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阶段质量测评四.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4990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阶段质量测评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阶段质量测评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阶段质量测评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阶段质量测评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阶段质量测评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阶段质量测评四.docx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阶段质量测评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阶段质量测评四.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阶段质量测评四.docx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阶段质量测评四

阶段质量测评(四)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考点分布表]

考点

题号

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1、2、3、4、5、6、7、27

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

9、10、12、13、14、15、26

海洋灾害

17、18、19

生物灾害

20、21、28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

8、11、16、22、23、24、25、29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百年以来的五大地震列表,回答1~2题。

年份

发生地点

里氏震级

1952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1957

美国阿拉斯加安德烈亚诺夫群岛

9.1

1960

智利

9.5

1964

美国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2011

日本东海岸

9.0

1.百年以来里氏9.0级以上大地震主要分布在(  )

A.太平洋中脊地震带

B.环太平洋地震带

C.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D.大西洋中脊地震带

答案 B

解析 总结表中信息可知,百年以来里氏9.0级以上的地震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2.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东海岸的大地震,是由于(  )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

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背运动张裂而形成的

C.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背运动张裂而形成的

D.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

答案 A

解析 日本东海岸位于太平洋西北边缘,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处。

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时会掩埋、摧毁道路,严重影响交通正常运行。

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铁路线受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危害严重的是(  )

A.京广线、京九线B.石太线、石德线

C.成昆线、宝成线D.包兰线、兰新线

答案 C

解析 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西南地区的铁路干线有宝成线、成昆线等,C项符合题意。

4.在修筑铁路时,为防止泥石流或者滑坡的发生,在设计中应注意(  )

A.加固路基,植树种草护坡

B.大量开挖坡脚,以增加铁路周围的宽度

C.驱散积雨云,减少暴雨洪水的发生

D.发射卫星及时监测灾害,进行卫星导航

答案 A

解析 根据滑坡、泥石流形成的条件,修筑铁路时,应加固路基,植树种草护坡,以减少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地震动峰值反映了地震过程中某一时刻地震振动的最大强度,其加速度往往用烈度值(烈度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为换算,作为设计工程建设的抗震标准。

下图为新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布图(单位:

g)。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有关图中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数值大说明该地海拔高、人口密集

B.②地数值较大说明该地地震的破坏较小

C.③地数值大说明该地发生地震的频率高

D.④地数值小说明该地地震时建筑受损小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可知,地震动峰值越大,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越大。

图中数值越大,地震影响和破坏程度越大;数值小,说明地震影响和破坏程度小,建筑受损小。

6.新疆每年约有3万次地震,但其损失小于其他同等频度的地区,主要原因是(  )

A.地广人稀,地震损失较小

B.人多地少,人口密度较大

C.科技发达,抗震能力较强

D.地势平坦,避震设施较好

答案 A

解析 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同等灾害危害程度小;新疆地广人稀,人口密度较小;新疆经济和科技水平低,抗震能力较弱。

读等高线图(单位:

米),回答7~8题。

7.在a、b、c、d四处,最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是(  )

A.aB.b

C.cD.d

答案 A

解析 由等高线图可知,a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且密集,说明此处为山谷且坡度较陡,因此最易发生地质灾害。

8.若在最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有一游客,则发生灾害时该游客逃生的方向是(  )

A.向北B.向南

C.向东北D.向东南

答案 C

解析 当地质灾害发生时,逃生路径应与沟谷的方向垂直且向高处。

读某地理现象移动路径和盛行期频数等值线图,回答9~11题。

9.该地理现象是(  )

A.地震B.台(飓)风

C.赤潮D.梅雨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该地理现象形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和副热带洋面,向西北方向的陆地移动,应为台(飓)风。

10.下列省区中,受该地理现象影响最大的是(  )

A.湖南B.海南

C.河北D.云南

答案 B

解析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台风影响大。

11.下列地区中,该灾害出现频率最小的地区是(  )

A.东南亚地区B.墨西哥湾沿岸

C.孟加拉湾沿岸D.西欧地区

答案 D

解析 东南亚、墨西哥湾沿岸和孟加拉湾沿岸受台(飓)风影响大,西欧地区受台(飓)风影响小。

中新社东京2017年10月23日电 超强台风“兰恩”23日在日本静冈县御前崎市附近登陆,经过关东地区向东北海上挺进。

多地大雨、强风持续,已造成5人死亡。

据此完成12~13题。

12.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不低于(  )

A.6~7级B.8~9级

C.10~11级D.12级

答案 D

解析 台风中心附近持续风力达到12级。

13.有人说台风是一种“小面积受灾,大面积受益”的气象灾害。

其“益”不表现在(  )

A.增加水量,利于捕捞

B.解除或缓解旱情

C.增加水库蓄水量

D.调节气温,降温消暑

答案 A

解析 台风会产生狂风暴雨,不利于捕鱼,A项符合题意。

读下面某地区气象资料表。

据此回答14~16题。

月份

1

3

5

7

9

11

风力≥8级天数

1.5

3.7

3.6

0.6

0.4

1.4

平均温度(℃)

-3.2

6.4

21.2

27.3

20.6

6.3

降水量(mm)

3.3

9.1

33.3

247.3

26.2

3.5

14.结合表分析,该区域最可能是(  )

A.塔里木盆地B.东北平原

C.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 C

解析 读表可知,该地春季大风日数多,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冬季气温较低,华北平原与之特征最为接近。

15.该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有(  )

①寒潮 ②干旱 ③地震 ④台风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④

答案 A

解析 华北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寒潮和干旱;地震属于地质灾害;华北地区受台风影响小。

16.针对该地区的自然状况,下列趋利避害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建立农田防护林体系

B.改进耕作方式和改进作物品种

C.修建水库,疏浚河道

D.采用漫灌方式,扩大灌溉面积

答案 D

解析 大水漫灌会加剧水资源短缺,故D项符合题意。

读下图,回答17~19题。

17.图中的风暴潮类型为(  )

A.热带风暴潮B.温带风暴潮

C.寒带风暴潮D.季风风暴潮

答案 B

解析 我国东南沿海主要为台风风暴潮,北方沿海主要为温带风暴潮。

18.下列关于风暴潮及其特点的组合,正确的是(  )

A.热带风暴潮—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B.温带风暴潮—来势强、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C.热带风暴潮—增水过程相对平缓、破坏力强

D.温带风暴潮—增水过程相对平缓、破坏力强

答案 A

解析 热带风暴潮主要受夏秋台风影响,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温带风暴潮主要受温带气旋影响,增水过程相对平缓、破坏力弱。

19.热带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危害都比较严重的区域是(  )

A.欧洲北海沿岸B.美国东海岸

C.我国东部海区沿岸D.南亚印度洋沿岸

答案 C

解析 我国东部海区沿岸跨纬度范围广,两种风暴潮危害都比较严重。

十三五期间,沈阳市完善了三大体系建设,即预测预报体系、检疫预灾体系、防治预警体系建设。

2019年,沈阳市继续增加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大防治科技含量,逐步实现监测预报的网格化管理。

2019年,增加了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病等监测点近30个,实现重点监测对象全覆盖。

据此完成20~21题。

20.沈阳市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的措施中,使用安全,不污染环境的是(  )

A.食物诱杀B.灯光诱杀

C.生物防治D.化学防治

答案 C

解析 生物防治使用安全,效果好,不污染环境。

21.我国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森林覆盖率低

B.单一人工林比重大

C.森林面积小

D.森林抗虫害能力差

答案 B

解析 单一人工林易遭受病虫害。

某地质工作者在沙漠考察时,迷失了方向,被困在了沙漠中,他通过微信发出了求救信息。

某专业救援队收到信息后,迅速出发,经过数小时的努力,成功营救了该地质工作者。

据此回答22~23题。

22.该地质工作者发出求救信息时,首先应提供的信息是(  )

A.天气状况B.身体状况

C.地理位置D.携带物品

答案 C

解析 发出求救信息,首先应提供地理位置。

23.该专业救援队的救助形式属于(  )

A.政府救援B.民间救援

C.国际救援D.个人救援

答案 B

解析 专业救援队的救助形式属于民间救援。

某地理兴趣小组于“五一”期间在某地考察,该地属于自然灾害多发区。

读图,回答24~25题。

24.当图示自然灾害发生时,小组成员的最佳逃生方式是(  )

①若身处平房,可迅速逃到室外 ②若身处正在行驶的车辆中,应加速离开危险的区域 ③若身处楼房,应迅速用绳索下楼逃生 ④若身处街道上,应护住头部,远离楼房

A.②③B.②④

C.①③D.①④

答案 D

解析 图中显示,该地发生的自然灾害为地震,如果住在平房,院中空旷,比较安全,可迅速逃至室外;若处于街道上,应注意躲开高大建筑,避免砸伤。

25.该小组成员在灾害发生后,积极进行救援活动,在救援过程中,他们发现甲、乙两所学校受到的破坏程度不同,可能的原因是(  )

A.甲距离灾害发生地比乙近

B.甲处受到破坏比乙处大

C.甲处地壳稳定性比乙处好

D.甲处建筑物质量比乙处高

答案 D

解析 震中距相近,破坏程度不同,说明是建筑质量差异导致的。

二、综合题(共50分)

26.每年雨季,孟加拉国均会发生洪涝灾害。

下图为孟加拉国简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指出该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

(2分)

(2)孟加拉国多洪涝的原因是什么?

(4分)

(3)为了减轻洪涝灾害带来的危害,孟加拉国应采取哪些措施。

(6分)

答案 

(1)以平原为主(大部分为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势低平,北高南低。

(2)自然原因:

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

人为原因:

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

(3)加强洪涝的监测和预报;建立灾情预警系统;加强河流的治理;保护植被;提高居民的防范意识;提高救灾能力;寻求国际合作与国际救援;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等。

解析 第

(1)题,由图中河流分布、流向及经纬度分布可知,该国的地形、地势特点。

(2)题,洪涝的成因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

第(3)题,从减少洪涝的发生、灾害监测、灾前准备、灾中应急、灾后恢复等方面分析。

27.下图是世界泥石流多发地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描述泥石流的分布特点。

(3分)

(2)泥石流分布最集中的大洲是________,分析该大洲泥石流多发的原因。

(5分)

(3)在泥石流多发地,要减少泥石流的发生,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3分)

(4)野外遇到泥石流,应如何自救和互救?

(3分)

答案 

(1)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亚洲和美洲,亚洲最多;欧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很少。

(2)亚洲 高原、山地众多,地形起伏大;季风气候分布广,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植被覆盖率低;人口众多,不合理的工程建设,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

(3)植树造林;工程建设注意保护植被等。

(4)选择安全的避难场所;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并向较高处逃生;充分利用高大树木和坚硬岩石等物体。

解析 第

(1)题,从整体特点和主要分布地等方面描述。

(2)题,泥石流多发的原因从自然条件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分析。

第(3)题,减少泥石流发生主要依靠植树造林等生物措施和工程性措施。

第(4)题,野外遇到泥石流时,应选择安全的地带和方向逃生。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历史上从春秋到元朝期间111次蝗灾发生的大致月份统计图。

材料二 传统社会中,人们每遇到蝗灾时就到虫神庙中求蝗神接受人们的供品,不再吃他们的庄稼。

下图为我国虫神庙的主要分布示意图。

(1)说明蝗灾发生的主要季节及原因。

(3分)

(2)简述我国蝗灾的分布特点。

(6分)

(3)指出我国治理蝗灾的措施。

(4分)

答案 

(1)夏季。

气温高,适宜蝗虫大量繁殖、生长。

(2)黄河中下游地区最为集中,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较少,华南地区及青藏地区等地几乎没有。

(3)人工诱捕,药剂灭虫,点火焚烧,投放天敌等。

解析 第

(1)题,据图可知,蝗灾发生次数最多的季节是夏季。

因为夏季气温高,适宜蝗虫大量繁殖、生长。

(2)题,根据我国虫神庙的分布状况描述,虫神庙越密集的地区,蝗灾越严重。

第(3)题,治理蝗灾的措施可从人工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思考。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1分)

当地时间2019年3月17日下午3时7分和3时9分,印度尼西亚西努沙登加拉省龙目岛(下图)东北部分别发生里氏5.8级和5.2级地震,震源10千米左右,巴厘岛等地震感明显。

地震引发该岛林贾尼火山山体滑坡,造成3名游客(2名马来西亚公民,1名印尼公民)遇难,182人受伤,525户房屋受损。

截至3月18日11时,龙目岛共发生余震42次。

(1)地震发生时正值学生上课、工作人员上班的时间,他们应如何自救?

(3分)

(2)如何减少山体滑坡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3分)

(3)针对地震灾害,请提出防灾减灾的措施。

(5分)

答案 

(1)迅速在课桌、办公桌下躲避;影院及操场比赛应立即停止,躲在桌椅下、舞台脚下;工人关机器、断电源,躲在安全可靠的地方。

(2)保护植被,加强植树造林;在灾害多发区实施护坡工程;减轻山区人口压力等。

(3)加强地震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对地震的预警预报工作,建立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地震多发地区建筑物的抗震系数;广泛开展地震互救、自救等宣传培训活动,提高民众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减灾意识;加强对地震灾害的救援工作,提高救援救助能力;加强国际合作,寻求国际救援与救助;加强灾后的恢复与重建等。

解析 第

(1)题,从避震角度考虑。

(2)题,主要考虑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第(3)题,从灾前、灾中、灾后等方面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