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基础强技能确保3+4无缝衔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58065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基础强技能确保3+4无缝衔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重基础强技能确保3+4无缝衔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重基础强技能确保3+4无缝衔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重基础强技能确保3+4无缝衔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重基础强技能确保3+4无缝衔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基础强技能确保3+4无缝衔接.docx

《重基础强技能确保3+4无缝衔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基础强技能确保3+4无缝衔接.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基础强技能确保3+4无缝衔接.docx

重基础强技能确保3+4无缝衔接

重基础强技能,确保3+4无缝衔接

--3+4物联网试点项目建设总结报告

为探索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制度,加快推进江都职业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依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组织申报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通知》(苏教高〔2012〕5号),2014年,我校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与淮阴师范学院本科物联网专业对接,采用3+4分段培养模式,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

为有效落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各项工作,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我校和本科院校成立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专业领导小组,建立了3+4联网试点项目联席会议制度。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电工基础知识、较扎实的文化课功底和相关技能水平、为后续本科专业课程学习提供有力保障的人才。

一、加强项目领导,明确责任

学校将3+4项目列为“一把手工程”,专门成立了3+4项目领导小组,由一把手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校长任副组长,电子信息工程系主任为项目具体操作牵头人,加强项目实施指导与监督。

主要负责审定与试点项目相关的人才培养方案、转段考核方案,决策试点项目招生、学生管理、教师培训、合作培养等重要事项,协调处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

领导小组实行定期会商制度,由各试点院校轮流牵头,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联席会议,讨论和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

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

工作小组负责制定专业培养方案与转段考核方案并实施,指导开展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和实践基地建设等,负责日常教学运行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等。

二、中职本科联动,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坚持中职教育高等教育衔接培养的原则,我校与淮阴师范学院双方积极开展试点项目的组织与推动,共同研讨制定试点项目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开发课程体系的,组织实施教学,培养培训师资等。

参照综合高中的教学模式,将高中文化基础课程和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课程嵌入到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文化基础知识、网络技术专业基础理论教育和基本技能培养,注重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保证人才培养的连续性、衔接性和贯通性。

我校成立了项目教学团队,并定期开展项目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在运行中不断完善。

三、科学设置课程,中职本科无缝衔接

我校与淮阴师范学院积极开展试点项目,建立了由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行业专家和外聘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工作团队,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分析,确定了网络设计、网络工程施工、网络运行和数据库管理、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站开发设计、网站管理与维护、网络营销等为本专业的职业岗位,优化专业培养目标,共同研讨制定试点项目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开发等,搭建应用型人才成长立交桥。

本着重基础,强技能,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思路,通过统筹制定对口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教学体系,系统化培养高级技能人才。

中职阶段人才培养方案包括通识通修平台课程、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专业模块课程、集中实践环节等模块。

物联网专业领导小组经过充分讨论,参照综合高中要求,文化课应以普通高中教材为“蓝本”,以江苏省学测为目标,要求文化课教师将普高教材内容有机融入到职高教学中,形成我校特色的“3+4”文化课教材体系。

课程设置提高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基础课基础比重,强化物理课中电学部分教学。

确定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CAD工程制图、综合布线技术、PS图像处理、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等为专业平台课,将网络安全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组建与应用专业模块课程,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建立了基于岗位的系列课程体系。

各类课程学时数和学分数统计

课程类别

学分数

学分比例

学时数

学时比例

通识通修平台课程

必修

104

49.17%

1856

46.62%

选修

21

9.93%

464

11.66%

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必修

37

17.49%

592

14.87%

选修

12

5.67%

196

4.92%

专业模块课程

必修

16

7.57%

288

7.23%

选修

0

0%

0

0%

集中实践环节

21.5

10.17%

585

14.69%

合计

211.5

100%

3981

100%

在课程设置方面,不但重视课程开设科学性,而且注重课程开设的衔接,不仅注重课程学期衔接,而且注重课程中职和本科转段衔接。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坚持重基础强技能论思想,确保3+4中职本科无缝衔接。

1.普职交流,强化文化基础课教学

为了让3+4班的学生达到本科院校要求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水平,经过同淮阴师范学院沟通,决定数学、物理采用普通高中教材,语文、英语采用对口高考教材,我校积极争取教育局支持,与江都区丁沟中学、江都区育才中学等普通高中进行交流,在教学评价、师资配备、实训调度、技能考核等环节进行有效探索,实现与高级中学资源共享、研训联动、优势互补。

2.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着力构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平台

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大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投入,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增加投资,陆续新建和更新了物联网实验室(综合布线)等12个专业实验实训室,设备总值达446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12471元。

添置的设备配置合理,工程实用性较强,有较高的先进性,一流的实验设备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所有课程均配备了相应的实验实训环境。

目前,教学实验开出率、自开率均达100%。

管理制度健全,执行有效。

序号

实习场所名称

序号

实习场所名称

1

物联网(综合布线)实验室

7

模拟电路实验室

2

网络实训室

8

动画制作实验室

3

软件实训室

9

影视处理实验室

4

CAD绘图实训室

10

平面设计实验室

5

电子电工实训室

11

组装与维修实验室

6

计算机原理实验室

12

电子商务实验室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电信级、企业级、实验室级的网络设备性能差异很大,企业的网络安装、调试及维护,复杂程度高,要让学生经过完整的工程实践,仅靠校内实训基地显然是不够的。

充分利用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在地区IT行业担当重要角色的有利条件,开发协作企业的人力和物质资源,进一步加强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构建了校企联训的实训机制。

先后已与江苏阿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江苏润洲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扬州江都区分公司、扬州友邦科技有限公司、扬州市江都区众信科技服务公司、中国移动股份有限公司扬州江都区分公司等本地区的一批IT龙头企业建立良好的多形式的合作关系,这批合作企业真正成为了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训基地、师训基地、课程开发的咨询基地;同时,我校也成为了这批企业的人才支援基地、员工培训基地、技术服务基地。

校外主要实训基地一览表

序号

基地名称

序号

基地名称

1

南京申纬科技有限公司

7

扬州市江都区众信科技服务公司

2

江苏阿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8

扬州中安电子有限公司

3

江苏润洲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9

扬州腾达电子有限公司

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扬州江都区分公司

10

中国移动股份有限公司扬州江都区分公司

5

上海皆悦文化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11

扬州市江都区点石广告有限公司

6

扬州友邦科技有限公司

12

川奇光电科技(扬州)有限公司

3.强化技能,积极参加技能大赛

过硬的专业技能是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制胜法宝。

学校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将校内实训、顶岗实习作为提升技能水平的关键环节。

实践性课程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和生产现场进行,推行“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部分课程由企业技术人员在校外实训基地现场授课,真正融“教学做”为一体。

学校实施“双证书”制度,将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职业技能培训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学生毕业时必须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或岗位证书。

物联网14班级全国等级考试计算机一级B过关率100%。

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和参加各类技能大赛,以赛促学,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

2015年本专业参加技能大赛及获奖情况一览

组别

姓名

项目

奖项

备注

学生

陈星宇

2015年扬州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制冷与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

一等奖

学生

包裴健

2015年扬州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制冷与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

一等奖

学生

陈星宇

2015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制冷与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

待定

12月下旬参加省赛

学生

包裴健

2015年扬州市状元杯技能大赛网络综合布线

待定

12月下旬参加省赛

学生

潘骁

2015年扬州市状元杯技能大赛网络综合布线

待定

12月下旬参加市赛

学生

刘天宇

2015年扬州市状元杯技能大赛网络综合布线

待定

12月下旬参加市赛

四、科学配备师资,打造优秀教学团队

3+4建设试点项目是我校的一把手工程,学校专门成立衔接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校长任副组长,教务处确定一名专职副主任统筹3+4建设试点项目开展,电子信息工程系主任为3+4物联网项目具体操作牵头人。

学校抽调优秀教师组建3+4物联网班教学团队,选聘普通高中调过来教师担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文化基础课教学,选聘技能大赛教练担任计算机网络等专业任教学。

定期开展项目教育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从3+4物联网建设试点项目以来,学校始终把师资队伍的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专业内涵不断发展。

学校注重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实施“教师素质达标工程”。

学校拟定了师资培训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如教师参加对口专业的研究生学习,学校全额补贴学杂费用。

二是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四新”培训、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出国培训,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三是实施“名师工程”,有目标地培养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担当重担,边培养边使用,力争在短时间内使他们成为在省、市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名师,近两年分别组织了“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青年教师形象技能大赛”及省市级“两课”评比活动,使得青年教师有充分的锻炼机会和展示自我的舞台。

四是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熟悉现代企业在管理、技术、工艺等方面的新动向。

五是组织教师进行课改培训,并启动本专业的课程改革。

近二年,本专业参加省骨干教师培训2人,国家级专业带头人教师培训1人,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4人、出国培训1人,企业锻炼30人次,信息技术培训17人次,各级课程改革培训51人次。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负责人陈秀祥,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电子仪器及测量专业本科毕业,高级讲师,电子信息专业工程师,从事本专业教学12年,具有5年企业工作经历,现被聘为江苏阿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顾问,熟悉本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先后担任过江都市智能仪器厂技术科长、江苏电大江都学院实训处副主任、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电大优秀教师、江苏省电大首批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江都市十佳知识分子候选人、江都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003年被省教育厅和劳动厅联合表彰为江苏省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主持建设了江都电大网站,在全国县级电大中遥遥领先。

参与江都职教集团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

7篇篇论文在《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大众电脑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在扬州地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本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教学研究活动,上公开课、研讨课,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研究。

2011年,孙辉老师在省“两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同时她的公开课被评为“示范课”。

近年来有20余篇计算机专业方面的论文在相关杂志上发表或获奖。

专业教师情况表

类型

教师姓名

年龄

学历

学位

所学专业

教师系列

职称

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名称及等级

职业资格证书和执业资格证书名称及等级

主要教科研成果

专业负责人

陈秀祥

49

本科

学士

电子仪器测量

高级教师

电子信息专业工程师

计算机网络管理师(技师)

7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指导学生获江苏省计算机技能大赛一等奖1次,扬州市江都区计算机专业带头人,主持区级课题一项,参与省级课题一项。

专任专业教师

蒋孝辉

39

研究生

硕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高级教师

计算机网络管理师(技师)

3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江苏省领军人才;指导学生获江苏省计算机技能大赛一等奖1次;扬州市骨干“双师型”教师。

专任专业教师

赵锦江

54

本科

物理

高级讲师

维修电工(高级)

3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参与1项市级课题。

专任专业教师

朱宝云

55

本科

物理

高级讲师

维修电工(高级)

3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参与1项市级课题。

专任专业教师

周翔

38

研究生

硕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高级教师

计算机网络管理师(技师)

3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扬州市骨干“双师型”教师。

专任专业教师

王佃峰

38

研究生

硕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中级教师

计算机网络管理师(技师)

3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扬州市骨干“双师型”教师。

专任专业教师

张娟

34

研究生

硕士

计算机应用

中级

计算机网络管理员(高级)

3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扬州市骨干“双师型”教师。

专任专业教师

孙辉

33

研究生

硕士

计算机应用

中级

计算机网络管理员(高级)

3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扬州市骨干“双师型”教师。

专任专业教师

沈俊

39

本科

学士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

中级讲师

计算机网络管理员(高级)

3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主持校级课题1项,参与市级课题1项,扬州市骨干教师。

专任专业教师

孙俊

36

本科

学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中级讲师

计算机网络管理员(高级)

3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主持校级课题1项,参与市级课题1项,扬州市骨干教师。

专任专业教师

张鹏

38

本科

学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中级讲师

工程师

计算机网络管理师(技师)

4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参与2项市级课题。

专任专业教师

刘剑

36

本科

学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中级讲师

计算机网络管理师(技师)

3篇论文在省级及以上刊物上发表。

专任专业教师

钱根娣

44

本科

学士

物理

高级讲师

计算机网络管理师(技师)

3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专任专业教师

全爱国

34

本科

学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中级讲师

计算机网络管理员(高级)

2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扬州市职教新秀。

专任专业教师

何兵

37

本科

学士

本科

中级讲师

计算机网络管理师(技师)

2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扬州市职教新秀。

专任专业教师

仇兆存

39

本科

学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中级讲师

计算机网络管理员(高级)

3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扬州市职教新秀。

专任专业教师

郭宏刚

37

本科

学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中级讲师

计算机网络管理员(技师)

3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扬州市职教新秀。

类型

教师姓名

年龄

学历

学位

所学专业

教师系列

职称

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名称及等级

职业资格证书和执业资格证书名称及等级

主要教科研成果

外聘专业教师

邓长鹏

39

本科

硕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高级教师

计算机网络管理师(技师)

3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

外聘专业教师

陈剑

41

本科

学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高级工程师

计算机网络管理员(高级)

4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

外聘专业教师

张东明

 47

本科

学士

计算机应用及其教育

高级

计算机网络管理师(技师)

6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扬州市学科带头人。

外聘专业教师

徐健宁

46

本科

学士

电子应用技术

高级

计算机网络管理师(技师)

4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扬州市学科带头人。

五、多维度教学监控,严格教学制度

1.建立了中职学校、本科院校、教学系部三级教学监控体系。

教学系部检查每一节课教学情况,校长室和教务处常年随堂听课,学校主动联系教育局教研室和淮阴师范学院定期教学督导。

通过随机听课、期中教学检查、学生评教、教师座谈等方式,对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执行情况、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果、学生成绩管理等进行评估和监控,评估结果与监控信息及时反馈。

2.形成严格的教学制度

对语文、数学、外语、物理等文化基础课,形成了日日清、周周练,月月考。

月考课程统一考试、统一阅卷。

并通过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及时向课任教师和家长反馈,强化后三分之一学生针对性辅导。

对专业课采用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等方法,加强课程实验、项目实训、综合实训、考证训练。

六、改革评价方式,过程考核与转段考核并举

积极探索、总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路径与方法,围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目标,重点推进“思想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改革,着力加强学生的思想文化基本素质和专业基础能力考核,探索推进思想文化素质考核与职业技能考核的融通。

坚持过程考核评价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全程化考核评价机制。

综合考核涵盖过程考核评价与转段考核两部分。

注重过程性考核评价,重点考核学生在校期间表现及各类主要课程、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

对过程考核评价合格的学生进行转段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文化基础。

七、加强学生管理,营造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

1.精细化班级管理

(1)班主任工作有计划有总结,班会课精心准备,教案规范,成效显著。

(2)发挥班干和团干带头示范作业,班团工作有计划有总结

(3)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了学生档案,学生档案包括学生基本信息、每一次考试成绩及名次、谈话记录、学生每一学期计划和总结等。

(4)大力开展后进生转化工作,后进生转化工作计划详实可行,成效显著,部分男生英语成绩,部分女生的数学、物理成绩有较大提高。

2.家校合作,

班主任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和管理工作,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邀请淮阴师范学校教务处、学生处和计算机学院的领导与家长沟通,共商3+4试点项目。

七、存在问题与展望

1存在问题

(1)首次组织实施3+4项目,经验不足。

3+4项目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试点项目,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

要使参与3+4项目学生达到本科院校要求的文化基础要求和专业技能要求,既不能照搬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也不能照搬对口单招的教学模式,更不照搬传统中职的教学模式,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出一条“重基础强技能”道路。

(2)参加技能大赛精力受限,效果不太明显

虽然本专业相当重视技能大赛,3+4班级学生悟性高,灵气足,但课务较重,技能大赛训练不能影响课程学习,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训练,今年虽然有两位学生获得扬州市赛一等奖,但训练时间不足,在省赛中也难有金牌突破。

2.建设展望

3+4试点项目,已初步构建了现代职业教育的立交桥。

我校承担了全省首批“3+4”试点任务之后,江都教育局不断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协调,把试点工作当成一个科研项目来研究、分析、推进,不断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各学校经常在一起交流工作、心得,把最好的师资、最好的设施向“3+4”试点项目倾斜,不断强化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日常表现、学习成绩、技能大赛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情况的考核和评价。

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培养好“3+4”的学生,使他们成为“卓越工程师”,闯出一条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之路,把“3+4”打造成扬州、全省乃至全国职业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