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55405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教学设计.docx

《《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教学设计.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教学设计.docx

《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教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教学设计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1~10各数的认识。

包括数的读、写、组成、大小比较以及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等内容,利用这一点来进行类推教学,相信困难不会很大。

目前学生对10以内数的认识已经掌握,本单元的学习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扩充和引申,并对知识掌握的要求有所提高,本知识点建议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进行学习。

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能正确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4、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初步培养观察、估算能力。

6、继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三、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四、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及比较它们的大小。

2、能正确掌握数位:

十位与个位。

3、能正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

熟练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五、本单元知识框架

数数→读数→顺序和大小→写数→个位和十位→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能认、读、写11---20各数。

2、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

3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计划课时

授课日期

《11~20各数的认识》第84页—86页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

2、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培养估算能力。

4、继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1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掌握10加几和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

2、通过看图列式,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

练习课

查缺补漏

1

合计

3

八、各课时教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等方法,认识11~20各数,理解数的顺序、大小、并学会数数。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10个一是1个十,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树立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认识个位和十位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读、会写11――20各数,掌握数的组成、顺序及大小。

2、认识十位与个位。

难点:

理解计数单位“十”,建立“十进制“的概念,

三、教学活动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基础训练:

3+2=2+7=10-9=7-4=8-4=

6+4=6+3=5+5=9-8=8+1=

二、新知学习: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1、引入

⑴小朋友,你们成为小学生后,你们的爸爸妈妈非常关心你们的学习,小明妈妈也为他准备了许多学习用品,你看,铅笔就买了这么多。

(教师拿出放有12枝铅笔的笔筒)

⑵猜一猜,有几枝?

⑶到底几枝?

你有什么好办法?

(数一数)怎样数?

⑷再拿出另一个放有20枝铅笔的笔筒,问:

这里有几枝?

肯定比12枝多,到底有几枝?

(数一数)

师:

一枝一枝地数,你感觉怎么样?

(慢、麻烦)

2、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很快地数出12根小棒,把多余的推到一边。

(生数小棒)

3、揭示课题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

请小朋友想一想,这些小棒怎样摆让别人也很快地看出是12根?

2、摆小棒,感知“十”。

⑴动手操作、摆一摆。

⑵同桌交流,看看别人是怎样摆的?

⑶全班交流。

①你是怎样摆的?

上台展示

a.||||||||||||

b.||||||||||||

c.||||||||||||

d.||

e.……

②比较:

你认为哪一种摆法就能很快看出是12根?

为什么?

【备选】若学生意见不统一时,用课件演示每幅画面出现的2秒后消失,问:

有几根小棒?

(1)|||||||||||||||||||||

(2)|||||||||||||||||||||

(3)||

③现在你喜欢哪一种摆法?

那就用我们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再来摆一摆刚才的12根小棒。

⑷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这一捆有几根?

(10根)也就是10个一,几个十?

(1个十)

小结:

10个一是这一捆,1个十也是这一捆,所以我们就说10个一是1个十。

3、摆小棒,说组成。

⑴师摆13,边摆边说。

1个十,3个一组成13。

反过来也可以说13是由1个十,3个一组成的。

⑵生摆15,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⑶摆一个比10大且不超过20的数,你喜欢摆几就摆几?

①你摆了几,让其它小朋友说说你摆了()个十,()个一。

②说说你摆了()个十,()个一,让小朋友猜你摆了几?

小结:

要摆一个十几的数,比较简单的方法是先摆一个十,再摆几个一。

4、看直尺,理解数的顺序、大小。

刚才小朋友认识了一些数,这把尺子上也有一些数。

⑴放到投影上放大,0~10。

⑵猜10后面有哪些数?

比19大1的是()。

顺数、倒数。

⑶看到直尺上的数,你知道了什么?

如:

比11大1的数是12。

18的邻居有19和20。

15的前面是(),后面是()。

……

⑷现在你能按一定顺序给这些数据排排队吗?

11、13、15、10、14

5、认识数位

(1)利用计数器认识“个位和十位”的位置

(2)教学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3)看计数器的算珠写数,看数字在计数器上拨珠(或画珠)

(三)、巩固练习、实践运用

基础练习:

1、填空:

(1)1个十和6个一组成( )。

(2)17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20里面有( )个十。

(4)一个两位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都是1,这个数是()。

(5)和1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2、做课本第85页的做一做和第87页的4、5题

3、做课本86页的做一做

提高练习:

1、课本第87页的第2题

2、用1、0、2这三张数字卡片,你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3、实际运用

⑴奖红花。

⑵到现在为止,你有几朵红花?

⑶你能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圈一圈,画一画,让大家一看就知道有几朵红花?

②谁的红花最多?

以后自己数出10朵,先圈一圈,再到老师那里换表扬信,这样既帮助自己,又方便了老师。

拓展练习:

动脑筋:

找规律填数。

(1)1、3、5、()、9、()、()

(2)20、()、16、()、12、()

(3)5、()、15、()、()、30

四、课堂总结。

(略)

问题情境的创设,从猜测到验证,让学生感受到数数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这样既尊重学生的起点,检查数数的情况,又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尊重学生的有不同摆法,并一一展示,既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又为-学生感知十进制的优越性提供了丰富的背景材料。

当意见不统一时,教师提供反面材料,让学生通过比较,真实地体验到10根扎成一捆的优越性。

此时把10根扎成一捆不是教师告知的,而是学生通过体验而获得的。

认识计数单位“十”是本节课的难点,在感知的基础上,借助小棒直观操作演示,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通过不同形式的“摆、说”练习,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十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开放问题,把无序变为有序可以是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给予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10加几和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

2、通过看图列式,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三、教学活动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基础训练

1、口算训练:

()+5=9()+4=7()+8=10

10-()=4()-2=85-()=2

6+()=7()+4=910+()=10

2、口答

(1)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多少?

?

?

?

?

?

(2)6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

?

?

?

?

?

?

?

(3)13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1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

?

二、新知学习:

(一)开门见山,直接引入

1、(出示卡片13)这是多少?

2、请你迅速在桌上摆出13根小棒,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是13根。

3、看着你自己摆的小棒图,说一说可以列出什么算式?

4、出示两组算式:

(一)

(二)

10+5=11+6=

8+10=14+2=

1+10=16+1=

10+9=18+1=

问:

请观察第一组题有什么发现?

师:

对,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10加几。

(板书课题)

学生独立计算,问:

为什么能算得有对又快?

小结:

对,十加几就是十几。

练一练:

10+7=10+6=10+4=10+9=

(3)生独立计算第二组题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小结:

计算时只要相同数位上的数进行相加,也就是个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加十位上的数。

练习:

11+3=13+5=12+4=16+2=

师:

在加法算式里,我们把相加的两个数都称“加数”,等号后面的数称“和”。

(4)出示第三组算式:

13-1=

15-2=

18-6=

17-7=

师:

刚才我们研究10加几时是先观察---发现---独立算---说方法这样一步步研究的,下面这一组算式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研究的步骤来研究十几减几。

问:

在减法里每一个数都有它固定的名称,你知道吗?

师:

为了使用方便,科学家们也给它们起了名字,减号前面的数称“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称“减数”,等号后面的数称“差”。

你是怎样算的?

小结:

当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大于减数时,计算时就用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去减减数,十位不变。

5、计算下面各题,看你能发现什么?

10+3=13-3=

3+10=13-10=

11+2=13-2=

2+11=

通过比较:

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分析—做题—说算法的过程,让学生理解10加几的计算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做题—说算法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看图填空:

2、直接写出得数

10+7=14-4=

11+3=13-2=

3、连线

4、

提高练习

1、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6-()=615-()=10

10+()=178+()=18

2+()=12()=10=19

3、填一填。

()+()+()=1819-()-()=()

拓展练习

用3、13、16、18中的三个数写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的算式。

知识检测:

1、口算比赛。

(2分钟)

11+2=13-1=10+7=15-5=

8+10=16-4=13+3=19-3=

10+10=17-5=15+4=20-20=

16+1=18-3=11+7=14-4=

2、看图写算式。

()()=()

()()=()

()()=()

()()=()

在()里填上“+”或“—”

10()7=1718()8=1010()10=20

3()10=1320()20=05()13=18

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9+()=19()-6=1012+()=166+()=10

10+()+()=1219-()-()=6

5、填一填。

18的个位是(),十位是();

1个10和5个1合起来是();

13里面有()个10和()个1;

15里面有()个1和()个10;

17的前面是(),后面是()。

在()里填上“<”、“>”、“=”。

13()1514-2()1210()10+510()10-0

13-2()12-217()10+813+2()16

7、看图列式计算。

(1)

()〇()=()

(2)

14个

()〇()=()

(3)

18个

()〇()=()

全堂总结(略)

认识钟表(整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认识钟表(整时)

二、?

设计思想

本教学设计以小学数学新课标为依据,以师生互动教学为指导,以生动形象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为目的,以课堂为依托来实现教学。

三、?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认识整时”,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让学生直观认识钟面,直观认识整时,初步体会时间的含义.在教学时,我把教学内容分为“认识钟面”和“认识整时”两大部分.

四、?

学情分析

闹钟是学生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的好朋友,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认识钟表,认识钟面,对所学知识产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浓厚的兴趣。

五、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学会认整时。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六、教学重难点:

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

七、?

教学策略与方法

互动教学,即教师与学生采用提问式对话的方式,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在对话中,教师边指导、边释疑,并加以适当的鼓励,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

通过师生的认知互动、情感互动、实践互动等改善课堂人际关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八、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远程教育资源课件一套,钟面模型,电子表一个。

学生准备:

学具钟一个。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激趣引入,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

1.出示钟面模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说,并适时板书)

2.小结:

钟面上有两颗针,这颗更长、更细的就是分针;这颗更短、更粗的就是时针;另外,钟面上还有12个数,数字的旁边还有12个大格。

(二)教学整时

1.创设情景,教认7时。

(课件出示)

写字间的墙上有一面钟,仔细观察:

钟面上哪颗针是分针?

哪颗针是时针?

这时钟面上的时间是多少?

(7时)也就是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教写7时:

先写一个“7”,再写上它的单位“时”就可以了。

(师边板书边说)

再仔细观察:

7时的时候,分针指着几?

时针指着几?

2.练习:

老师拨钟,学生认钟(5时、8时、12时、6时)

老师说几时,学生拨钟(4时、9时)

同桌两人合作,一人说几时,另一人拨钟,完成后两人交换。

3.小结:

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几时。

(板书)学生读两遍。

4.教认电子表

出示“电子表”,告诉学生这是一个赛跑时用的表,同时也是一个电子表,那电子表上的时间是怎样表示的呢?

教学电子表形式的写法:

这个写法也表示“7”时,它是电子表表示时间的方法,(板书,边板书边说明):

先写一个“7”,再点上两个圆点,然后再在后面写上两个“00”.(强调两个圆点后面一定要是两个“00”)

三、巩固新知课件展示

1.认钟面上的时间。

2.指导学生完成P92的生活情景图。

观察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图上表示的时间是几时?

小朋友在干什么?

然后指导学生在书上标出所表示的时刻。

小结:

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和学习,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引导学生完成找“时间”。

四、结束新课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

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分针:

长细分针长长指12,

时针:

短粗时针指几就几时.

7时2时

7:

002:

00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一课时9加几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3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

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二、新授

1、组织学生讨论“一共有多少盒?

”的问题。

①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

①点数出结果。

从9接着数。

从4接着数。

②推算出结果。

10加4等于149比lO少1所以9加4等于13。

③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

3、理解“凑十法”。

①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②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

该怎样移动小棒呢?

(指名演示)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

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

所以9加4等于多少?

③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4、解决“踢理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5、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问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引出课题)

三、反馈练习

1、练习二十第l题。

①先说图意再列式。

②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练习二十第2题。

3、练习二十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9加几主题图9+4=13

第二课时9加几的巩固练习

练习目标1、巩固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较熟练计算9加几的口算题。

2、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练习重点能选用自己较熟练的计算方法口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练习难点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练习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并说说两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9+1+59+1+49+1+89+69+59+9

2、指名说说“9+6”、“9+5”、“9+9”这三题计算时怎样想

3、出示口算卡片。

(1)开火车口算9-2=9+6=9+10=9+2=7-5=9+9=10-5=9-5=9-6=9+4=9+8=9+0=

(2)指名口算4+5+3=6+3-2=9-2+4=9-4+3=10-l+5=2+7+9=

(3)做游戏找朋友。

教师把9加几的算式卡片和10—18的数字卡片发给学生。

一位学生拿着卡片“9+2”走上讲台说“我的朋友在哪里”另一位同学拿着数字卡片“11”也走上讲台说“你的朋友在这里。

”大家齐读9+2=1I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二十第5题。

2、练习二十第4题。

看图填算式。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题中给出蜜蜂采花蜜的情景图图下是口十口口没有提出要计算的问题。

学生可以根据图意计算“有多少只蜜蜂”也可以根据图意计算“有多少朵鲜花”。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又复习了9加几的计算还复习了应用题和填括号里的计算题大家都学得不错希望课后同学们还要多练习尽快提高计算速度。

板书设计9加几

第三课时8、7、6加几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具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1、教师创设情境体育课可好玩了瞧同学们都在跑步呢。

观察主题图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

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2、小组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

4、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二、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十5。

师8十5应该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2、小组汇报交流。

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师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凑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

问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4、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十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8十4、7十6、6十5的结果吗?

学生汇报。

教师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5、师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l0然后用lO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

6、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几的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方法一样都是利用“凑十”。

那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目8十9看哪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汇报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做一做”。

1、第1题。

“圈一圈”完成凑十的过程再算出得数。

2、第2题。

先让学生说出凑十过程再填在书上。

3、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练习。

1、练习二十一第1题。

先让学生看图描述画面。

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分类方法确定两个加数获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92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8、7、6加几8+5=138+9=178+4=127+6=136+5=11

第四课时8、7、6加几的巩固练习

练习目标1、巩固8、7、6加几的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

2、培养学生细心计算和认真仔细审题的学习习惯。

练习重点巩固8、7、6加几的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

练习难点培养学生细心计算和认真仔细审题的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练习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6十810—87十54十68十89十96十96十77十87十88十58十9

2、听算。

6十97十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