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5515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八上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八上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八上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八上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上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docx

《八上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上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docx

八上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

历史与社会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史前时代的含义:

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

第一课人猿相揖别

1、人类的科学起源:

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英国达尔文)

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促使古猿直立行走的直接原因是:

自然条件(地球气候变化,降水减少,森林面积减少,退化成草原)直立行走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

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是人类诞生的标志。

3、人类化石最早的发现地:

东非大裂谷

我国最早的人类化石:

云南省元谋县的元谋人化石,距今170万年

4、我国古人类分类比较:

史前

时代

(划分

标志:

根据

生产

工具

的变

化)

生活时间

特点

旧石

器时

距今约170万年

云南元谋人

我国境内发现的已知最早人类

距今约100万-50万年

陕西蓝田人

距今约70万-20万年

北京人

保留猿的特征、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距今约3万年

山顶洞人

外貌与现代人基本一样、懂磨光钻孔技术、使用人工火、过氏族生活

新石

器时

距今约1万年

出现了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

距今约7000年

河姆渡人

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水稻、黑陶

距今约6000-5000年

陕西半坡人

黄河流域半地穴房屋、种粟、彩陶

距今约5000-4000年

炎黄尧舜禹

人文初祖、禅让制、大禹治水

5、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特点比较:

旧石器时代:

生产工具:

使用打制石器;生产生活:

靠采集狩猎为主;生活方式:

过着群居生活;

新石器时代:

生产工具:

使用磨制石器;生产生活:

靠种植粮食和饲养家禽为主;生活方式:

过着定居生活;开始使用陶器。

6、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比较:

类别

北京人

山顶洞人

生活地点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穴

生活时间

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距今约三万年

体质特征

外貌特征接近现代人,但仍有猿特征

与现代人基本一致

生产工具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

使用磨制石器,仍以打制为主,懂钻孔技术(骨针)

火的使用

使用天然火

懂得人工取火

生活状况

群居生活

氏族生活

7、人工取火较利用天然火的好处:

人类可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8、使用火对人类进化的作用:

(1)烧烤食物,利于消化,能增强体质,脑的进化;

(2)照明取暖御寒,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3)作为武器,增强了人类围歼或抵御野兽的能力;(4)火的使用,促进了人们对工具的改进和创制等。

总之,火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1、几个最早: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河姆渡人)和粟(半坡人)的国家

(2)土耳其、希腊是最早驯养牛的国家。

(3)墨西哥最早培育出玉米。

(4)西亚是最早驯养羊,种植小麦和大麦地区

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使事物来源相对稳定。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

(1)生产工具有了明显改进,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2)推动了社会手工业的发展。

(3)促使农业村落的出现,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

3、世界上最早的村落出现在西亚地区;中国最早的古村落出现在浙江河姆渡和陕西半坡。

4、河姆渡遗址与半坡遗址的比较

生活时间

地理位置

自然环境

房屋建筑特点

农作物

陶器

河姆渡

遗址

距今约

7000年

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

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

干栏式建筑,高于地面,通风防潮

 水稻

(牛)

 黑陶

半坡

遗址

距今约6000

-5000年

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

气候干旱少雨,河流少

半地穴式建筑,避风避寒

小麦

粟(猪)

彩陶

小口尖底瓶

相同点

都属于新石器时代我国人类遗址;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会建造房屋;建立了农业村落,过着定居生活;都从事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生产。

造成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生活方式不同的原因:

地形、气候、河流分布等自然环境的差异。

5、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的精神生活主要体现在:

(1)艺术:

①绘画:

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②音乐:

牛号角③舞蹈:

舞蹈纹彩陶盆

④饰物:

山顶洞人的项链(原始审美观的萌芽)

(2)初步的科学知识:

半坡出土的小口尖底瓶

(3)宗教信仰的萌芽:

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宗教形式

(4)图腾崇拜:

河南濮阳墓葬中的龙虎堆塑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古史传说:

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的历史依靠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

1、《吉尔伽美什》是迄今所知世界最早的史诗。

《荷马史诗》:

古希腊最早的文学作品

2、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炎帝和黄帝,距今约四、五千年,黄河流域。

神农氏(炎帝):

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轩辕氏(黄帝):

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让下属发明文字,历法、算术、音乐。

嫘祖(黄帝之妻):

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3、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禅让制:

尧舜禹

世袭制:

禹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国家的产生和文字的发明。

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

1、四大文明古国

文明

古国

地理

位置

母亲河

统一

时间

发展线索

共同点

古代埃及

非洲东北部

尼罗河流域

尼罗河

约公元前

3000年

公元前3500年,出现古埃及国家;公元前3100年统一古埃及;公元前15世纪,古埃及成为地跨亚非的军事帝国;公元前6世纪-古埃及被波斯所灭。

都发源于大江大河,受惠于大江大河的哺育,经济以农业为主,都建立了统一的国家

古巴比伦

西亚两河流域

幼法拉

底河

底格里

斯河

约公元前

18世纪

公元前3500年-出现城镇,神庙,宫殿,文字;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定都巴比伦城

古印度

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

印度河

恒河

约公元前

2500年

公元前2500年-出现城市国家;雅利安人入侵,建立一些小国家;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阿育王统一印度半岛

古中国

东亚黄河长江流域

黄河

长江

约公元前

2070年

禹建立夏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第一个王朝夏朝;

公元前1600年-灭夏建商

2、文明产生于大河的原因:

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3、早期国家的形成

文明古国

城市的出现

王权神圣

社会等级

军队与刑罚

古代埃及

孟斐斯

法老,自认是太阳神的儿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统治阶级:

王室僧侣贵族

被统治阶级:

自由民和奴隶

建有常备军P33

古巴比伦

公元前3500

年,乌尔城

汉谟拉比,自称“世界四方之王”

奴隶主;

奴隶

《汉谟拉比法典》P34

古印度

公元前2500

年,摩亨佐·达罗城

阿育王

种姓制度P32

四大等级

古中国

夏朝后期,

二里头宫殿

禹,划定九州,铸造九鼎

商王贵族;

平民和奴隶

有强大的军队,有刑法、监狱

4、印度种姓制度P32——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

地位

等级

等级名称

代表的社会阶层

该阶层的职责或义务

统治阶级

婆罗门

僧侣

掌握宗教祭祀大权

刹帝利

国王、武士和官吏

掌握行政大权

被统治

阶级

吠舍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供养前两个阶层

首陀罗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者

没有任何权利

5、四大古文明中有哪些成果仍然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

(1)、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中国人创造的汉字,都有利于古代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2)、金字塔、“空中花园”等成为世界建筑奇迹。

(3)、埃及人发明的太阳历是世界上最早的历法,后来的罗马历法以及我们今天还用的公历都源于这种历法。

(4)、两河流域的人们创制的星期制度,至今还使用。

(5)、埃及人保存的木乃伊,对解剖学有着巨大贡献。

(6)、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的数字,是世界通用的数字符号。

(7)、古埃及人还推算出圆周率为3.16。

6、告别野蛮---文化(注意青铜文化)

文明古国

文字

建筑和工艺

科学技术

宗教

古代埃及

公元前3000年,象形文字

金字塔(胡夫)狮身人面像

制作木乃伊中掌握解剖学和防腐技术、开始分科治病;太阳历、圆周率3.16,几何学计算面积

阿蒙神

古巴比伦

苏美尔人楔形文字

空中花园

太阴历、星期制、计时法

古印度

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阿拉伯数字)

佛教(阿育王定为国教)

古中国

商朝时,甲骨文

司母戊大方鼎

西汉末年(公元前后佛教传入中国)

7、世界古老文字比较:

古老

文字

各自特点

共同点

发源地

形成时间

发明者

构造特点

书写材料

都从图画文字发展而来,

都有读音,是三地人们进

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文字出现的意义:

文字的产生促进了人类的交流,促进了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象形

文字

尼罗河

流域

公元前

3100年左右

古埃

及人

“画成其物”

芦管削尖为笔写在“纸草上”

楔形

文字

两河

流域

公元前

3200年左右

苏美

尔人

笔画像楔子

削尖的芦苇杆、骨棒作笔,在泥版上写字

甲骨文

黄河流域

(殷墟)

商朝

中国商朝人

“刻成其物”

刻在龟甲、兽骨上

第三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上---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

第一课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

1、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的开端:

爱琴文明爱琴文明起止时间:

公元前2000年--前1200年;爱琴文明的中心:

克里特岛(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城(迈锡尼文明)

2、城邦时代:

公元前8世纪开始,希腊进入城邦时代,雅典和斯巴达是最重要两个城邦

3、雅典的民主制度在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当政时期,达到鼎盛。

最高权力机构:

公民大会主要的行政机构:

五百人议事会最高司法机关:

陪审法庭

陶片放逐法:

(见P51)

4、如何理解雅典的民主制度(见书本P52)(注意一分为二地评价)

5、雅典和斯巴达的比较

经济特点

政治特点

差异原因

雅典

以对外贸易和商业为主,工商业发达

实行民主制度

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城邦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决定的,雅典是沿海城邦,适合发展海上贸易,而斯巴达是内陆城邦,相对闭塞。

斯巴达

以农业为主

实行军事独裁

6、雅典和斯巴达都想压倒对方,彼此征战,消耗很大,公元前5世纪晚期以后,希腊逐渐地衰落了。

这对于我们国家有什么启示吗?

对内始终要团结全国人民,各地区间要相互帮助,不搞小团体主义。

对外我们要互利合作,多对话少对抗,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7、罗马文明(从共和国到大帝国)

时间

重要事件

王政时代

前8世纪~前6世纪

公元前8世纪,罗马在亚平宁半岛中部兴起。

共和国时代

前509年~前27年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执政官;尚武民族)

▲前2世纪,取得地中海世界的霸权

帝国时代

前27年~476年

●公元前27年,屋大维自称“元首”独揽大权,建立罗马帝国。

●2世纪,成为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海,戏称为“罗马人的小澡盆”)●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危机●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为日耳曼人所灭。

●1453年,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所灭

8、西方文化之根是————古希腊古罗马文明

9、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成就

希腊文化

罗马文化

哲学

三大哲学家:

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

文学

《荷马史诗》

史学

史学家:

希罗多德

法学

公元前5世纪中叶,《十二表法》

自然科学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明螺旋提水器和浮力定律、杠杆定律

戏剧

希腊是欧洲戏剧故乡

建筑

雅典卫城、帕提农神庙

凯旋门、古罗马竞技场、万神殿

9、哪些方面说明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为什么说古希腊罗马文化是西方文化之根?

(1)哲学:

现代西方人使用的“哲学”一词最早来自希腊语;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是西方哲学的基础;

(2)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所创造的许多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成为西方近代科学的源头。

(包括阿基米德、欧洲戏剧、希罗多德的历史学)(3)罗马人的《十二表法》是罗马法和欧洲法学的渊源,罗马法是近代西方古国法律体系的基础。

(4)建筑:

今天西方的很多建筑风格都是继承和发扬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风格。

第二课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

中世纪是指从欧洲进入封建社会(476年西罗马灭亡),直到16世纪。

1、中世纪的王国和帝国

(1)、法兰克王国:

日尔曼人中的法兰克人建立

(2)、查理曼帝国:

800年,教皇为查理加冕(教皇为什么要为查理加冕?

查理为何又要跪在教皇面前接受加冕?

(见书本P)

(3)、西欧主要封建国家的建立:

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843年,签订《凡尔登条约》英国(见书本P58)

2、封建制度的形成:

土地层层分封

(欧洲中世纪有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为什么?

(见书本P57)

3、中世纪前期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基督教

(1)、基督教的创始人,创立时间,创立地点和经典是什么?

犹太人耶稣,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圣经》。

(2)、为什么在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产生了基督教?

犹太人民不满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在屡次反抗斗争失败后,才将希望转向宗教,期盼上帝派救世主来拯救他们。

(3)、基督教性质的变化?

在基督教产生之初,它是下层人民的精神寄托和借以斗争的手段。

后来上流社会的人士入教并把持了教会的领导权,使基督教原有的反抗精神逐渐消失,日愈成为罗马帝国维护其统治的思想工具。

(4)、教会为什么积极靠拢王权?

利用国王的力量扩大自己的影响。

它通过各种手段占有大量地产,并经常干涉和控制各国的事务。

(5)后来教会势力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欧洲封建社会鼎盛期,教会不仅垄断了文化教育,而且具有雄厚的经济地位和相当大的政治权力。

4、欧洲中世纪的庄园

庄园的特点:

生产、生活设施齐备;体现出森严的等级界限。

庄园的经济特点:

自给自足

比较农奴与领主的生活,说说农奴的社会地位:

农奴生活的世界以庄园为中心,他们终年辛劳依然得不到温饱,低矮的茅舍内潮湿拥挤,许多人因饥饿和营养不良过早死去。

农奴是社会的主要生产者,但要向封建主缴纳租税、承担杂役。

还缺乏人身自由。

所以他们地位最低,受压迫最重。

5、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1)、城市兴起的时间:

11世纪

(2)、著名的城市有:

巴黎伦敦(政治经济贸易中心);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对外贸易);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手工业)

(3)、什么是行会?

它的目的是什么?

(见书本P60)

6、欧洲中世纪的城市与乡村生活的不同:

(1)生活在乡村的农奴缺乏人身自由,与庄园主人有依附关系;而城市中的市民相对比较自由。

(2)乡村的庄园生活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封闭生活,城市中的商业发达,贸易繁荣,十分发达。

7、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最大特点是:

封建庄园制度、封建农奴制度、封建等级制度、基督教的作用与影响

8、基督教文明与欧洲中世纪:

这一时期,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政治上,欧洲的封建土地制度和等级制度逐渐形成;经济上,出现了封建大庄园经济,尤其是从11世纪起城市经济的繁荣,对后来欧洲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化上,基督教文化从被禁止到成为欧洲的统治思想,而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几乎被完全废弃,教会的势力更是凌驾于封建王权之上,对欧洲社会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

第三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1、伊斯兰教

(1)伊斯兰教的创始人,创立时间,创立地点和经典是什么?

(见书本P61)

(2)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发展历程:

610年,由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622年(伊斯兰教教历纪年的元年)因穆罕默德宣扬把富人的部分财产分给穷人,激怒了麦加贵族而出走麦地那;此后,他领导的穆斯林军队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632年起开始大规模对外扩张;到8世纪中叶,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巴格达是其都城

2、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特点、成就和作用:

▲特点:

①先进性:

在数学、天文学、化学和医学等科学技术方面,帝国时代的阿拉伯人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②包容性、多民族性和融合创新精神。

因为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的形成促进了伊斯兰文化的传播,也推动了帝国范围内各个不同地区文化的融合。

它是在吸收、消化原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帝国和希腊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有鲜明的特点,又有很强的包容性。

(如何理解“寻找真理。

哪怕远在中国?

说明阿拉伯人对文化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反映了穆斯林对吸收外来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胸怀,从而也可以看出阿拉伯文化进步的巨大动力。

▲成就:

(1)传播文明:

将东方文化传播到西方和各地:

如将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改造并传播到世界各地;将中国的四大发明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将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和伊斯兰教传播到各地;

将西方文化传播到东方和各地:

收集大量希腊、罗马、印度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

(2)建筑:

创造了伊斯兰建筑风格,并传播到世界各地,与当地文化传统结合,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结晶;清真寺是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

(3)数学、天文学、化学、医学等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数学:

阿拉伯人广泛使用印度数字和十进位法,并把它改成便于书写的形式传入欧洲。

自然科学(机械学):

P63图3-30(4)文学、诗歌方面的成就。

如《天方夜谭》在世界广泛流传。

(5)创立伊斯兰教

▲作用和贡献:

①阿拉伯人把古希腊、罗马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

同时,它也把中国和东方国家的一些文化传到欧洲。

②阿拉伯人穿梭于三大洲,带去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和伊斯兰教,带回了东方的特产和先进的技术③阿拉伯文化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3、世界三大宗教

创立时间

创始人

宗教经典

原创地

分布区域

建筑

佛教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

·悉达多

佛经

古印度

亚洲地区

印度佛塔

中国寺庙

基督教

1世纪

耶稣

《圣经》

巴勒斯坦

欧洲北美

天主教堂

伊斯兰教

7世纪(610)

穆罕默德

《古兰经》

阿拉伯半岛

亚非地区

清真寺

综合探究三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

1、什么是文化景观?

P652、什么是宗教文化景观?

P65

3、不同的宗教景观告诉我们什么?

(1)、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2)、宗教景观体现出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具体表现在:

A、不同国家佛寺建筑风格P65——这说明,外来文化只有与本地文化相结合,才能生存和发展。

B、三种宗教建筑差异:

P66宗教建筑布局上的差异P67(受自然与气候条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影响)

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西周东周秦汉三国西南北朝

春秋战国西汉东汉魏晋

北魏西魏北齐

蜀吴东魏北周

东晋、宋、齐、梁、陈

隋唐五代辽西夏金元明清P125-128

十国北宋南宋

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

一、礼乐文明的建立(主要讲西周的各项制度)

1、西周的建立者,时间以及都城?

周武王-公元前1046年-镐

2、周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为了有效的管理广大被征服的地区,镇抚各地原有的邦国。

分封是按照宗法制的原则进行的。

3、受封者有哪些权利?

从周王手中获得土地、人口等

4、受封者有哪些义务?

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物,保卫周王室,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等

5、分封制有哪些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作用)?

积极作用:

加强了都城和各地,尤其是与偏远边疆的联系,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范围和对周边民族的影响力,周王作为天下共主的权威地位得到加强。

比起夏商时期众邦林立、各地与王都之间关系松散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消极作用:

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使一部分诸侯权力越来越大,导致出现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

6、什么是宗法制?

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7、礼乐制度--------等级制的具体表现,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

8、礼乐制度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作用)是什么?

积极作用------起到了维护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消极作用------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

9、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结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政治制度体系。

按照宗法制推行的分封制,既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区域,又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将宗法等级制度精神具体化、生活化的礼乐制度,既通过礼的规范将贵族与平民、尤其是不同贵族等级严格区分开来,使之各安其位,又通过在乐舞的欣赏中培养贵族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凝聚力,有效地维系了宗法制和分封制的正常运转。

这样,一个统一、强大、相对稳定的周王朝便出现了。

二、变革与争霸(春秋战国时期)

1、东周: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河南洛阳),史称东周,又称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为什么会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劳动效率提高,生产发展;周天子迁都后直辖土地面积大大减少,经济实力衰落;诸侯日益强大,不再向周王室进贡;周天子经济实力的衰落带来政治地位的下降。

3、铁农具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怎样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铁农具尖锐、便于翻土;种类增多,适宜各种条件的土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产能力和效率,使个体生产逐渐取代大规模强制性集体生产,促使生产关系发生变革。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使东周成为中国古代生产力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

4、春秋五霸: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或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5、确立齐桓公的霸主地位的事件是?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许多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正式承认了他的霸主地位。

6、齐桓公最先称霸的原因?

(见书本P74)

⑴自然条件———背山面海,资源丰富;

⑵经济基础———管仲改革,富国强兵;

⑶外交策略———尊王攘夷,深得民心

7、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8、改革变法:

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9、商鞅变法的内容:

(见书本P75)

商鞅变法的意义:

商鞅变法更加全面、彻底,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和壮大了地主阶级;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发展了农业,增加了国家收入(分别对应了哪条措施。

改革对现代化的意义:

告诉我们,固步自封、固守传统只能落后于人,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我们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10、争霸带来什么影响?

(1)加快了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