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阴市三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选修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49360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江阴市三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选修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历史江阴市三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选修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历史江阴市三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选修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历史江阴市三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选修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历史江阴市三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选修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江阴市三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选修试题.docx

《历史江阴市三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选修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江阴市三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选修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江阴市三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选修试题.docx

历史江阴市三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选修试题

2015-2016学年秋学期江阴市三校期中联考考试卷

高二历史(文科)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

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758年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

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

乾隆应对“霾灾”的做法受哪位思想家的影响(  )

A.孟子B.荀子C.董仲舒D.朱熹

2.“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3.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梁启超说:

“他的政治理想,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

”他评价的是(  )

A.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B.李贽的《焚书》 

C.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D.魏源的《海国图志》

4.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写道:

“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

”下列观点与该句最为契合的是(  )

A.美德即知识B.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

C.人是万物的尺度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5.有一位英国著名哲学家曾经明确指出: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

”下列言论能够佐证这位哲学家观点的是(  )

A.赎罪券“增加的仅仅是贪婪之心” 

B.“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牧师”

C.“上帝的恩典不是赐给所有的人”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权力”

6.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下列图示反映的内容能证明这一论断的是(  )

 

①《墨梅图》②泥活字板③《四书集注》④《全宋词》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7.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

“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思想控制的加强            D.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8.书法家张胜利认为,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凡是人工刻意造作、雕痕明显的书法,即是适用性、装饰性工艺,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

据此推断,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是(  )

A.小篆B.隶书C.草书D.楷书

9.“能量子钻进物体的表面层……把它的全部能量给予了单个电子……一个在物体内部具有动能的电子当它到达物体表面时已经失去了它的一部分能量。

”上述理论诞生的主要意义在于(  )

A.首次将人类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B.用科学方法精准描述宇宙运行规律

C.解决了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问题

D.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开始深入到微观世界

10.近代西方某著作阐述:

“……变异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使得一些物种适应现存环境的特征得到发展,这些适合生存的物种发展起来……随着这些特征越来越突出,由此就产生了更高级的物种。

”这一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

A.开创了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B.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C.开辟了微观物质世界研究的新途径D.有力地冲击了神创世学说

11.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

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

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12.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世俗理性的觉醒”是指(  )

A.明末清初提出的“工商皆本”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

13.近代某思想家说:

“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

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

”这位思想家主张(  )

A.改良维新  B.民主共和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14.在近代,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商,学派亦甚复杂。

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

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

”但后来又提出“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

”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辛亥革命的失败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15.“很清楚,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的这段论述应出自(  )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新民主主义论》

16.时评作家梁立俊发表文章说:

“我们纪念小平南巡讲话20年,也深深期待中国能够如小平同志的20年前一样,再来一次启动中国今后20年大发展的‘破’和‘立’”。

对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破”和“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破除斯大林模式束缚,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破除公有制束缚,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体制

C.除个人崇拜思想束缚,建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破除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建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破

17.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

“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

”当时使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8.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

“它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

……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

”与这种文学流派风格一致的是(  )

A.《巴黎圣母院》B.《大卫·科波菲尔》C.《西风颂》D.《等待戈多》

19.法国著名思想家埃德加·莫兰指出:

“西方文明的福祉正好包藏了它的祸根,它的个人主义包含了自我中心的闭锁与孤独;它的盲目的经济发展给人类带来了道德和心理的迟钝……特别是城市的污染和科学的盲目,给人们带来了紧张与危害,将人们引向核灭亡与生态死亡。

”符合这一时代特征的美术作品是(  )

 

ABCD

20.扩大就业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

科技创新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造就了许多新职业。

下列职业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电影导演②电视台主播③火车司机④电脑程序员

A.①④②③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①④③②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60分。

其中第21题12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3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0分。

21、(12分)《汉书·董仲舒传》说:

“(董)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

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以田,以赡不足,塞兼并之路,……然后可善治也。

——《汉书·食货志》引董仲舒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

为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4分)

 

(2)据材料二、三,指出董仲舒又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这些主张在当时有何作用?

(4分)

(3)据材料四,概括实现“善治”的主要途径。

这一途径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理念?

(2分)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董仲舒对儒学发展所作的贡献。

(2分)

 

22.(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

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

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

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材料三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四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

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

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

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各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

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

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

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

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请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

(2分)

 

(2)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

(3分)

 

(3)归纳材料三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

(3分)

 

(4)据材料四,概括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方面各提出了哪些主张?

(4分)

 

23.(12分)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道德伦理革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新道德之标准。

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

(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

(二)发达个人之利已心。

……则发达利己之心,实为完成人道主义之根本。

人道主义其鹄的,利己主义其经程也;(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

   ——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

材料二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

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倘于政治否认专制,于家族社会仍保守旧有之特权,则法律上权利平等、经济上独立生产之原则,破坏无余,焉有并行之余地?

——陈独秀《吾人之最后觉醒》

材料三“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

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

……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

——陈独秀《青年的误会》

请回答:

(1)结合所学指出作者所说的“旧道德观念”指什么?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道德标准”包含哪些内容?

(3分)

 

(2)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主要思想观点。

依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观点产生的历史原因和直接原因。

(5分)

 

(3)材料三中陈独秀列举的“青年的误会”与新文化运动有怎样的关系?

综合上述材料,试分析这场道德伦理革命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4分)

 

24.(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说: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

”“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

”在历史运动中,事物的本质,照我的理解,一是时势发展的大趋势,一是大众心理。

把握到这两条,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

                

——《思想如何变成物质的力量?

材料二  民族主义是用暴力手段推翻以满清贵族为首的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起独立的民族国家。

民权主义是经由平民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民生主义是解决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民生的办法是核定地价。

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历史材料与解析》

材料三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

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第二步(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四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二,分析三民主义是如何把握材料一中的“时势发展的大趋势”与“大众心理”的?

 (4分)

 

 

(2)依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根据当时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趋势,将中国革命分为两个阶段的依据。

并说明第一阶段的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

(3分)

 

 

(3)依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如何把握我国新时期的“时势发展的大趋势”的。

(2分)

 

(4)依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述理论所产生的“物质力量”。

(3分)

25.(12分)教育变革与时代变迁、社会发展需要密切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14世纪—16世纪欧洲大学

10世纪—13世纪中国书院

课程

教学

主要

内容

文法、文学、

(1)基本教材:

儒家经典著作。

(2)重要读物:

理学大师著作;史学《左传》《汉书》等;诗词《诗经》《楚辞》等。

(3)其他:

治民、水利、等学科,但比例很少,不如儒经地位高。

辩证法

算术、几何学

天文学、力学

历史、地理学

音乐

材料二京师同文馆总教习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说“有希望革新这古老的帝国的是新教育,新教育的肇端是同文馆。

1862年,京师同文馆学生跟洋教头学外语1872年留美幼童在轮船招商局前合影

材料三 下表反映了1949年和1998年我国某省教育的相关信息。

 

学校数(单位:

所)

在校学生数(单位:

万人)

小学

中学

高等学校

小学

中学

高等学校

1949年

27476

66

41

193

3.89

1.77

1998年

34480

4635

303(含民办高校)

951

571.5

51.4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4—16世纪欧洲大学与10—13世纪中国书院的课程设置的差异。

(4分)

 

(2)观察材料二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60、70年代出现了哪些“新教育”?

这些“新教育”是如何“革新古老帝国的”?

(4分)

 

(3)据材料三表格中的数据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该省教育的主要变化。

推动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分)

2015-2016学年秋学期江阴市三校期中联考考试卷

高二历史(文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A

B

C

B

C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A

B

D

D

A

B

D

C

二、非选择题

21、

(1)大一统理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分)重用儒生;让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设置太学及地方教育系统。

(任2点2分)

(2)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和三纲五常理论。

(2分)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2分)

(3)主张限田,反对土地兼并。

仁政。

(2分)

(4)改造传统儒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分)

22、

(1)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典文化遗存丰厚(1分);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1分)。

(2)鼓励追求财富;主张适应现世生活,提倡个人奋斗;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任答其中两点,2分)人文主义。

(1分)

(3)“分权与制衡”的思想。

(1分)否定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2分)

(4)国家学说:

建立契约国家;政府官员是人民公仆,受人民严格监督。

(2分)

人权学说:

人民主权高于一切,人民主权就是公共意志;自由不是不受限制的自由。

(2分)

23、

(1)儒家传统道德(三纲五常)(1分)人道主义,追求自由、平等、博爱。

(2分)

(2)观点:

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与共和政治不能相容(2分)

历史原因:

儒家思想重视伦理道德,统治者利用儒家思想维护统治。

(2分)直接原因: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1分)

(3)关系:

新文化运动存在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的倾向导致材料三中“青年的误会”;(2分)

作用:

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统治地位;传播了自由、平等、独立观念。

(2分)

24、

(1)时势发展的大趋势:

实现民族独立;实现近代化(或实行资本主义)。

(2分)

大众的心理:

对民族危机加剧不满;对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不满;要求解决民生问题。

(任答其中两点,2分)

(2)依据: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任务:

反帝反封建。

性质:

民主革命(3分)

(3)大趋势:

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任答其中两点,2分)

(4)物质力量:

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邓小平理论指导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3分)

25、

(1)差异:

欧洲大学课程突出实用性(经世致用),追求科学。

(2分)中国书院课程内容单一,以儒家经典为主,侧重于伦理道德的教育。

(课程内容重精神轻物质,重义理阐释、克己修身,而轻自然科学、实验实践。

)(2分)

(2)学习西方文化的新式学堂不断兴办,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2分)这样的新教育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传播了科学技术和西方的思想观念,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2分)

(3)变化:

学校数量和在校学生数量都有大幅度的增长,民办高校出现,。

(2分)

推动因素:

改革开放增强了综合国力;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对教育的投入;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

(2分,任答两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