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理科综合生物必修三部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595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考理科综合生物必修三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全国高考理科综合生物必修三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全国高考理科综合生物必修三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全国高考理科综合生物必修三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全国高考理科综合生物必修三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高考理科综合生物必修三部分.docx

《全国高考理科综合生物必修三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考理科综合生物必修三部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高考理科综合生物必修三部分.docx

全国高考理科综合生物必修三部分

2018--2021全国高考理科综合卷(生物必修三部分)

一、选择题

1.(2019.全国卷三卷)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

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皮肤血管舒张

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

D.用酒精擦拭皮肤

2.(2019.全国卷三卷)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3.(2018.全国卷一卷)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

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4.(2018.全国卷一卷)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5.(2018.全国卷二卷)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

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

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

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

6.(2018.全国卷三卷)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

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

7.(2018.全国卷三卷)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8.(2021.全国甲卷)已知①酶、②抗体、③激素、④糖原、⑤脂肪、⑥核酸都是人体内有重要作用的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都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

B③④⑤都是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骨架

C①②⑥都是由含氮的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

D④⑤⑥都是人体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9.(2021.全国甲卷)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生理功能。

下列与生长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生长的“顶端优势”现象可以通过去除顶芽而解除

B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以运到侧芽附近从而抑制侧芽生长

C生长素可以调节植物体内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生长

D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

10.(2021.全国甲卷)人体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也是一些调节中枢的所在部位。

下列有关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

B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下丘脑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

下丘脑有水平衡调节中枢

D下丘脑能感受体温的变化;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

11.(2021.全国乙卷)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会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

B.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

C.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

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12.(2019.全国一卷)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13.(2019.全国一卷)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h、10h、23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在培养到23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

14.(2020.全国三卷)取燕麦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三组,第1组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Suc)溶液中(蔗糖糖能进入胚芽鞘细胞),第2组置于适宜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中,第3组置于IAA+Suc溶液中,一定时间内测定胚芽鞘长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用KCl代替蔗糖进行上述实验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KCI可进入胚芽鞘细胞中调节细胞的渗透压

B.胚芽鞘伸长生长过程中,伴随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C.本实验中Suc是作为能源物质来提高IAA作用效果的

D.IAA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可因加入Suc或KCI而提高

15.(2020.全国三卷)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

A.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B.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C.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D.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

16.(2020.全国三卷)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

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

下列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新冠病毒含有核酸和蛋白质,通过核酸检测可排查新冠病毒感染者

B.教室经常开窗通风可以促进空气流动,降低室内病原微生物的密度

C.通常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之一是发烧,因此可以通过体温测量初步排查

D.每题适量饮酒可以预防新冠肺炎,因为酒精可以使细胞内的病毒蛋白质变性

17.(2020.全国三卷)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

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

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

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

18.(2020.全国二卷)新冠病毒(SARS-CoV-2)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B.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

C.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

D.新冠病毒或肺炎双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

19.(2020.全国二卷)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A.艾滋病

B.类风湿性关节炎成

C.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

D.抗维生素D佝偻病

20.(2020.全国二卷)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

①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②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③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

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过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顺序是()

A.②①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21.(2020.全国一卷)新冠肺炎疫情警示人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意识。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戴口罩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B.病毒能够在餐具上增殖,用食盐溶液浸泡餐具可以阻止病毒增殖

C.高温可破坏病原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煮沸处理餐具可杀死病原体

D.生活中接触的物体表面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勤洗手可降低感染风险

22.(2020.全国一卷)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材料进行了与甲状腺相关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切除小鼠垂体,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产热减少

B.给切除垂体的幼年小鼠注射垂体提取液后,其耗氧量会增加

C.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

D.给切除垂体的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代谢可恢复正常

23.(2020.全国一卷)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志重捕法

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

C.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

D.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二、非选择题

24.(11分)(2019.全国卷三卷)

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

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

小鼠分组

A组

B组

C组

D组

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

再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抗原甲

抗原乙

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定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_(填“抗体”或“抗原”)。

(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______。

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_________。

(3)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时间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会出现沉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

(4)若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一般有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5.(8分)(2019.全国卷三卷)

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

(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

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

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_________型,且种群数量为时_________,种群增长最快。

(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若在5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______。

26.(10分)(2019.全国卷一卷)

回答下列问题:

(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