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现场会发言提纲蚌埠二中.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1558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性学习现场会发言提纲蚌埠二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研究性学习现场会发言提纲蚌埠二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研究性学习现场会发言提纲蚌埠二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研究性学习现场会发言提纲蚌埠二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研究性学习现场会发言提纲蚌埠二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究性学习现场会发言提纲蚌埠二中.docx

《研究性学习现场会发言提纲蚌埠二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性学习现场会发言提纲蚌埠二中.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研究性学习现场会发言提纲蚌埠二中.docx

研究性学习现场会发言提纲蚌埠二中

安徽省蚌埠二中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汇报

庄大传

2002年3月26日

一、科技俱乐部中的研究性学习

1998年,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学生的需求和作为对现有学科教学内容的补充、拓展和延伸,学校在非毕业年级组织了“生物与环境”、“发明创造”、“天文”、“演讲”、“形体”等十几个俱乐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自愿选择参加某一个俱乐部的活动。

俱乐部由学生任部长,学校指派指导教师,师生共同确定活动内容,制定活动计划,以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自主性和主体性。

俱乐部每周活动一次。

由于活动课内容的限制,我们在“生物与环境”和“发明创造”两个俱乐部中组织学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

科技俱乐部中的研究性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通过科技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一部分师生了解了研究性学习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锻炼出一支优秀的指导教师队伍;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为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奠定了基础。

二、我校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认识

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历史任务。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战线跨世纪的重点工作,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必由之路,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事,进行课程改革,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是贯彻“全教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之一。

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新课程计划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集中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方向。

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国际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

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反映和回应了时代对教育的需求,是信息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课程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具有自主性、开放性、综合性、探究性、实践性的课程形态,它围绕学生从自身学习和生活中寻找的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实验,得出结论。

这种开放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

课程的价值

“研究性学习”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进行社会实践,亲历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使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索,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态度。

因此“研究性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课程价值。

实施课程必须勇于创新

研究性学习课程与传统课程在课程内容、展开方式、指导方法、学习方法、价值取向、评价标准上都有很大不同,原来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需要,目前又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必须勇于创新,避免用固有思维去思考问题,用固有方法去解决问题,最终造成穿新鞋又回到应试教育的老路上去,因此,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在组织结构、管理模式、指导方法上创新,才能保证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的实现。

三、我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概况

实践表明,研究性学习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精神,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教师通过辅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有了较大转变。

研究性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必要在全体学生中推广。

2000年秋季,根据新教学大纲要求,我校在高一年级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2001年秋季,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

目前,高二年级第一轮研究性学习已经结束,正在进行的高二第二轮和高一第一轮研究性学习已进入论文答辩阶段。

我校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每周安排三课时,高一、高二全体教师和部分高三教师都参加了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参与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69%(初三、高三部分教师没有参加课程的开设),明年,全体教师都将参加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

2000级高一的550名同学共提出626个课题,成立了83个课题组,经过一年的研究均已结题,部分论文被收录在学校编辑的《研究性学习专辑》中。

2002级高一、高二分别成立了161和129个课题组,现在部分课题已经开始答辩,其他课题将在四月份完成答辩工作。

研究性学习以课题组为单位活动。

教务处将课题按学科分类,每个学科在同一教室活动,这样每个课题组都有固定的活动教室。

指导教师分为不同的学科组,在相应的教室为课题组提供咨询和指导,与学生一起进行课题研究。

在研究性学习时间内,学生可以在教室讨论研究、整理资料、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到计算机教室上网搜索、下载资料,到实验室做实验、经教务处同意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到校外考察。

在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内,图书馆、阅览室、计算机教室、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学生也可利用课余的其它时间申请使用以上各室。

课题组的每次活动都要做活动记录,做采访或实验记录。

指导教师要做指导记录。

这些记录既是重要的研究资料,也是对课题组活动考评的依据。

经过一年的开课实践,我们认识到,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在开放的现实情境中实施的、是强调亲身体验和问题解决的、基于项目学习的课程形态,与传统课程有明显区别。

见下表:

序号

内容

传统学科课程

研究性学习课程

1

教学组织基本形式

以班级为单位

学生自发组成课题组

2

学习内容

按国家制定的大纲、教材、课程计划,由教师决定

依据学校拟定的课程实施计划、阶段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寻找课题,自己确定研究课题

3

知识结构

循序渐进、系统的

多学科、具有综合性、跨越性

4

学习载体

国家统编教材

学生教师共同产生的项目、课题

5

学习方式

被动接受

主动探索,学会学习

6

教学活动方式

在固定的教室上课

在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教室研究或走出校门在有关单位考察

7

教师作用

传授书本知识,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

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只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来源

8

师生关系

教师居高临下,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

师生组成同一学术团体,在同一起点上平等的参与学生的研究

9

学习周期

以学期为固定周期

以课题大小不同,无固定时限,其周期为提出问题、研究实施、总结展示三个阶段

10

学习评价

以成绩高低评价学生优劣,教师是评价者、内容是知识掌握

评价标准多元,学生是评价主体,评价内容是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以及研究能力

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选择研究课题的自主性、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学习方式的探究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研究过程中问题的生成性,研究结果的多样性,决定了这门课程形态与传统学科课程有着根本上的不同,因此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式。

四、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程序

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程序图

 

其流程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选择课题、研究课题、得出结论。

五、我校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管理

组织结构

根据我校一年多的开课实践,建立了如下的实施课程的组织结构:

 

组织中各部门的职责是:

①学校:

制定规划,提供技术支持等保障。

②教务处:

培训教师和学生,制定教学计划、规章制度,组织教研,对课程展开的过程进行管理,组织对师生的考评,开发学习资源。

③年级组:

承担课程展开过程的管理,组织教师对指导方法进行探讨。

④教师:

与学生一同参加研究,对研究方法进行指导,对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安全负责。

⑤学生:

学生既承担课程展开和课程管理的职责,又是学习的主体。

从以上可以看出,开课过程中教务处充当了多重角色;年级组承担了部分教研和展开课程的任务;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参与开课的每个人都是管理者。

培训工作:

教师培训分岗前培训和在线培训(活动过程中的培训)两个阶段进行。

岗前培训利用开学前的一段时间在全体教师中进行。

举办专题讲座,介绍研究性学习以及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的、意义、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操作模式、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方法。

通过岗前培训可以使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有初步了解,但要教师掌握研究性学习的规律和指导方法还必须通过实践和不断的学习,因此要对教师进行在线培训。

在线培训的方式之一是针对重点问题举办专题讲座。

为了增强培训的时效性、灵活性,减少集中学习的时间,在线培训的另一种方式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实时培训。

我们建立了“研究性学习网站”,在课题研究的每一个阶段,网站都介绍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供教师学习,给教师以具体的指导。

“研究指导”栏目介绍研究性学习的步骤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典型案例”给同学以具体的指导;“酷站链接”为寻找资料接通了相关的网站;“教师交流”提供了交流经验的园地;“本周论坛”为师生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体会提供了讲台;“公告栏”为管理部门发布管理信息建立了顺畅的渠道。

每轮研究性学习开始前学校都要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先做研究性学习动员,再开设研究性学习讲座,介绍如何提出课题、选择课题;介绍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介绍我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经验和成果。

制度保障:

教务处为每个年级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制定了教学计划,为每个课题组聘请了指导教

师、安排了活动地点,做到了时间、地点、人员、设备四落实,保证了课程有序展开。

资源管理:

学校制定了图书馆、资料室、实验室、计算机教室为研究性学习提供服务的制度,为学生制定了使用这些设备的制度,保证了课程的需要。

过程管理:

为了对动态中的研究性学习进行管理,我们研制了“研究性学习管理软件”。

每次活动后,课题组的同学通过校园网络将本次活动的内容和下次活动的各种信息输入到研究性学习数据库。

教务部门通过查阅“本次活动内容”,了解各课题组的活动地点、活动进程以及教师的指导情况,通过查阅“下次活动内容”安排下次活动的场地和设备,有针对性的对某些课题组的活动情况和某些教师的指导情况进行考察;教师通过查阅可以知道下次需要指导的内容,以便提前准备;学生通过查阅其它组的活动内容,可以找到协作伙伴,得到启发、鼓舞和督促。

每一次输入都为课题组的研究留下了清晰的脚印。

以上措施实现了对课题研究的实时跟踪,基本上解决了研究性学习的动态管理问题。

评价管理:

为了对学生的课题研究工作和教师的指导工作进行评价,学校制定了《蚌埠二中对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师的考评办法》和《蚌埠二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学生成绩评价表》。

课题评价分三个阶段进行。

班级评价:

所有课题组在班级宣读论文,由全班同学进行评价,课题组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论文。

这种评价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作用。

学校评价:

由教务处组织若干答辩组,聘请答辩组成员(有关专家、教师、学生),按课题组研究内容将课题组安排到相应的答辩组答辩,由答辩组评定课题研究成果。

以此为依据确定课题组成员这门课的学习成绩。

专家评价:

答辩组从所考核的课题组中选出优秀课题在全校展示,并从中选出有创新性的课题参加省、市各种比赛,由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和指导。

后期管理:

在答辩组评选出优秀课题的基础上,教务处组织全校性的展示会,让在研究性学习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课题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让在研究性学习中获得深刻体验的学生介绍他们的感受。

以此推动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

教务处抽调专人负责研究性学习档案,从学生提出的原始课题、课题组分组情况、研究过程中的检查记录到所有研究论文全部分类保存,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绩记入学籍档案。

最后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供以后的同学参考。

六、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

蚌埠二中学生研究项目获奖情况一览表

级别

年份

项目名称及奖次

颁奖单位

国际级

2000年

蚌埠地区沱湖天井湖银鱼生态调查

第51届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集体项目二等奖

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组委会

国家级

2001年

双轴自动跟踪太阳能集热器

明天小小科学家评比二等奖

教育部、周凯旋基金会

中国科协

国家级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