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1 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52301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1 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1 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1 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1 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1 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1 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docx

《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1 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1 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1 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docx

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1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一) 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时间:

45分钟 分值:

85分)

(对应学生用书第321页)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梅州一模)1978年11月24日晚,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个农民面对一张契约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

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

这份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

小岗村的做法(  )

【导学号:

75740133】

A.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是农村历史性的变革

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途径

D.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才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故A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土地的所有权仍归国家,故B项错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户个体经营方式与农业现代化经营模式相悖,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打破了平均主义盛行的人民公社体制,故D项正确。

]

2.(2017·聊城一模)1979年,国务院183号文件指出,农工商联合企业有权对已经完成购销任务的农产品自行组织加工生产,各相关部门应当将这种加工生产纳入计划范围,对其进行所需物质的供应。

材料表明(  )

A.在计划经济主导下,企业有一定自主权

B.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体制发生质变

C.市场为主导的经济体制开始形成

D.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确立

A [根据材料信息“各相关部门应当将这种加工生产纳入计划范围”“农工商联合企业有权对已经完成购销任务的农产品自行组织加工生产”可以得出A项正确;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体制发生质变是在1992年以后,故B项错误;市场为主导的经济体制与材料中强调纳入计划范畴不符,故C项错误;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是在1992年,故D项错误。

]

3.(2017·鹰潭一模)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认为:

“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实行了“利改税”和“调节税”制度,力图给企业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

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

【导学号:

75740134】

A.从实践上确定了经济改革的市场取向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大大活跃了商品经济

C.对外开放加速了经济模式的有效转型

D.改革初期“左”倾思想对经济有影响

A [材料实行了“利改税”和“调节税”制度,力图给企业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坚持市场为导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故A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缩影,故B项错误;对外开放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改革初期“左”倾思想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

4.1983年,中国政府推出了“以税代利”政策:

大中型企业要求将其55%的利润交作税收,小企业则按照分成8个等级的税则表纳税,这样就切断了国营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直接联系。

这样做有利于(  )

A.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

C.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国有企业改革属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A项错误,C项正确;“以税代利”政策属于对内改革,故B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

5.下面表格内容主要说明了(  )

农产品收购比率

1978年

1985年

1988年

1991年

1993年

国家定价(%)

94.4

37.0

24.0

22.2

10.3

国家指导价(%)

0

23.0

19.0

20.0

7.0

市场调节价(%)

5.6

40.0

57.0

57.8

82.7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

B.计划经济体制消退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农产品收购价格逐步提高

A [题干表格信息显示,1978至1993年期间农产品的收购价格由以国家定价为主逐渐演变为市场调节为主,由此可见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故A项正确;根据题干表格信息只能看出农产品收购的情况,未能体现出计划经济体制的状况,故B项错误;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确立,故C项错误;题干表格并未提到农产品价格信息,故D项错误。

]

6.(2017·凉山二模)1980年代沈阳有两个厂:

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

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

两厂不能横向联合反映了(  )

A.企业没有自主权     B.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C.市场竞争激烈D.政企不分

B [材料未涉及企业自主权问题,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计划经济而非市场经济,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可知,政企分离了,并非不分,故D项错误。

]

7.(2017·菏泽一模)1986年8月,邓小平在视察天津港时高兴地说:

“人还是这些人,地还是这块地,一改革,效率就上来了。

这无非是给了你们权……你们有了权,有了钱,情况就发生了很大变化。

”其“变化”实际上是基于港口管理体制突破了(  )

【导学号:

75740135】

A.“以政代企,政企不分”的模式

B.“政企分开,简政放权”的模式

C.“自主经营,简政放权”的模式

D.“政企分开,自负盈亏”的模式

A [港口的管理体制突破了“以政代企,政企不分”的模式,使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真正搞活了国有企业,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

8.下图为中国1953-1999年部分经济周期GDP年平均增长率及振幅(周期内年增长率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变化图。

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

A.“一五”计划期间轻工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经济稳定增长

C.改革开放促使GDP年平均增长率连续攀升

D.市场机制逐步成长有利于提高经济运行稳定度

D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而非轻工业,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稳定增长与材料中1958-1962年“振幅”最高不符,故B项错误;连续攀升与材料中“1987-1990年”增长率降低不符,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后市场机制逐步成长,与材料中后三个时段的数据相符,故D项正确。

]

9.1992年,邓小平说: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的这一讲话(  )

【导学号:

75740136】

A.奠定了改革开放的基础

B.指明了五年规划的主要任务

C.奠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

D.指明了全面实现小康的攻坚任务

C [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信息与五年规划的主要任务无关,故B项错误;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奠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故C项正确;D项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

10.观察《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图,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大于指数主要得益于(  )

A.国企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C.对外开放吸引了外企投资

D.“一五”计划目标制定的科学性

B [1984年国企改革全面展开,与材料中“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大于指数”开始于1994年不符,故A项错误;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材料中“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大于指数”开始于1994年相符,故B项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先在深圳、珠海两地试办“出口特区”,与材料中“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大于指数”开始于1994年不符,故C项错误;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于1953年,与材料中“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大于指数”开始于1994年不符,故D项错误。

]

11.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

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

这一措施(  )

A.标志着城市经济改革的开始

B.有利于实现城乡人员的交流

C.解放了个体劳动者,活跃了市场

D.建立了市场经济新格局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故A项错误;与城镇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的是城乡之间的经济往来和交流而非人员交流,故B项错误;允许个体企业的存在和发展,这就冲破了单一公有制的经济体制,必然有利于市场的活跃,故C项正确;市场经济的新格局出现在1992年上海浦东新区开放之后,故D项错误。

]

12.2017年,浦东新区迎来了浦东开发与开放的27周年。

从阡陌农田到林立楼宇,从冷僻土地到繁荣都市,从默默无闻到世界瞩目,浦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浦东开发开放标志着中国(  )

【导学号:

75740137】

A.全方位开放格局正式形成

B.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

C.对外开放的中心发生转移

D.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B [全方位开放格局正式形成于1992年,故A项错误;浦东开发开放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故B项正确;浦东开发开放成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而不是转移对外开放的中心,故C项错误;浦东开发开放与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农业生产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城乡差距曾一度缩小,但到90年代后期,城乡差距再一次拉大。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的影响,虽然一部分劳动力流动到城市或者乡镇企业工作,农村农业劳动力人数在这一时期继续增加,但是农业就业人数占农村就业比重从1978年的90.75%变为1991年的80.29%。

农业增加值占农村增加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83.1%变为1991年的64.24%,到2008年,这一比重达到最高峰,接近28%。

——摘编自《现代中国经济社会转型:

从二元

结构到四元结构(1949-2009)》

材料二 世界能源消耗量以平均每年2%的速度增长,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问题形势严峻。

世界水资源消耗量也以5%的速度递增。

世界现代农业发达国家农业补贴占农业总产值40%-80%。

农业投入产出比较低,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例如中国农业投入产出比仅为5。

据2008年统计,主要农产品农药超标率达20%。

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导致水土流失量平均为230亿吨/年,15%耕地已经不再适合农用,世界每年有数千种动植物灭绝。

同时,目前世界很多国家的农业产业很少能够真正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特别是在区域生态文化价值的提升上,农业产业贡献小。

——摘编自《世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及我国后

现代农业发展建议》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特点形成的原因。

(1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外农业的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13分)

【解析】 第

(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农业生产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可知,农村生产力有较大提高;根据材料“城乡差距曾一度缩小,但到90年代后期,城乡差距再一次拉大”可知,城乡差距从缩小到逐渐扩大;根据材料“但是农业就业人数占农村就业比重从1978年的90.75%变为1991年的80.29%。

农业增加值占农村增加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83.1%变为1991年的64.24%,到2008年,这一比重达到最高峰,接近28%”可知,农业就业人数及农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农村经济非农化加快。

第二小问,结合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史实可知,上述特点形成的原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乡镇企业的兴起、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及农民工向城市流动等。

(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世界能源消耗量以平均每年2%的速度增长,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问题形势严峻”“世界现代农业发达国家农业补贴占农业总产值40%-80%。

农业投入产出比较低,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例如中国农业投入产出比仅为5”“据2008年统计,主要农产品农药超标率达20%。

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导致水土流失量平均为230亿吨/年,15%耕地已经不再适合农用,世界每年有数千种动植物灭绝”“目前世界很多国家的农业产业很少能够真正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特别是在区域生态文化价值的提升上,农业产业贡献小”,进行总结世界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即可。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农村中非农产业发展加快,可总结启示是农业发展不是孤立的,它应与农村中的非农产业及其他行业协调发展;根据材料二世界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总结启示是农业发展要关注成效,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答案】 

(1)特点:

农村生产力有较大提高;城乡差距从缩小到逐渐扩大;农业就业人数及农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农村经济非农化加快。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原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城乡差距一度缩小,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又使这种差距拉大;大批农民工向城市流动;乡镇企业的兴起及国家对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视。

(2)问题:

资源消耗严重,出现高投低效现象;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农业发展独立性过强,对提升区域生态文化价值的贡献有限;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力相对较低。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启示:

农业发展不是孤立的,它应与农村中的非农产业及其他行业协调发展;农业发展要关注成效,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4.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12分)

【导学号:

75740138】

材料 在中国入世十周年之际,作为中国首任常驻世界贸易组织大使的孙振宇表示,入世十年来,中国迅速崛起为贸易大国、利用外资大国和对外投资大国。

经过全国人民的奋力拼搏,中国现在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贸易总额近3万亿美元。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不仅建立起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涉外经贸体制,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国内经济体制的改革,对人们的观念意识以及对经济制度的影响将是深远的,这种影响将会持续数十年甚至更长。

评述材料中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观点。

(要求:

对材料中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 本题首先要求提出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

持肯定观点,可根据材料中“中国迅速崛起为贸易大国、利用外资大国和对外投资大国”“促进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对人们的观念意识以及经济制度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得出观点:

加入世界组织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以及经济体制、思想观念的革新。

然后结合中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经济结构变化、观念意识的转变等内容进行论证。

反对观点可结合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行论证。

【答案】 示例1:

赞成: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体制、思想观念的革新。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了思想观念的更新,可以更好地适应国际贸易规则的需要。

示例2:

反对:

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带来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随着市场准入的扩大、关税的削减和非关税措施的取消,外国产品、服务和投资有可能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特别是那些成本高、技术水平低和管理落后的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我国的对外经贸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世贸组织规则的制约,对多边争端的裁决会出现对我国不利的结果;我国制定的大量法律、法规与世贸组织规则仍有相当大的差距,这种在立法上的差距和局限性,将影响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服务贸易的规范和管理;加入世贸组织后,西方的政治、文化和价值观对我国的影响和冲击也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