它们同属思维呆板的表征,但说到负面效果,就不是一回事了。

当一种论证被贬斥为“理科思维”时,它可能含有拘泥和钻牛角尖的特征,它费劲提供的证据、辛苦罗列的事实,可能被视为琐碎或无关宏旨,但只要对方严守“理科思维”的界限,它就很难表现出更大的弊端。

毕竟,无论该理科思维针对的是事实、证据还是推导过程,它是否属实,多是可以检验和复核的,一旦出错,他人也能依照更加规范可靠的方法加以推翻或完善,我们不必担心从中释放出额外毒素。

无论科学真理还是事实真相,从来不以悦己娱人为目的,故文明人的基本准则是:

永远不要对事实和真相忧心忡忡。

    再看所谓的文科思维,就其惯常表现及负面性而言,或许也只是徒增笑料,我们不必夸大其凶险性,但该种思维经由滥用,危害性也会臻于无穷。

高举某种自以为正义无比的旗幡,就可能诱使他养成对真理、真相的不耐烦,一旦这个“他”牵连着某种公权力,这份不耐烦还可能制造出巨大灾难。

追溯各种社会性灾难的缘由,再试着还原其思维配方,我总能觑出文科思维的特征。

比如,再差劲的理科思维也不会推导出“亩产十万斤”的“大跃进”狂热,假如我们一定要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或“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等论断寻找一个思维标签,“文科思维”多半是最贴切的;在我看来,后一个判断已经具备“受迫害幻想”的征兆了。

顺着我之前的界定,文科思维一旦趋于恶性化,它总会体现出如下症状:

当事实或真相明显不应受到忽视时,论者试图从善恶或正义的角度,将其或轻描淡写,或釜底抽薪。

    托马斯·杰斐逊说过:

“在一个共和国,由于公民所接受的是理性与说服力而不是暴力的引导,推理的艺术就是最重要的。

”结合小文题旨,我也可以把“推理的艺术”暂且替换为“公民理性”。

一位成熟的现代公民,当然会对粗陋的文科生或理科生思维看不上眼,但绝不是因为自己正好属于敌对的一方。

通常,他已然明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和先决性,除了科学理性,他还受过逻辑学的训练,他懂得尊重经验和常识,他对真善美的排序有着清晰体认,同时也视三者的交集为自然。

简而言之,他不会存有文科生思维还是理科生思维的机械两分法,更不会加入任一方的战团。

    实际上,如果资料充分的话,我们可以在每一位伟大科学家的身上,窥见情感或直觉的力量,正如每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身上,也会闪现出某种理性的秩序。

电影《美丽心灵》的结尾,主人公约翰·纳什在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大会上说道:

“我一直相信数字,不管是数学还是逻辑,都引导我们去思考。

但经过终生追求……我发现,只有在这神秘的爱情方程式中,才能找到逻辑的原由。

”这个貌似乖谬的说法,含有至深意味。

影片还告诉我们,正是一位妙龄女郎当年在普林斯顿大学酒吧里的霓裳一现,诱发纳什发明了奠定其博弈论大师地位的“纳什均衡”理论。

这有什么奇怪呢,古希腊人从数字中精确提炼出的“黄金分割率”,不也给予艺术以巨大持久的恩惠吗?

然而,固执于文科生与理科生之争,对此定然困惑莫名。

鄙视链——生活中那些微妙的优越感之社会心理分析

你有没有注意过生活中各种流行的“鄙视链”?

 

看原版《纽约客》的鄙视看《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的,看《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的鄙视看《读者》的,看《读者》的鄙视看《知音》的…… 

用iPhone的鄙视用BlackBerry的,用BlackBerry的鄙视用三星galaxy的,用三星galaxy的鄙视用诺基亚E系列的,用诺基亚E系列的鄙视其他一切手机包括摩托罗拉、爱立信、金立…… 

玩豆瓣的鄙视泡天涯社区的,泡天涯社区的鄙视玩猫扑的………… 

鄙视链就像是食物链,鄙视,被鄙视,鄙视多少人,被多少人鄙视,这些都直接意味着你与这个社会最核心价值的距离。

 

文人相轻是最传统的鄙视,但现在跳出了文人圈,变成了一种大众娱乐。

没有羡慕,只有嫉妒与恨。

我好,你坏!

我优,你劣!

我高级,你低俗!

我核心,你边缘!

……所有的轻视、蔑视、鄙视都不过是一场最懒惰的自恋而已。

 

在鄙视已经变得公然、无畏、无所顾忌的当下,似乎不鄙视无以证明自己的优秀、高端与成功。

你鄙视我,我鄙视他,鄙视食物链将消弭的等级制度再次建构,竖中指、翻白眼就是隔开自恋、自卑的“宫墙”。

 

鄙视像条食物链,是个绕不开的怪圈 

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的狂放达人嵇康用“文人相轻,先轻后重”探讨学术争论之道的时候,他没有想过,这个词日后会成为文人之间争风吃醋、相互“践踏”与倾轧的托辞,更没想到,这场游戏会扩撒到生活的各个层次,成为一条条“相轻”的“食物链”。

 

看英剧的鄙视看美剧的,看美剧的鄙视看日韩剧的,看日韩剧的鄙视看港台剧的,看港台剧的鄙视看国产剧的…… 

穿Topshop的鄙视穿ZARA、H&M的,穿ZARA、H&M的鄙视穿Verymoda、Only的,穿Verymoda、Only的鄙视穿美特斯·邦威、以纯以及堡狮龙的…… 

鄙视无处不在。

虽然,包括嵇康在内的竹林七贤个个是翻白眼的高手,他们鄙视名教、鄙视假道学、鄙视俗人。

 

但是,倘若他们看到如今的“鄙视链”,怕是也要羞愧万分,自叹不如吧!

 

不过,在正常情况下,很多人会说,鄙视是没有道德可讲的。

 

芸芸众生皆平等,身为现代都市的一员,自然是不会随意地竖起修长的中指,或者是无意中让眼睛流露出睥睨的余光,更不会双手呈“八”字“掐死”别人的尊严。

 

不过,对于这些不入流的竖中指者、睥睨者以及动不动摆出一副唯我独尊姿态来的人们,你会怎么办?

 

坐在一隅,高高挂起?

太淡定 

跳出来,指责或打架?

不文明!

 

那,怎么办?

怕是只能哼哼地在心里嘀咕一声,暗自指责对方没水准,然后用满含着公平、平等的现代思维光芒的“余光”杀死不平等的罪恶。

 

鄙视,不仅像是一条食物链,更是当下社会宿命的怪圈。

 

鄙视是榜样教育的报复性反弹,是最懒惰的自恋 

“完美的自恋,歹毒的投射,组成了彼此的意淫。

焦虑的、不信任的人际关系中有大多数人,会用这样的方式和自己和别人相处。

”向日葵心理创办人、心理学家胡慎之在看了一张有关空姐、飞机师以及机务相互鄙视的图片后这样评论。

 

正如他所言,中国人的生活是比较出来的。

在这个需要榜样的社会里,每个人从小都活在一个阴影之下,他就是长得高帅、成绩好、聪明、听话以及无所不能的隔壁邻居家小孩,而我们很多人存在的价值就在于等着媳妇熬成婆,让隔壁邻居家小孩也终于有天被践踏在睥睨之下。

 

“自我的尊重以及对别人的尊重都已经缺失,在童年教育下,被剥夺得只剩自卑的人该如何找寻到自尊?

就是把别人看得很糟糕。

鄙视就是榜样教育的报复性反弹。

”胡慎之说,“这就像是中国人的阿Q精神一样,这是无能为力的自我防御机制。

” 

羡慕是鲜有的,嫉妒与恨成了最真实的。

在硕大的世界里,那个隔壁邻居家小孩竟然化身无数,如影相随———有钱的上司、有权的领导、睿智的同事,即便是最不入眼的那个旧同桌在同学会的时候带来的男友也是高帅富……难道混迹社会这么多年就如此被打败了?

当然不行。

自信,强烈的自信必须要释放出永不言败的气场来。

这就像即便肉身是32A,也需要与一帮36D的辣妹们同行。

唯一的方法,只能是鄙视她们的灵魂只有32A.“奴家亦有波涛汹涌,只是波涛在何处。

”即便这是假设,也能救赎自己的自信。

 

鄙视,这种方法不可谓不简单。

不需要任何努力,只需要将对方的缺点放大,即可满足自我优越感的追求。

古希腊神话中的那个旷世美男那咯索斯(Narcissus)需要涟漪湖水为镜爱上自己,而我们则是需要以他人为镜,通过轻视、蔑视,让自己“生长”出鲜花一样的羽毛,受其他没有羽毛者膜拜。

鄙视,就是裁判别人,然后,获得自我价值感。

鄙视不是统治者的游戏,而是路人的“泄欲” 

鄙视,这一词本身就有着强烈的不平等姿态。

我好,你坏!

我优,你劣!

我高级,你低俗!

我核心,你边缘!

……我与你始终都处于天平的两端,我的与你不同才能显示个性。

 

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社会学教授于长江看来,鄙视别人就是在鼓吹自己,贬低别人亦是在抬高自己。

下面有人垫背,自己自然也就高了。

“从同质性社会向多元社会转化中,本来社会已经往多元化发展,自然就会有所不同。

而又有人往往摒弃不了那些秩序之别、等级之差,只能用传统的等级制度来论证自己的差异性。

”于长江说,“另外一种可能就是,为了找寻认同。

在鄙视别人的同时,找寻到自己的群体。

而这恰恰是一种内心的不安与焦虑。

” 

鄙视不是统治者的游戏,而恰恰是游离于统治话语霸权周边的人在意淫。

这正如真正的世界核心的建构者———那些欧美的主流文化,他们已不需鄙视谁。

而晃荡在他们周边的游离者却正在用鄙视别人去显示自己与主流的贴近,同时亦是在悄悄地透露出身处边缘的无力。

这就像是听BBC、看Discov-ery、穿Topshop这些被认为是在鄙视食物链顶端的一众,无一不是贴近欧美主流文化,他们在偷偷地述说着世界的秩序。

即便这些种种鄙视表面逻辑,是以智商、年龄、创意、国际化等多个范畴划分三六九等。

 

鄙视者无需得意。

被鄙视者也毋庸沮丧。

因为,切莫以为自己占据鄙视链的顶尖就能君临天下,高枕无忧了;也切莫认为处于食物链的最低端就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不翻身。

蚂蚁不也吞象吗?

土得掉渣的红白蛇皮袋不也在去年成为LV的新欢了吗?

德艺双馨的苍井空不也成为公知的偶像吗?

……谁鄙视谁?

谁又被谁鄙视?

这一切都不是固定的。

说不准,什么时候,被鄙视的哪个环节就堂而皇之地向原本“上级”翻白眼;也说不准,什么时候,鄙视链就头尾相连,成为一个没有答案的无限巡回了。

 

所以,不管是体现个性,找寻归属感,抑或是消除不安,鄙视,即便是再凶猛的鄙视,都不能赢得个性与安全感。

 

因为,前一秒种,你可能才辛辛苦苦、漫漫长路地爬到鄙视的顶端,还没看得清可以鄙视谁,笑话谁,就又被秒杀,跌落在另外一个人的白眼里。

 

在鄙视的怪圈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在链条的最末端。

 

鄙视链之心理分析 

1.智商优越感。

看英剧的觉得自己智商高,看韩剧台剧内地剧的被认为“脑残”;理科生看不起文科生,随便扔一个薛定谔定律出来就能把他们吓哭。

 

2.年龄优越感。

年轻人看不起老年人,85后就说“我们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是回忆童年,你们70后是回忆上辈子吧”;成人歧视小屁孩,比如逛天涯社区的经常会说,咦,怎么贴吧的小屁孩也来混天涯了。

 

3.时尚度优越感。

新潮歧视老派,这不是说年龄,而是对新事物的接受度,同龄人也分保守派和潮人。

 

4.原创优越感。

这就是山寨台湖南卫视以及国内各种山寨产品被鄙视的终极原因。

 

5.品位优越感。

自以为高雅的看不起显得庸俗的,所以号称喜欢《读书》杂志的没准天天晚上是抱着《知音》和《人之初》睡觉呢。

 

6.国际化优越感。

大众印象里,基本上欧美最好,日韩次之,港台凑合,感谢朝鲜、印度、非洲等地的存在,让我们还能靠调侃他们赢得一点平衡感———这当然不对,但这种潜在现象不能假装没看见。

 

7.小众优越感。

人类总是需要一些东西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比如富豪得靠花钱来突显和穷人的区别,而另一个逻辑就是,喜欢的东西越小众就越拽,显得自己品味独特。

 

足球联赛鄙视链 

意甲>英超>西甲>德甲>法甲>中超>中甲 

“意甲第一”就是意甲球迷唯一认可的逻辑世上最渊博的老头艾柯写过一篇文章骂球迷,中心思想就是“球迷是这个星球上最奇怪的物种”,而中国的意甲球迷则需要再加上一个最———最最?

最最是什么逻辑,切记,不要和意甲球迷提逻辑,如果有逻辑的话,那么“意甲第一”就是他们的逻辑。

 

英超是现在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联赛,然而在意甲球迷眼里,英超是“英糙”,他们除了看不起英超的“强调身体与对抗且节奏很快”,也看不起英超的金元足球,前有切尔西,先后曼城。

但是他们却对意甲菜地一样的球场视而不见,对“电话门”熟视无睹,每一个意甲球迷心中一定有一份《环球时报》,不然他们怎么能快乐得如此理直气壮。

 

请看下面这首“文艺复兴”味十足的诗,或许能明白意甲球迷的心:

 

亚平宁的海风轻轻拂过,宛如一首夕阳之歌, 

当歌声悠悠飘过,就像逝去的年代不能忘怀。

 

这时我们才明白, 

面前的他们原来是我们的寄托,托蒂和皮埃罗, 

当他们随着海风一笑而过,当他们随着歌声翩翩起舞, 

当他们用进球勾起我们的记忆时, 

我们才懂得, 

就算没有明天, 

就算没有未来,对他们的那种感觉依旧存在。

 

就像上面这首诗一样,意甲球迷往往都会陷入往昔的美好回忆不能自拔,那些美好回忆是米兰王朝的荷兰三剑客、国米的德国三驾马车,以及韩乔生、宋世雄的解说。

谁叫意甲是第一个引进中国的联赛呢,而他们也是中国的第一批通过电视观看国外高水平联赛的球迷,这个“根”屹立在那里,他们是一定要寻的。

 

其实,除了意甲球迷看不起其他所有联赛之外,后面的排名大致靠谱,“为什么都是超,英超会看不起中超呢?

”这类问题需要解释吗?

 

电视剧鄙视链 

英剧>美剧>日剧>韩剧>港剧>台剧>内地剧>泰剧 

“我喜欢看英剧,至少我喜欢这么说” 

“我喜欢看英剧,至少我喜欢这么说。

”基本上,国内的英剧粉提及英剧,多少都有点品位上的优越感,尤其是,近期中产以及公知最爱的《南方周末》以两大篇文章专门解析热门英剧,XX英剧吧里有人直接说,“看到这报道,有种莫名的自豪感啊”,好像他们不是英剧观众,而是英剧编剧一样。

虽然他们对报道里“英剧美剧实无高下”这个论断不太满意,没有高下,他们的优越感就没有依托了嘛,《南方周末》不太懂事啊。

英剧确实比美剧更有文艺范儿,文艺范儿的一大标志就是闷。

看美剧会很安心,最少三分钟发给你一个笑点,总不至于看睡着,而英剧整体上催眠效果要好些,你有耐心忍一忍,进入状态之后才能体会到英国人的傲娇和蔫坏。

比如豆瓣打分高达9.3分的英剧《黑镜》,夸它是“神作”的都算克制了,首相为了救王室公主,必须当着全人类跟一头猪**,多重口味,但人家拍得严肃、深刻、唯美、荡气回肠。

 

一本正经地演绎荒诞,在高贵冷艳的形式感下耍贱,是英剧的核心价值。

《黑镜》中,首相视死如归地走向那头即将与他合体的猪,他的手下贴心地表示,我们已经找了一头性格最婉约的母猪了。

《唐顿庄园》里,“中产”、“律师”都是贬义词,观看乐趣就是等着他们被真正的贵族羞辱,以及等待“我的孙女还没堕落到去纽约混的地步”这种霸气台词。

当然,英剧里同性恋大面积分布,《神探夏洛克》基本上就是以福尔摩斯和华生为主角的高智商纯爱片,腐女看得超high. 

哪怕英剧粉只是为了看男男奸情或者迷恋“没品笑话集”式的无底线笑话,也丝毫不妨碍他们的拽。

他们给出的喜欢英剧的官方理由往往是“耳朵只接受伦敦音”,并且在提及英剧名和角色名时一律用英文。

专栏作者咪蒙有一次不顾个人安危攻击了一个英剧演员丑,立即受到英剧粉的海量围攻,最主流的攻击就是:

“英剧你根本看不懂,滚回去看你的日剧韩剧吧,脑残!

” 

日剧粉这时候不爽了,“日剧韩剧”两个词排名必须分先后,他们的骄傲感来自至少日剧还有小清新或者黑色幽默的味道。

看遍全球电视剧的资深宅女周二有个权威论断,英剧高明、耐看,但稍闷;美剧笑点密集,台词高杆,但剧情上缺乏新意,永远都是:

1.骂政府骂资本家骂法官。

2.发现特异功能A,发现特异功能B,发现特异功能C.3.A和B睡了,B和C睡了,C和D睡了,D和A睡了。

日剧常无厘头,但真是愿意冒险的,什么冷门题材都敢拍。

至于韩剧嘛,演员和衣服好看就行了。

 

在周二看来,各个剧的粉丝互相掐架互相鄙视非常无聊,看个剧而已,每种剧都能满足不同的情感和心理需要,她完全能在最冷门的英剧《诺妞的奢华喜剧》和国内穿越剧《步步惊心》之间自由切换。

真正能挑战到周二的底线的,也就是《林师傅在首尔》这种“神剧”了,这已经不是山寨韩剧了,是山寨韩国人,在成都拍的假装在首尔拍的,中国人假装韩国人,唯一正版韩国人只有张瑞希一个,明明是《张瑞希在成都》嘛。

 

网上有不少“韩剧粉更脑残还是穿越剧粉更脑残”的比较帖,跟帖者都表示很挣扎,“二者不相上下很难比啊”。

国产剧的粉丝至少还可以有“爱国”这个幌子,比如他们攻击不喜欢《爱情公寓》的人,就说对方崇洋媚外(但《爱情公寓》大把抄袭美剧英剧就不崇洋媚外了吗),而韩剧粉的舆论环境就差一些了,《南都周刊》曾经做了一个专题,光是标题就能把韩剧粉气吐血,“珍惜生命远离韩剧,三大套路让你脑残”,看那架势,好像爱不爱韩剧就是一场IQ测试,台剧和内地穿越剧同理。

 

最搞笑的是,男人常常看不起女人看言情剧,说太弱智太脑残,剧情这不合理那不现实,问题是,他们看**、看流氓动画就崇高了就伟大了就聪明了?

咪蒙有个论断,“言情剧就是女人的**。

玄彬、李敏镐、陈柏霖就是我们女人现阶段的苍井空。

大家都贪心,只不过男人想要无限的多元的性,女人想要无限的多元的爱。

难道性饥渴比爱饥渴还高级?

大家都意淫,言情剧好歹还意思意思来点背景来点剧情,**就纯粹是痴汉乱搞美少女,流氓动画更不要脸,主题就是无辜宅男被全球美女**。

敢问这有逻辑吗,现实吗,合理吗?

实在很想告诉男人这物种,意淫也是要讲职业道德的。

” 

搜索引擎鄙视链 

谷歌>XX>BING、搜搜、搜狗>人民 

用必应搜索的太少,XX粉都懒得瞧不起他们 

“谷歌的确要比XX好”,国内某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Yisu原因归纳如下:

 

1.谷歌的搜索结果中,若你搜索的网站是病毒网页,谷歌会给出病毒网站提醒,XX则不会。

 

2.谷歌的广告只会出现在搜索页面的右边或者顶部的独立区域,并且用竖线、底色与其它的自然搜索结果明显地区别开来和加上“赞助商链接”,一般不会混杂在搜索的结果中,而XX则喜欢这么干,最近几年XX发生的“XX一下,你就上当”事件多是由于XX的竞价排名系统将欺诈网站放置在真正网站的前列,导致不知情的网民上当受骗。

 

3.XX的商业味太重,你搜索的关键字的首页基本都被竞价排名出价高的企业占据了,很难找到你需要的真正自然搜索的结果,谷歌虽也是商业化公司,但它基本上是以全自动的搜索方法排除了人为因素对搜索结果的影响,不接受付费的竞价排名,亦不出售搜索结果中的排序位置,而是依照点击人气、质量等因素进行综合排列,你需要的搜索结果基本上都会放在首页。

 

4.XX为了适应国内大环境而进行了自我阉割,其搜索内容不少都是和谐的结果,而谷歌的不妥协是它退出中国的重要原因,所以谷歌能搜到你在XX搜不到的。

 

5.XX的搜索结果页面的布局没有谷歌的看着顺眼。

 

6.XX的搜索排名技术没有谷歌权威,谷歌的本土化搜索在李开复在任时期做得已经不比XX差了,至少我用谷歌搜索时比我XX搜索更容易找出自己想要的结果。

 

7.谷歌的节日logo每次都能给人惊喜。

 

然而,Yisu也承认对于绝大多数中文用户来说,XX要比谷歌好用,“XX比较快,因为谷歌的服务器都在香港或者国外,XX有XX快照,搜索敏感词时XX的结果当然不尽如人意,而谷歌干脆是该页无法显示。

”从这个角度来说,谷歌用户的优越感来自使用谷歌带来的“附加属性”,比如会翻墙。

 

微软的必应(Bing)是属于躺着中枪的,由于用户群体实在太小,XX粉们都懒得瞧不起他们。

腾讯的搜搜和搜狐的搜狗,理由同上,谷歌XX之战他们实在不该参与,就算是被瞧不起,也是顺便的。

 

至于人民搜索,那是什么?

 

游戏鄙视链 

主机单机>国外PC单机>国外网游>国内网游>网页游戏、QQ游戏 

把星际争霸称呼为“星际”或“SC”都弱爆了!

 

谁说游戏低级,玩家会表演一秒钟翻脸。

游戏设计专业毕业生TNT说:

“网游体现合作竞争等主要倾于社交,体现游戏的某种类别功能,但我认为这并不能完美诠释游戏的本质。

首先你得抛却游戏难登大雅之堂的落后观念,事实上游戏与电影小说一样本身富于魅力的表现形式,光与影的旋律,信息的舞蹈。

单机较之网游的优越很容易联想:

就是将所有的资源最大程度分配于游戏本身,你能想象更好的画面,丰富的CG,适时响起的优美声效……一切都是完整唯一的世界观下的产物,因为基调是一次冒险、一个故事、一场游戏,所以一切都为这个主题服务,理应获得更好的展现,不必为了社交等让步。

”哎哟,玩游戏这件事好宏大、好唯美、好伟岸哦。

 

私人泳池之于公共澡堂,能粗浅概括单机粉的优越感来源。

 

别以为玩游戏就不能**了,游戏地带**指南就是:

 

1.首先!

能说英文名的绝对不说中文!

再者,如果这个游戏的名字有大家常用的简写称呼,你就用它的全名。

如果这个游戏的名字大家称呼它的全名,你就写它的简写。

比如:

星际争霸叫什么?

星际?

俗!

一般人叫它简称SC,这就跟那些叫星际的不是一个档次的。

不过这还不是**级的,想**,就多动下键盘,叫StarCraft,注意这个S和C要大写。

这么一说,那些游戏龄在6年以下的自以为“老玩家”的初级**犯心里一震:

哎呀,我怎么就没这么叫呢?

失误啊。

再说一个,比如暗黑破坏神2.叫Diablo2,就达不到**的水平,要叫D2,当那些小白疑问:

D2是个什么东西?

你回答一句:

Diablo2,想想那些连暗黑2英文名都不知道的小白会感觉自我多么的渺小?

而那些知道的人也只会惊呼:

哦!

原来是这样… 

2.要略懂点游戏术语。

什么?

你说你知道特殊怪物叫Boss?

你难道没看到现在网吧里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