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中国现代史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49468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3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中国现代史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中国现代史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中国现代史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中国现代史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中国现代史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中国现代史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

《四川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中国现代史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中国现代史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中国现代史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

四川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中国现代史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2015·四川自贡一模·5)下图是1907年1月14日革命党人“鉴湖女侠”秋瑾创办的《中国女报》,由此反映出(  )

A.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妇女的解放B.新文化运动鼓吹妇女走向社会

C.报刊宣传有助于妇女地位的提高D.秋瑾是宣扬男女平权的第一人

【考点】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妇女解放;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

【解析】《中国女报》创建于1907年,而辛亥革命开始于1911年,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时间信息不符,故A、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女报》宣传爱国、革命、女权,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只能得出秋瑾宣扬男女平权,不能体现第一人,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5·四川资阳一模·9)下列史料与史论对应正确的是(  )

史  料

史  论

A

宋代“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

商业税成为宋代财政收入主要

B

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

近代中国人崇洋媚外心理普遍

C

同声与洋教为仇,势不两立

义和团运动排斥西方宗教

D

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

计划经济导致生态环境破坏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服饰变革;1840~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运动

【解析】据“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只能说明商税重要,不能说明商税超越民租,成为主要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西装新少年,短

衣窄袖娇自怜”只能说明人们服饰审美观念发生变化,不能说明人们崇洋媚外,也不能说明这种行为的普遍性,故B项错误;“洋教为仇,势不两立”说明义和团反洋教,故C项正确;“炼钢何惜相思树”说明在炼钢中破坏了相思树等森林资源,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但并非由计划经济引起,而是大跃进导致,故D项错误。

【答案】C

3.(2015·四川南充一模·8)下列两组图片反映了中国社会不同时期,不同民族服饰的变化,第二组的变化与第一组的变化主要不同在于(  )

A.近代化的反映B.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

C.民族融合的结果D.先进文化的辐射功能

【考点】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服饰变革

【解析】第一组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鲜卑族和汉族的服饰,第二组图片反映了晚清的旗袍和近代的中山装,第二组的变化与第一组的变化主要不同是由于近代化的推动,故A项正确;旗袍和中山装主要受近代化影响,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范围过大,故B项错误;第二组图片与民族融合无关,故C项错误;旗袍和中山装主要是中国传统服饰和西方服饰的结合和借鉴,不是先进文化的辐射,故D项错误。

【答案】A

4.(2015·四川凉山一模·7)三峡博物馆保存有国家一级文物《大汉四川军政府示》。

内容为:

“照得编结毛辫,向非汉制所遗。

自从满清入主,强迫人民为之。

现已实行改革,积习自当力除。

惟直光复伊始,剪否听民便宜。

衣服暂可仍旧,并非必仿泰西。

凡我大汉民族,切勿误会惊疑。

”从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是(  )

A.当时满汉矛盾体现为是否剪辫子

B.体现了四川革命者理性、宽容的态度

C.当时的服饰可能呈现多元化特征

D.20世纪初的剪辫子风潮首先从四川地区开始

【考点】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剪辫

【解析】“照得编结毛辫,……积习自当力除”说明了是否剪辫子已经成为了满汉矛盾的体现,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剪否听民便宜”体现了四川革命者理性宽容的态度,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衣服暂可仍旧,并非必仿泰西”体现出当时的服饰可能呈现多元化,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题干中看不出四川最早出现剪辫子风潮,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5.(2015·四川德阳二模·7)读图2,图中人口结构变化(  )

①与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相关②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折射出户籍制度改革滞后④成为全国移民浪潮的缩影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考点】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解析】统计图体现了深圳从1984年后无户籍人口数目超过户籍人口数目,与改革开放有关,故①正确;统计图体现了大量农村剩余人口进入深圳,不会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故②错误;无户籍人口数目不断增加,说明户籍制度改革的滞后,故③正确;仅从深圳人口数量不能说明全国的移民浪潮,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6.(2015·四川资阳一模·11)读图,当今中国“吃”文化如此备受关注,是因为(  )

①中国餐饮文化及其丰富②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③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④“吃”可以感受不同民族、地域的风情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考点】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解析】各种类型的吃食,说明中国餐饮文化极其丰富,究其原因是由于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各地地域民族不同,呈现不同的特色,而美食以地图的形式呈现则是现代传媒技术,使人们形成了读图的信息消费习惯的结果,故①②③④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7.(2015·四川乐山一模·14)(28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解释。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从20世纪初到今天,现代中国产生了三代新人。

第一代新人,叫做新青年,大体出生于1911年到1949年之间……

第二代新人,是社会主义新人,他们大体出生于1949年到1979年之间……

第三代新人,叫新人类,出生、成长于1979年左右到现在……

——摘自海克《现代中国的三代新人:

从“新青年”到“新人类”》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四划分“三代新人”的主要依据。

(5分)请在“三代新人”中任选一代,判断他们在青春时期的价值取向,并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4分)

【考点】(4)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文化大革命”;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解析】(4)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四所示三代人时间可判断是中国近现代三次历史性巨变。

第二小问抓住题干“青春时期的价值取向”回答。

第一代青春时期应该是19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初,结合这一时期重要史实回答;第二代青春时期应该是19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初,结合文革时期重要史实回答;第三代青春时期应该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结合改革开放时期价值观回答。

【答案】(4)依据:

中国近现代三次历史性巨变。

(2分)

第一代,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分)

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分)

第三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

(1分)

价值取向及说明:

(任选答一个4分)

第一代:

价值取向①:

参加北伐战争;依据: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影响。

价值取向②:

参加红军;依据:

工农武装割据的影响(或国共对峙的影响)。

第二代:

价值取向①:

上山下乡;依据:

文革对领袖的盲目崇拜。

价值取向②:

向雷逢和王进喜学习;依据:

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第三代:

价值取向①:

追求物质享受;依据:

改革开放生产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

价值取向②:

追求时尚;依据: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价值取向多元化。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1.(2015·四川内江三模·4)图1由成都市档案局提供,它是在四川颇具影响力的报纸《新新新闻》1938年刊登的插面。

对其正确的理解是(  )

A.民国13年后,成都修好成灌马路后渐渐有了汽车

B.成都人车拥挤,交通混乱,美女交管在街头指挥行人和车辆向左行驶

C.通过漫画美女交警宣传向左的交通规则

D.民国38年,成都宣传交通改为靠右行驶

【考点】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

【解析】民国13年是1924年,与1938年报纸新闻无关,故A项错误;《新新新闻》1938年刊登的插图主要反映美女交管的交通指挥

,插图看不出人车拥挤,交通混乱,故B项错误;从插图可以看出美女交管指挥汽车向左,反映了当时通过漫画宣传交规的特点,故C项正确;成都宣传交通改为靠右行驶不符合漫画的内容,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5·四川绵阳二模·6)右图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国文教科书的一页插图,从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近代科学技术已经在中国运用B.采纳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此教科书由中华民国组织发行D.新式通讯工具在中国广泛使用

【考点】近代中国通信工具的进步——电话

【解析】由图中人物外表特征可判断这一时期应是清末,而手拿电话进行通信,可以判断科学技术已经开始应用,故A项正确;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贝尔发明了电话,故B项错误;由图中人物还留有辫子这一特征,可判断应是在清朝时期,故C项错误;图中只能表现出一个人正在使用电话,这不能说明电话已在中国广泛使用,故D项错误。

【答案】A

3.(2015·四川南充三模·13)(28分)交通是现代社会的血脉,影响人类文明的进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后期,各国铁路建设各不相同。

1875年德国铁路里程是27960公里,1890午美国铁路里程是26900公里,同年的英国是32000公里,1894年中国铁路里程却只有483公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等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外铁路建设出现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10分)

材抖二

年份

1894

1911

1927

1937

1945

1978

2006

中国铁路里程(千米)

483

9800

11900

15500

24000

48600

770838

注:

表中数据摘编自《浅谈中国近代铁路发展史》结题报告

(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二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

(4分)

材料三

(3)据材料,从交通方式、动力、工具等方面概括四川交通的变迁。

(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其变化的原因。

(6分)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分)

【考点】

(1)工业革命——铁路建设;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铁路建设

(2)近现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铁路建设

(3)近现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

(4)对交通的认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的数据,“差异”是指中国铁路发展缓慢而西方铁路发展迅速。

回答差异的原因按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思路进行,并且应该从两方面回答:

中国铁路发展缓慢的原因和西方铁路发展迅速的原因。

比如政治方面,中国是封建制度,十分落后,而欧洲很多国家已经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经济方面,中国是小农经济,贫困落后,而欧洲国家进行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思想方面,中国人观念保守,不愿意接受新事物,而西方思想开放;文化方面,中国科学技术十分落后,而西方自然科学发展迅速;外交方面,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西方列强侵略和控制等。

(2)归纳表格信息的方法,可以从整体和局部来收集信息,也可以从表现和原因方面来归纳信息。

从整体看,中国铁路在不断发展,从各个阶段看,1894-1911年中国铁路里程达到九千多公里,原因是列强的侵略,因为其中中国自己控制的铁路不到7%,在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时对中国的铁路修筑权也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可见,中国铁路发展与列强侵略关系密切;1927-1945年中国铁路发展主要得益于国民政府的推动,可见,在国民政府的推动下中国铁路建设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1945-1978年铁路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78-2006年铁路迅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

(3)第一小问变迁,要求从交通方式、动力、工具三个角度回答,回答“变迁”应该回答“从……到……”的变化过程,即要答出变化的前后状态。

根据上下图片来寻找相关信息。

交通方式主要是指交通类别的划分,其变迁从图片看,是从水陆交通发展到水陆空交通;动力的变化是从过去利用人力、畜力、水力到利用机械力和电力(高铁);工具是指具体用的器物,过去用马、木船到后来用火车、轮船、飞机等新交通工具。

第二小问原因,即问现代交通发展的原因,可以按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传统的答题思路去回答。

例如政治上党和政府对发展交通事业的重视,经济上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思想上人们思想观念的开放,文化上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上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因此交通运输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4)综合以上材料谈认识,首先要把材料内容进行归纳综合,再谈认识。

三则材料都是围绕铁路的发展展开的,故认识也应当围绕铁路展开。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得出一个中心思想:

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影响着铁路建设的发展;而铁路建设的发展又影响着国家的发展。

围绕这一思想谈认识即可。

【答案】

(1)原因:

中国社会制度和经济落后;观念保守;科技落后;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控制。

(任答三点,6分)西方工业革命的推动;经济发达;制度先进。

(任答两点,4分)

(2)信息:

近代以来,中国铁路建设持续发展;近代铁路的发展与列强侵略关系密切;国民政府统治时期铁路建设获得一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铁路建设高速发展。

(任答两点,4分)

(3)变迁:

①方式:

由水陆运输发展到水陆空运输;

②动力:

由畜力、水力和人力发展到机械力、电力;

③工具:

由马驮、木船发展到火车、轮船、飞机;范围:

从国内扩大到国际。

(任答三点,6分)

原因:

政府的重视;实行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经济全球化的推动;思想观念的变化。

(任答三点,6分)

(4)认识:

交通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交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言之有理即可,2分)

4.(2015·四川成都二模·14)(24分)铁路是近现代文明发展的缩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表5不同材料中的滇越铁路①

(注①:

滇越铁路是法国殖民者占领越南后修建的,连接越南海防和云南昆明的铁路,于1910年正式通车)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革命史观的角度指出滇越铁路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6分)并另选一种史观(文明史观或现代化史观),分析滇越铁路的历史作用。

(6分)

【考点】

(2)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铁路建设;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解析】

(2)第一小问影响,注意结合材料二并用革命史观归纳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滇越铁路是法国殖民者占领越南后修建的

,连接越南海防和云南昆明的铁路”体现了铁路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同时也促进了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保卫滇越铁路中国段支线等的安全以及运输国际援华物资,美国空军志愿大队(飞虎队)1941年12月起来华正式作战……”说明了滇越铁路在抗战时期成为中国军民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合作抗日的国际通道和前沿阵地;第二小问作用,如果用文明史观分析,可以滇越铁路改变云南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云南的工业文明和促进东西文明交流考虑,如果选择现代化史观,可以从云南的交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城市现代化和社会生活现代化思考。

【答案】

(2)影响:

成为列强侵略中国西南地区的通道,但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4分,要求必须答出殖民侵略的双重性);抗战时期成为中国军民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合作抗日的国际通道和前沿阵地。

(2分)

作用:

现代化史观:

促进了云南的交通现代化;促进了铁路沿线及云南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带动了新兴城市的崛起;推动了云南社会生活现代化。

(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

文明史观:

促进了云南近代交通与工业的进步(或改变了云南的落后闭塞,使之成为我国工业文明的前沿);改变了铁路沿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中西方文明的交流。

(每点2分,共6分)

5.(2015·四川乐山二模·13)(28分)“高铁,中国走向世界的‘新名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人类穿着一步跨七里格的靴子跨过了地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工业革命》

——摘编自:

人民版高中教材、CCTV《新闻1+1》、《自然史》、《全球通史》等

材料二修建铁路曾是近代国人的梦想。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

理由是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招”;火车飞行,“路稍有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

政府遂搁置修路偈议。

《马关条约》签订后的第94天,光绪帝发出谕旨,宣称“当此创巨痛深之日,正我群臣卧薪尝胆之时”,并提出救亡图存的六项“力行实政”,修铁路被列为首项,并于12月6日决定修筑卢汉、津卢两路。

结果比利时等趁机夺得修建权,遂开列强利用债款掠夺中国铁路权的恶劣先例

材料三中国铁路系统长期实行国家垄断经营、半军事化管理体制。

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这种铁路体制的弊端尽显。

铁路系统是中国计划经济的最后几个堡垒之一。

2013年3月17日清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的牌子被替换为“中国铁路总公司”的牌子,这标志着我国的铁路体制改革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材料二、三选编自《铁路史话》等

(1)材料一中“名片一”表明,汉代官营丝织业有何特点?

(3分)结合每张中国走向世界的“名片”,阐释其对人类文明的重要影响。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中的相关信息,论证光绪帝“力行实政,救亡图存”的梦想。

(9分)

(3)根据材料一、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我们现在正适合坐这样的车”的含义,(2分)概括说明1978年以来,我国为实现小平这一梦想并让高铁成为中国的“新名片”做了哪些重要准备?

(6分)

【考点】

(1)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丝绸之路;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中美关系正常化;现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高铁

(2)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铁路建设

(3)“文化大革命”;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现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高铁

【解析】

(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名片一中“人工巧妙,达到极点”“设立服务于皇室的工场”“经丝绸之路远销至地中海地区”等关键句可归纳其特点为技术先进,服务皇室,远销海外;第二小问影响,根据名片内容可知,其实质是回答丝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乒乓球,高铁这些事物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丝绸可联系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进行回答,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可从其推动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发展的角度作答,乒乓球可从对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的推动作用方面作答,高铁可从促进经济区域化或全球化的角度作答。

(2)该问可分为两个部分来作答,第一部分主要对光绪帝的梦想进行客观评价,阐述其进步性的表现;第二部分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光绪帝的梦想最后失败,并分析其梦想破碎的原因。

(3)第一小问含义,根据材料一中名片四的时间1978年,可知邓小平的话是在十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的大背景下所说,所以其话的含义是要进行改革开放;第二小问准备,结合改革开放所进行的相关措施,从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方面作答。

【答案】

(1)特点:

规模宏大,技术先进,服务皇室,远销海外。

(任3点,3分)

阐释:

①“丝绸”:

加强了旧大陆区域文明的交流联系,如丝绸之路联系了亚非欧几大文明中心;

②“三大发明”(任举一例即可):

推动欧洲封建文明向资本主义近代文明转型,如印刷术推动了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火药帮助资产阶级战胜了封建势力,指南针帮助欧洲确立了世界市场的中心地位;高铁可从其对我们国家经济

③“乒乓球”:

推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文明的和平交流,如中美关系完全正常化并建交;

④“高铁”:

使世界文明联系更加紧密,如加速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进程。

(每点2分,8分)

(2)论证:

①该梦想顺应了世界工业化潮流,有利于中国以铁路为首的近代化;(2分)

②但列强在华奉行扩张主义,控制了我国的铁路修建权,铁路建设资金技术不足;(3分)政府始终坚持封建专制,还一度实行闭关政策,导致传统经济占据主导,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顽固守旧势力异常强大。

(任3点,3分)故光绪帝的梦想必然落空。

(1分)

(3)含义:

十年文革扩大了中西差距,亟需改革开放以加速发展。

(2分)

准备:

①开展经济体制改革,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

②实行对外开放推动企业走向世界,如加强区域经贸合作及加入WTO;

③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铁路升级提速等。

(每点2分,6分)

大众传媒的发展

1.(2015·四川达州一模·8)读下表:

清末“新政”时期报刊杂志的出版发行情况统计

类别

总量

创办主体及数量

主要刊行地区及数量

报刊

167

(官办)12

(民办)155

(上海)65

(东京)71

杂志

84

(官办)9

(民办)75

(上海)46

(东京)34

对此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当时中国已经实现了出版自由B.百姓精神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

C.出版业发展与近代化进程相关D.知识界接受了日本近代化模式

【考点】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报刊发展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清末“新政”时期,当时处于清朝专制统治下,不可能实现出版自由,故A项错误;报刊业出现反映百姓生活出现变化,不是根本性变化,故B项错误;报刊业出现与近代化进程相关,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知识界接受了日本近代化模式,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5·四川自贡一模·5)下图是1907年1月14日革命党人“鉴湖女侠”秋瑾创办的《中国女报》,由此反映出(  )

A.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妇女的解放B.新文化运动鼓吹妇女走向社会

C.报刊宣传有助于妇女地位的提高D.秋瑾是宣扬男女平权的第一人

【考点】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妇女解放;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

【解析】《中国女报》创建于1907年,而辛亥革命开始于1911年,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时间信息不符,故A、B项错误;根据

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女报》宣传爱国、革命、女权,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只能得出秋瑾宣扬男女平权,不能体现第一人,故D项错误。

【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