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2777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6397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277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277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2777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2777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2777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2777篇.docx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277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2777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2777篇.docx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2777篇

2019年国家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通过设置选择题、填空题来测定学生知识与能力水平的测验是()。

A、论文式测验

B、客观式测验

C、问题情境测验

D、单元测验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3节>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答案】:

B

【解析】:

客观式测验是通过出一系列客观性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来测定他们的知识与能力水平的测验。

选择题等属于客观性试题,因此,用这种方式来测定学生属于客观式测验。

2.李晓明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经常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种心理状态是一种()。

A、抑郁症

B、恐惧症

C、焦虑症

D、强迫症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1节>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答案】:

B

【解析】:

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

题干表述为社交恐惧症。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B、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

C、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

D、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7章>第1节>德育的基本内容

【答案】:

C

【解析】:

德育内容的确定要受到教育的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制约。

所以,学校德育工作不能只注重外部环境的调节。

4.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强调的是()因素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4节>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答案】:

B

【解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蓬生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

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

体现了环境对人发展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5.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

A、引导法

B、榜样示范法

C、谈话法

D、讨论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7章>第5节>德育方法

【答案】:

B

【解析】:

榜样示范法要求教师利用先进人物、优秀行为为榜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6.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的演示,属于(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经验直观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5节>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答案】:

B

【解析】:

模象直观指通过对事物的模拟性形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均属模拟性形象。

7.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王阳明5岁还不能开口说话,却能默背祖父众多藏书。

这说明()。

A、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B、人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

D、人的发展具有整体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4节>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案】:

B

【解析】: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个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第二个方面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而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

题干中王阳明5岁还不会开口说话,但却能默背祖父的众多藏书,体现的是人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8.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

A、基础地位

B、中心地位

C、主要地位

D、重要地位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1节>教学的内涵

【答案】:

B

【解析】:

教学是指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9.人将出现在自己生活中的致命打击主动遗忘的防御机制被称为(  )。

A、否认

B、压抑

C、遗忘

D、幻想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3节>记忆

【答案】:

B

【解析】:

压抑是指把那些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冲动、观念或回忆、情感等压抑到潜意识中去。

10.班杜拉将观察学习分为()四个学习子过程。

A、注意、保持、复制、动机

B、注意、保持、生成、反思

C、模仿、亲历、保持、动机

D、模仿、生成、动机、反思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7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

A

【解析】:

观察学习指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他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动机四个子过程。

11.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

A、班级公共财产

B、班级信息

C、学生

D、班级资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3节>班级管理

【答案】:

C

【解析】:

四个选项均是班级管理的对象,但是对班级公共财产、信息、资料等的管理,最终还是为了对学生进行管理作准备,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学生。

12.下列不是贯彻直观性原则要求的是()。

A、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B、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C、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D、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4节>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

【答案】:

D

【解析】: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2)将直观教具的演示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重视组织各种复习是贯彻巩固性原则的要求。

13.19世纪初,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导生制”出现在()。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6节>其他教学组织形式

【答案】:

B

【解析】:

贝尔—兰喀斯特制,也称为导生制,是由英国人贝尔和兰喀斯特18世纪末19世纪初创始的,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仍以班级为基础,但教师不直接面向班级全体学生,教师先把教学内容教给年龄较大的学生,而后由他们中间的佼佼者——导生去教年幼的或成绩较差的其他学生。

1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成长离不开教育,由此看来,在学生品德教育中,要做到()。

A、知行统一

B、渗透熏陶

C、集体性

D、一致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7章>第5节>德育方法

【答案】:

B

【解析】:

题干中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的是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因此在德育教育中,要注意为学生营造好的环境,要做到渗透熏陶。

15.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  )。

A、亚洲

B、美洲

C、非洲

D、欧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5节>西方现代学制的类型

【答案】:

D

【解析】:

现代学制最早出现于欧洲文艺复兴前后,到19世纪末,现代学制逐步形成。

16.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影响较大的有两大流派,即“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其中“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杜威

D、洛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1节>课程理论流派

【答案】:

A

【解析】:

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代表人物,提出了“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传统三中心;杜威是进步主义代表人物,提出了“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新三中心论。

17.李老师要求学生分小组通过实验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当“智慧小组”完成任务后,李老师让该小组的成员去帮助其他几个很困惑的小组,在“智慧小组”的帮助下,其他小组也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

这说明其他小组的学习处于()。

A、最近发展区

B、联合发展区

C、运动发展区

D、感觉发展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1节>中学生认知发展阶段与教育

【答案】:

A

【解析】:

最近发展区是指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前者是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时,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干中在“智慧小组”帮助下,其他小组能完成,说明其他组的学习处于最近发展区。

18.桑代克的“效果律”给我们的启示是()。

A、如果学习者有准备,就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B、如果学习者多加练习,就能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C、如果学习者取得满意的学习结果,那么其继续学习的可能性会增大

D、如果学习者未做好准备但又被强制学习时,会产生烦恼情绪,妨碍学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7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

C

【解析】:

桑代克提出的学习定律包括:

①准备律是指联结的加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

②练习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加强;反之,不重复不练习,联结力量会减弱。

③效果律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因此,A、D两项是准备律的启示,B项是练习律的启示,C项是效果律的启示。

19.为了分班、分组的目的所进行的测验是()。

A、形成性测验

B、诊断性测验

C、总结性测验

D、安置性测验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3节>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答案】:

D

【解析】:

从测验目的上考虑,可以分成安置性测验、形成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总结性测验。

安置性测验的根本目的是分班、分组。

安置性测验涉及的范围比较窄,难度也比较低。

形成性测验针对某一教学单元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其目的不在于评定学生,而是为了调控教学。

诊断性测验能够反映学习中常见的错误,诊断学习困难,特别是找到困难的成因。

诊断性测验的目的是发现问题,评分不作为正式成绩。

总结性测验用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阶段性总结分析。

在一个段落或一门课结束后,教师会编制一套试题,全面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

现行小学学科测验多采用闭

20.“为了赢得社会地位”的学习动机属于()。

①附属内驱力②自我提高内驱力③内部动机④外部动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8节>学习动机的分类

【答案】:

D

【解析】: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

外部动机是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为了赢得社会地位”属于外部诱因,所以也是外部动机。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

例如,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等内部动机因素。

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21.区别一名普通的教师和优秀的教师的真正标志是()。

A、是否具有高深的知识

B、是否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

C、是否具有崇高的威信

D、是否能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充分机会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7节>教师角色

【答案】:

D

【解析】: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衡量一个教师是否优秀,就要看他能否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充分机会

22.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9节>迁移的分类

【答案】:

C

【解析】:

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23.21世纪初,我国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A、6

B、7

C、8

D、9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3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状况

【答案】:

C

【解析】:

目前为止,新中国共进行了8次课程改革。

24.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规定的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的指导性文件是()。

A、课程标准

B、课程资源

C、课程目标

D、课程结构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2节>课程内容

【答案】:

A

【解析】:

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规定的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标准。

25.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  )。

A、京师大学堂

B、学堂的出现

C、废科举,兴学校

D、壬寅学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5节>我国现代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答案】:

C

【解析】:

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26.教育研究中,通过案例方式考察教育现象,其基本目的在于描述与解释的研究方法是()。

A、行动研究法

B、个案研究法

C、实验研究法

D、调查研究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7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答案】:

B

【解析】:

个案研究法是当今教育研究中运用广泛的定性研究方法,也是描述性研究和实地调查的一种具体方法。

它主要通过案例方式考察教育现象,基本目的在于描述与解释,在描述过程中进行解释。

27.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看,可将课程分为多种形式,其中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是()。

A、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

B、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C、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D、通过课程表现教师的教学特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1节>课程的分类

【答案】:

C

【解析】: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

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28.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学校文化的()。

A、特征

B、表象

C、核心

D、内容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3节>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答案】:

C

【解析】: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29.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

A、迁移

B、同化

C、顺应

D、模仿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9节>学习迁移的定义

【答案】:

A

【解析】: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题干中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都是典型的迁移现象。

30.“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是(  )。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比较

D、行为强化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7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

A

【解析】:

刺激泛化是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作出反应。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典型的刺激泛化现象。

31.初二的小文看到姐姐读了研究生后找到一份好工作,便决定为了找份好工作而努力学习。

这类学习动机属于()。

A、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B、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

D、直接的远景性动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8节>学习动机的分类

【答案】:

B

【解析】:

从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来看,找到一份好工作是与社会意义相联系,属于间接动机。

从学习动机起作用的时间长短来看。

是与长期目标相联系的,属于远景性动机。

32.依据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不包括()。

A、人际关系和谐

B、正确的自我观

C、身体发展正常

D、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1节>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案】:

C

【解析】:

身体健康不属于心理健康。

33.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  )提出了“学校即社会”的主张,试图调和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分歧,做到个人与社会两者兼顾。

但是,他的努力不能说是成功的。

A、杜威

B、卢梭

C、马克思

D、孔德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6节>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

【答案】:

A

【解析】: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学校即社会”的主张。

34.试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下列哪项需要的层次最高?

()

A、家庭的现代化

B、安静的学习环境

C、结交正直诚实的朋友

D、搞小发明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8节>学习动机理论

【答案】:

D

【解析】: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家庭的现代化是生理需要;安静的学习环境是安全需要;结交正直诚实的朋友是归属和爱的需要。

搞小发明是一种创造性行为,体现了自我实现的需要。

35.夏老师在工作报告中写道,他将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同学的管理结合起来。

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

夏老师的这种班级管理方式是()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3节>班级管理

【答案】:

C

【解析】:

平行管理即将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即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36.当代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是(  )。

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特等教育

D、终身教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6节>全面发展教育

【答案】:

B

【解析】:

素质教育是当代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

37.我国古代培养“君子”的目的决定了以“四书”“五经”作为基本教育内容。

这是教育目的()的具体表现。

A、导向功能

B、选择功能

C、控制功能

D、评价功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6节>教育目的的功能

【答案】:

B

【解析】:

教育目的具有导向、选择、控制、激励和评价功能。

其中选择功能是指教育目的为教育内容的选择确定了基本范围,保证了教育能够科学地对人类丰富的文化做出有价值的取舍。

“四书”“五经”正是在教育内容上的选择,

38.为改正学生乱丢垃圾的恶习,维持教室良好的卫生环境,王老师与学生订立规定,进行班级小组评比:

如果小组卫生打扫干净清洁的,就贴一个五角星;同时教室卫生环境维持良好的,就贴两个五角星;主动帮助其他同学改正乱丢垃圾坏习惯的,贴三个五角星。

王老师的这种做法属于()。

A、行为塑造法

B、系统脱敏法

C、行动调节法

D、代币奖励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2节>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答案】:

D

【解析】:

代币奖励法就是运用代币编制一套相应的激励系统来对符合要求的目标行为的表现进行肯定和奖励。

代币起着表征的作用,只是一个符号,在小学里尤其是以小红花、五角星等为代表,也可以是记分卡、点数等,可以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39.好奇心属于()。

A、美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心境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2节>情绪与情感概述

【答案】:

C

【解析】:

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主要包括求知欲、认知兴趣和好奇心等。

40.现代社会出现了古代社会所没有的工程、机电、航空之类的专业学校。

这里制约学制建立的因素是()。

A、社会意识形态

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本国学制历史发展

D、生产力发展水平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5节>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了对建立学制依据的理解。

四个选项均对学制的建立具有影响作用。

但题干中工程、机电、航空类专业学校的出现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应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要求出现的,这些都是生产力发展对学制影响的具体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