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小古文微课教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60246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下小古文微课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下小古文微课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下小古文微课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下小古文微课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五下小古文微课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下小古文微课教材.docx

《五下小古文微课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下小古文微课教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下小古文微课教材.docx

五下小古文微课教材

小古文微课堂

五年级(下)小古文微课程教材试用版

 

 

第1课

曹冲称象

曹操得巨象。

预知其轻重。

不能称。

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

“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

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译文】:

曹操得到一头巨象,想知道它的重量,但又无法称。

曹操的小儿子名叫曹冲,对曹操说:

“把象放到船上,看水的痕迹到哪,就在那儿刻线。

让象离开,用别的物放到船中,使水也到刻记号的地方。

再称那些物的重量是多少,大象的重量就可以知道了。

朗诵小博士:

1、读一读,注意“丨”处的停顿,感受古文的韵味和节奏。

置象丨于船上,刻其丨水痕所至。

去象,将丨他物丨积载船中,使水丨及原痕。

复称丨他物,则丨象重丨可知矣。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第2课

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译文】:

孔融四岁时,与众兄弟一同吃梨,孔融只挑了个小的梨,父亲问他原因,孔融说,儿子年纪小,应当拿小的梨。

朗诵小博士:

1、读一读。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2、礼让他人,快乐自己。

读了孔融的故事,你一定学到不少道理吧。

在家中,在学校里,你是不是也有“让”的故事?

第3课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那个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野兔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朗诵小博士:

1、“耒”是汉字部首之一,从“耒”的字,与原始农具耕作有关。

如:

耕、耘。

你能猜到耒这个农具是干什么用的吗?

2、这个宋人被人笑话了,心里肯定很郁闷。

你做个好心人,写几句话,劝导劝导他吧!

第4课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译文】: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

“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他的儿子急忙跑到田里去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朗诵小博士:

1、“之”在古文中常常指代前面提到的某个事物。

找出文中指代“苗”的“之”,用笔把它圈出来。

2、“今日病矣”是说那个宋人今天生病了吗?

不是的!

联系上下文猜一猜,这里的“病”其实是说那个宋人。

第5课

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

“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译文】: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

“您不该吃我!

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

”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朗诵小博士:

1、想一想,古文中这些词分别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哪一个词?

假——求——食——长——

观——遂——行——畏——

2、文中有好多带有“子”的句子,“子无敢食我也”“今子食我”“子以我为不信”等,“子”是的意思,指的就是老虎。

不过,在古代,称别人为“子”,那可是一种尊称啊。

狐狸称老虎为“子”,真的是从心里尊敬老虎吗?

第6课

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

“我欲之楚。

”臣曰:

“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

“吾马良。

”臣曰: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

“吾用多。

”臣曰:

“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

“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译文】:

刚才我来时,在大路上碰见一个人,脸朝北方手里拿着缰绳,驾着车,告诉我说:

“我想到楚国去。

”我说:

“您往楚国去,为什么要朝北走呢?

”他说:

“我的马好!

”我说:

“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他说:

“我的路费多!

”我说:

“路费虽然多,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他说:

“我的车夫能干!

”这些条件越好,离楚国就越远了。

朗诵小博士:

1、“之”的意思不同,读起来轻重也不同。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体会体会。

1.我欲之楚。

——之:

去,往。

2.此非楚之路也。

——之:

的。

2、读一读,填一填。

这个准备去楚国的人,为自己的行程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请打“√”选择。

□导游□良马□地图

□费用□充足的食物□驾车人

第7课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

夸父立志要追赶太阳,赶上太阳后,热得焦渴难耐,于是在黄河、渭河喝水.但喝干黄、渭两河的水,仍不能解渴,又想往北饮喝大泽水。

还没到,就在半道上渴死了。

丢弃他的手杖,(手杖)化成桃林。

朗诵小博士:

1、填一填。

夸父真能喝啊!

他先喝干,又喝干了,最后又想去北方,喝的水。

可惜,还没喝到,就渴死了。

他的手杖,却化作了一片。

2、解一解。

“入日”就是说夸父追呀追,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

“河”就是黄河。

“渭”就是渭水。

“大泽”是传说中北方的大湖。

“邓林”就是桃林。

第8课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译文】:

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用钩子画龙,用凿子刻龙,住处雕刻的图案也都是龙,住处雕刻的图案也都是龙。

天上的真龙听说了,就从天上下来。

龙头从窗户探进来,龙尾拖在厅堂里。

叶公一见,转身就跑,吓得魂不附体,脸色都变了。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是似龙非龙的东西。

朗诵小博士:

1、读一读,给以下字标上正确的读音。

凿()牖()

施()还()

2、读一读,用“丨”标出停顿。

(1)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2)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第9课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他到集市上去,却忘了带上量好的尺寸.他已经选好了一双鞋,想比比大小,发现量好尺寸的绳子忘记带来了,于是又急忙赶回家去取.等他带着绳子跑回来时,集市已散,他最终没能买到鞋.别人知道后对他说:

“为什么不用你自己的脚试一试呢?

”他固执地说:

“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朗诵小博士:

1、文中多次出现“度”,其读音不同,意思更是不同。

根据你的理解,给带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A.尺码,标准B.刻度C.量,计算

(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

(2)已得履,谓曰:

“吾忘持度!

”()

(3)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

2、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第10课

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译文】:

楚国有一个(商)人把他的珍珠卖给郑国的人,(珠宝)是用木兰树的木制的盒子装,用桂椒来熏盒子,用(精美的)珠玉点缀其上,用美玉点饰,用翠鸟的羽毛装饰(盒子)。

郑国的人买了这个盒子却把珠宝还给了商人。

这可以说是善于卖盒子了,却不能说善于卖珍珠。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

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朗诵小博士:

1、读一读,品一品。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1)反复吟诵,尝试着标出停顿,感受其明快的节奏。

(2)反复吟诵,发挥你的想象,调动自己的视觉、味觉、触觉,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个怎样的匣子。

(3)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如此详细地描写匣子呢?

第11课

自相矛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

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

他夸耀自己的盾,说:

“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

”又夸耀自己的矛,说:

“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

”有人问他:

“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

”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

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朗诵小博士:

1、填一填

(1)吾盾之(),物()也。

(2)吾矛之(),於物()也。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者:

(2)物莫能陷也陷: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以:

(4)其人弗能应也弗:

第12课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译文】: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

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

齐宣王死后,齐闵王继位。

齐闵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独奏,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朗诵小博士:

1、“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这句话可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读,读到“逃”时,声音可以延长并上扬,也可以低低的、缓缓的。

想一想,读法不同,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一样?

2、读了《滥竽充数》这个寓言故事,不由得想到了“名不副实、掩人耳目、鱼目混珠”这些成语,与之意思相反的成语分别有“名副其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