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高考一模试题历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57218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7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杨浦区高考一模试题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上海市杨浦区高考一模试题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上海市杨浦区高考一模试题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上海市杨浦区高考一模试题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上海市杨浦区高考一模试题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杨浦区高考一模试题历史.docx

《上海市杨浦区高考一模试题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杨浦区高考一模试题历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杨浦区高考一模试题历史.docx

上海市杨浦区高考一模试题历史

杨浦区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学业质量调研

历史学科试卷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2013年1月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有学者评述某部法律时说:

“对于受压制的平民来说,它不仅在书面上给予他们以安全感,而且全面保障他们反对贵族法官在刑事判决方面滥用职权。

”以下著名法典中,最符合学者观点的是

A.《十二铜表法》B.《汉穆拉比法典》

C.《权利法案》D.《拿破仑法典》

2.下列选项中能够与文献相互印证优秀的中华文明的第一手资料是

3.“人类把自己用才华和智慧创造的一切几乎都视为上帝的恩典。

”这一现象普遍出现在

A.希腊古典时期B.罗马帝国时期

C.中世纪的欧洲D.16世纪的意大利

4.有学者认为:

“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影响到社会开放的程度”。

能证实这一观点的制度是

A.隋朝三省六部制B.唐朝科举制

C.汉朝内外朝制D.明朝的内阁制

5.朱熹认为人性本似明珠,与天理一致。

这种认识直接源自于

A.老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

6.右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

当时管理A区域的机构是

A.中书省

B.宣政院

C.尚书省

D.枢密院

7.“这是一位与亚历山大和凯撒一样的天才人物,擅长指挥军队,竟还有立法家们才具有的才能……几年之后,这位伟人疯狂了。

”这位“天才人物”是

A.屋大维B.伏尔泰C.拿破仑D.希特勒

8.最近徐家汇申报国家4A旅游景区获批成功,它与图中的中西交流佳话密不可分。

这种交流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

A.新航路开辟后的明朝中后期

B.康乾盛世时期传教士来华

C.《南京条约》签约后上海开埠

D.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西学的窗口

9.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

“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

”下列与作者观点相背离的朝代是

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

10.右图反映的该地区贸易情况开始于

A.达伽马的印度之行

B.麦哲伦的环球旅行

C.哥伦布到达美洲

D.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11.有学者认为“如果估计到当时世界上包括欧洲在内正在盛行君主制度的话,不能不说美国联邦宪法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这一“伟大创举”指的是

A.实行城邦民主制B.实行君主立宪制

C.实行民主共和制D.创立责任内阁制

12.张謇评论某人时说:

“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

”评论中的“某人”是

A.曾国藩B.李鸿章C.康有为D.袁世凯

13.1750年,欧洲总人口约为1.4亿,1800年,这一数字达到1.87亿,1850年更是增长到2.66亿。

导致这一时期人口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是

A.粮食增产B.殖民扩张C.战争减少D.工业革命

14.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B.第②段英法完成工业革命加紧殖民扩张

C.第③段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英国

D.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科技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15.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称“粤匪以兄弟相称,以天为父,举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这里的“粤匪”是指

A.白莲教起义B.英法联军C.太平天国D.义和团

16.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写道:

“我是日尔曼人,但为什么我们要和其他日尔曼人分裂?

……为什么日尔曼人不一致投向俾斯麦帝国的怀抱?

”十九世纪“俾斯麦帝国”统一最终战胜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俄国D.奥地利

17.某文献指出“前面我们已经看到,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无产阶级变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手里,即集中在已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更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此文献是

A.《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C.《共产党宣言》D.《联合国家宣言》

18.在下列自然科学成就中,其影响远远超越其学科范围,扩展到社会和经济思想领域,并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是

A.经典力学    B.进化论     C.相对论   D.量子论 

19.“照得中华民国,成立已历岁月。

……不图袁贼世凯,竟敢自为帝制。

……本军应天顺人,用特仗义讨袁。

各省闻风响应,袁贼覆亡无日。

”材料中的“本军”是

A.太平军B.北洋军C.护国军D.护法军

20.中国共产党在一份政治宣言中宣布:

“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

这份宣言的发布标志着

A.国共合作宣誓北伐B.国民大革命的开始

C.和平建国纲领的通过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21.导致出现右图这一状况的直接因素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22.在世界近代史上,“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的另一端升起。

”这轮“新的太阳”指的是

A.法国B.美国C.日本D.德国

23.中国“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自强运动那种表面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

……一部分进步人士倡导效法彼得大帝与明治天皇,进行体制重组。

”进步人士所倡导的“体制重组”是指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D.清末新政

24.胡绳认为:

“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

一方面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另一方面是清政府具有镇压人们的力量,以建立有利于侵略者的安定的秩序。

”表现这一政策最为明显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天津条约》D.《辛丑条约》

25.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慨叹:

“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

”此时“人人争言西学”的核心是

A.学习科学技术B.倡导实业救国

C.仿行西方制度D.创办新式教育

26.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三大经济理论。

它们诞生的时代背景分别是

A.商业革命、信息革命、知识经济B.市场化、区域化、全球化

C.商业革命、工业革命、经济危机D.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

27.以下表格内容是某同学的历史研究论文提纲,由此判断该论文的主题应该是

俄国克里木战败——废除农奴制改革

日本黑船事件——明治维新

甲午战争——戊戌变法

A.工业革命对亚洲的影响

B.反对殖民侵略的变革

C.富国强兵的革命浪潮

D.现代化改革是救国之道

28.一位美国总统说:

“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

既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这场“战争”是指

A.独立战争B.美国内战C.罗斯福新政D.反法西斯战争

29.某史学家说:

“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

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

”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指的是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30.日本政府公然将中国钓鱼岛国有化,严重违反了二战后期国际会议通过的一份文件有关:

“日本必须归还所占领的中国领土包括东北、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领土”。

的规定。

这份文件是

A.《大西洋宪章》B.《开罗宣言》

C.《联合国家宣言》D.《联合国宪章》

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

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在《吉尔伽美什》史诗中有关于洪水的记载,在埃及有《尼罗河颂》,在中国有“大禹治水”的传说,这说明

A.人类早期的文明大多产生于大河流域

B.早期文明往往因为洪水泛滥而被毁灭

C.大河与文明的产生及其形态密切相关

D.大河灌溉农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基础

32.黄仁宇在《中国人历史》中说“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

……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

……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

”对这一观点的正确理解是

A.封建制度虽已推翻,但封建的残余仍然严重

B.辛亥革命虽已胜利,但政局极不稳定

C.民国虽已成立20余年,但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D.君主政体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军人统治大行其道

33.18世纪英国开始于棉纺织业技术改造与革新,瓦特改良蒸汽机使英国工业革命有了雷霆万钧之力和排山倒海之势,推动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工业革命由纺织到动力部门之间相互促进

B.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创造了巨大社会生产力

C.蒸汽机的改良与广泛运用极大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D.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并彻底摆脱自然束缚

34.阅读《申报》的部分记事,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年份

记事

1918

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

1932

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

1937

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后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

1938

香港版出刊。

A.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B.《申报》支持八路军、新四军的武装斗争

C.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中国新闻事业

D.《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35.据1877年的《纽约时报》载,自长江轮船通航,“当地商人往往将装满货物的商船挂羊头卖狗肉地‘过继’给任何一个欧洲人,佯装是他们的货物就可以顺顺利利地通过。

”这表明

A.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走狗

B.长江流域的门户已被打开

C.外国人仰仗不平等条约的庇护在中国享有特权

D.当时清朝对洋人阿谀逢迎的风气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36.“轴心时代”(12分)

公元前600-300年被称作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这一时期东西方都出现了杰出的思想家。

他们的思想至今仍闪烁智慧的光芒,照亮人类前行的道路。

 

孔子讲学图雅典学园(中间为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

问题:

(1)图片反映出古代中西方不同的教学形式。

图中表现的最明显差异是什么?

(2分)

(2)分别简述两种不同的教学形式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4分)

(3)孔子的“民本”思想与亚里斯多德的“民主”思想的含义是否一致?

解释两种思想的含义并分别举例说明这两种思想对中西方政治方式的影响。

(6分)

37.“契约精神”(14分)

“契约精神”在欧洲历史上由来已久。

科隆教堂就是这一精神的真实体现。

这座世界第三高度的教堂,从封顶时就在人们的提议下由政府发布规定:

“城中所有建筑不得高过教堂,以便人们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仰望到神的存在。

”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经历战争、王朝更替等,教堂刻着契约的石碑也因战火被毁,但科隆人们心中的契约却未被撕毁,一直坚守着这份700年的契约。

材料一:

“国家依据契约产生,政府的职能是保卫人民的自然权利,尤其是私有财产权。

如果政府与人们发生争执,人民就是最高的审判官,……如果统治者不能保护人民的财产,即被视为暴政;而反对暴政的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也属于公民个体。

反对暴政只会导致政府的解体,而不会造成国家的解散。

——(英国)洛克

材料二:

“人类由于社会契约而失去的,乃是他的自然的自由和他所企图的和所能得到的每一件事物的无限制的权利;而他所得到的,乃是公民自由和他所有财产的所有权。

……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问题:

(1)你认为契约精神的实质是什么?

(填入符号)(2分)

A.信仰自由B.人文关怀C.现实主义D.法治精神

(2)材料中两位思想家提出哪些契约精神?

对17——18世纪英美法近代化运动有怎样的指导作用?

(12分)

38.有学者认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试结合该体系建立中的大国关系论证这一观点。

(12分)

39.海洋之路(12分)

中国的海洋之路留下了古代的光荣与梦想,也留下了近代的屈辱与艰辛。

材料一:

(图一)(图二)

材料二:

2012年9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这一天,注定是载入史册的日子。

正如在古代中国海洋奏响至今余音缭绕的乐章;也正如清代北洋海军“定远”级铁甲舰,以亚洲第一而声名远播,为近代中国海防涌起虽然短暂却绝对壮阔的波澜,而今“辽宁舰”的光荣入列,使近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得尝夙愿,几代人的世纪梦想得以实现,所有国人都为活在当下见证这一历史事件而深感荣幸。

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

问题:

(1)图一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海上贸易盛况?

(4分)

(2)结合图二及相关知识,分析“中国海防涌起短暂波澜”的原因。

(6分)

(3)参阅以上材料,概括中国的海洋之路给你的启示。

(2分)

40.陈独秀论中西文化(25分)

自约翰弥尔“实利主义”唱道于英,孔特之“实验哲学”唱道于法,欧洲社会之制度,人心之思想,为之一变。

最近德意志科学大兴,物质文明,造乎其极,制度人心,为之再变。

举凡政治之所营,教育之所期,文学技术之所风尚,万马奔驰,无不齐集于厚生利用之一途。

一切虚文空想之无裨于现实生活者,吐弃殆尽。

当代大哲,若德意志之倭根,若法兰西之柏格森,虽不以现时物质文明为美备,咸揭橥生活问题,为立言之的。

生活神圣,正以此次战争,血染其鲜明之旗帜。

欧人空想虚文之梦,势将觉悟无遗。

夫利用厚生,崇实际而薄虚玄,本吾国初民之俗;而今日之社会制度,人心思想,悉自周、汉两代而来,——周礼崇尚虚文,汉则罢黜百家而尊儒重道。

——名教之所昭垂,人心之所祈向,无一不与社会现实生活背道而驰。

倘不改弦而更张之,则国力莫由昭苏,社会永无宁日。

祀天神而拯水旱,诵“孝经”以退黄巾,人非童昏,知其妄也。

物之不切于实用者,虽金玉圭璋,不如布粟粪土。

若事之无利于个人或社会现实生活者,皆虚文也,诳人之事也。

诳人之事,虽祖宗之所遗留,圣贤之所垂教,政府之所提倡,社会之所崇尚,皆一文不值也!

——节选自陈独秀《敬告青年》

问题:

(1)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什么杂志上?

有什么影响?

(4分)

(2)根据材料,概述陈独秀笔下的中西文化的不同。

(6分)

(3)你如何评价陈独秀对中西文化的解读。

(15分)

杨浦区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学业质量调研

历史学科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B

B

A

C

A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B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B

C

C

D

题号

3分

1分

1分

0分

31

C

A

D

B

32

C

B

D

A

33

34

D

A

C

B

35

C

B

D

A

二、非选择题:

36.(12分)

(1)形式上:

孔子坐于高台之上,学生围坐四周;雅典老师与学生站在一起平等交流。

(1分)教法上看,孔子传道式,雅典讨论式。

(1分)

(2)孔子宣扬“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秩序,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礼崩乐坏的时代特征。

(2分)雅典学园的平等教学氛围,反映出雅典的古典时代城邦民主政治制度的高度发展及经济文化繁荣的时代特征。

(2分)

(3)不同。

(1分)

“民本”思想强调统治者要爱惜百姓,减轻人民负担,才能实现长治久安,实际上是一种统治人民的手段。

(1分)对中国古代的统治方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统治者实行宽松的统治政策。

例如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或唐初太宗轻徭薄赋,出现了“贞观之治”等。

(2分)

“民主”思想与专制相反,主张多数人的统治,由人民自主管理国家的一种方式。

(1分)例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联邦制、法兰西共和制等(2分)

37.(14分)

(1)(D)(2分)

(2)材料中两位思想家提出了主权在民、天赋人权、保护私有财产、反对暴政建立在社会契约论基础上的政府等观点。

(3分)

洛克的观点成为英国资产阶级反对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的理论依据,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和《权利法案》的颁布。

(3分)卢梭的反抗暴政、天赋人权思想促进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以及《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的发布。

(3分)卢梭的主权在民、社会契约等思想指导人们在推翻暴政后建立通过《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拿破仑法典》等法律手段建立起新的民主制度,如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共和国等(3分)

(不引用材料,但史实符合观点最多给6分)

38.(12分)

首先“凡——华”体系中,战胜国与战败国矛盾激化,德国等战败国的不满情绪成为欧战爆发的隐患(1分)以法德矛盾为例,巴黎和会上,法国主张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以确保自己的陆上霸主地位,在《凡尔赛和约》上,对战败的德国在领土、军备、赔款以及海外殖民地等全面压制,招致德国强烈民族复仇情绪,为德国1939年发动欧战,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隐患。

(亦可以英美与德国的矛盾为例说明)(4分)

其次“凡——华”体系中战胜国之间因为分赃不均矛盾重重,日本与意大利等战胜国对该体系的不满也埋下了战争隐患。

(1分)以日美矛盾为例,华盛顿会议上美国为确保自己在远东和太平洋的利益,压制日本在这一地区的扩张,以《四国条约》埋葬英日同盟;以《五国海军协定》抑制了日本海上实力的发展,埋下了太平洋战争的隐患;《九国公约》的签订,埋下了日本侵华战争隐患。

(4分)

总之,该体系确立的世界新秩序,只是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关系,作为强权政治的产物,它以战胜国与强国意志为出发点,引发了新的战争危险与隐患,所以说“凡—华”体系与二战爆发有着必然的联系。

(2分)

39.(12分)

(1)图一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

(2分)路线长。

从东海、南海到东南亚,最远到达红海沿岸;途径的国家和地区多,与许多国家有贸易往来。

(2分)

(2)图二反映甲午战争(或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2分)

原因:

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如中体西用;清政府的腐败;北洋舰队装备不齐等(2分)

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增强,大力推行对外扩张侵略政策;日本工业基础雄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海军战前准备充分等;(2分)(答出中日各两点或言之成理即可赋分)

(3)启示:

综合国力的强大是保证国家安全、发展对外贸易的基础;只有建立强大的海军才能保卫祖国辽阔的海疆、避免近代的悲剧以及应对今天来自海上的危险;航母的入列反映了我国工业的发展与科技领先等。

(2分)

40.(25分)

40

(1)

发表在《青年杂志》上(2分);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2分)

40

(2)

西方文化是实利的,对社会发展有用的;而中国文化是虚文的,脱离实际的等观点(6分)

(罗列具体材料中的内容进行比较给3分)

40(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

评分观察的要素是:

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

观点

水平1:

能够将陈独秀作为文化解读的对象提出观点

陈独秀对对西方文化的解读带有理想化而对于中国儒家思想具有贬低化的倾向,是将文化折射到其自身政治理想的体现。

水平2:

能够跳出文本,将文本的内容与社会背景联系起来提出观点。

陈独秀的观点是基于中国当时的历史现实问题的思考

水平3:

就文本本身的内容提出观点

陈独秀对中西的描述夸大或误解的成分

水平4:

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

如陈独秀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等

评分项二:

史实

水平1:

能够提取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文本解读者所处的背景、立场等史实建立联系。

水平2:

能从文本中提取直接与间接的信息

水平3:

能从文本中提取直接的信息

水平4:

没有使用文本信息

评分项三:

论述

水平1:

能够进行由表及里的论述

水平2:

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完整。

水平3:

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

水平4:

回避问题

评分项三:

组织

水平1:

叙述成结构

水平2:

叙述连贯通顺

水平3:

仅能罗列史实

注:

有观点而无史实者,不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