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62510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3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docx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docx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电子技术基础》

实验指导书

电子技术课组编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类型-操作型

二、实验目的

1、学习电子电路实验中常用的电子仪器一一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

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频率计等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

2、初步掌握用双踪示波器观察正弦信号波形和读取波形参数的方法。

三、实验原理

在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电子仪器有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及频率计等。

它们和万用电表一起,可以完成对模拟电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工作情况的测试。

实验中要对各种电子仪器进行综合使用,可按照信号流向,以连线简捷,调节顺手,观察与读数方便等原则进行合理布局,各仪器与被测实验装置之间的布局与连接如图1-1所示。

接线时应注意,为防止外界干扰,各仪器的共公接地端应连接在一起,称共地。

信号源和交流毫伏表的引线通常用屏蔽线或专用电缆线,示波器接线使用专用电缆线,直流电源的接线用普通导线。

交旎老伏忑

函数信弓监生邯

图1-1模拟电子电路中常用电子仪器布局图

1、示波器

示波器是一种用途很广的电子测量仪器,它既能直接显示电信号的波形,又能对电信号进行各种参数的测量。

现着重指出下列几点:

1)、寻找扫描光迹

将示波器丫轴显示方式置“Yi”或“丫2”,输入耦合方式置“GND,开机预

热后,若在显示屏上不出现光点和扫描基线,可按下列操作去找到扫描线:

适当调节亮度旋钮。

②触发方式开关置“自动”

③适当调节垂直(U)、水平

2)、双踪示波器一般有五种显示方式,即“

Yi”、“Y2”、“Yi+Y2”三种单

(若示波器设有“寻迹”按键,

()“位移”旋钮,使扫描光迹位于屏幕中央可按下“寻迹”按键,判断光迹偏移基线的方向。

踪显示方式和“交替”“断续”二种双踪显示方式。

“交替”显示一般适宜于输入信号频率较高时使用。

“断续”显示一般适宜于输入信号频率较低时使用。

3)、为了显示稳定的被测信号波形,“触发源选择”开关一般选为“内”触发,使扫描触发信号取自示波器内部的丫通道。

4)、触发方式开关通常先置于“自动”调出波形后,若被显示的波形不稳定,可置触发方式开关于“常态”,通过调节“触发电平”旋钮找到合适的触发电压,使被测试的波形稳定地显示在示波器屏幕上。

有时,由于选择了较慢的扫描速率,显示屏上将会出现闪烁的光迹,但被测信号的波形不在X轴方向左右移动,这样的现象仍属于稳定显示。

5)、适当调节“扫描速率”开关及“丫轴灵敏度”开关使屏幕上显示一〜二个周期的被测信号波形。

在测量幅值时,应注意将“丫轴灵敏度微调”旋钮置于“校准”位置,即顺时针旋到底,且听到关的声音。

在测量周期时,应注意将“X轴扫速微调”旋钮置于“校准”位置,即顺时针旋到底,且听到关的声音。

还要注意“扩展”旋钮的位置。

根据被测波形在屏幕坐标刻度上垂直方向所占的格数(div或cm)与“丫轴灵敏度”开关指示值(v/div)的乘积,即可算得信号幅值的实测值。

根据被测信号波形一个周期在屏幕坐标刻度水平方向所占的格数(div或cm与“扫速”开关指示值(t/div)的乘积,即可算得信号频率的实测值。

2、函数信号发生器

函数信号发生器按需要输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三种信号波形。

输出电压最大可达20VP-P。

通过输出衰减开关和输出幅度调节旋钮,可使输出电压在毫伏级到伏级范围内连续调节。

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频率可以通过频率分档开关进行调节。

函数信号发生器作为信号源,它的输出端不允许短路。

3、交流毫伏表

交流毫伏表只能在其工作频率范围之内,用来测量正弦交流电压的有效值。

为了防止过载而损坏,测量前一般先把量程开关置于量程较大位置上,然后在测量中逐档减小量程。

四、实验设备与器件

1、函数信号发生器2、双踪示波器

3、交流毫伏表

五、实验内容

1、用机内校正信号对示波器进行自检。

1)扫描基线调节

将示波器的显示方式开关置于“单踪”显示(Y或Y),输入耦合方式开关置“GND,触发方式开关置于“自动”。

开启电源开关后,调节“辉度”、

“聚焦”、“辅助聚焦”等旋钮,使荧光屏上显示一条细而且亮度适中的扫描

基线。

然后调节“X轴位移”(=)和“Ytt位移”(II)旋钮,使扫描线位于屏幕中央,并且能上下左右移动自如。

2)测试“校正信号”波形的幅度、频率

将示波器的“校正信号”通过专用电缆线引入选定的丫通道(Yi或丫2),将Ytt输入耦合方式开关置于“AC或“DC,触发源选择开关置“内”,内触发源选择开关置“丫1”或“Y'。

调节Xtt“扫描速率”开关(t/div)和刑由“输入灵敏度”开关(V/div),使示波器显示屏上显示出一个或数个周期稳定的方波波形。

a.校准“校正信号”幅度

将“y轴灵敏度微调”旋钮置“校准”位置,“y轴灵敏度”开关置适当位置,观查校正信号幅度。

b.校准“校正信号”频率

将“扫速微调”旋钮置“校准”位置,“扫速”开关置适当位置,读取校正信号周期。

2、用示波器和交流毫伏表测量信号参数

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有关旋钮,使输出频率分别为100Hz1KHz10KHzlOOKHz有效值均为1V(交流毫伏表测量值)的正弦波信号。

改变示波器“扫速”开关及“丫轴灵敏度”开关等位置,?

测量信号源输出

电压频率及峰峰值,记入表1-1

表1-1

信号电

压频率

示波器测量值

信号电压

毫伏表读数

(V)

示波器测量值

周期(mS

频率(Hz)

峰峰值(V)

有效值(V)

100Hz

1KHz

10KHz

100KHz

3、测量两波形间相位差

1)观察双踪显示波形“交替”与“断续”两种显示方式的特点

Yi、Y2均不加输入信号,输入耦合方式置“GND,扫速开关置扫速较低挡位(如0.5s/div挡)和扫速较高挡位(如5^S/div挡),把显示方式开关分别置“交替”和“断续”位置,观察两条扫描基线的显示特点,记录之。

2)用双踪显示测量两波形间相位差

1按图1-2连接实验电路,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调至频率为1KHz幅值为1V的正弦波,经RC移相网络获得频率相同但相位不同的两路信号Ui和Ur,分别加到双踪示波器的Yi和Y输入端。

为便于稳定波形,比较两波形相位差,应使内触发信号取自被设定作为测量基准的一路信号。

图1—2两波形间相位差测量电路

2把显示方式开关置“交替”挡位,将Yi和Y2输入耦合方式开关置“丄”挡位,调节Y.、Y2的(||)移位旋钮,使两条扫描基线重合。

3将丫1、丫2输入耦合方式开关置“AC挡位,调节触发电平、扫速开关及Y.、丫2灵敏度开关位置,使在荧屏上显示出易于观察的两个相位不同的正弦波

形Ui及Ur,如图1-3所示。

根据两波形在水平方向差距X,及信号周期Xt,则可求得两波形相位差。

X(div)

XT(div)

3600

式中:

Xt——一周期所占格数

X――两波形在X轴方向差距格数

记录两波形相位差于表1-2。

表1-2

一周期格数

两波形

位差

X轴差距格数

实测

值计算值

Xt=

x=

9=

9=

为数读和计算方便,可适当调节扫速开关及微调旋钮,使波形一周期占整数格。

六、实验总结

1、整理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2、问题讨论

1)如何操纵示波器有关旋钮,以便从示波器显示屏上观察到稳定、清晰的波形?

2)用双踪显示波形,并要求比较相位时,为在显示屏上得到稳定波形,应怎样选择下列开关的位置?

a)显示方式选择(Yi;Y2;Y+丫2;交替;断续)

b)触发方式(常态;自动)

c)触发源选择(内;外)

d)内触发源选择(Yi、丫2、交替)

3、函数信号发生器有哪几种输出波形?

它的输出端能否短接,如用屏蔽线作为输出引线,则屏蔽层一端应该接在哪个接线柱上?

4、交流毫伏表是用来测量正弦波电压还是非正弦波电压?

它的表头指示值是被测信号的什么数值?

它是否可以用来测量直流电压的大小?

七、预习要求

i、阅读实验附录中有关示波器部分内容。

已知C=0.01卩f、R=10K,计算图1—2RC移相网络的阻抗角B

实验二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I)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目的

1、研究由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例、加法、减法和积分等基本运算电路的功能。

2、了解运算放大器在实际应用时应考虑的一些问题。

三、实验原理集成运算放大器是一种具有高电压放大倍数的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

当外部接入不同的线性或非线性元器件组成输入和负反馈电路时,可以灵活地实现各种特定的函数关系。

在线性应用方面,可组成比例、加法、减法、积分、微分、对数等模拟运算电路。

理想运算放大器特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将运放视为理想运放,就是将运放的各项技术指标理想化,满足下列条件的运算放大器称为理想运放。

开环电压增益Aid=x

输入阻抗ri=x

输出阻抗ro=0

带宽fBW=x

失调与漂移均为零等。

理想运放在线性应用时的两个重要特性:

(1)输出电压UO与输入电压之间满足关系式

Ub=Ad(U+-LU)

由于九=*,而LO为有限值,因此,L+-U—~0。

即L+~LU,称为“虚短”。

(2)由于ri=x,故流进运放两个输入端的电流可视为零,即Iib=0,称为“虚断”。

这说明运放对其前级吸取电流极小。

上述两个特性是分析理想运放应用电路的基本原则,可简化运放电路的计算。

基本运算电路

1)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电路如图1所示。

对于理想运放,该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

关系为

Uo割

为了减小输入级偏置电流引起的运算误差,在同相输入端应接入平衡电阻

11

-12V

图2反相加法运算电路

RvlOOK

+L2V

R.WK

6.2K

100K

R2=R//RFo

 

2)反相加法电路

U。

Rf

Ri

Rf

R2

Ui2

R3=Ri//R〃FF

电路如图8—2所示,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为

3)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图3(a)是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它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为

Rf

UO

(1)UiR2=Ri//R

Ri

当Rifx时,U=U,即得到如图3(b)所示的电压跟随器。

图中R,

用以减小漂移和起保护作用。

一般FF取10KQ,Rf太小起不到保护作用,太大

(a)同相比例运算电路(b)

电压跟随器

则影响跟随性。

图3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4)差动放大电路(减法器)

对于图4所示的减法运算电路,当Ri=R,Rb=Rf时,有如下关系式

U。

RF(Ui2Ui)

R1

图4减法运算电路图

四、实验设备与器件

1、土12V直流电源2、函数信号发生器

3、交流毫伏表4、直流电压表

5、集成运算放大器卩A741X1

电阻器、电容器若干。

五、实验内容

实验前要看清运放组件各管脚的位置;切忌正、负电源极性接反和输出端短路,否则将会损坏集成块。

1、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1)按图1连接实验电路,接通土12V电源,输入端对地短路,进行调零和消振。

2)输入f=100Hz,U=0.5V的正弦交流信号,测量相应的UO,并用示波器观察Uo和Ui的相位关系,记入表1。

表1U=0.5V,f=100Hz

U(V)

Ub(V)

Ui波形

Uo波形

A

II

1

实测值

计算值

t

2、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1)按图3(a)连接实验电路。

实验步骤同内容1,将结果记入表2

2)将图3(a)中的R断开,得图3(b)电路重复内容1)。

表2U=0.5Vf=100Hz

U(V)

出V)

Ui波形

Uo波形

A

H

H

实测值

计算值

t

t

3、反相加法运算电路

1)按图2连接实验电路。

调零和消振。

2)输入信号采用直流信号,图6所示电路为简易直流信号源,由实验者

自行完成。

实验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直流信号幅度以确保集成运放工作在线性区。

用直流电压表测量输入电压Ui、U2及输出电压UO,记入表3

图6简易可调直流信号源

 

表3

Ui(V)

0.8

0.4

0.6

0.2

0

U2(V)

0

0.2

0.4

0.6

0.8

UO(V)

测量值

计算值

4、减法运算电路

1)按图4连接实验电路。

调零和消振。

2)采用直流输入信号,实验步骤同内容3,记入表4

表4

Ui(V)

0.8

0.4

0.6

0.2

0

U2(V)

0

0.2

0.4

0.6

0.8

Ub(V)

测量值

计算值

六、实验总结

1、整理实验数据,画出波形图(注意波形间的相位关系)。

2、将理论计算结果和实测数据相比较,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3、分析讨论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

七、预习要求

1、复习集成运放线性应用部分内容,并根据实验电路参数计算各电路输出电压的理论值。

2、在反相加法器中,如Uli和Uh均米用直流信号,并选定U2=—1V,当考虑到运算放大器的最大输出幅度(土12V)时,丨Ui丨的大小不应超过多少伏?

3、在积分电路中,如100KQ,C=4.7卩F,求时间常数。

假设U=0.5V,问要使输出电压UO达到5V,需多长时间(设uc(o)=0)?

4、为了不损坏集成块,实验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实验三基本门电路逻辑功能的测试

1.实验类型一一验证性+设计

2.实验目的

1.熟悉主要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2.掌握基本门电路逻辑功能的测试方法;

3.会用小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组合逻辑电路。

3.实验原理

1.集成电路芯片介绍

数字电路实验中所用到的集成芯片多为双列直插式,其引脚排列规则如图

上1

T

Vcc

iiiiifJ

6

>

74L52D

也卜1

GtlD

1

ii

3\

■7]

1-1。

其识别方法是:

正对集成电路型号或看标记(左边的缺口或小圆点标记):

从左下角开始按逆时针方向以1,2,3…依次排列到最后一脚。

在标准形TTL集成电路中,电源端Vcc—般排在左上端,接地端(GND—般排在右下端,如74LSOO若集成芯片引脚上的功能标号为NC则表示该引脚为空脚,与内部电路不连接。

本实验采用的芯片是74LS00二输入四与非门、74LS20四输入二与非门、74LS02二输入四或非门、74LS04六非门,逻辑图及外引线排列图见图1-1。

14r

11

139

Vcc

74LS02

i

4

一:

5

T>

GbD_L67

14J312

ii他j

JL

5工

n-

741.

-I

rCND

1

*:

2''1U匸

7

U?

1.P

 

图1-1逻辑图及外引线排列

2.逻辑表达式:

门J二

1-1

2输入端与非

门一二―1-2

4输入端与非

门i1_3

或非

门一二十丄1

4

对于与非门,其输入中任一个为低电平“0”时,输出便为高电平“1”。

只有当所有输入都为高电平“T时,输出才为低电平“0”。

对于TTL逻辑电路,输入端如果悬空可看做;逻辑1,但为防止干扰信号引入,一般不悬空,可将多余的输入端接高电平或者和一个有用输入端连在一起。

对MOSI路输入

端不允许悬空。

对于或非门,闲置输入端应接地或低电平。

4.实验内容及步骤

1.逻辑功能测试

①与非门逻辑功能的测试:

*将74LS20插入实验台14P插座,注意集成块上的标记,不要插错。

*将集成块Vcc端与电源+5V相连,GND^电源“地”相连。

A

B

C

D

Y

1

1

1

1

0

1

1

1

0

0

1

1

0

0

0I

1

表1-1

0

0

I0

0

*选择其中一个与非门,将其4个输入端A、B、C、D分别与四个逻辑开关相连,输出端丫与逻辑笔或逻辑电平显示器相连,如图1-2。

根据表1-1中输入端的不同状态组合,分别测

出输出端的相应状态,并将结果填入其中。

表1-1

接逻辑电平

接逻辑笔

14

+5V

A

E

C

D

7

②或非门逻辑功能的测试:

将74LS02集成芯片按照上述方法插入实验台的14P插座,选择其中一个

或非门,将其输入端与逻辑电平相连,输出端与逻辑笔相连,如图1-3。

根据

表1-2中输入端的不同状态组合,分别测出输出端的相应状态,并将结果填入其中。

OVcc

+5V

A

B

Y

0

0

0

1

1

0

表1-2

74LS024,

14

0

 

接逻辑电平

接逻辑笔

图1-3

 

③用上述同样的方法测试74LSO074JS04的逻辑功能

逻辑电平

示波器

A

L-

图1-4

表1-3

A

B

Y

-TUTL_TL

1

^n-TL-TL

LEBL2;

0

2•传输性能和控制功能的测试

参照图1-4,从74LS00芯片中选取一个2输入与非门,A输入端接频率为1KHz的脉冲信号,B输入端接逻辑电平开关,输出端丫接示波器。

用双踪示波器同时观察A输入端的脉冲波形和输出端丫的波形,并注意两者之间的相位关系。

按表1-3的要求测试,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3.用4个与非门设计一个异或门。

5.实验报告及要求

1.画出规范的测试电路图及各个表格。

2.记录测试所得数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3.简述与非门、或非门闲置脚的和处理办法

实验四译码器及其应用

实验类型:

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中规模集成译码器的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

2、熟悉数码管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译码器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的组合逻辑电路。

它的作用是把给定的代码进行“翻译”,变成相应的状态,使输出通道中相应的一路有信号输出。

译码器在数字系统中有广泛的用途,不仅用于代码的转换、终端的数字显示,还用于数据分配,存贮器寻址和组合控制信号等。

不同的功能可选用不同种类的译码器。

译码器可分为通用译码器和显示译码器两大类。

前者又分为变量译码器和代码变换译

码器。

1变量译码器(又称二进制译码器),用以表示输入变量的状态,如2线—4线、3线-8线和4线-16线译码器。

若有n个输入变量,则有2n个不同的组合状态,就有2n个输出端供其使用。

而每一个输出所代表的函数对应于n个输入变量的最小项。

以3线—8线译码器74LS138为例进行分析,图1(a)、(b)分别为其

逻辑图及引脚排列。

其中A2、Ai、A为地址输入端,Yo〜丫7为译码输出端,S、S2、S3为使能端。

表6—1为74LS138功能表

当S=1,S2+S3=0时,器件使能,地址码所指定的输出端有信号(为0)输出,其它所有输出端均无信号(全为1)输出。

当S=0,S2+S3=X时,或S1=X,S2+S3=1时,译码器被禁止,所有输出同时为1。

彖駅圧MAiAi

(a)(b)

图13—8线译码器74LS138逻辑图及引脚排列

表1

输入

输出

Si

S2+S3

A

A1

A0

Y0

Y1

丫2

丫3

丫4

Y5

丫6

丫7

1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0

0

0

1

1

0

1

1

1

1

1

1

1

0

0

1

0

1

1

0

1

1

1

1

1

1

0

0

1

1

1

1

1

0

1

1

1

1

1

0

1

0

0

1

1

1

1

0

1

1

1

1

0

1

0

1

1

1

1

1

1

0

1

1

1

0

1

1

0

1

1

1

1

1

1

0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0

0

X

X

X

X

1

1

1

1

1

1

1

1

X

1

X

X

X

1

1

1

1

1

1

1

1

二进制译码器实际上也是负脉冲输出的脉冲分配器。

若利用使能端中的一个输入端

输入数据信息,器件就成为一个数据分配器(又称多路分配器),如图6—2所示。

若在Si

输入端输入数据信息,S2=S3=0,地址码所对应的输出是S数据信息的反码;若从S2端

输入数据信息,令S=1、S3=0,地址码所对应的输出就是S2端数据信息的原码。

若数据信

息是时钟脉冲,则数据分配器便成为时钟脉冲分配器。

利用使能端能方便地将两个3/8译码器组合成一个4/16译码器,如图6-4所示。

图2作数据分配器

图3实现逻辑函数

 

图4用两片74LS138组合成4/16译码器

2、数码显示译码器

a、七段发光二极管(LED)数码管

为两种不同出线形式的引出脚功能图。

一个LED数码管可用来显示一位0〜9十进制数和一个小数点。

小型数码管(0.5寸

和0.36寸)每段发光二极管的正向压降,随显示光(通常为红、绿、黄、橙色)的颜色不同略有差别,通常约为2〜2.5V,每个发光二极管的点亮电流在5〜10mALED数码管要

显示BCD码所表示的十进制数字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的译码器,该译码器不但要完成译码功

(a)共阴连接(“1”电平驱动)

(b)

共阳连接(“0”电平驱动)

能,还要有相当的驱动能力。

8fOab

1L111

Mgf®a1111

b

,”I

a

fb

K

hCi•

f

e

a

d

bc

h

[1[11ed0ch

M

1

e

1[11d©ch

M

(c)符号及引脚功能

图5LED数码管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