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6.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51554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6.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6.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6.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6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6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

A.陶行知

B.廖世承

C.潘菽

D.蔡元培

2.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是指智商至少达到多少的儿童?

( )

A.130

B.140

C.150

D.160

3.经典条件反射的创始人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华生

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近景性内部动机

B.近景性外部动机

C.远景性内部动机

D.远景性外部动机

5.儿童在家庭中养成了爱劳动的行为习惯,这种习惯也会在学校中表现出来,这是( )。

A.知识的迁移

B.技能的迁移

C.行为规范的迁移

D.学习经验的迁移

6.对遗忘原因的一种最古老的解释理论是( )。

A.消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7.根据反映活动深度的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与( )。

A.记忆知识

B.直观知识

C.理性知识

D.应用知识

8.以下方法不属于教师能促进学生做笔记和复习笔记的是( )。

A.讲演慢一点

B.重复复杂的主题材料

C.呈现做笔记的线索

D.在黑板上将所有信息罗列出来

9.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是( )。

A.6岁

B.7岁

C.8岁

D.9岁

10.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就属于( )。

A.伦理的道德情感

B.想象的道德情感

C.直觉的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11.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艾里斯

D.雅各布松

12.反复检查个人的衣服鞋袜是否整齐属于下列哪种强迫行为?

( )

A.强迫性洗手

B.强迫性计数

C.刻板的仪式性动作

D.强迫性自我检查

13.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 )。

A.教学程序

B.教学过程

C.教学事项

D.教学方法

14.提出掌握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

A.华生

B.杜威

C.加涅

D.布卢姆

15.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 )。

A.班级文化

B.组织制度

C.凝聚力

D.班级管理

16.群体间竞争的效果取决于( )。

A.人际关系

B.人际交往

C.班级氛围

D.群体内的合作

17.教师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是( )。

A.教师角色认知

B.教师角色体验

C.教师角色期待

D.没有正确答案

18.少年期指( )。

A.3岁~6、7岁

B.11、12岁~14、15岁

C.6、7岁~11、12岁

D.14、15岁~25岁

19.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错误的做法是( )。

A.课堂练习的布置与教学目标一致

B.练习题的设计富于变化,并有适当的难度

C.教师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

D.只给学生一些知识记忆性的练习

20.“学生喜欢我吗?

”“同事们如何看我?

”“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是教师成长历程中哪个阶段的表现?

( )

A.关注自我阶段

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至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

1.教学媒体包括( )。

A.投影

B.录像

C.计算机

D.黑板

E.图片

2.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是( )。

A.主观主义

B.客观主义

C.环境主义

D.强化

E.发现学习

3.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 )。

A.动作学习

B.知识学习

C.技能学习

D.经验学习

E.行为规范学习

4.数学学习中由数字运算到字母运算的转化,属于( )。

A.自上而下的迁移

B.自下而上的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E.水平迁移

5.结构化指教材内容的各构成要素具有科学的、合理的逻辑联系,能体现事物各种内在关系,如( )。

A.上下关系

B.平行关系

C.并列关系

D.网络关系

E.交叉关系

6.每个人的工作最佳时间不同,主要存在三种变化模式( )。

A.先高后低

B.先低后高

C.中间低两头高

D.中间高两头低

E.白天高晚上低

7.下列因素属于学习环境的设置的有( )。

A.流通的空气

B.适宜的温度

C.空间范围

D.室内布置

8.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学校情境中常见的问题形式?

( )

A.教师课堂中的各种形式的提问

B.各种类型的课堂

C.课后练习

D.课后习题

E.课后作业

9.下列哪些因素有利于孩子的创造性的培养?

( )

A.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

B.对子女的要求不过分严格

C.对子女的教育采取适当辅导策略

D.家庭气氛比较民主

10.下列哪些方法可以训练发散思维?

( )

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方法扩散

D.形态扩散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__________或__________。

2.20世纪60年代,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__________,注重为__________服务。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__________,组织__________,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4.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联的,来源于对__________。

5.强化动机理论就其主要倾向来说,是__________。

6.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__________。

7.问题空间是个体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__________,包括问题的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由前者过渡到后者的各中间状态和有关操作。

8.能否有效地提出假设,受__________与已有知识经验的影响。

9.教师在教授思维方法时,应遵循__________的方式。

10.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动机

2.自我效能感

3.教师威信

4.自我意识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

共15分)

1.简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2.简述教学评价的功能。

3.简述教学评价的分类。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3分)

结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教师为什么应全面关心学生?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B

【解析】一般认为IQ超出140的人属于天才,他们在人口中还不到1%。

3.B

【解析】经典条件反射的创始人是巴甫洛夫。

4.C

【解析】内部动机是由内部心理因素转化而成.近景、远景是由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及其作用来划分的。

5.C

【解析】爱劳动是一种行为习惯。

这种行为习惯在家养成了,而后在学校中表现出来,这是行为规范的迁移。

6.A

【解析】消退说是对遗忘原因的一种最古老的解释理论。

7.C

【解析】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

8.D

【解析】教师在黑板上只需写出重要的信息即可。

9.D

【解析】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大致在三年级(9岁左右)。

10.A

【解析】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

11.D

【解析】全身松弛训练法由雅各布松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

12.D

【解析】略。

13.C

【解析】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教学事项,见教学事项的定义。

14.D

【解析】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提出来的。

15.C

【解析】凝聚力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16.D

【解析】一般说来,群体间竞争的效果取决于群体内的合作。

17.A

【解析】教师角色意识的心理结构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

(1)角色认知。

角色认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认识和对与社会的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识。

角色认知是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

(2)角色体验。

角色体验是指个体在扮演一定角色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的评价与期待而产生的情绪体验。

(3)角色期待。

角色期待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自己和对别人应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的看法和期望。

18.B

【解析】略。

19.D

【解析】教师布置作业时应注重考查学生多方面的知识。

20.B

【解析】处于关注生存阶段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解析】教学媒体正不断更新,从简单的实物、书本、录音、录像到多媒体计算机网络,都是教学媒体。

2.BCD

【解析】行为主义基本主张有客观主义、环境主义和强化。

3.BCE

【解析】略。

4.BC

【解析】数字运算对字母运算的影响是积极的,因此是正迁移;数字运算是下位的、较低层次的,因此是自下而上的迁移。

5.ACE

【解析】教学内容一体化要体现事物的上下、并列,交叉等关系。

6.ABD

【解析】学习时,随着学习的进行,人的精神状态和注意力会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存在三种变化模式:

先高后低;中间高两头低;先低后高。

7.ABCD

【解析】学习环境的设置首先要注意调节自然条件,如流通的空气、适宜的温度、明亮的光线以及和谐的色彩等。

其次,要设计好学习的空间,如空间范围、室内布置、用具摆放等因素。

8.ABCDE

【解析】教师课堂中的各种形式的提问、各种类型的课堂和课后练习、习题或作业等,都

是学校情境中常见的问题形式。

9.ABCD

【解析】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管教方式以及家庭气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创造性。

故以上选项均有利于孩子的创造性的培养。

10.ABCD

【解析】以上选项均为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

三、填空题

1.原则 技术2.结合教育实际学校教育3.教学情境 教学活动

4.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5.行为派的学习动机理论6.学习的诱因

7.认识状态 起始状态 目标状态8.个体思维的灵活性9.由内而外

10.新奇独特的 有社会价值

四、名词解释

1.动机:

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而展开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自我效能感:

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

3.教师威信: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4.自我意识:

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创设问题情境要求教师:

(1)熟悉教材。

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前提。

(2)了解学生。

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

(3)问题情景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2.【答案要点】

(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

(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

(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3.【答案要点】

(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这是按教学评价实施的时机来划分的。

形成性评价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一般是由学生完成一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测验来进行。

总结性评价,或称终结性评价,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是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测定。

(2)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这是按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来划分的。

常模参照评价是指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

标准参照评价,是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

(3)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这是按教学评价的功能来划分的。

配置性评价,或称准备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进行,以便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诊断性评价,是指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个体差异,多半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实施。

(4)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这是按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来划分的。

正式评价是指学生在相同的情况下接受相同的评价,且采用的评价工具比较客观;非正式评价则是针对个别学生的评价,评价的资料大多是采用非正式方式收集的。

非正式评价可以作为正式评价的补充。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

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

(1)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是在其他低层次需要满足的基础上产生的,包括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两方面的含义,由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组成。

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

(3)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层次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如父母离异使儿童归属与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

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