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内江市地貌水文特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影响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57116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内江市地貌水文特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影响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析内江市地貌水文特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影响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析内江市地貌水文特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影响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析内江市地貌水文特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影响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析内江市地貌水文特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影响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内江市地貌水文特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影响1.docx

《浅析内江市地貌水文特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影响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内江市地貌水文特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影响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内江市地貌水文特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影响1.docx

浅析内江市地貌水文特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影响1

浅析内江市地貌水文特征

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影响

所在院系: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指导教师:

胡晓东

学生姓名:

庞宇峰唐玲

张金梁邓博

目录

中文摘要…………………………………………………………………2

英文摘要…………………………………………………………………2

关键词……………………………………………………………………2

1内江地区概况………………………………………………………3

1.1内江市地貌类型及其分布………………………………………3

1.2内江市水文概况…………………………………………………4

1.3内江市地貌水文总体特征………………………………………5

2内江市地貌水文特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影响…………5

2.1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5

2.2对城市规划的影响………………………………………………7

3基于自然地理环境下内江市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对策探讨…………7

3.1内江市农业发展对策…………………………………………8

3.2内江市工业发展对策……………………………………………8

3.3产业结构与布局的调整…………………………………………8

3.4交通建设…………………………………………………………9

3.5因地制宜制定城区规划方案……………………………………9

4结语…………………………………………………………………11

参考文献………………………………………………………………12

浅析内江市地貌水文特征

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影响

庞宇峰唐玲张金梁邓博

(内江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四川内江641112)

摘要:

因地制宜是一个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是区域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和自然基础。

内江市在贯彻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地指导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方面仍显得较为薄弱,在发展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地区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

本文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通过对内江市的地貌水文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归纳了其对内江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了相应的区域发展对策,以期对内江市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内江市;地貌水文特征;区域经济;城市规划;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Adjustingmeasuretolocalconditionsisthebasicprincipleof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andcityplanning.ItisalsoessentialinsuranceandnaturalfoundationofimplementingtheScientificOutlookonDevelopmentinaregionandachievingsustainabledevelopment.NeijiangcityhassomeweakpointsinimplementingtheScientificOutlookonDevelopmentandguidingthe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andcityplanninginlinewithlocalconditions;meanwhile,herestillexistsomeproblemsinitsdevelopment.Therefore,regionalsustainabledevelopmentisconstrainedsummarizestheimpacton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andexploresthecorrespondingmeasurestodealwiththeregionaldevelopmentfromtheperspectiveofphysicalgeographythroughinvestigatingandanalyzingthegeomorphologicandhydrologicalcharacteristicsinthehopeofmakingsomereferencemeaningstotheeconomicdevelopmentandcityplanningofNeijiangCity.

Keywords:

NeijiangCity;geomorphological&hydrologicalcharacteristics;theregionaleconomy;cityplanning;conditions;sustainabledevelopment

 

在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中,因地制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来讲,因地制宜莫过于充分了解本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气候、地貌、水文等自然地理因子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规模、结构及城市的空间结构、景观形态和功能分区等方面均有深刻的影响,这方面国外早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了研究。

地貌水文等因子对现代城市的影响等理论在中国区域经济的研究中运用的相当广泛,成果丰硕。

但内江市应用相关理论来指导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仍显得较为薄弱,鉴于此,本文拟在对内江市的水文地貌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立足内江市现状提出对内江市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对策和建议,促进内江市经济、城市可持续发展。

1内江地区概况

内江市位于天府之国四川省的东南部,坐落在美丽的沱江之滨,区域范围东经104º24´到东经105º30´,北纬29º12´到北纬30º,东连重庆,西接成都,南通自贡、宜宾、泸州,北到遂宁、南充,是川东重镇。

全市幅员面积5386平方公里,辖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隆昌县、威远县,共2区3县包括24个乡、87个镇,2003年末总人口420.06万人,其中城镇聚居人口73.49万人。

内江市境内沱江全长303千米,沱江水系的中小河流达79条之多,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紧靠沱江纵贯全境,资中、市中区、东兴区、隆昌等区县的城镇密布在沱江沿岸,形成了内江地区经济中心轴线[1]。

1.1内江市地貌类型及其分布

内江市地处四川盆地中心,西靠龙泉山脉,东接重庆市与华莹山余脉,地势平缓,低山、浅丘、河谷平坝相间分布,南北延伸,与自贡、泸州、宜宾、德阳、遂宁、南充的丘陵地区构成盆中丘陵区总体。

东西长121.5km,南北宽94.7km,幅员面积13340km2,属典型的川中丘陵区地貌。

境内溪流、沟谷、冲沟纵横交错,沱江蜿蜒曲折穿市而过,地形被切割成许多高矮不同、形状各异的山丘。

一般海拔为320m-340m,最大高差148m,区内丘陵起伏,最大平面面积不超过0.3km2,地形总趋势是北高南低,其高程自北向南呈起伏状下降。

沱江自本区西北进入,沿经本区东南,自西南曲折流出,使得城区三面临江,呈弧形半岛状。

纵观整个内江市,为典型的切割型地形地貌特征,在中国地貌单元划分中,属于四川盆地、川中浅切丘陵区,地貌小单元可划分为河谷阶地、丘陵区、河流等三部分[2]。

1.1.1河谷阶地

按海拔高程和地质构造可划分为三级阶地。

Ⅰ级阶地:

沿内江及大、小清流河两岸,河漫滩以上冲击物为Ⅰ级阶地。

一般宽为80m-100m,呈狭长小块平坝,海拔290m-320m,其主要组成为洪积泥沙、卵、砾石,中至巨厚其底部直接与侏罗纪泥页岩不整合接触。

Ⅱ级阶地:

在Ⅰ级阶地内侧40m-120m间,呈条带状,海拔在315m-320m间,其底部为侏罗纪基岩,上部是不整合的堆积部分(坡残积物及洪基物造成)。

Ⅲ级阶地:

分布于丘陵区外侧,海拔在315m-340m间,是以坡积物为主要成分的亚粘土和基岩不整合构造。

其中,Ⅲ级阶地面积最小,Ⅰ、Ⅱ级阶地面约为28km2。

1.1.2丘陵区

丘陵是内江市主要地貌类型,面积约84km2,占内江市总面积的67%,大部分海拔在320m-433m之间,丘陵区由剥蚀山丘和斜坡残积物组成,呈条状方山,顶部多呈浑圆形(帽状),两丘之间有沟谷、冲田交错其间,宽约70m-100m,山丘起伏,高差一般为20m-30m,山丘、沟谷绵延不断,且沟谷弯曲狭长,致使山丘显得较为高陡。

表1内江市主要山丘

山名

高(m)

所在乡

山名

高程(m)

所在乡

翠屏山

405

东兴

三元山

405

交通

西林寺

352

东兴

马鞍山

410

交通

高寺山

404

国光

尖子山

393

白马

大梁山

433

交通

黑子山

388

白马

资料来源:

内江市市志(1982年版)

1.2内江市水文概况

1.2.1降水情况

内江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受盆地和本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具有气候温和、降雨量丰富的特点。

全年降水量在1000mm左右,其中夏季约占全年的60%,春季约占17%,冬季约占4%,高温季节与多雨季节基本一致。

表22007年内江市降水情况表(单位:

mm)

月份

地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总计

市区

20.0

3.5

19.5

60.3

61.1

162.8

267.3

241.4

107.0

54.8

9.7

12.4

1019.8

威远

14.2

0.8

11.7

46.0

28.5

134.4

303.4

154.4

74.6

38.5

18.0

2.6

833.1

隆昌

84.6

1.3

26.8

50.6

52.2

138.9

609.5

184.1

118.5

48.2

17.6

16.9

1289.2

资中

16.9

1.9

18.8

64.5

23.8

132.1

191.7

173.6

90.1

56.0

7.5

10.9

787.8

资料来源:

内江市水文局

1.2.2内江市径流情况

内江市境属长江流域沱江水系,沱江为长江一级支流,清流河、小青龙河为长江二级支流,乌龙河入釜溪河,仍入沱江。

市区河段,河谷宽400m-500m,水面宽200m-400m,河流平均比降0.4%,多年平均流量317m3/s,年径流量100亿m3,年径流量变差系数(Cv)为0.21。

除沱江外,市区内另有大、小清流河等12条支流,其中大清流河发源于安岳县新民乡唐石坝,全长122km,在大河口注入沱江,市区河段长2.5km,为常年性支流,集雨面积为1539km2,年均径流量4.9亿m3;小清流河发源于安岳县南熏乡,全长56km,在高寺山下注入沱江,市区河段9km,为常年性支流。

沱江东岸除大小清流河外,尚有椑木河、谢家河、曾家河、锅丁河等四条小支流,逢枯水年断流;沱江西岸除常年性小支流青杜坳河外,尚有寿溪河、公园河、水兴河、吴家桥河、白马溪等五条非常年性小支流[3]。

1.3内江市地貌水文总体特征

从地貌上讲,内江主要以丘陵为主,地面起伏较大,坡地较多;从降水上看,季节变化明显,夏季雨水多,可占全年降水的60%,冬季降水少,不足全年降水的5%。

受降水影响,市内径流水量也呈季节变化,夏季为丰水期,水量较大,冬季相反。

此外受水量影响,市内主要径流沱江的水质也会随季节变化:

一般是丰水期水质较好,可达到Ⅲ类水标准,而枯水期水质较差,有时可达到Ⅴ类标准。

另外沱江在市区段河床弯曲,且滩坨相间,河流曲折,曲率可达2.1,比降也比较大,可达0.43%,受水量影响不便于通航,所以只在上世纪一段时期内可以通航,且一般情况下仅适宜6t-16t的船只航行。

2内江市地貌水文特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影响

河谷阶地、丘陵、漫滩、河流是本区主要的小地貌单元,因此这些自然条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划有着深刻的影响,这包含了诸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2.1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1.1对交通建设的影响

城市道路建设以宽、平、直为佳。

从地貌方面看,内江市总体上的丘陵地貌便制约了这种道路的建设,只能采取“能直则直,不能直则弯”的建路原则。

另外在建设主要及一般交通干道时,道路坡度不能大于4%,区干道需小于6%,再下一级支路也不可大于10%,而由于内江市特殊的地形因素,有些地区的道路建设远没达到这些标准,如:

内江市市中区市委附近道路坡度可达20%。

道路弯曲,降低了通行能力,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此外,在丘陵区进行道路建设,挖填量大,工程费用也较大,同样长度线路投资大约是平原区的2到3倍,费力费时。

因此丘陵地貌也成为了影响内江交通建设的主要因素。

从水文方面看,沱江在上世纪曾具有通航能力,但由于现今沱江水量的减少,已不具备通航大型船只的能力,这样一来原来可由水运完成的运输任务就转移到公路和铁路上来,这样既增加了运输成本,也增加了陆路运输的压力,同时也使内江丧失了通过航运发展经济的机会。

2.1.2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内江市坡耕地在耕地面积中占了很大比重。

从农业生产角度看,坡地不宜耕作,它有着水土保持差,养分易失,土层薄,壤中多砂砾等缺点,同时由于其坡度大也不利于机械化生产。

从农田水利角度讲,内江丘陵地貌类型决定了田高水低的现状,加之沱江水位的持续走低也不利于水利设施的修建。

同时沱江的水质情况也不容乐观,据调查,2007年丰水期内江段沱江污染严重,水体水质较差,其中入城口处、三桥断面的水质为Ⅳ类,西林桥断面污染最为严重,其水质等级为Ⅴ类[4],这不仅影响了农业灌溉(劣Ⅴ类水不能用于灌溉),也严重影响了内江市水产业的发展。

2.1.3对工业建设的影响

工矿业的发展离不开厂房的建设,在丘陵地貌地区建设大规模的厂房,首先就要克服地面不平整,坡度大这一不利的自然条件。

这样一来大大增加了企业的建设成本,同公路建设一样,在坡度大的地区建厂,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投资都高于平原地区。

因此,城市工矿业建设受到一定限制,许多项目不得不人工开辟阶地建设。

同时,由于沱江径流量的锐减,一些耗水量大的工业部门(如冶金等)难以扩大生产规模,也制约了工业的门类和数量。

通常每生产一吨钢需耗水100t-150t,2005年内江市冶金建材企业共72家,产值974462万元,其中,仅川威钢铁集团公司一家就年产222.35万吨[5],然而由于水量问题,这些企业难以扩大生产规模,使得内江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2.1.4对日常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地形起伏大对日常生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如坡度10%的公路对骑自行车出行的市民来说是很大的障碍,区间坡度达20%的局部坡路对老年人的出行也造成许多麻烦。

另外,坡地地形对环境也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据研究,交通干道坡度每增加1%,噪音提高0.5分贝,沿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0.15%[6]。

据市环境保护检测站测定,市中区环境噪音大多都超标,尤其是交通沿线,噪声影响更为严重,噪音的增大影响了市区主要干道的用地布局,使得其可选择性减小;此外,受坡地地形影响,高处污水沿坡流向低处,造成多次污染,地下污水甚至也会逸出浸入,造成多次多级污染;建在沟谷中的工矿业受地形影响废气、粉尘不易扩散,加重了污染程度。

这样对环境影响较大,制约着内江市经济的发展。

以上的不利因素大多数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所以也可以通过治理来改变这一不利现状,如疏浚沱江河道、加强监控流域用水管理、发展节水工农业,此外还可以修建水库,夏水冬用,改进污水处理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等。

2.2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2.2.1丘陵特色的地貌

内江地处川东南浅丘地区,地势起伏较大,中浅丘密布,局部有深丘和低山。

城区四周浅丘起伏,如满布茂密的树林,构成绿色屏障,形成山林城市风貌。

长江森林公园、黄龙湖风景区、乐贤及邓家坝生态休闲度假区及市区内的梅家山、西林公园、大冲山、塔山等自然山体与沱江相映,构成了一道在市区闹中寻幽的风景线。

所有这些山脊、山坡、山头构成了城市面貌的景点、景线,为建设山水城市提供了优越的基础条件。

2.2.2丰富的水景资源

“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河水因山曲折,山水园林接近自然之美。

内江位于沱江中游,沱江自西向东穿城而过,蜿蜒曲折,沿途历史人文景观甚多,山、水、城、人交融,为山水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内江市近郊还有五星水库等大小塘库10多处,其中几处还因其良好的绿化,成为了市民节假日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此外这些塘库还对调节气候、改善城市生态平衡具有积极作用,也是建设山水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2.3适合园林植物生长的气候、土壤条件

内江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等特点,土地类型适宜多种园林植物生长,有着较丰富的植物资源,如内江市长有上百年的黄果树,也有从外地引进的小苗,不需任何防寒措施生长很好,植物生长期长,可以利用有限的绿化空间形成多层次、多种类的绿色生态群,这为山水城市建设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2.4沿江组团式布局结构为建设山水城市提供了条件

内江傍河设市依河建城,市区丘陵起伏河流蜿蜒,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沿江——城市多片组团式布局,呈现出山、水、城、林相伴的城市风貌。

历届修编均保留了这种组团布局,只要城乡之间、组团之间留有足够的绿色空间,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广泛接触和有机契合,这样一来在组团中的既有城市的繁荣,又有乡野的恬静,既适应城市的有序发展,又符合人们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要求,这种沿江组团式结构是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山水城市的基础和保证。

3基于自然地理环境下内江市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对策探讨

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内江市实际情况出发,充分结合自身的自然、社会条件,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以及城市规划,推动内江市经济的又好又快的长足发展。

3.1内江市农业发展对策

首先,丘陵区的坡地地形不利于水土保持与机械耕作,改变这一状况要进行改坡地为梯田、梯地,尤其在坡度较小、起伏较缓之处,改造工程量小,同时又可有效的保持水土使之更利于耕作。

其次,治理水土流失并修建一些水利工程,在采取工程措施(如兴修水利等)治理坡面水系的同时也应利用生物措施(如植树造林等)固沙保土。

由于内江市丘陵海拔大多在330m以上而沱江水面高度约为300m左右,这一田高水低的事实也使得丘陵上的田土主要为旱地并且受自然影响很大,因此引水提水发展灌溉便是在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最后,开发传统农业中最适合内江现状的产品,并坚持走高产高效优质的道路,全力打造绿色农业的品牌效应。

要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必须尽快建立起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重视特色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改善管理,强化品牌营销,尤其要注重内江的“塔罗科血橙”、“柠檬”、“资中冬尖”[7]等特色农产品的开发。

3.2内江市工业发展对策

立足内江丘陵地形现状,在国土规划开发中不断提高其科学水平,进行合理的利用,因势利导,这样才能将地形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同时适当增加投入,用工程办法克服其不利影响。

此外,结合内江矿产资源相对贫乏、资源性产业注定不能形成太大规模、竞争力弱、科技含量低以及产品结构单一的现状,应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和轻工食品业,打造名牌企业和名优产品,形成内江工业特色,尤其要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机遇,加强宏观调控,加大对工业的政策扶持,调整工业结构,发挥规模效应,实施科技立市等战略,又好又快的发展内江工业。

3.3产业结构与布局的调整

内江市浅丘平坝相间,属典型的川中丘陵区地貌。

工业化发展主要依托城市,而城市发展要依托平坝与盆地。

因此在有限的平坦地形上布局城市和发展工业,使城市人口和工业密集,必然造成高度集中环境污染,环境容量资源也不能得以合理利用。

因此,在对内江产业结构与布局进行调整规划的同时,也要注意坚持重点与均衡相结合,即在产业布局时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集中投资一处进而带动周围地区。

建好工业集中区,按照集约用地、节约资源、产业关联、保护环境的原则,加快内江经济开发区、白马电力工业集中区、乐贤工业集中区、东兴工业集中区的建设。

其次坚持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促进地域分工合理化,发展相应的主导产业并围绕之发展关联产业。

最终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分工与协作格局,最重要的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总体效益的最大化,为内江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3.4交通建设

内江受特有的区位影响成为了四川东南的交通枢纽。

成渝铁路、成渝公路、成渝高速纵贯全市,是资威铁路、隆纳铁路、内昆铁路、内宜高速等交通要道的起点或交汇点。

要实现未来内江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就须强化区县公路,提升内江对外交通的综合运输能力;此外,对于市区内的交通建设也应该注意到市中区道路过于狭窄,明显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求,这就需要有计划的对内江市区道路进行修、扩、改。

同时内江市水系较发达,因而要特别重视桥梁的规划。

目前内江的桥梁明显不能承担现有的交通运输压力,西林桥、沱桥处堵车现象严重。

内江市本身是由沱江分隔开来的两区组成,在建的内江四桥对加强市内联系沟通,减轻市内公路铁路运输压力,完善市区的交通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3.5因地制宜制定城区规划方案

在内江经济逐渐复苏、稳定快速发展过程中,市委市政府提出以把内江建设成为“工业化、山水园林式城市”和打造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为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充分利用内江市地貌水文特征,借鉴同类城市的发展经验,实现本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5.1同类城市规划发展经验借鉴

(1)中部城市—湖北宜都城市空间布局经验借鉴

宜都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地处长江与清江交汇处,西接巴楚,东引江汉,南联三湘,北濒三峡,于湖北经济重镇宜昌仅一江之隔,区位条件与内江相似。

宜昌虽然地理区位较好,交通便利,但也曾面临过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如市内各城镇发展水平差异大,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十分松散,城镇之间和城镇内部功能混杂无序以及一些资源上的浪费和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

就内江城市规划发展现状来看,也存在着上述问题。

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宜都人提出的许多新思路值得内江借鉴,如可以根据内江市沿江城市带内自然地理特征和产业空间布局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并结合周边地区的环境特征和开发建设条件,将沱江沿线划分为四类地区进行空间控制,即鼓励开发空间、有条件开发空间、现值开发空间和禁止开发空间[8]。

如此一来就合理的分配了沱江两岸的土地资源,既加强了产业布局的规划性也增强了城市用地的合理性,同时也保留了一些后备土地资源。

此外,在空间结构布局上我们也可以建设一些核心、重心地区,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产业聚集性和协调,性形成了城市的轴线,如在市中区可侧重于中心商务区(CBD)的建设,东兴区则要在综合考虑生态建设的同时打造一个环境优雅的集居住、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区。

(2)西部城市—四川乐山市经济发展经验借鉴

乐山市位于四川省中南部,地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中下游,北连眉山市,东邻自贡市,南接宜宾市,西靠凉山彝族自治州和雅安市。

整体位于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的过渡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高差悬殊大。

地貌有山地、丘陵、平坝三种类型,以山地为主。

市境江河众多,属丰水地区。

在地貌、水文条件上看乐山与内江极为相似,但在农业、旅游等产业发展方面却相差悬殊,之所以形成现在这一状况除一些历史因素外,内江在发展农业、旅游等产业时的思路不够清晰、创新的程度不够也是重要原因。

在这一点上,内江市可以大胆的引进乐山模式来发展内江农业、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