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第18章国际贸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65360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第18章国际贸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第18章国际贸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第18章国际贸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第18章国际贸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第18章国际贸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第18章国际贸易.docx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第18章国际贸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第18章国际贸易.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第18章国际贸易.docx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第18章国际贸易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

第18章国际贸易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国际贸易的实质

1.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

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存在以下三大差异:

(1)扩展了贸易机会

国际贸易相对与国内贸易而言,拓宽了贸易的范围,扩展了贸易的机会。

国际贸易使得一国居民不仅可以消费本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而且可以消费本国所不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

(2)主权国家

国际贸易表明了主权国家的存在。

跨国界的贸易涉及到不同国家的公民和厂商。

每个国家都是一个主权实体,都对跨越国界的人口、商品和资金流动进行管制,这与国内贸易明显不同。

在国内贸易中,只有一种货币,商品和货币可在境内自由流动,人口很容易迁徙以寻求新的机会。

在国际贸易中,某些受到影响的集团会抵制对外贸易,国家会对贸易实施关税和限额,从而设立起贸易壁垒。

(3)国际金融

大多数国家有自己的货币,在从事国际贸易时,必然会涉及到贸易国之间货币的兑换,不同国家的货币按照汇率进行兑换。

汇率是不同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

国内贸易则无需考虑汇率问题。

2.国际贸易的原因

(1)自然资源多样性

由于各国生产条件的差异,国家之间存在着进行贸易的可能性。

在一定程度上,这些生产条件的差异反映了自然资源禀赋情况方面的差异。

(2)偏好不同

即使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生产条件是相同的,但如果它们对商品的偏好不同,则国与国之间也还是需要进行贸易。

某些国家居民所偏好的商品在国内无法生产,但是通过国际贸易,该国居民可以获得其所偏好的商品,从而获得满足。

(3)成本差异

进行贸易的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各国在生产成本上存在差异。

在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究与开发经费的产业中,规模大通常是一项重要的优势。

例如,制造业生产可以从规模经济中受益,即当产出量扩大时,平均生产成本就会降低。

所以,当某个国家在某一产业上具有先发优势之时,它就可以成为该产业的高产量、低成本的制造商。

规模经济使得它在成本和技术方面都比其他国家要占有明显的优势。

其他国家会发现,从成本和技术领先的厂商那里购买,比自己制造要更加便宜。

二、国家间的比较优势

1.比较优势原则的含义

比较优势原则认为,即使一国在每种商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都绝对地更有效率(或绝对地更缺少效率),该国也仍然能够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事实上,按比较优势原则进行的国际贸易对所有的国家都有利。

具体而言,如果各国专门生产和出口其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就会从贸易中获益。

2.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

李嘉图认为,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当各国集中在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进行生产和贸易时,每个国家的情况都会变得比原先要好。

与没有贸易的情况相比,当各国的劳工专门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用以交换比较劣势的产品时,他们工作同样的时间就能获得更多的消费品。

例如,假设美国和欧洲生产食物和服装的技术数据如表18-1所示。

显然美国在生产食物和服装上都具有绝对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必须都生产两种产品。

在美国,生产服装的价格是食物的两倍;而在欧洲,服装的价格则为食物的4/3,因此,美国在生产食物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欧洲在生产服装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表18-1美国和欧洲从事生产的劳动需求

美国和欧洲在不进行国际贸易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分别如图18-1中的细线所示。

图18-1美国和欧洲在贸易前后的消费可能性边界

假设由世界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所决定的食物和服装的相对价格为2/3,即3单位的食物可以换得2单位的服装。

在此价格下,如果美国和欧洲进行自由贸易并完全实施专业化分工,各自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美国生产食物,欧洲生产服装,两国的消费可能性边界如图18-1中的粗线所示。

因此,如果美国和欧洲不进行贸易,则只能满足与它们各自所生产的产品,消费就局限于生产可能性边界;而自由贸易扩大了美国和欧洲的消费选择。

两国最终贸易的均衡结果为图18-1中的

点。

在均衡点

,欧洲专门生产服装,美国专门生产食物,欧洲出口400/3单位的服装换取美国200单位的食物。

两个地区消费的商品都比由他们自己生产时要多,两个地区都从国际贸易中受益。

此外竞争市场上的自由贸易使得世界能够上移到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上。

如图18-2所示,在进行贸易前,每个地区处在自己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

由于没有贸易的均衡是无效率的均衡,因而世界处于其生产可能性边界内部

点。

自由贸易使得每个地区专业分工于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的生产上。

由于有效率的专业分工的存在,世界向外移到其效率边界上的

点。

图18-2自由贸易使得世界移到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上

3.比较优势原则的扩展

在现实经济中,国际贸易涉及的国家往往多于两个,所涉及的商品也多于两种。

但比较优势原理仍然具有适用性。

在引入多种商品时,当两个国家或地区以不变成本生产多种商品时,这些商品可以按比较优势或比较成本进行排序。

在引入多个国家时,如果只考虑一个国家,则其他所有的国家可以合成一组,被视为“世界其他国家”。

4.比较优势原则的缺陷

比较优势原理具有两个重要的限制条件:

(1)古典假定。

从理论上讲,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缺陷在于它的古典假定,即假定经济是一种平稳运行的竞争经济。

当本地或国际公共品存在的时候,贸易可能导致环境问题的恶化。

而且,非灵活的价格、工资、商业周期以及非自愿的失业可能会导致低效率。

(2)收入分配。

第二个限制条件同对某些特定的人、部门或生产要素所产生的影响有关。

尽管一国开放贸易会增加国民收入,能消费到比不进行贸易时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个人、企业、部门或生产要素都能从贸易中获益。

如果自由贸易使得某些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商品或在某些地区生产的商品的供给增加,最后这些要素或地区的收入可能会比限制贸易时要低。

比较优势理论表明:

一些其他部门的收益量要大于受损部门遭受的损失,而且从长期看,那些从低收入部门被赶出来的劳工会逐渐转向高工资的工作。

但那些暂时被国际贸易损害的人们确实受到了伤害,他们是贸易保护和贸易壁垒的支持者。

三、贸易保护主义

1.无贸易与自由贸易时的均衡

假设某国只是全球市场的一小部分,所以不能影响服装的世界价格。

如图18-3所示,该国对某种商品(例如服装)的需求曲线为

,该国国内厂商的供给曲线是

假设服装的价格由世界市场决定,为

(统一用该国货币计价)。

假设服装的运输成本很高或关税是禁止性的,那么,无贸易均衡点位于国内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

处。

此时价格为

,高于世界价格

,国内生产满足所有的国内需求。

在没有运输成本、关税和配额时,套利活动使得该国的价格应等于世界价格。

价格为

的水平线代表的是进口的供给曲线,它具有完全的价格弹性,因为假定该国的需求量非常小,不能够影响服装的世界价格。

开放贸易后,进口服装流入该国,使该国的服装价格降到每单位

的世界价格水平。

在这个价格下,国内生产者的供应量为

,而此时消费者希望消费

单位。

)就是进口的数量。

贸易的数量正是由供给和需求所决定的。

无贸易均衡时的价格水平决定贸易流的方向:

如果国内无贸易均衡时的价格比国外高,自由贸易时,外国商品流入国内。

因此,在自由贸易下,或更一般地说在市场上,商品总是从价格低的地区流向价格高的地区,直到两处商品的价格相等时为止。

图18-3无贸易与自由贸易下的国内生产、进口与消费

2.贸易壁垒

(1)关税

关税是对进口商品课征的一种税。

关税分为禁止性关税和非禁止性关税。

禁止性关税是一种税率非常高的关税,可以完全阻止任何商品的进口。

如图18-4所示,政府对在国内销售的每单位外国服装征收(

)的关税,从而进口服装的价格上升到

这将会是一种禁止性关税,它会使所有的服装贸易都停止下来,此时服装的进口将为零。

图18-4关税的经济效应

非禁止性关税是较低一些的关税,它会损害但不会消除贸易。

假定没有运输成本,政府对进口商品征收每单位(

)的关税,使得国内消费由自由贸易时的

单位下降到征收关税后的

单位,国内生产的数量增加了,进口数量下降了。

因此,非禁止性关税会提高商品价格,减少消费和进口的数量,增加国内生产。

(2)配额

配额是一种对进口商品的数量限制。

配额与关税的影响在性质上是相同的,一个禁止性配额相当于一项禁止性关税。

如图18-4所示,价格和数量将回到无贸易均衡点

上。

一个非禁止性配额可能将进口量限制为(

)单位,实行这个配额的影响如同将禁止性关税设定为(

),两种情况下的均衡结果相同。

尽管关税和配额之间没有本质的差别,但仍存在一些微妙的区别。

关税能给政府带来收入,或使某些其他税收的降低成为可能,从而部分冲销其对进口国消费者所造成的损害。

而配额,则将使那些能够幸运地得到进口许可证的进口商或出口商获得由价格差异所带来的利润,这有可能导致“寻租现象”出现。

(3)运输成本

运送体积大、易腐烂商品的成本具有与关税同样的影响,它减少了地区性专业分工所带来的好处。

运输成本和保护性措施之间有一个区别:

运输成本是由自然条件,如海洋、高山和河流等造成的,而限制性关税却应由国家负全部责任。

(4)关税的经济成本

一般而言,关税会产生三种影响:

①国内厂商可以在关税所提供的价格保护伞下扩大生产;②消费者面临更高的价格,因而减少了消费;③政府获得关税收入。

关税会造成经济无效率。

征收关税时,消费者的经济损失超过政府的收入与厂商所得的额外利润的总和。

如图18-5所示,区域

是政府征收关税的收入,它等于关税率乘以进口数量。

关税将国内市场价格由

提高到

,国内生产者将其产量提高到

单位,于是总利润上升额为图中

的面积。

关税给消费者带来一个沉重的成本,消费者剩余损失总额为图18-5中

区域的面积。

社会总损失为图中区域

的面积之和。

因此关税鼓励了低效率的国内生产;它提高了价格,从而导致消费者对征税商品的购买量低于有效率的水平;它增加了政府收入。

图18-5关税的经济成本

3.保护主义经济学

(1)非经济目标

在贸易政策中,常见的非经济目标有:

国家安全、保留自己的文化传统或保护本国环境。

许多国家有时为了这些非经济目标而采取要求以关税或配额保护本国不受外国进口品竞争损害。

(2)站不住脚的关税观

①重商主义

17、18世纪重商主义者认为,如果一国卖的比买的要多,那么这个国家是很幸运的。

因为这种贸易顺差意味着出口盈余,从而使黄金流进本国。

重商主义的论断混淆了手段和目的。

积聚黄金或其他货币并不能提高一国的生活水平,货币的价值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它能从其他国家买到些什么。

因此,今天大多数经济学家不再会认为提高关税、取得贸易盈余肯定能改善一国的经济福利。

②为特殊利益集团征收关税

要求实行保护性关税的压力,最重要的来源是那些势力强大的特殊利益集团。

特殊利益集团之所以会促使政府征收关税,其原因就在于,这一小部分人可以从某些保护措施中获利,从而向那些进行游说的政治家们提供大量的资金。

相反,单个消费者们只是在某种商品上受到关税的轻微影响,而由于这些损失很小而且影响很分散,所以个人没有什么动力去花费资源对每项关税发表意见。

③国外廉价劳动力的竞争

这种观点认为,认为自由贸易会将本国劳工置于国外廉价劳动力的竞争压力之下;保持本国高工资的惟一方法,是将在低工资国家生产的产品排斥出去,或者对其施加高关税。

“国外廉价劳工论”的缺陷在于,它忽视了比较优势理论。

即使一国的工资远比其贸易伙伴高,该国也能从贸易中受益。

高工资来自于高效率,而不是保护性关税。

④报复性关税

支持报复性关税的人会争辩说,实行报复会粉碎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壁垒。

但是历史研究发现,实行报复性关税通常导致其他国家将关税提得更高,而很少能够成为一种有效降低多边关税的讨价还价的筹码。

⑤进口援助

进口援助的措施包括以下几种:

一是例外条款,这在早期比较流行。

当某一产业被进口品损害时,可以采取临时的进口援助(与他国谈判决定关税、进口配额或出口配额等)。

当某种商品进口上升,该产业的国内产出、就业和利润下降时,一般就认为发生了进口损害。

二是反倾销关税。

当某种外国商品以低于其平均成本或国内市场价格在本国出售时,就要对其征收反倾销关税。

一旦发现有倾销行为时,就要对该进口商品加征“倾销税”。

三是抵消关税。

当外国对出口产品进行补贴时,就要对该种产品征收抵消关税。

它已成为进口援助的一种最普遍的形式。

(3)有潜在正确性的贸易保护主义论点

①贸易条件或最优关税的论点

施加关税会使贸易条件向有利于一国而不利于他国的方向变化。

当一个大国对其进口品征收关税时,世界市场的需求会减少,因而均衡价格会下降。

这样,该产品的税前进口价格就会降低。

这种变化将改善该国的贸易条件,提高该国的实际收入。

能够最大化国内实际收入的关税称为最优关税。

但是,最优关税不能保证世界或单个国家的经济福利有所改善。

当所有的国家都征收最优关税时,自由贸易的障碍会更大,很可能每个国家的经济福利都会下降。

相反,如果所有的国家都废除贸易壁垒,那么全世界都可能从中受益。

②保护“幼稚产业”的关税

如果对幼稚产业进行一些临时性保护,它们就可能成长起来,从而获得批量生产的经济效益、大量的熟练工人、适应当地经济的发明以及许多成熟产业特有的技术效率。

尽管实行保护在最初会使消费者承担价格上涨所带来的负担,但产业发展成熟后就会富有效率,产品的成本和价格也都会下降。

如果一项关税使得消费者在后来的收益远远大于在保护期内价格上升所承担的损失,那么这项关税就是合理的。

③关税和失业

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可以在经济衰退或滞胀的时期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

实行保护措施可以提高进口品的价格,使得需求转向国内生产。

当国内需求上升时,企业会雇佣更多工人,失业率就会下降。

但这也是一项“以邻为壑”的政策,因为它是以其他国家的产出和就业的下降为成本来增加本国需求的。

虽然保护会增加就业,但它并不能构成一个追求高就业率、高效率和稳定的价格水平的有效计划。

宏观经济分析表明,并不是没有比实行进口保护更加有效的降低失业的方法。

通过恰当地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国就可以增加产出和降低失业。

而且,应用一般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可将劳工从已经失去比较优势产业的低生产率的工作岗位上,转移到具备比较优势产业的高生产率的工作中去。

4.多边贸易谈判

(1)世界贸易组织

二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建立了许多机构,通过合作性的政策来促进和平和经济繁荣。

最成功的多边协议之一是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它于1995年初改为世界贸易组织(WTO)。

它的宪章宣称“通过有效地降低关税和减少其他贸易壁垒,以及取消国际商业中的歧视待遇”,以提高生活水平。

世界贸易组织现有130个成员国,其贸易量占世界贸易总量的90%。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包括:

各国应努力减少贸易壁垒;所有贸易壁垒都应该以没有歧视为基础(即所有国家都应享有“最惠国”待遇);当一国将关税提高到协议水平之上时,它必须补偿对贸易伙伴造成的经济损失;贸易冲突应通过磋商和仲裁的方式来解决。

(2)乌拉圭回合谈判

1993年各国完成了“乌拉圭回合”谈判,在这一回合中,除去追求降低关税和减少配额等传统目标外,还努力实现减少农业的贸易壁垒和补贴,取消对纺织品的配额等更有意义的目标。

同时,该回合还致力于将自由贸易扩展到服务和知识产权等领域,世界贸易组织在实施国际贸易协议方面也变得比以前的机构更加有力。

(3)千年回合

最近一轮贸易谈判,于1999年12月在西雅图开始,它被戏称为“千年回合”。

该回合的目标是继续扩大贸易自由化,并特别关注农产品和电子商务。

但是,美国和许多非政府组织试图将环保和劳动标准塞进国际贸易协定,结果导致了谈判的失败

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

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

请点击>>>:

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

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

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