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易错点归纳整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63343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治易错点归纳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政治易错点归纳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政治易错点归纳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三政治易错点归纳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三政治易错点归纳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政治易错点归纳整理.docx

《高三政治易错点归纳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治易错点归纳整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政治易错点归纳整理.docx

高三政治易错点归纳整理

高三复习考前辅导资料整理(政治)

《经济生活》易错概念整理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和一般物品的区别在于:

商品用于交换,有价值,一般物品不用于交换,没有价值。

例:

期末调研测试卷(三)第7题。

2、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

国家可以决定纸币的面值,但不可以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你知道纸币的发行规律吗?

3、货币为什么能成为财富的象征,根本原因是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例:

常州一模卷第1题。

4、银行信用卡是是银行对所有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存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签发支票。

这种说法对吗?

这两种信用工具有何区别?

例:

期末调研测试卷四第7题。

5、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很多,但都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商品的价值决定价格,但能不能说市场决定价格呢?

等价交换是指两种商品价值量相等或价格与价值相符合,在现实生活中等价交换原则如何得到体现?

6、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即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下降,需求增加。

这是需求定理。

但要注意的是:

需求量的变动也会引起价格的变动,即需求量增加,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下降。

需求的变化引起了价格的变动,从而刺激了生产的调整。

这就是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体现。

例:

南京一模卷(模拟卷一)第12题。

7、贷款消费不一定是超前消费,如果消费者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则是适度消费的体现,如果收入不稳定或超出未来收入预期,为撑面子而不惜举债消费则不值得提倡。

8、绿色消费的主旨是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注意区别。

9、恩格尔系数的降低意味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关于恩格尔系数注意两点:

(1)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并不一定就是生存资料支出减少;

(2)恩格尔系数是衡量消费水平的指标,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不包括家庭投资理财支出。

例:

期末调研卷一(苏州卷)第3题;二模卷六(南京卷)。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10、生产决定消费,还是消费反作用于生产,要能结合材料作出正确的判断。

例:

《高考零距离突破》(专项训练提高篇)第25页“典例精讲1”和第27页“能力检测1—4”。

11、经济模块中有关“改革”的阐述(教材第31页),哲学模块的“历史唯物主义”板块中也有“改革”的相关原理,请大家注意。

12、外资经济不等于外资企业,外资经济应当是指外商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见教材第34页)

13、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但不是企业唯一的组织形式。

14、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东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并按一股一票原则行使表决权。

(二模卷六第10题)这里要注意股东的有限责任不是绝对的。

(教材第37页)

15、劳动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以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为基础,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为重要依据。

提高就业质量必须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一模卷五第10题)

16、存款储蓄安全性较高,但也存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和营利的主要来源。

17、股票投资的高风险来自于股票价格要受到诸如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影响,共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18、购买商业保险是规避风险的途径。

这里的规避风险主要是规避经济损失的风险,风险发生后可由保险公司赔偿损失,并不是指人生和财产方面的风险不发生。

防止风险的发生应当注意遵守各种规则、法律,加强安全保护措施等。

19、存款利率上调并不意味着居民实际收益一定增加,存款利率下调也不意味着居民实际收益一定减少。

注意把握利率变动的影响及我国的货币政策。

例:

南京一模卷(模拟考试试卷一)第8题。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20、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是按劳动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种)。

按劳动分配的前提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是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平均主义不是公平。

注意把握如何促进公平?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不能说反了!

22、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注意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例:

期末调研测试卷二第10题。

判断:

市场调节提高效率,宏观调控注重公平?

23、财政的三个作用的内容及其区别。

例:

二模卷七第12题。

24、财政收支平衡并不是要求财政收支一定要完全相等,收略大于支或支略大于收都可以。

25、税收三个特征的关系。

(教材第69页)

26、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和征税对象分别是怎样的?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7、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不能说宏观调控或财政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28、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违背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的表现分别有哪些?

注意区分。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29、注意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区别。

(教材第81页)

3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和根本目标分别是什么?

31、宏观调控的三个手段有何特点?

如何区分?

3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含义是什么?

33、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要注意几点:

(1)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什么?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一条道路、一个方针、三个转变分别是什么?

(3)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道路、机制和格局分别是什么?

3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包括哪些?

(要一分为二看待,有利有弊)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35、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注意两点:

(1)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新要求分别是什么?

(2)“走出去”不等于“商品出口”。

36、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政治生活》易错概念整理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

(应该是“对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

3.人民当家作主表明人民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4.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

5.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

(×)(应该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6.政治自由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

7.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表明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是一样的。

8.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公民的权利就越多。

(注意: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影响公民享有的权利的多少。

9.公民应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

(注意:

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又相对应存在的。

10.等额选举在选举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

11.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

12.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

13.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基层政府)。

(×)

(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是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

14.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15.政府有管理经济的职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

(×)

(政府不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而是宏观调控,间接引导经济活动)

16.政府建立了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制度和行政诉讼制度,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了法律途径。

(√)

17.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也是立法机关。

(×)

(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制定有关行政法规,但不是立法机关)

18.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能否具备这种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

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这是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标志。

(√)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9.①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具体行使国家权力。

(√)

②人大代表代替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代表人民行使)

③人民代表大会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

(全国人大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④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可以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

(人大代表优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

⑤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监督权,可以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

⑥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

(×)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

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是实行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

(√)

2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1.民主党派围绕民主和团结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

(应该是人民政协,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2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

(√)

23.中国共产党要依法行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中国共产党是依法执政,政府才是依法行政)

24.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这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

25.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

(×)

(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组织上是独立的,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相互监督)

26.各级人大和政协都接受党的政治领导,人民政协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发挥政治协商作用。

(√)

27.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28.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都是通过选举产生的。

(×)(人大代表是选举产生的,政协委员由协商或推荐产生的)

29.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前提和基础是自治权,在各少数民族居住地方实行。

(×)

(前提和基础是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核心是自治权,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30.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和司法机关。

(×)

3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

(×)

(应该是基本原则)

32.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只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

(×)

(宗教信仰自由是一项全面的政策,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也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33.在我国,任何宗教活动受到法律的保护。

(×)(正常的宗教活动才受到法律的保护)

34.我国的宗教性质已发生了根本转变,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

(我国宗教状况已发生根本的变化,但宗教的性质仍是唯心主义,宗教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36.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最主要的参加者。

(×)(应该是主权国家。

37.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贯支持联合国的各项工作,参加联合国的各项活动。

(×)

(一贯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项活动。

38.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各国制定外交政策的依据、出发点。

(×)

(维护本国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39、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

40.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

41.恐怖主义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42.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

(是基本目标,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43.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说明: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主导作用。

(×)(应该是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生活与哲学》易错概念整理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

2、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正确的哲学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

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等)

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6、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

8、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

9、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0、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

(马哲对上述两者不是简单的直接吸收,而是批判继承和发展。

1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唯物论部分

13、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

(“客观存在”应为“客观是在”。

14、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15、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

16、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

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

类似的错误提法还有“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制约”)

17、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

(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

18、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

(“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

19、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20、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

(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但不同于实践过程本身。

21、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应为“意识能反映物质”。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决定意识。

22、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23、自然界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

24、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就不能按规律办事;是否尊重客观规律才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或关键)

25、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规律的存在和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具体地把握规律。

26、正确的规律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规律起消极作用。

(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谓正误之别,其本身也没有好坏之分)

27、只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做事情就一定能够成功。

(实事求是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否取得成功还要看各种主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28、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29、规律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规律起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关键是看人们如何利用规律)

30、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界的规律。

(这不是规律,这是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

3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

(应为“使主观符合客观”)

 

辩证法部分

32、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前对后错。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3、、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而人们无法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联系存在的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4、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两种联系都是客观的)

35、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改变条件是无条件的。

(改变条件也是有条件的)

36、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无条件的。

(该说法正确)

37、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注意“一定意义上”才是)

38、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只有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39、发展是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只有前进行上升性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40、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41、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思想。

(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42、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质变就是发展。

(前对后错。

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但只有前进性的量变引起质变才是发展)

43、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前两句对后一句错。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44、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而不是全盘否定)

45、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意味着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方向是前进的。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在前进中有曲折。

46、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47、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有条件的,必须处于统一体中。

48、哲学上的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整体和部分关系。

(二者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49、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人为制造的矛盾只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50、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能理解为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51、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说反了,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52、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没有普遍性就没有特殊性。

(前对后错)

53、一分为二就是既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

(矛盾的双方是具体的、多样的,不能简单理解为好与不好两个方面)

5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都是要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者没有区别。

(前对后错。

后者是有区别的:

世界观依据有别,具体内涵有别)

56、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57、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解决主要矛盾只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58、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没有影响。

(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影响,而且矛盾的主次双方在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59、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这是知识的混淆)

60、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就是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缩小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内涵)

认识论部分

61、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都源于实践)

62、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63、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64、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实践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65、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66、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真理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67、物质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物质是意识的来源

68、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

(正确的认识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认识起消极作用)

69、真理之所以是真理,是因为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颠倒因果关系)

70、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可能不止一个。

(对同一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

7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所以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72、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的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注意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区别。

73、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

(改造客观世界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

历史唯物主义部分

74、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说明社会意识有时取决于社会存在,有时不取决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归根结底都取决于社会存在)

75、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适应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才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76、价值观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是科学的社会意识。

(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