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65337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练习题含答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练习题含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练习题含答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社 戏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哄骗(hǒng)闹哄(hōng)起哄(hōng)哄抢(hōng)

B.潺潺(chán)怠慢(dài)不惮(dàn)船橹(lǔ)

C.撺掇(cuānduó)凫水(fú)桕树(jiòu)旺相(xiàng)

D.皎洁(jǎo)归省(xǐng)絮(xù)晌午(shǎ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绝壁 膝盖 脑怒 欺侮B.困惑 挑剔 胆怯 委曲

C.叛徒 诚肯 鉴别 宛转D.惊异 鞠躬 奖励 家眷

3.下列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归省:

回家看望父母行辈:

排行和辈分

B.委实:

实在弥散:

弥漫消散

C.自失:

丢失了自己依稀:

隐隐约约

D.絮叨:

仔仔细细地说旺相:

茂盛

4.下列句子的空白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________,________,使我的心也________,然而又________起来,觉得要和他________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A.悠扬 宛转 愉快 自失 消失B.宛转 悠扬 沉静 自失 弥散

5.在下面这段文字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每个括号内限填一个字)

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  )在我是乐土:

(  )(  )我在这里(  )(  )得到优待,(  )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6.对下列句子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A.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我”离开母亲约束时内心的无比畅快和喜悦。

B.作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的愿望终于实现时内心的无比畅快和喜悦。

C.作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能和朋友们一起去看戏的畅快和喜悦。

D.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能自由地独自去看戏的畅快和喜悦。

7.某中学用五个同音字作为校训,以此激励师生创建良好的校风。

请依次填写出其余的四个字。

秩序井然突出一个“静”字;环境整洁突出一个“________”字;文明礼貌突出一个“________”字;力争上游突出一个“________”字;强身健体突出一个“________”字。

8.在下面的横线上,仿照加点的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

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还要有:

春天百花散发的缕缕芳香,夏日碧水带来的阵阵清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 戏(前文)

鲁 迅

①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前十年是绝不看,因为没有看戏的意思和机会,那两回全在后十年,然而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

②第一回是民国元年我初到北京的时候,当时一个朋友对我说,北京戏最好,你不去见见世面么?

我想,看戏是有味的,而况在北京呢。

于是都兴致勃勃的跑到什么园,戏文已经开场了,在外面也早听到冬冬地响。

我们挨进门,几个红的绿的在我的眼前一闪烁,便又看见戏台下满是许多头,再定神四面看,却见中间也还有几个空座,挤过去要坐时,又有人对我发议论,我因为耳朵已经喤的响着了,用了心,才听到他是说“有人,不行!

③我们退到后面,一个辫子很光的却来领我们到了侧面,指出一个地位来。

这所谓地位者,原来是一条长凳,然而他那坐板比我的上腿要狭到四分之三,他的脚比我的下腿要长过三分之二。

我先是没有爬上去的勇气,接着便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不由的毛骨悚然的走出了。

④走了许多路,忽听得我的朋友的声音道,“究竟怎的?

”我回过脸去,原来他也被我带出来了。

他很诧异的说,“怎么总是走,不答应?

”我说,“朋友,对不起,我耳朵只在冬冬喤喤的响,并没有听到你的话。

⑤后来我每一想到,便很以为奇怪,似乎这戏太不好,——否则便是我近来在戏台下不适于生存了。

⑥第二回忘记了那一年,总之是募集湖北水灾捐款而谭叫天①还没有死。

捐法是两元钱买一张戏票,可以到第一舞台去看戏,扮演的多是名角,其一就是小叫天。

我买了一张票,本是对于劝募人聊以塞责的,然而似乎又有好事家乘机对我说了些叫天不可不看的大法要了。

我于是忘了前几年的冬冬喤喤之灾,竟到第一舞台去了,但大约一半也因为重价购来的宝票,总得使用了才舒服。

我打听得叫天出台是迟的,而第一舞台却是新式构造,用不着争座位,便放了心,延宕到九点钟才去,谁料照例,人都满了,连立足也难,我只得挤在远处的人丛中看一个老旦在台上唱。

那老旦嘴边插着两个点火的纸捻子,旁边有一个鬼卒,我费尽思量,才疑心他或者是目连②的母亲,因为后来又出来了一个和尚。

然而我又不知道那名角是谁,就去问挤小在我的左边的一位胖绅士。

他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说道,“龚云甫③!

”我深愧浅陋而且粗疏,脸上一热,同时脑里也制出了决不再问的定章,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⑦我向来没有这样忍耐的等待过什么事物,而况这身边的胖绅士的吁吁的喘气,这台上的冬冬喤喤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加之以十二点,忽而使我省悟到在这里不适于生存了。

我同时便机械的拧转身子,用力往外只一挤,觉得背后便已满满的,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了。

我后无回路,自然挤而又挤,终于出了大门。

街上除了专等看客的车辆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行人了,大门口却还有十几个人昂着头看戏目,别有一堆人站着并不看什么,我想:

他们大概是看散戏之后出来的女人们的,而叫天却还没有来……

⑧然而夜气很清爽,真所谓“沁人心脾”,我在北京遇着这样的好空气,仿佛这是第一遭了。

⑨这一夜,就是我对于中国戏告了别的一夜,此后再没有想到他,即使偶而经过戏园,我们也漠不相关,精神上早已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了。

⑩但是前几天,我忽在无意之中看到一本日本文的书,可惜忘记了书名和著者,总之是关于中国戏的。

其中有一篇,大意仿佛说,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很不适于剧场,但若在野外散漫的所在,远远的看起来,也自有他的风致。

我当时觉着这正是说了在我意中而未曾想到的话,因为我确记得在野外看过很好的戏,到北京以后的连进两回戏园去,也许还是受了那时的影响哩。

可惜我不知道怎么一来,竟将书名忘却了。

⑪至于我看好戏的时候,却实在已经是“远哉遥遥”的了,其时恐怕我还不过十一二岁。

【注释】①谭叫天(1847-1917):

即谭鑫培,又称小叫天,当时的京剧演员,擅长老生戏。

②目连:

释迦牟尼的弟子。

据《盂兰盆经》说,目连的母亲因生前违犯佛教戒律,堕入地狱,他曾入地狱救母。

《目连救母》一剧,旧时在民间很流行。

③龚云甫(1862-1932):

当时的京剧演员,擅长老旦戏。

9.本文是《社戏》原文的开头部分,写“我”成年后两次看戏的经历,联系课文那次看社戏的过程,请指出这几次看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你认为作者写这两次看戏的经过与课文中看社戏形成了一种怎样的关系?

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文中“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与选文中的哪个情节有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婆媳棋局

[唐]李 肇

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

将游京师,宿于逆旅①。

既灭烛,闻主人媪②隔壁呼其妇曰:

“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

”妇曰:

“诺③。

”媪曰:

“第几道下子矣!

”妇曰:

“第几道下子矣!

”各言数十。

媪曰:

“尔败矣!

”妇曰:

“伏局④。

”积薪暗记。

明日覆⑤其势,意思⑥皆所不及也。

【注释】①逆旅:

客舍,旅馆。

②媪:

老妇人。

③诺:

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

④伏局:

认输。

⑤覆:

重摆,重演。

⑥意思:

用意、思路,这里指下子的方法,攻守的路子。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自谓天下无敌(    )

(2)既灭烛(    )

1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  )

A.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B.气可以养而致

C.奉命于危难之间D.先帝不以臣卑鄙

14.下列句中“数”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两项是(  )(  )

A.层层指数B.石篑数为余言

C.则凡数州之土壤D.各言数十

15.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

腰白玉之环

A.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B.自谓天下无敌

C.明日覆其势D.佳木秀而繁阴

16.这则故事给你什么启发?

用10个字以内的话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1.社 戏

1.B 2.D 3.B 4.B 5.但 因 为 不 但 又 6.C 7.净 敬 竞 劲 8.示例:

秋天硕果飘来的丝丝香甜 冬天雪花带来的片片寒意 9.相同:

三场戏都枯燥乏味,三场戏都没有看到什么,看戏的“我”三次都中途告退。

 不同:

地点不同:

成年后在都市,童年时在乡村;心情不同:

成年后沉重压抑,童年时轻松自在。

(注意从两文的对比阅读中,提高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分析和表达能力) 10.形成鲜明对比。

 这两次看京戏,环境拥挤,人与人关系冷漠,心情窝囊压抑,表现了厌烦和倦怠;课文中看社戏时景色美丽醉人,人们淳朴、善良,表达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故事情节的对比中揣摩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1.选文中第二次看京戏“我只得挤在远处的人丛中看一个老旦在台上唱”。

(从情节的前后呼应,体会结构的严谨)12.

(1)认为 

(2)已经 13.C 14.CD(解析:

C、D均解释为“几”;A项解释为“点数”;B项解释为“屡次”。

) 15.A(解析:

B项为“对手”,名词;C项为“局势”,名词;D项为“茂盛、繁茂”,形容词用作动词;A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解释为“下棋”。

) 16.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参考译文】王积薪下棋的功力很深,自认为世上没有对手。

(他)到京城长安游历,(途中)在一家旅馆住宿。

(晚上)熄烛(就寝)以后,听见店主老妇隔着墙叫她媳妇说:

“美好的夜晚没什么可以消遣,能下一盘棋吗?

”媳妇说:

“行。

”老妇说:

“(我在)第几道下一个子了!

”媳妇说:

“(我也在)第几道下一个子了!

”(双方)各自说了几十次。

(后来)老妇说:

“你输了!

”媳妇说:

“(我)认输。

”王积薪(把这盘棋的下法)暗暗记住。

第二天重演婆媳双方攻守的局势,(他才发现)其中下棋的用意,都是(他)远远不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