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方案修改83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55891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监测方案修改83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基坑监测方案修改83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基坑监测方案修改83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基坑监测方案修改83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基坑监测方案修改83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坑监测方案修改831.docx

《基坑监测方案修改83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监测方案修改83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坑监测方案修改831.docx

基坑监测方案修改831

工程监测方案

编号:

ZF11-B-26

 

检测项目:

基础施工监测

工程名称: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项目

方案正文页数:

15

 

xxxxxxxxxxxx咨询有限公司

2011年08月31日

目录

一.前言1

1.工程概况1

2.周边环境及建筑1

3.围护设计1

二.监测目的1

三、监测依据2

四、监测项目内容2

五、测试方法原理3

1、沉降监测高程控制网测量3

2、监测点垂直位移测量4

3、监测点水平位移测量4

4、围护墙侧向变形移监测5

6、支撑轴力监测6

7、地下水位监测6

六、监测点布置7

七、监测频率与资料整理提交10

1.监测初始值测定10

2.施工监测频率10

3.报警指标值11

4.资料整理、提交及流程11

八.技术保证和应急处理措施13

1、测试方法13

2、测试仪器13

3、监测点保护13

4、数据处理13

5、应急处理措施14

九、服务承诺14

十、协助条件15

一.前言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上海市普陀区长寿路以北、胶州路以西地块。

工程基坑面积约6220㎡.,主楼区基坑开挖深度为14.6m,其余区域挖深14.4m,拟建一幢地上27层和地上11层办公室及5层裙房,均设3层地下室。

建筑±0.000相当于绝对高程:

+3.45m;场地自然绝对平均高程为+3.15m(相对标高:

-0.30m)。

本基坑为一级基坑。

2.周边环境及建筑

基坑南侧和东侧的道路下分布有大量的地下管线,与基坑距离很近。

南侧长寿路下有待建的轨道交通13号线区间隧道。

基坑北侧有一幢6层建筑,西侧邻近居民小区,东侧马路对面有4层与5层建筑物,均在基坑影响范围内。

3.围护设计

基坑采用Ф1000㎜钻孔灌注桩挡土和Ф850㎜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坑内沿竖向设三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施工采用明挖顺做法。

二.监测目的

1、通过监测对基坑周边环境安全进行有效监护;

2、通过监测为信息化施工提供参数;

3、通过跟踪监测验证有关设计参数。

三、监测依据

1、《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DG/TJ08—2001—2006)

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业主提供的基坑开挖围护设计图纸

四、监测项目内容

根据规范的相关条款及设计、委托单位的要求,基础施工监测点布设范围为基坑开挖深度2倍范围的周边环境及围护体系。

1、围护结构顶面垂直、水平位移监测

2、围护结构侧向变形监测

3、立柱桩沉降监测

4、支撑轴力监测

5、坑外地表沉降监测

6、坑外地下潜水水位监测

7、周边建筑物垂直位移监测

8、周边地下综合管线垂直、水平位移(最近基坑一排)监测

9、坑外地下承压水水位监测

 

五、测试方法原理

为保证所有监测工作的统一,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度,使监测工作有效的指导整个工程施工,监测工作采用整体布设,分级布网的原则。

即首先布设统一的监测控制网,再在此基础上布设监测点(孔)。

1、沉降监测高程控制网测量

采用独立水准系,在远离施工影响范围以外至少布置3个稳固水准点,垂直位移变形监测基准网以上述稳固水准基准点作为起算点,组成水准网进行联测。

基准网观测按照一级水准测量规范要求执行,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参照表5-1:

外业观测使用徕卡(NA2+GPM3)自动安平水准仪(每公里往返高差精度:

±0.3mm/km)。

表5-1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

测站高差中误差(mm)

水准仪

等级

水准尺

往返较差、附合或

环线闭合差(mm)

0.15

DS05

因瓦尺

±0.3

注:

n为测站数

观测措施:

本高程监测基准网使用徕卡(NA2+GPM3)自动安平水准仪及配套因瓦尺,外业观测严格按规范要求的一级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执行。

为确保观测精度,观测措施制定如下:

●观测方法:

起始数据采用连续观测两次,取平均值的方法确定各个监测点的初始高程值,并且每次观测采用观测区域监测点观测路线闭合的方式,严格控制每个闭合环的高差闭合差。

监测过程中,对于工作基点的水准测量,将严格控制观测视距,对于监测点的测量,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进行。

路线测量视线长、视距差、视线高要求见表5-2:

测站视线长、视距差、视线高要求见表5-2:

 

表5-2测站视线长、视距差、视线高要求表

标尺类型

水准仪型号

视线长度(m)

前后视较差(m)

前后视累计较差(m)

视线离地面高度(m)

铟钢

DS05

30

≤0.7

≤1.0

≤0.3

测站观测限差见表5-3:

表5-3测站观测限差表

基辅分划

读数差

基辅分划

高差之差

上下丝读数平均值

与中丝读书之差

检测间歇点

高差之差

0.3mm

0.5mm

3.0mm

1.0mm

两次观测高差超限时重测,当重测成果与原测成果比较其较差均未超限时,取三次成果的平均值。

沉降基准网外业测设完成后,对外业记录进行检查,严格控制各水准环闭合差,各项参数合格后方可进行内业平差计算。

2、监测点垂直位移测量

按一级水准测量规范要求,历次沉降变形监测是通过工作基点间联测一条水准闭合线路,由线路的工作点来测量各监测点的高程,各监测点高程初始值在监测工程前期两次测定(两次取平均),某监测点本次高程减前次高程的差值为本次沉降量,本次高程减初始高程的差值为累计沉降量。

3、监测点水平位移测量

采用轴线投影法。

在某条测线的两端远处各选定一个稳固基准点A、B,经纬仪架设于A点,定向B点,则A、B连线为一条基准线。

观测时,在该条测线上的各监测点设置觇板,由经纬仪在觇板上读取各监测点至AB基准线的垂距E,某监测点本次E值与初始E值的差值即为该点累计位移量,各变形监测点初始E值均为取两次平均的值。

采用TOPCONMS05A全站仪(图5-1)来测试。

图5-1TOPCONMS05A全站仪

4、围护墙侧向变形移监测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时预先在钢筋笼内埋设测斜管,管径为φ70mm,长度(钢筋笼长度相同)同墙深。

测斜管内壁有二组互成90

的纵向导槽,导槽控制了测试方位。

埋设时,应保证让一组导槽垂直墙体,另一组平行于基坑墙体。

如图5-2所示:

测试时,测斜仪探头沿导槽缓缓沉至孔底,在恒温一段时间后,自下而上以0.5米为间隔,逐段测出x方向上的位移。

同时用光学仪器测量管顶位移作为控制值。

在基坑开挖前,分两次对每一测孔测量各深度点的测斜值,取其平均值作为原始偏移值。

“+”表示向基坑内位移,“—”表示向基坑外位移。

垂直基坑边线

槽口

 

图5-2测斜管示意图

1-读数仪2-电缆3-混凝土4-探头6-测斜管接头7-测斜管

仪器采用ZW2000型电阻式位移仪(图5-3)。

图5-3测斜仪示意图。

6、支撑轴力监测

为了测定支撑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与设计轴力的差异,防止围护结构的失稳破坏,须对支撑结构中受力较大的断面进行监测。

在被测钢筋混凝土断面埋入砼应变计,在被测钢支撑断面对称的左右两侧安装表面应变计,支撑受到外力作用后产生形变。

其应变量通过振弦式频率计来测定。

7、地下水位监测

在基坑开挖施工中,须在基坑内进行大面积疏干降水以保持基坑内土体相对干燥,以便于土方开挖和土渣运输,如果止水帷幕的实际效果不够理想,将势必对周边环境造成危害性影响,严重的将造成基坑管涌、塌方的危害。

对于水位动态变化的量测,可在基坑降水前测得各水位孔孔口标高及各孔水位深度,孔口标高减水位深度即得水位标高,初始水位为连续二次测试稳定值的平均值。

每次测的水位标高减前次水位标高的差值为本次变化量,每次测得水位标高与初始水位标高的差即为水位累计变化量。

采用SWJ-8090电测水位计进行测量。

基坑内水位变化观测由降水单位实施,可采用降水井定时停抽后量测井内水位的变化,见图5-4。

 

图5-4水位管安装示意图

六、监测点布置

1、围护墙顶垂直和水平位移监测

在基坑围护墙顶上布设垂直和水平位移监测点,在基坑开挖前埋设,测点利用带帽钢钉直接布置在围护墙顶部上,并测得稳定的初始值。

基坑围护墙顶拟布设围檩点23个,编号WL1~WL23,具体位置见附图。

2.围护墙体侧向变形监测

在钻孔灌注桩内埋设与其等深度(与地墙钢筋笼同样长度)的带导槽PVC塑料管,以监测围护结构侧向变形。

选择在可能产生较大变形的部位,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在基坑四周计划布置10个测斜孔,编号为CX1~CX10,具体位置见附图。

3、立柱桩沉降监测

为观测基坑开挖过程中立柱沉降情况,掌握基坑支护系统的稳定性,了解基坑施工对立柱的影响,在立柱桩的顶部进行设点。

拟设置立柱垂直位移监测点7个,编号为LZ1~LZ7,具体位置见附图。

4、支撑轴力监测

在钢筋混凝土支撑内埋入砼应变计来测定支撑的轴向受力。

应变计埋设时应布置在支撑断面四角主筋上。

在钢支撑表面安装表面应变计来测定支撑的轴向受力,应变计安装时分左右两侧进行,对称布设。

以便消除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弯矩,准确确定轴力数值。

在第一、二、三道钢筋混凝土支撑相同位置上均拟布设11组支撑轴力监测点,共计33组,编号ZLi-1~ZLi-11(i为支撑道数)。

具体布置见附图。

5、坑外地下潜水水位监测

在基坑止水帷幕外侧约2m处布置水位观测孔,每孔深度6米。

基坑围护周边拟布设7个水位观测孔,编号SW1~SW7;具体位置见附图。

6、周边地表沉降观测

垂直于基坑边的周边地面上布设7个断面,每个断面拟布设5个地表沉降监测点,编号DM1-1~DM7-5,共计35个点,具体位置见附图。

7、周边房屋垂直位移监测点

对基坑周边3栋多层建筑物进行沉降监测,拟布设36个监测点,编号F1~F36。

具体布置见附图。

8、周边地下综合管线垂直和水平位移监测

A、监测点布置原则

◆取硬管线(如雨水、污水等);

◆取埋设管径最大的管线;

B、监测点布置

监测点位布设根据管线协调会中各管线公司提出意见确定。

本次监测工作管线主要分布在周边马路上,地下管线尽可能以管线敞开井、阀门井、窨井等的井口地面结构作为直接观测点,不便设置直接观测点的地下管线在其相应路面设置间接点观测,具体布置见附图。

本次拟布设各类管线监测点74点,其中:

Ø电力管线监测点17点,编号D1~D17;

Ø上水管线监测点23点,编号S1~S23(其中S15为直接点);

Ø市话管线监测点15点,编号H1~H15;

Ø煤气管线监测点13点,编号M1~M13;

Ø信息管线监测点6点,编号X7~X12(其中X7为直接点);

所有测点均进行垂直位移观测,距离基坑最近的管线点同时进行水平位移监测。

监测点固定好后,用水准仪测得监测点的标高,并以两次测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初始标高;用全站仪测得各监测点的初始轴线。

9、坑外地下承压水水位监测

在基坑止水帷幕外侧约2m处布置承压水水位观测孔,孔深度根据设计要求布设。

基坑围护周边拟布设4个水位观测孔,编号C1~C4;具体位置见附图。

表6-1检测点数一览表

序号

监测项目

合计布点数量

备注

1

围护结构顶面垂直和水平位移

23

水平、垂直位移为共同点

2

围护墙侧向水平位移

10

3

支撑轴力

33

4

立柱桩沉降

7

5

坑外地下潜水水位

7

6

周边地表沉降

35

7

周边房屋垂直位移

36

8

周边地下管线垂直和水平位移

74

最近基坑管线测量其水平位移

9

坑外地下承压水水位

4

七、监测频率与资料整理提交

1.监测初始值测定

为取得基准数据,各观测点在施工前,随施工进度及时设置,并及时测得初始值。

测量基准点在施工前埋设,基准点不少于3个,并设在施工影响范围外。

监测期间定期联测以检验其稳定性。

并采用有效保护措施,保证其在整个监测期间的正常使用。

2.施工监测频率

该基坑施工监测从桩基施工开始至±0.00结束,拟定监测频率见表7-1

表7-1监测频率一览表

工程桩、围护结构施工期间

基坑开挖至第一道支撑(支撑施工期间)

第一道支撑下挖土至底板浇筑完成后3天

底板浇筑完成后3天至地下结构施工至±0.00

围护结构顶面

垂直、水平位移

1次/7天

1次/3天

1次/天

1次/3天

围护墙侧向变形

1次/7天

1次/3天

1次/天

1次/3天

支撑轴力

1次/天

1次/3天

立柱桩沉降

1次/天

1次/3天

坑外潜水水位

1次/7天

1次/3天

1次/天

1次/3天

周边地表沉降

1次/7天

1次/3天

1次/天

1次/3天

周边建筑垂直位移

1次/7天

1次/3天

1次/天

1次/3天

周边管线垂直、水平位移

1次/7天

1次/3天

1次/天

1次/3天

支撑拆除期间频率为1次/天。

说明:

原则上,检测频率按照上表执行。

如有特殊情况经委托方同意后,可按下列原则进行调整。

①现场监测将采用定时观测与跟踪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②监测频率可根据监测数据变化大小进行适当调整;

③监测数据有突变时,监测频率应加密;

④各监测项目的开展、监测范围的扩展,随基坑施工进度不断推进;

3.报警指标值

监测报警指标一般以总变化量和变化速率两个量控制,累计变化量的报警指标一般不宜超过设计限值。

参照规范要求,本工程报警指标见下表7-2

表7-2监测报警值一览表

监测项目

报警值

日变化量(mm/d)

累计变化量(mm)

围护结构顶面垂直位移

3

35

围护结构顶面水平位移

5

35

围护墙侧向变形

3

30

支撑轴力

第一道450T;第二道850T;第三道650T

立柱桩沉降

3

30

坑外潜水水位

200

1000

周边地表沉降

2

20

周边建筑垂直位移

2

10

周边管线垂直、水平位移

2

10

4.资料整理、提交及流程

每次观察数据经检查无误后送入微机,经过专用软件处理,自动生成报表。

监测成果隔天提交给业主、监理、总包及其它有关方面。

如果监测结果超过设计的警界值即向委托方发出警报,提请有关部门关注,以便及时决策并采取措施。

监测工程结束后三周内提供监测总结报告。

工作流程见图7-1所示:

 

 

图7-1工程流程图

 

八.技术保证和应急处理措施

1、测试方法

(1)在具体测试中固定测试人员,以尽可能减少人为误差;

(2)在具体测试中固定测试仪器,以尽可能减少仪器本身的系统误差;

(3)在具体测试中固定时间按基本相同的路线,以减少温度、湿度造成的误差;

(4)在具体测试中用相同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以减少不同方法间的系统误差。

2、测试仪器

(1)测试仪器在投入使用以前,经检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方可使用;

(2)在每天的测试之前均应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自检,并详细记录自检情况,使用完毕后记录仪器运转情况;

(3)使用过程中若发生仪器异常的情况,除立即对仪器进行维修或调换外,同时对该仪器当天测试的数据进行重新测试。

3、监测点保护

对测量工作中使用的基准点、工作点、监测点用醒目标志进行标识的同时,对现场作业的工人进行宣传,尽量避免人为沉降和偏移,对变化异常的测点进行复测;

4、数据处理

(1)使用论证通过的专业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2)数据处理以后汇成报告必须经过作业人员自查、互检,作业组长总检,项目质量负责人的过程检查后,方可盖章送出;

(3)测试数据发生异常后,应及时与项目审核人、审定人联系,共同协商解决。

5、应急处理措施

4.1根据监测报警值,我单位制定了预警、报警措施,即当监测数据变化达到报警值的80%时,监测人员应结合工况分析数据合理性,如监测数据连续三天达到报警值的80%以上时应告知工程现场各方,以达到预警作用;如监测项目达到报警值应在监测速报中加盖红色报警章,并立即告知工程各方,以达到报警作用;如监测数据累计值达到监测报警值的110%时,以工程联系单的方式通知工程各方。

确保为工程各方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数据,为工程施工决策提供依据。

4.2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进行危险报警,并敦促工程相关各方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

(1)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

(2)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等;

(3)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

(4)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

(5)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渗漏等;

(6)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

4.3成立应急监测小组,应急监测小组仪器设备和各成员职责和分工附件2。

九、服务承诺

1.时间承诺

严格遵守合同规定监测频率对涉及到各个监测项目进行监测,如遇到特殊情况或客户特殊要求,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的调整监测频率,保障监测工作的有序进行。

2.质量承诺

坚持“数据准确、方法科学、行为公正、服务诚信”的质量方针,保证出具数据和报告质量的真实、可靠、准确、有效。

3、公正性声明

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认可机构的要求,履行法律义务,承担法律责任;

⑵坚持公平、公正、公开、自愿的服务原则;

⑶坚持独立检测、独立判断,诚实运作。

十、协助条件

1、提供施工组织设计、场地平面图、施工进度;

2、布置、埋设监测器材时提供电源、石料、水泥和人员配合等;

3、现场各方应注意监测点的保护;

4、委托方应与周边房屋的居民协调好关系,以便于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编制:

审核:

批准:

联系电话(传真):

xxxxxxxxx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二○一一年八月三十一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