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自学指导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6326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23 大小:16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自学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古代汉语自学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古代汉语自学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古代汉语自学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古代汉语自学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自学指导书.docx

《古代汉语自学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自学指导书.docx(1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汉语自学指导书.docx

古代汉语自学指导书

 

 

《古代汉语》自学指导书

 

第一部分通论

第一章文字

第二章词汇

第三章语法修辞

第四章古音和其他

第二部分文选

第五章文选主要篇目

第六章文选学习要点

第三部分常用词

第七章常用词说明

 

 

 

 

 

 

 

 

《古代汉语》自学指导书

前言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素质教育、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提上了教育革命的日程。

目前,各学科都面临知识整合、学科重建和教学改革的重任。

古代汉语作为一门工具课,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及时调整和充实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时代的要求、教改的重任、也是每个任课教师应尽的职责。

为了适于学生自学的需要,特编写《古代汉语自学指导书》,以配合教材的使用。

本指导书以提高学员基本素质为中心,以方便自学为主要特点:

一、教学内容集中安排,适合自学时使用。

考虑到自学的特点,本指导书一改过去单元式体例,直接分为文选和通论两大部分。

文选以先秦两汉为主,适当选录唐宋名篇。

通论以文字、词汇、语法为主,常用词结合文选学习,未另列内容。

这种安排,既便于平时的自学,也便于配合教师课堂教学时使用。

二、古文译注部分随文安排,便于自学。

考虑到自学的特点,本书对主要文章均作了详细的译注。

为节省学员时间,又把这些译注随文安排。

三、全面涵盖国家教育部考试大纲的全部内容,包括通论中的文字、词汇、语法和全部必读文章,从而给大家的学习提高和备考提供了方便。

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引用了许多有关的教材、专著和文献,使我们获益非浅。

书末附主要参考文献目录,以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我们学识有限,尽管已经进行了许多努力,错误与不当之处仍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学者和函授学员不吝指正。

 

 

目录

 

古代汉语自学指导书…………………………………………………………………………1

前言…………………………………………………………………………………………1

绪论…………………………………………………………………………………………5

1、古代汉语和文言文…………………………………………………………………………5

2、古代汉语的教学目的要求…………………………………………………………………5

3、指导书的主要内容…………………………………………………………………………5

思考与练习……………………………………………………………………………………6

第一章文字……………………………………………………………………………………6

一、汉字的特点………………………………………………………………………………6

二、汉字的形、音、义……………………………………………………………………6

三、汉字的形体结构…………………………………………………………………………6

四、六书的贡献和局限………………………………………………………………………7

五、怎样通过字形推究字义………………………………………………………………7

六、通假字……………………………………………………………………………………7

七、古今字……………………………………………………………………………………7

八、繁简字……………………………………………………………………………………8

九、异体字……………………………………………………………………………………8

思考与练习……………………………………………………………………………………8

第二章词汇……………………………………………………………………………………8

十、古今词义的异同…………………………………………………………………………8

十一、单音词和复音词………………………………………………………………………10

十二、词的本义和引申义……………………………………………………………………12

十三、同义词辩析……………………………………………………………………………15

思考与练习…………………………………………………………………………………17

第三章语法…………………………………………………………………………………17

十四、虚词…………………………………………………………………………………17

十五、词类活用……………………………………………………………………………22

十六、句法…………………………………………………………………………………28

思考与练习…………………………………………………………………………………34

第四章古音和其他…………………………………………………………………………35

十七、古音常识………………………………………………………………………………35

十八、古书的注释……………………………………………………………………………38

十九、古代的文体……………………………………………………………………………42

二十、古汉语修辞……………………………………………………………………………45

二十一、诗词格律……………………………………………………………………………47

思考与练习…………………………………………………………………………………49

文选篇目……………………………………………………………………………………51

文选学习要点………………………………………………………………………………51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51

宫之奇谏假道《左传》……………………………………………………………………59

齐晋安之战《左传》………………………………………………………………………59

冯谖客孟尝君………………………………………………………………………………67

《论语》八章………………………………………………………………………………67

颜渊季路侍…………………………………………………………………………………68

德之不脩……………………………………………………………………………………69

不愤不启……………………………………………………………………………………69

饭疏食饮水…………………………………………………………………………………69

子适卫………………………………………………………………………………………70

季氏将伐颛臾………………………………………………………………………………70

阳货欲见孔子………………………………………………………………………………73

子路从而后…………………………………………………………………………………74

学而…………………………………………………………………………………………77

公冶长………………………………………………………………………………………77

先进…………………………………………………………………………………………78

大同…………………………………………………………………………………………78

教学相长……………………………………………………………………………………78

寡人之於国也………………………………………………………………………………78

齐桓晋文之事………………………………………………………………………………79

非攻…………………………………………………………………………………………79

老子四章……………………………………………………………………………………79

江海能为百谷王……………………………………………………………………………80

小国寡民……………………………………………………………………………………80

不龟手之药…………………………………………………………………………………82

百川灌河等五篇……………………………………………………………………………83

劝学…………………………………………………………………………………………83

察传…………………………………………………………………………………………83

郭隗说燕昭王求士《战国策》……………………………………………………………84

鸿门宴(《史记》节录)……………………………………………………………………88

肥水之战《资治通鉴》……………………………………………………………………96 

 

 

 

绪论

学习要点

 

明确学习古代汉语的目的,掌握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要求。

1、古代汉语和文言文

古代汉语是和现代汉语相对而言,是指古代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

古代汉语是一个比较宽的概念,大致说来有两个系统:

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言;一是唐宋以来北方白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

古代汉语课学习的对象主要是前者,即上古的文学语言以及历代模仿它的典范作品。

重点是先秦的典范作品。

2、古代汉语的教学目的要求

古代汉语课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讲授中学文言作品(主要是语言方面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能借助工具书阅读一般的没有今人注释和标点的文言作品(如《资治通鉴》一类的作品),并且能比较准备地解决中学文言作品中的语言文字方面的问题。

3、指导书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由文选及通论两部分组成,文选以先秦两汉散文为主,适当兼顾唐宋散文,常用词不单讲,要结合文选学习。

本指导书适合本专科学生使用。

由于教学任务,知识容量,难易程度、深浅水平各有不同要求,所以在编写内容、编排体例等方面各有所测量。

具体来说,通论部分的诗词格律、古音常识,文选部分的《宫之奇谏假道》、《齐桓晋文之事》、《礼记·大同》、《老子四章》、《五蠹》、《报任安书》不作专科生的学习内容,其它内容则适用于本、专科生,同时,针对本、专科生的学习任务,提出各自不同的具体要求。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古代汉语?

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2、古代汉语的教学目的要求是什么?

 

 

第一章文字

学习重点

了解汉字的形体结构,掌握“六书”的内容,能够辨识通假字、古今字。

本科生侧重于理论分析,专科生则偏重于实际应用。

一、汉字的特点

汉字是纪录语素的表意文字。

汉字记录的语言单位是语素;汉字是根据它所记录的词的词汇意义来构形的。

因此给阅读古汉语以许多便利,但也给研究古汉语语音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汉字的形、音、义

古汉语大部分是单音节词、一个语素就是一个词的情况居多,基本上一字一词,人们习惯用字作单位来说词,甚至把词称字。

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而字是语言的称号。

字除了从词那里接受了已经结合了的意义关系外,还有它自身的形成----字形。

一般所说的字的形音义,主要是指词的音义和字的形。

字的音义是词的音义的投影和间接表现。

字和它所代表的词两者结合起来才有形音义三方面的因素。

一般所说的字音和字义,实际上指的正是词的音和义。

三、汉字的形体结构

六书的名称及其由来

汉字据义构星4,传统分析汉字构形的方法是六书。

六书之名最早见于《周礼》,东汉的学者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都对六书分别作了解说。

这三家的叫法相排列次序各有不同,后代学者研究和诠释六书,在次序上主要是采用班固的说法,在称呼上则采用许慎的说法。

六书的内容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给六书下的定义是: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象形就是直接画出词义所概括的事物的外形;指事就是画出词义所概括的有关事物以暗示某些无法直接画出的特征;会意就是画两个形体通过它们彼此的关系来显示一个意义;形声就是取两个已造出的形体,一个取义,一个取声合成一个新义;转注和假借都是讲字和安的关系,转注是把类似的意义灌注到同一个义符中去再造一个新字,假借是词义发展以后不造新字仍用旧体,都不是分析汉字的结构。

四、六书的贡献和局限

六书之说统治中国传统文字学一千多年,但有明显局限。

它不概括造字全面情况;用分析篆书前的古文字有困难;分类不尽合理。

五、怎样通过字形推究字义

分析字形的目的是为了据形说义。

通过字来认识词义,造字是因义绘形。

考字是因形求义。

但字形不断变化,离原始状态越来越远。

我们把能看出原始字义的早期字形称笔意,把符号化后已看不出造字意图的后期字形称笔势。

从语言的角度研究文字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缘着字形的发展的线索从笔势追寻笔意。

这个工作叫复形。

字形所表现的词义一般称本义。

是后起词义引申的起点。

又是辨别假借的基础。

传统的“六书”理论,是古汉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我们首先要理解并记住“六书”的名称、定义、例字及其次序。

其次要知道“六书”中的哪几类与汉字造字结构有关,哪几类最为重要。

也要了解许慎和他的《说文解字》,不断积累如何辨求词的确良本义的知识,为古书阅读打下基础。

六、通假字

通假字

通假字就是指古书中本有其字的同音或者音近替代字,例如:

蚤通早被通披罢通疲财通才

通假字和假借字的区别在于通假字是本有其字的借用,假借字是本无其字的借用。

七、古今字

古今字又称区别字。

为减轻古字多义的负担,它是在原有形体基础上,增加义符事更换义符、声符而后创造的区别字,这种反映同一概念先后产生的字,合称为古今字。

八、异体字

异体字是指两个(两个以上)字,它们的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只是形体不同,它们之间可以互相取代。

八、繁简字

繁简字,指的是繁体字和简体字,它们的意义相等,声音相同,但是笔画有多少之别。

古典作品中常常出现古今字、通假字等,这类字数量很大,往往形成障碍。

甚至诱使我们误解文意,影响我们对文章的理解。

因此,掌握古今字、通假字基本知识,熟记一批常见的古今字、通假字是一项基本功。

九、异体字

思考与练习

1、何谓六书?

试就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各举四例加以说明。

2、怎样从字形辨识词义?

为了从字形辨识词义我们应学习和掌握哪些认识?

3、什么是通假字、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请举例说明之。

 

第二章词汇

学习要点

了解古汉语词汇的特点及其分类;掌握古今词义演变的规律;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正确辨析同义词。

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是构成古汉语的主要部分,学习古代汉语,应该掌握它的词汇,必须了解各个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也就是说,学习古代汉语的词汇,对于阅读古代的书面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必须狠下功夫学习。

十、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词汇的继承性:

词汇的继承性,主要表现在基本词汇的稳定方面,现代词汇从古代词汇中继承了不少基本词和一般词,例如:

人手心日月星山水

风云雷电冰霜天地

——以上是古今都用的单音词

天下国家天文地理道德人民

布帛葡萄琵琶鸳鸯规则制度

——以上是古今都用的双音词

还有些古代单音节的基本词,在现代汉语中虽不再作为单音词使用,但却作为构成新词的词素被继承下来。

如:

目:

古代是一个常用词,今一般已不单独使用,但作为词素,保留在目的、目标、目前、目光、目录、纲目、眉目、栏目等双音词中。

忧:

今天也单用,作为词素保留在忧愁、忧伤、忧虑等双音词中。

这也是词汇继承性的一种表现。

(二)词汇的发展

旧词的消亡和新词的增加

(1)词的消亡和新词的增加:

词所代表的客观事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消亡了,这个词往往也就消亡了,可以叫做历史词。

例如:

来戈盾笏刖黥

里正公堂衙役宦官太后舍人

有睦词所表示的事物和概念今天还存在,但改换了说法,这样的词可叫古语词,例如:

履——鞋子冠——帽子叟——老头子豸——猪辛——辣

(2)新词的增加:

新词的增加比早词不达意的消亡速度要快得多,数量要大得多。

据统计,甲骨文时期用以表达衣食住的只创造了15字,金文时已增加到71字,说文时期增加到297字,几乎等于甲骨文时的20倍了。

(三)词义的演变

(1)古今意义截然不同或差别很大的。

古今有些词,语形相同,意义迥异。

例如:

羞:

会意字,字形从手从羊,古义指“肉食品”,或泛指“食”、“折琼枝以为羞兮”(《离骚》),“羞”,即“食品之意;可羞于王公”(《左公·隐公元年》),即“可进献给王公作美之意。

”现在却指害羞,不好意思,意思完全不同了。

绸:

古义是“缠绕”之意,如“薜荔柏兮蕙绸。

(《九歌·湘君》)”,王逸注:

绸,缚束也。

成语:

“未雨绸缪”也是这个意义。

现代却指一种丝织即绸缎。

行李:

古代指“外交使者”,指人;现在指随旅行者来往的东西,指物。

(2)古今词有同有异

信:

本义是“语言真实”,“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后引申为“传递语言之义”,即“使者”,成为“信”的常用义,如“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上信至。

看书竟,默然无言。

”(《世说新语·雅量》),这里“信”、“书”对用,“信”指“使者”,“书”指“信”。

“信”大约在唐代才产生“书信”义。

爱:

古今都是一个常用词,都有“喜爱”的意思;但“爱”在上古还有“吝惜”、“舍不得”的意思。

(3)、词义演变的主要形式

词义的扩大:

是指所指称的对象范围扩大了。

一般说,这种扩大具有从个别到一般,从部分到全体的特点。

例如:

布:

上古指用麻织成的衣。

料,《说文解字》段注:

“古无今之木棉布、但有麻布与葛布而已。

”大约魏晋以后,随着棉花的传入,“布”始从麻织扩大为棉织的衣料,现又扩大为化学纤维等织成的衣料的统称。

响:

本指回声,如“空谷传响”(《水经注·江水》)。

“天下云集响应”(贾谊《过秦论》)。

“响”都是“回声”的意思,“响应”即“象回声那样应和”之意,后来“响”扩大为指所有声响。

词义的缩小:

同词义的扩大相反,演变后的词义比原来所反映的事物范围小,即古义大于今义,今义包括在古义中。

例如:

虫:

徐《说文解字注笺》云:

“虫者动物之通名,故或行、或飞、或毛、或裸、或介(甲)、或鳞,皆经为虫。

”可见古代所有动物都可称虫,现代方言里还有老虎叫大虫,蛇叫长虫的;正是古义的保留。

现代虫的范围缩小了,一般只指昆虫。

金:

泛指金属。

《说文》称金子为黄金,称银子为白金,称铜为亦金,或铁为黑金。

现缩小为表示黄金。

只有在词组里还保持金属的意义,如五金、冶金等。

词义的转移:

即词所代表的概念发生转移,从指甲文转为乙文。

例如:

汤:

本义指开水或热水,如:

“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孟子·告子上》)。

成语“赴汤蹈火”、“金城汤池”、“固若金汤”中的“汤”都是滚热的水义。

《水浒》里也有“面汤”、“洗脚汤”等词语,“汤”的今义则指菜汤、米汤。

脚:

本指小腿(胫),如“孙子膑脚于魏”(《韩非子·难言》),后来专指足。

词义的色彩和程度变化:

有些词不达意所表示的基本概念没有变化,只是词的感情色彩变化了。

例如:

爪牙:

本为是表示得力民的武臣猛将,是个褒义词。

如《国语·越语》:

“然谋臣与扑牙之上,不可不养而择也。

”“爪牙”与“谋臣”并提,都是指治国兴邦的人才。

但今用作贬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祥:

古代用作中性词,如:

“是何祥也?

吉凶焉在?

”,可见“祥”既可指吉兆也可指凶兆,后来只指“吉祥的征兆”了,成了贬义词。

谤:

在上古是一个中性词,表示一般的批评、议论,并不含恶义,如“能谤讥于是市朝,闻于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齐策》)。

汉以后就逐渐有了贬义。

《说文》对它的解释“毁也。

”就是今天“毁坏”的意思,成为贬义词。

有些词,词义轻重上古今也有差别的。

例如:

诛:

《说文》:

“讨也,”意即用语言责备别人。

如“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成语“口诛笔伐”,诛是谴责、批判之意,后来发展为“杀戮”的意思,意义加重了。

感激:

古义是“有所感受而情绪激动”,还有“愤激”、“恼怒”之意。

如“皆感激为之泣下”(《张中丞传后叙》),感激是深受激励之意。

今义是“感谢”之意,词意轻多了。

 

十一、单音词和复音词

(一)、古汉语单音词占优势

从词的语言形式来分,有的词不达意是由一个音节构成的,也就是一个字就是一个词。

如“身”、“兵”、“城”、“足”、“乱”等。

古代汉语中,单音词要比多音词数量多。

单音词占优势是古代汉语的特点。

据统计,《庄子·逍遥游》全文用单字1465个,复音词只占80多个;《离骚》用字2470个,复音词只有140多个。

《诗经》中单音词占总量的90.8%,《左传》中占89%,《史记》、《尔雅》中占80%。

了解了单音词在古汉语词中优势这一特点,我们在阅读古书时,就要注意不要把两个单音词联用当成后代的一个复音词去理解。

例如: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呼人。

《易·革赴》

“革命”现代汉语是双音词,这里“革命”是两单词构成的动宾组,是“变革天命”的意思。

壁有瑕,请指示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指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可做动词也可作名词。

这里“指示”是两个单词,构成连动系。

“指”是“指出来”的意思,“示”是使动词,是“给(让)……看”之意,“请指示王”,即“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的意思。

(二)、古汉语中的复音词

有的词是由多个音节构成的,称为复音词(或多音词)。

如“踯躅”、“良人”、“玄黄”、“千里马”、“骐骥”等。

古汉语中的单音词占优势,并不排斥古代存在着复音词。

古代汉语的复词,绝大多数是双音词。

古代汉语的复音词大约有以下几种:

1、联绵词

由两个以上的字(音节)构成一个语音单位,不可分割地表示一个意义,这种词传统上称为联绵词。

它“合二字而成一语,其实犹一字也”(王国维语):

例如:

(1)双声联绵词

仿佛参差伶俐玲珑踊跃

(2)叠韵联绵词

彷徨徘徊逍遥窈窕婵娟混沌

(3)其它联绵词

扶摇芙蓉辗转铿锵淡泊翡翠

2、叠音词

由重叠两个相同的音节构成,古人称之为“重言”,也叫“叠字”,例如:

翩翩渺渺恂恂漠漠纷纷丁丁

3、合成词

复音词中更常见的合成词,也叫复合词。

合成词是由两个单独有意义的词素组合而成,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

联合式

名词+名词:

土地国家爪牙财物

动词+动词

争夺经历观赏雕琢

形容词+形容词

壮丽微小空虚浅薄

偏正式:

名词+名词:

云梯布衣兵车盘石

形容词+名词

少年乔木长城大人

动词+名词

流言欢心寝席处士

形容词+动词

优游周流大行长生

数词+名词

百姓五谷三军六畜

动宾式:

将军牵牛变法执事成名

附加式:

油然忽焉宴尔有夏婉如

重迭式

迟迟时时人人处处

单义词向复音词的发展过渡,经历了一个从一词变多词的分化过程。

古代单音词每一个义项,往往分化成双音词,例如:

“辟”,就分别有“开辟、逃避、躲避、偏僻、譬如”等双音词。

这样不断发展,双音词的就越来越多,从而取代了单音词的优势。

4、偏义复词

 

十二、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1、什么是词的本义?

词的本义是指根据字形分析和考核文献所证明的词的最早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一个词的本来意义,例如:

发:

《说文》:

“射发也”本文是射出箭。

如“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孟子·尽心上》)“齐军万驽刘发”(《史记·孙吴列传》),这两个句子中的“发”就是用的本义。

至于“发”的其他意义,如“发生”“发展”“发动”“发现”“打发”等,便都是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