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考点文化传承与创新6 精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55625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考点文化传承与创新6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政治考点文化传承与创新6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政治考点文化传承与创新6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政治考点文化传承与创新6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政治考点文化传承与创新6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考点文化传承与创新6 精品.docx

《高中政治考点文化传承与创新6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考点文化传承与创新6 精品.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考点文化传承与创新6 精品.docx

高中政治考点文化传承与创新6精品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

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10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选择题

1.(2018·福建文综·T33)

下列选项能体现漫画寓意的有 (  )

①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②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

③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前进的包袱

④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解题指南】本题是一道漫画题,解答漫画题关键是读懂漫画的寓意。

本漫画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创新的理解。

【解析】选D。

实现文化创新既要继承,又要发展,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根基,①②观点错误。

漫画强调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前进的包袱,要进行文化创新,让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③④符合题意。

2.(2018·山东文综·T22)

茂腔是山东独特的地方戏曲。

由茂腔经典剧目《墙头记》改编制作而成的茂腔动漫剧,既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又不乏时尚元素,深受观众喜爱。

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

A.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C.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D.不同地方文化存在着共性和普遍发展规律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作用。

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题眼“既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又不乏时尚元素,深受观众喜爱”,联系教材中文化创新的意义即可。

【解析】选B。

通过对经典剧目改编创新,得到观众喜爱,表明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B项符合题意。

A、D两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项观点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3.(2018·山东文综·T23)

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

这说明 (  )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解题指南】本题以全球“汉语热”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文化交流与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由“汉语热”、孔子学院可以联想到文化交流与传播途径、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等知识。

【解析】选D。

我国通过举办孔子学院这一途径,传播了中华文化,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①④符合题意。

通过上述材料还可以看出,中国的语言文化得到世界的认可,③符合题意。

中国的巨大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体现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②不符合题意。

故选D项。

4.(2018·江苏单科·T20)彩色动画影片《大闹天宫》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影响几代中国人,其后通过录像带、VCD、电视重播使其影响更加广泛,甚至登陆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如今人们还可以在网络上观看3D版的《大闹天宫》。

这表明 (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C.通俗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

D.文学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要有效提取“录像带、VCD、电视重播、3D版”等有效信息。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科技与文化的关系。

题干体现的是先进的技术加快了文化的传播,体现了科技对文化的影响,故选B。

A、D的说法题干没有体现。

C本身错误,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

5.(2018·江苏单科·T21)100年来,中华书局以出版古籍和经典为特色。

如今他们把自身的定位从“传承者”扩展为“传播者”,既出版古籍学术著作,又出版面向大众的“解读经典”式图书,丰富了文化市场,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

由此可见 (  )

A.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发展要兼收并蓄

C.文化融合离不开博采众长

D.文化繁荣要锐意创新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要分析中华书局成功的原因。

【解析】选D。

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中华书局原来只作为传承者,现在发展为传播者,是因为他们在不断创新,说明了文化繁荣要锐意创新,故选D。

A说法正确,但题干没有涉及物质载体。

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没有体现,B、C不选。

6.(2018·浙江文综·T31)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的文化元素多半是中国的。

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场景是中国的。

但熊猫阿宝怎么看都不像中国的大侠。

这告诉我们 (  )

①文化符号比文化精神更重要

②繁荣我国文化应借鉴好莱坞的文化创新理念

③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解题指南】做好本题需要很强的理解能力,关键是理解《功夫熊猫》的文化构成既有中国元素,又有美国元素。

【解析】选B。

文化精神比文化符号更重要,①观点错误;材料呈现出好莱坞的文

化创新理念,理应借鉴,②符合题意;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创新,③观点错误;功夫和熊猫都是中国的文化特色,体现文化是民族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美国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创作的电影《功夫熊猫》风靡世界,说明文化是世界的,④应入选。

7.(2018·天津文综·T11)由我国著名艺术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在澳大利亚演出,引起轰动。

这个蕴含现代文化观念、充满美丽安宁意境、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剧,在澳大利亚观众中产生了认同感和亲切感。

该剧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的根本原因是 (  )

A.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

B.中华文化与澳大利亚文化具有巨大的反差

C.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D.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能得到世界认可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正是因为歌舞剧《云南映象》蕴含现代文化观念,充满美丽安宁意境,体现了不同民族共同的情感,体现了中外民族共同的生活规律,因而虽然具有浓郁民族风情,也能被其他民族所接受。

【解析】选C。

思考设问“该剧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的根本原因”,明显B不选,C入选;A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D说法不符合实际,也不选。

8.(2018·广东文综·T30)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并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被称赞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这体现了文化 (  )

①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源于实践,引导实践的发展

③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④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文化环境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题指南】本题以雷锋精神的作用为背景,考查文化传播及影响。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既不添加也不忽视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解析】选B。

产生于我国的雷锋精神被誉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体现了①;材料没有涉及“雷锋精神”的产生,②中“源于实践”与材料无关;③正确看到了雷锋精神的作用,符合材料中“雷锋精神”是“精神财富”这一信息;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环境”,排除④。

故选B。

9.(2018·广东文综·T31)广东某县依托葛洪等历史名人的文化遗产,致力于挖掘当地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和宗教文化,力塑文化旅游品牌。

该县的这一做法是基于 (  )

①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④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文化继承与发展、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等知识。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确文化遗产承载着传统文化,并进而考虑到文化继承;从力塑文化旅游品牌,看到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解析】选D。

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①错误;②否认了文化发展的相对独立性;依托文化遗产力塑文化旅游品牌,体现了③④。

故选D。

10.(2018·海南单科·T18)为制作纪录片《中国古建筑》,某摄制组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在全国各地拍摄了101处古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已消失的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

该纪录片的播出助推了中国建筑文化热。

这表明科学技术 (  )

①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

②决定并改变当代建筑文化的性质

③是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④是促进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题指南】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技术对文化传播的作用。

分析材料,恰当把握科学技术在文化传播及对实践的作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析】选B。

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再现已消失的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体现了①;纪录片《中国古建筑》的播出助推了中国建筑文化热,体现了④;②③夸大了科学技术对文化的作用。

故选B项。

11.(2018·北京文综·T25)优秀城市雕塑作为公共环境艺术作品 (  )

①体现了城市环境对雕塑风格的依赖

②反映了雕塑理念与城市环境的统一

③体现了城市环境是时代精神的产物

④反映了历史情怀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题指南】本题既涉及文化的实质,又涉及发展文化的基本要求;既涉及文化生活的主干知识,又需要对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正确理解,要求考生能够综

合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文化现象进行全面解读。

【解析】选C。

文化具有多样性,城市雕塑要符合雕塑艺术的基本理念又要符合城市本身的具体特点,而不能“千城一面”,①错误,②正确;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创新需要在继承中发展,③错误,④入选。

二、非选择题

12.(2018·新课标全国卷·T39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

《寿域神方》记载:

“治头脑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涎即愈。

”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

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在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1988年我国发现了一棵野生龙脑樟树!

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

他们深入研究中医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树原料林,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传统龙脑提取方法,开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药文化的作用。

(12分)

【解题指南】第

(1)问考查科技对文化发展的作用,回答本问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全面提取科技促进文化发展的信息。

【解析】回答第

(1)问,要注意围绕科技,材料主要涉及科研人员利用现代科技开发了新产品、实现了文化创新,培育原材料、建立资源基因库促进文化传承,通过电视、网络等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等。

这些信息说明现代科技有利于文化创新,有利于文化传承,有利于文化传播。

总之,科技促进了文化发展。

答案:

(1)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代科技有利于培育珍稀中医药植物,开发新产品,促进中医药文化创新;有利于建立中医药植物资源基因库,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

13.(2018·北京文综·T38(4))

作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要面对东道国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宗教信仰等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

(4)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应对上述挑战应有的正确态度。

(6分)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

知识方面,涉及到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多样性的影响、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究和论证问题。

【解析】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势必要面对和解决不同文化的差异与冲突问题,势必要处理企业文化发展与企业效益提高的关系,这就要做到坚持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同时在发展企业文化时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做到文化的借鉴、融合与创新。

答案:

尊重文化多样性,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应尊重东道国的文化。

跨越文化差异,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14.(2018·广东文综T37

(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当前,我国文化“走出去”的行动不断加强,但还存在较多问题。

如某

些国产电影因缺乏想象力、制作工艺粗糙、营销手段落后等,在国际电影界备受冷落。

但文化“走出去”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如中国交响乐团在德国演奏了改编制作的交响京剧《贵妃醉酒》,以德国人喜爱的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国京剧的魅力。

因此,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的认识。

【解析】第

(2)问考查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可从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的必要性和怎样才能“走出去”两个角度解答。

答案:

(2)①文化“走出去”能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升综合国力。

②文化“走进去”是文化“走出去”的深化,只有被其他文化了解和接受,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走出去”。

③要推动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文化创新意识,提高创作能力,把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提升文化产品的思想性、艺术性。

④通过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创造出能为其他文化接纳、欣赏的文化产品。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