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公平立足均衡促进发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61543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障公平立足均衡促进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保障公平立足均衡促进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保障公平立足均衡促进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保障公平立足均衡促进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保障公平立足均衡促进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保障公平立足均衡促进发展.docx

《保障公平立足均衡促进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障公平立足均衡促进发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保障公平立足均衡促进发展.docx

保障公平立足均衡促进发展

保障公平立足均衡促进发展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

基本均衡县(区)自评报告

我区是广州“北优”发展战略的承载区、空港经济核心区和重要的生态涵养区。

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加大教育投入,推动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形成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多种办学体制并存的教育体系。

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区、广东省教育强区、广东省教育收费规范区等,且已通过广州市规范化学校终期督导验收,4个镇全部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强镇”,业余体校通过了“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评审。

我区位于广州市老城区北部,总面积795.7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8.89万人,其中,非户籍人口139.30万人,辖18条行政街、4个镇;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41所,学生193145人,其中,有公办义务教育学校137所,学生90524人;我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33287人,其中接受公办小学教育25515人,接受公办初中教育7772人。

有4所特殊教育学校,4所小学分别设立了特殊教育班,107所义务教育学校接受了255名轻度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情况。

全区共有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37所,其中小学101所,初中3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完全中学1所。

小学在校生66435人,初中在校生24114人;小学巩固率:

99.04%,初中巩固率:

97.01%。

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89.74%。

小学专任教师3398人,初中专任教师2150人,小学、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均为100%,初中毕业生录取率为88.14%。

按照广东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11项指标(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体育活动场地、实验室或科学教室、计算机教室、音乐美术教室、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册数、班额、师生比、教师学历达标率、生均公用经费)进行评估复核,达到9项及以上指标要求的中小学有137所(其中,平沙培英学校经整改,生均图书册数实际已达标,小学生均20册,初中生均25册),达标率100%。

我区所有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均达到省规定要求。

(二)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差异情况。

根据区域内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评估指标测算,我区小学的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的差异系数分别为0.40、0.53、0.58、0.42、0.32、0.12、0.13、0.35,综合差异系数为0.36,符合省定标准低于0.65的要求。

初中以上8项指标的差异系数分别为0.55、0.58、0.56、0.40、0.36、0.13、0.13、0.19,综合差异系数为0.36,符合省定标准低于0.55的要求。

(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

我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2009年,区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提高质量,均衡发展,加快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意见,区委、区政府把加快规范化学校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列入全区中心工作,坚持办好每一所学校,从投入、环境、导向等方面予以全力保障。

按照《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修订)〉的通知》(粤府教督〔2014〕13号)要求,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工作督导评估共包括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4项一级指标和25项二级指标,分值为100分。

对照评价标准,在25项二级指标中,我区达标的有24项,未达标的有1项,自评分为96分,达到省规定不低于85分的要求。

具体情况如下:

1.以公平普惠为核心,确保入学机会均等。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始终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一项基本的教育政策抓好、抓实,切实保障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公平。

(1)各类学位供给充足。

保障教育机会公平的核心是提供充足的学位,规范招生行为,保障人人有书读。

结合我区是广州市主要外来人口导入区的区域实际,制定实施了《广州市白云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暂行办法》,建立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

2012、2013年共统筹安排各类政策性照顾借读生145人。

102名夫妻双方都在我区工作就业、居住并参加社保两年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区内企业纳税大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办理入读公办学校,享受户籍学生相同的待遇。

2014年,共统筹安排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275人入读我区公办学位。

同时,积极扶助民办教育发展,广泛调动社会办学的积极性,加大民办教育开办力度和资助力度。

目前,我区学位供给充足,截至2014年12月,我区提供了112898个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学位,其中就读公立学校的33287人,占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总人数的29.48%。

学位总数能够满足区域内所有适龄儿童少年。

(2)特殊教育网络健全。

我区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工作,把特殊教育作为全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了《广州市白云区特殊教育工作意见》,对特殊教育发展作了全面规划和部署,在教育实绩年度考核中,特殊教育也占有一定的权重。

区教育、残联、民政等部门把特殊教育纳入工作计划和议事日程,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现辖内有特殊教育学校4所,其中2所由市教育局和市残联管理(康纳学校、残疾人安养院附属学校),2所由我区管理(云翔学校、爱心学校);4所公办小学各设立了1个特殊教育班;107所义务教育学校接受了255名轻度残疾儿童随班就读;4个镇均设有特殊教育学校或特殊教育班。

全区“三残”儿童入学率达到89.74%。

目前,我区已形成了“以随班就读点为主体、以特殊教育班为骨干、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龙头”的特殊教育工作网络。

(3)扶困助学系统完善。

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的规定,高度重视义务教育阶段弱势群体教育问题。

2013年,制定了《白云区民生幸福工程扶困助学实施方案》,形成了相应的义务教育与高中阶段教育白云区扶困助学系统项目,明确了民生幸福工程扶困助学年度工作目标和实施路径,整合区内公办、民办优质教育资源,支持帮助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初中毕业生入读区内优质公办高中,支持帮助我区户籍的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小学毕业生入读优质民办初中。

2013年,扶助25名符合扶困助学条件的学生入读3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扶助1名学生入读广雅实验学校,并将扶困助学款项及时下拨到相关学校,将扶困助学工作落到实处。

2014年帮扶资助306名家庭困难学生,共计发放使用扶困助学金80余万元。

同时,积极做好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工作,2011年,我区制定了《白云区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确定了儿童与健康、儿童与教育、儿童与法律保护、儿童与环境4个优先发展领域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儿童关爱体系。

2.以强化制度建设为保障,促进办学水平均衡。

(1)改革机制,促进发展。

我区推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制定了《关于提高质量,均衡发展,加快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意见》等文件,改革了旧有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了“教育教学以区为主,社会事务属地负责,全区统筹,分片管理”的教育管理体制,强化了各级政府、各部门发展义务教育的责任。

区委、区政府充分发挥统筹、决策、指挥和协调作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对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项目进行“包案负责”;财政部门筹集义务教育建设资金;编办和人社部门积极解决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各镇村积极落实目标责任,提供土地支持学校扩建。

通过强化统筹,政策扶持,凝聚合力,落实责任,有效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质量监督,强化问责。

我区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街镇和学校广泛参与的义务教育管理与监督体系。

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范化学校建设情况作为每年区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及街镇基础教育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切实履行政府对义务教育的质量监管责任,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全覆盖的过程性督评,定期组织规范办学行为的专项检查,将规范办学、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等作为督导责任区的重点内容。

区人大、政协充分发挥监督和参政议政等职能,多次组织代表、委员视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并形成书面报告送区政府,有效保障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加大投入,优化配置。

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多元化的义务教育投入机制,认真执行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确保每年实现“三个增长”。

2012至2014年,我区分别安排了12.24亿元、11.81亿元、13.41亿元义务教育经费,义务教育预算内财政拨款增长比例每年高于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逐年增长。

建立教师待遇的长效保障机制,全面实现了教师工资“两相当”。

义务教育经费主要用于规范化学校建设、校安工程、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装备建设等。

在资金安排上,有计划地向农村学校和相对薄弱学校倾斜,促进校际办学条件均衡。

3.以人才强教为导向,促进师资队伍均衡。

(1)配备合理,专业对口。

通过校际教师交流、人员调整等方式,合理配备各校教师,使教师专业对口比例逐步提高;通过与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合作,加强对转岗的英语、美术、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共培训小学英语、美术、音乐转岗教师100名,提高其教学技能,使其迅速成长为专业教师。

注重改善教师学科结构,加强小科目教师队伍建设,重点针对农村地区小科目教师数量不足、学科不齐的现状,克服全区教师整体超编的困难,加强对小科目教师的引进、培养和全面统筹,逐步解决了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

重视教师编制工作,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也按城市地区标准核定,编制标准为小学师生比1:

20.6,初中师生比1:

15.3,实际配备为小学师生比1:

18.55,初中师生比1:

11.22。

(2)绩效鼓励,实现相当。

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全面实现“两相当”。

根据《关于白云区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的批复》(穗人发〔2009〕163号),我区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已从200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按区直公务员工资收入水平测算核定教师的绩效工资,全面发放了住房货币补贴和物业维修补贴,落实了“八大节日”待遇,基本实现了教师收入与当地公务员收入相当,农村地区教师与城镇教师收入相当的目标,并建立了教师与公务员收入水平同步增长的机制。

2012至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教职工年人均工资增长率分别为10.62%、24.90%、2.99%,与2007年相比,教师月平均工资增加了4000多元。

(3)培训交流,提升素养。

以“培训强基,全员提升”为原则,坚持常规培训和创新培训相结合,打造过硬师资队伍。

在做好省市各级培训的同时,举办小学校长北师大班、中学校长华东师大班和港澳台交流培训;组织校长暑期全员培训;在本区2万多名教师中选拔240名优秀教师,建立“培训专家”资源库;每年安排在编教师总数5%的教师进行对岗交流。

创新培训方面,建立了6个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3个名校长工作室、5个名教师工作室和450个“教师发展工作室”,实施首批名教师、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

近3年,共培训校长2952人次、中层及后备干部387人次、教师44367人次,区内调配交流教师1155人次,提高了校长干部队伍的管理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同时,强化专项培训,在推动我区区域性课堂教学改革纵深发展的进程中,对教师进行了大面积、高频率、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组织了200多位校长和骨干教师到课改先进地区学习,充分发挥课改基地学校示范引领作用,专题培训教师超过30000人次。

通过培训,“把课堂还给学生”等核心理念普遍深入人心,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普遍呈现出活泼新鲜的好气象。

4.以全面育人为目标,提升教育质量与管理水平。

(1)课程开足开好。

严格执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各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课程。

区教育行政部门定期检查督导,每学期初,安排检查组到各中小学进行落实课程情况专项检查;广泛开展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和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至少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有效地促进了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2)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

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文件精神,加大义务教育宣传和执行力度,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

制定了《2014年广州市白云区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意见》,规定“小学严禁招收体育、艺术及其他项目的特长生或将适龄儿童特长与小学入学挂钩。

严禁把捐资助学与学生入学挂钩。

严禁在入学时进行学科测试。

初中招生要认真执行‘九不准’规定。

”每年招生期间和新学年初均组织检查组到各校进行专项检查,有效规范了学校的招生工作,杜绝了人为造成教育不公平现象。

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规定,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严格控制非正常辍学。

扎实推进“减负提质”工作,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有关规定,严禁各类形式的违规补课行为,杜绝学校以办补课班为名的乱收费行为,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3)鼓励和支持学校办出特色。

正确引导各类优质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各学校坚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以不断超越的发展意识,立足于自身的基础与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积极创建特色学校。

经过努力,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

2013年全区有19所中小学获得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综合评估一等奖,37所获得二等奖,56所获得三等奖。

2014年广州市中考,我区初中毕业班以总平均分553.15分超过市平均分22分,在12个市辖区中位列第4位,连续两年大幅超越广州市中考平均线,为我区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2013年太和一小、集贤小学两所学校被评为“广州市特色学校”;2014年广园中学等21所学校被评为“白云区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谢家庄小学等9所学校被认定为“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

(4)实施体育艺术教育工程。

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积极贯彻落实阳光体育活动,在中小学校全面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学校社团活动、第二课堂活动、体艺2+1、阳光体育1小时等活动。

加强体育艺术团队建设,每年定期举办体育艺术团队竞赛或评比活动,强化特色团队建设,彰显校本个性。

近年来,我区举办了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民办学校运动会、中小学生篮球赛、校园足球赛、合唱节、艺术节、舞蹈节、青少年科技大赛等各类比赛,为有体艺特长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和获取成功的体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初中体育考试平均分连续3年超市平均分,2014学年小学生、初中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均达到95%以上。

二、工作特色与亮点

(一)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成果显著。

我区将大力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作为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距的重要举措,加强科学规划,将规范化学校建设内容纳入区“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制定了《白云区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建设总体规划》,实施“一校一案”,从政策指导、财政投入等方面予以全力保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区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学校了解实际情况,召开协调会解决规范化学校创建中生均占地面积和生均建筑面积不足、专用场室不达标等困难,通过易地重建、建设新校区、征地扩建、建设新教学楼、控制招生规模等措施,集全区各部门之力,开设绿色通道,发动当地村镇积极捐地扩校,在经费安排、资源配置和教学指导等方面倾斜,全力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办好每一所学校。

至2012年底,我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已全部建成规范化学校,高分好评通过了广州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终期督导验收和“回头看”督导检查,并于2014年被广州市教育局认定为标准化学校,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距缩小,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率先推动区域性课堂教学改革。

我区坚持“尊重规律、自主创新”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教育教学以区为主”的体制优势,在广东省率先以行政力量为主导推动区域课改,先后召开四次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课改会议,印发了《白云区推进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提出“本真教育”课改理念和“生态课堂”课改模式;建立课改人才保障,组建高品质的专家团队,成立4个课改教师培训基地;广泛开展课改推介活动,在每所课改试点优秀学校组织开展至少一次开放周;设立课改专项资金,每年投入1000万元保证课改的顺利推进。

我区课堂教学改革历经尝试摸索、全力推动,取得了丰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建立了课改理论体系,形成了十大课改模式,出版发行两本课改理论成果集《本真教育生态课堂》、《课堂教学改革论文汇编》和白云课改画册,成功举办“白云区区域性课堂教学改革高峰论坛”、第一届“全国现代课堂广州白云博览会”和“第二届全国新课程有效教学观摩研讨会”,奠定了南方课改代表的地位。

为进一步提升白云教育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开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局面,2014年,按照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以评价引导行动,以过程保障结果”,制定《广州市白云区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评价奖励方案(试行)》,推进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评价;制定《白云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水平专项评价方案》,对中小学课堂教学水平进行抽检,推门听课,开展评价工作。

下一步,将对全区中小学开展阳光评价,进一步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

(三)特殊教育体系更趋完善。

为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我区制定了《白云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作推进方案》,2014年将龙归中学改建为一所标准化的特殊教育学校—云翔学校,总投资1305万元,其中,市财政资金652.5万元,区财政配套资金652.5万元。

2014年9月云翔学校正式挂牌开学。

同时,尝试性地把特殊教育向两头延升,重点在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上进行积极探索:

一是积极鼓励各类幼儿园招收轻度学前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并准备在特殊教育理念较先进、硬件条件较好、随班就读学前儿童较多的人和幼儿园建设学前特殊教育随班就读资源室,让学前特殊儿童能得到更合适的教育、保育和康复。

二是积极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政策,要求各学校敞开校门,对每一位残疾少年儿童实行“零拒绝”,给残疾少年儿童提供平等的入学机会。

三是大力推进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2013年制定了《白云区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特教班工作方案》,在白云行知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特殊教育班,开设计算机应用、会计、物流等专业的课程,面向具备学习能力、符合入学条件的残疾学生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使学生真正获得将来能够自立于社会的一技之长。

(四)“校扶校”帮扶工程见成效。

通过大力实施“校扶校”系列帮扶工程,缩小校际办学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健全了学校结对帮扶体系。

我区建立了多层次、广覆盖的学校帮扶体系,主要包括:

组织优质公办学校结对帮扶相对薄弱学校,组织优质民办学校帮扶外来工子弟学校,组织公办学校对口帮扶民办学校。

二是丰富了学校结对帮扶方式。

主要包括:

引导优质公办学校与相对薄弱学校抱团发展,采取合并、一校多区或集团办学等形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组织同组异质学校就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教育科研、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制度化帮扶;建立校长、教师轮岗工作机制,开展“送教师下乡”活动。

三是建立了新型帮扶关系。

启动并开展了广州—清远对口帮扶工作,白云与佛冈两地教育系统建立帮扶联系,通过教育帮扶形成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新型帮扶关系,促进两地教育共同发展。

近年来,我区共有6所学校参与省“千校扶千校”活动,23所学校参加市“百校扶百校”活动,46所学校参加区“校扶校”活动;白云、英德两地共有32所学校、幼儿园形成结对帮扶关系,帮扶内容涵盖校长(园长)和教师培养、教育教学研究、对口帮扶机制、信息交流、学生交流和其它专项工作等6个方面。

(五)校安工程建设100%完成任务。

破解用地手续不全的难题,采取了对重点项目按有无规划、国土手续加以分类,灵活推进实施的策略,创新性地推进54所学校拆除重建校安工程项目。

积极与上级部门协调,提出以维修加固(含内部结构更新)方式推进拆除重建校安工程项目的建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予以采纳,形成了对校安工程无法推进的项目按原状维修加固(含内部结构更新),不需报规划部门的方式推进的工作意见。

该政策将我区57个无法推进的项目全部纳入了绿色通道(全市仅63个项目),突破了我区校安工程建设的瓶颈,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建立校安工程倒排工作机制和周报制度,在区内各相关部门的全力配合、通力合作下,完成了前期设计、编制预算、财政预算评审、施工招投标等工作。

2011年底全部确定校安工程中标单位,实现了开工率100%;2012年底校安工程建设100%完成任务。

2010至2012年,共投入3.7亿元用于校安工程。

在此基础上,2012年开始推进73所学校运动场升级改造工程,将学校旧运动场改造为塑胶运动场及对周边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进行改造,共规划改造资金约1.56亿元,至今有54个项目完成招投标工作,其中有45个项目已竣工验收,大大提高了学校办学条件。

此外,进一步完善全区学校信息装备基础设施。

2012至2014年,共投入3.7亿元用于信息装备工程,实现了“教师人人有电脑,学校室室有平台”,确保了白云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合理,促进了白云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六)创新民办义务教育管理机制。

我区民办教育规模庞大,民办中小学104所,在校学生超过10万人,占广州市12个区民办学校总量的1/3。

我区坚持公、民办教育一视同仁的思想,以均衡发展、科学发展为目标,规范管理民办教育,创新了十大管理机制:

科学规划布局民办教育、建立预防和查处无证办学联动工作机制、建立校车综合执法工作机制、实行民办教育存储金制度、落实教师工资保障制度、建立学校经费预算管理制度、创新项目奖补制度、实行教师档案托管、进行民办学校现场年检、实施民办学校多元帮扶机制。

经过几年的培育,我区民办教育已呈现出群芳竞艳,欣欣向荣的局面,涌现出一大批优质学校和特色学校,39所民办学校被评为规范化学校,带动了白云教育的整体提升,为全区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主要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近年来,我区义务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教育结构不断优化,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教育整体实力和均衡水平显著提高。

但由于长期受城乡二元结构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我区义务教育水平与其他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优质教育资源的总量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今后,我区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积极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

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为契机,积极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

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完善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继续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按标准化要求建设好每一所学校,不断提高区域教育现代化水平。

二是加强名校长名师培养。

一方面发挥区现有“名校长工作室”“名教师工作室”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包括制度建设、工作条件和经费支持等,促进现有的3个“名校长工作室”、5个“名教师工作室”和450位名教师、骨干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工作良性发展。

另一方面加强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实践基地建设。

积极推荐校长参加省、市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践基地的学习,引进外部优秀管理理念和经验;规范管理,加大经费支持力度,提高实践基地承担中小学校长实践任务的能力。

在现有的3个“名校长工作室”和4所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践基地学校的基础上,再选拔建设一批“名校长工作室”和实践基地学校,以利于参训校长的跟岗学习、挂职锻炼,提高培训实效。

三是继续促进教育公平。

不断缩小义务教育发展差距,继续强化区级统筹,均衡配置区域教育资源。

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体系,2014年将公办特殊教育学校列为我区十大民生工程之一,下一步将不断完善云翔学校的硬件设施及教师配备,逐步将其打造为区内特殊教育的龙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