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全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49285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7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蒙台梭利全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蒙台梭利全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蒙台梭利全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蒙台梭利全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蒙台梭利全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蒙台梭利全面.docx

《蒙台梭利全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台梭利全面.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蒙台梭利全面.docx

蒙台梭利全面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

一、蒙台梭利生平…………………………………………………….....1

二、蒙台梭利教学理念…………………………………………..............3

三、蒙台梭利教育的目的………………………………………………….4

四、蒙台梭利教育目标………………………………………..……………6

五、蒙台梭利教育原理……………………………………………………8

六、蒙台梭利的教育观及其教学特点…………………………..……….13

七、蒙台梭利教学法……………………………………………………….14

八、蒙氏教育环境的设计………………………………………………….17

九、蒙氏教育的教具……………………………………………………….18

十、如何做一个蒙台梭利教师……………………………………………23

十一、蒙台梭利教育中的纪律……………………………………………24

十二、蒙台梭利教育和瑞吉欧教育之比较研究…………………………26

十三、蒙特梭利教育思想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之比较33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是否适应中国国情……………………………………37

卢梭的教育思想……………………………………………………………40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一、蒙台梭利的生平

1、求学历程

1870年8月31日,玛利亚.蒙台梭利生于意大利安科那省的希亚拉瓦莱小镇。

她虽是家中唯一的独生女,但由于父亲是保守、严谨的军人,母亲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因此从小便养成自律、自爱的独立个性,以及热忱助人的博爱胸怀。

蒙台梭利五岁时,因父亲调职而举家迁居罗马,开始了她的求学生涯。

十三岁时,她选择了多数女孩不感兴趣的数学,进入工科学院就读。

中学毕业后,在进入国立达文奇工业技术学院,学习现代语言与自然科学。

二十岁自达文奇工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她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学医。

“女孩子学医”在当时保守的欧洲社会里,可谓荒谬与决不可能。

但蒙台梭利不顾父亲的反对(中断经济上的资助)以及教育制度的限制,凭着她不屈不挠的努力,终于获准进入医学院研读。

由于她是班上唯一的女生,时常单独留在解刨室做实验,与死尸独处:

再加上家人的反对,沉重的压力,无人可倾诉。

不过蒙台梭利却能愈挫愈勇,因而培养出异于常人的毅力,为她日后献身儿童教育,奠定了成功的可能。

2、献身教育的萌芽起点

1896年,她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罗马医学院,成为意大利的第一位女医学博士。

这时她才二十六岁。

由于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她仅被聘为精神病诊所的助理医师。

不过,这份工作却促使了蒙台梭利对教育萌发了热忱,也是她献身儿童教育的起点。

因为这期间她接触到精神病院(当时的医院将精神病患与智障者同置一处)里的智障儿童,在与他们的相处中,她开始研究智障儿童的医疗与教育问题,进而发现“智能不足是教育上的问题,而非医学上的问题”。

由于她的发现与研究成果,两年后被聘为启智学校的校长,因而更加强了她研究儿童教育的决心

发现新世界

随着持续的观察与研究,蒙台梭利将自己设计的一套教学法,应用在智障儿童的教导上,成功地使低能儿童学会了读和写。

她因此深思到“相同的方法如果应用在正常儿童身上,必能将他们的灵魂从僵硬的传统教学中解放出来,并使他们在心智成长上,有更令人惊喜的表现”。

于是,蒙特梭瑞开始认真地研究正常儿童的教育问题。

因而发现并肯定大多数正常儿童的心智不是被压抑,就是被错误的教育,或是启蒙教育开始得太晚,导致了偏差的行为。

这时,一种帮助儿童正常化的使命油然而生……

因此,她有为自己的人生做了一次大抉择——辞离校长职务,重新回到大学研习,决心再出发,再进修教育学、实验心理学、人类学、哲学等课程,研究并且了解了人类成长的自然法则和儿童的究竟,为教育未来的“新人类”,积极地向前迈开大步。

她的这一步,就如哥伦布当年在汪洋大海中,朝向一个无法预知的未来,扬起风帆,因而发现了一个新世界--儿童的成长和心灵的奥秘。

3、科学幼教的实验家

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的一幢旧公寓中,集合了60位三到六岁的幼儿,创办了第一所“儿童之家”。

她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更加肯定孩子具有自发性的教育本能,因此成人必须为孩子准备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即儿童之家),在多样化的教具操作中和教师的引导下,让孩子自我教育。

至此,蒙台梭利孕育多年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实践的验证,并不断地经由观察-实践-修正的过程,确立了系统化、科学化的幼儿教学法。

她所倡导的方法和以往福禄贝尔等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完全不同。

她是以儿童的需要为主要依据,先由观察、再经探试,然后实验孩子的反应,并予以启发或诱导。

最后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学习,自己去成长,所以又称之为“实验教学法”。

在英国和台湾也有人称之为“发现教学法”。

4、到处讲学,至死方竭。

由于“儿童之家”出现了不可思议的良好教学成果,蒙台梭利的名字很快地响遍全球各地。

她的科学幼教也快速地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二十世纪儿童教育最重要的改革家。

1914年后,二次世界大战相继爆发,蒙台梭利在艰难的年代里,并没有松懈为儿童研究和服务的热忱,她不断地在世界各地讲学,推动与协助儿童之家的设立,一直到1952年逝世,享年八十二岁。

遇难不缩反进的斗志、严谨的治学态度、实证的科学精神……热爱生命的蒙台梭利,终其一生为儿童的福祉,人类的远景,孜孜不倦地奔波讲学,至死方竭!

但她为儿童寻出的一片天,却嘉惠了儿童,感召了成人,永远地遗爱人间。

教育学者史坦丁推崇地说:

“未来的历史学家将会视蒙特梭瑞是以儿童为中心,来从事伟大社会运动的代表者与解释者。

”这段话是对蒙特梭瑞博士为儿童教育奉献一生的中肯嘉许

蒙氏的重要著作:

教育人类学(PedagogicalAnthropology)

蒙台梭利教学法(TheMontessoriMethod)

蒙台梭利手册(Dr.Montessori’sOwnHandbook)

高级蒙台梭利教学法(TheAdvancedMontessoriMethod)

童年的秘密(TheSecretOfChlidhood)

新世界的教育(EducationForaNewWorld)

发现儿童(TheDiscoveryOfchild)

吸收性心智(TheAbsorbentMind)

教育之重建(ReconstructionInEducation)

家庭中的儿童(TheChildInFamily)

二、蒙台梭利教学理念

  蒙台梭利教育以孩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的深入了解,尊重其人格尊严和成长过程。

从促进儿童身心发育角度去设计教学,为孩子一生奠定智慧与品格的良好基础,培养自主、持续的学习工作习惯。

  蒙氏教学法,使用多种教具循序渐进且科学地教孩子阅读,并在算术、自然知识等方面打下扎实基础。

有能力的孩子还可以接触到很多颇为高深的内容,比如:

平方、立方的概念,太阳系九大行星等自然与物理知识。

成年人往往觉得不可思议,学前幼儿怎么能理解这些复杂知识呢?

但当你仔细研究蒙氏教学法后就会恍然大悟。

蒙氏教育的原则:

  以儿童为主——为的孩子打造的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儿童世界"

  充分的教具提供——孩子是靠感官来学习的,我们提供给他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发他的内在潜能。

所以,设计一个适合孩子的生长环境,应该是能提供丰富的教材(包括自然的、人文的……),以诱发他自我学习的乐趣。

  不"教"的教育——反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而主张籍由良好的学习环境,亮丽丰富的教具,让儿童主动去接触、研究,形成智慧。

  把握敏感期的学习——0-6岁的儿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出现对不同事物的偏好的各种"敏感期"。

蒙特梭利科学幼教法强调掌握儿童"敏感期",而给予适切的学习。

  教师居于协助启导的地位——教师必须放弃传统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从旁适时地给予儿童协助与引导,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使他们动头脑、有智慧。

父母才是真正的关键——孩子的教育,并不只限于学校一隅,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更是无所不在。

在心爱乐园的亲子课堂中,家长不仅可以学到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还可以和宝宝一起上课,在课程中增进亲子感情。

三、蒙台梭利教育的目的

 蒙台梭利博士相信,没有一个人是由别人教育出来的,他必须自己教育自己。

一个真正受过教育得人,即使在结束蒙特梭利教室的课程之后很久,仍能持续不断的学习:

因为他具有一股发自内心的对于知识的好奇及热爱,不断激发他的学习动机。

蒙台梭利博士觉得,在童年早期教育的目的,应该不是将一些经过选择的事实塞给小孩,而是培养其自发的学习欲望。

  在蒙台梭利教室中,这个目的可从两个途径达到:

第一,容许小孩去经验他们自己选择的学习所带来的乐趣,而非被迫学习;第二,帮助小孩改善他们原来的学习工具,如此,在未来的学习环境中,他们的能力将能发挥到极致。

蒙台梭利教材除能达到“给小孩明确的信息”这个立即目标之外,也具有上述的双重长期目标。

  小孩如何学习?

  蒙台梭利教室中,对教材的使用是以幼儿独特的学习倾向为基础,蒙台梭利博士称这种倾向为“吸收性的心智”(absorbentmind)。

在她的著作中,常用海棉来比喻小孩的头脑,从字面上来说,即指孩子们会从环境中吸收讯息,这一点在两岁小孩学习其母语的过程中,是显而易见的——他不需要正式的教导、刻意的学习;也不象大人学习外国语一样,须经过漫长而乏味的学习过程。

对一个小孩来说,运用全身所有的感官,去研究他周遭这个有趣的环境而获得讯息,是一个自然而且愉快的活动。

  因为小孩以吸收方式来学习的能力大约会持续到七岁,蒙台梭利博士推论,如果让小孩置身在一间可以让他自由操作各种具教育意味教材的教室中,他的经验会更加丰富。

经过六十多年经验的累积,证明了她的理论,也就是说:

小孩学习阅读、写字、计算的方式,就和他学习走路及说话,是一样自然的方式。

在蒙台梭利教室中,容许孩童在他自己感兴趣及预备好的时刻来学习。

  蒙台梭利博士一直强调:

“手是小孩最主要的老师。

”学习必须专心,而让小孩专心的最好方法是,使他将注意力专注在某一项用双手操作的工作上。

在蒙台梭利教室中的一切设备,均会增强孩童使用双手学习时无意中得到的印象。

  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在《吸收性的心智》(TheAbsorbentMind)一书中,蒙台梭利博士写到:

“生命中最重要的时期,并非大学念书的阶段,而是人生的最早期——从出生到六岁。

因为它是智力形成的最重要时期,而且不只是智力,还有其所有的心智潜能…..。

在这个阶段里,小孩教需要知能方面的帮助,而且任何会阻碍其创造性活动的障碍,都会降低他达到成熟的可能性。

  根据近代的心理学所做的一些研究报告,已经证实了蒙台梭利博士的这些理论。

芝加哥大学的本杰明-布鲁博士(Dr.BenjaminS.Bloom)在《人类特质的稳定和改变》(StabilityandChangeinHumanCharacteristics)中写到:

“从受孕到四岁,个人发展了其智能的百分之五十;从四岁到八岁,则发展另外的百分之三十…….。

这说明了智能的成长在幼年的早期发展非常迅速,而且早期的环境对这方面的发展也可能有很大影响。

  跟蒙台梭利博士一样,布鲁博士也相信:

“在某个特质快速成长的时期,环境发挥了最大的影响力。

  敏感期:

  蒙台梭利博士另一个已被近代研究所证实的观察,是发现敏感期对早年学习的重要性。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这个时期中,孩子对某种特性或技巧会有特别浓厚的兴趣,例如踏上踏下、将东西按次序排好、计算或阅读。

对小孩来说,若在某种特性的敏感期学习该特性,要比他在生命中的其他时期学习该特性来得容易。

蒙台梭利环境运用了这些事实,让孩子在各阶段的敏感期,自由选择活动。

  何时开始?

  虽然入学的年龄在每个学校都不一样,通常,小孩是在两岁半到四岁之间入蒙台梭利教室,这完全依他在教室的环境中,是否感到快乐和舒适而定。

他将从所有的小孩都喜欢且最简单的活动开始;而他在三、四岁所使用的教材,将帮助他发展集中力、协调力,以及他在五、六岁时,将从事的一些较难的活动中所需的工作习惯。

这整个的学习计划是很有系统的,因此,若一个小孩错过了整个计划的头几年,或在他尚未完成这里所提的一些基本课程之前,就已退出这个计划,那么他就无法得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家长应该要了解,蒙台梭利教室并非托儿所,也不是提供给孩子的一个玩耍的地方。

这一个独特的学习环境,是利用孩童在两岁半至六岁这段敏感年龄,能从丰富的环境中吸收讯息的特性而设计出来的。

在此环境中,是让孩子已自然的方式,获得阅读和算术等基本技巧,因此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不会觉得单调、乏味、辛苦或受到挫折。

在蒙台梭利环境中,因为可按照个人的兴趣发展,孩子很早便产生了对学习的热爱,这是使他真正能自发性学习的关键。

四、蒙台梭利教育目标

一是,建立一个理想的和平社会。

蒙台梭利是一个和平爱好者,她期待着建立一个美好的和平社会,她认为要形成一个持久的和平社会,必经要由人来实现。

她说人类最迫切的需要是国际间的和平与统一,她认为战争的原因不在于人们表面的矛盾,而在于人类下意识的深处,她希望用教育来挽救世界危机,来调和阶级的矛盾,她将战争的破坏,人的罪恶活动以及心理上的种种不正常的表现,都归之于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不理解,她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而人的各种缺陷,都是因为早年受的教育错误产生的。

蒙台梭利说:

孩子是新人教育的起点和希望,要挽救人类,必须从儿童开始。

要建立一个理想的和平社会,应该从教育入手,从儿童做起。

  二是,帮助儿童形成健全人格。

  蒙台梭利认为健全的人格有11个特征:

  1.具有旺盛自发的活动力。

自发就是自动,这是儿童成长的原动力。

健康的孩子应具有旺盛的自发的活动力。

  2.喜爱反复地集中工作。

儿童工作的目的,是工作的过程,当他不满足、没玩够时,就反复地工作,而且非常专注。

孩子是通过反复工作的过程来发展自己的,使自己成长。

  3.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这是儿童根据自己的意愿爱好来选择的,工作材料就是孩子的玩具,蒙台梭利要求自由选择工作材料,与传统教育不同,传统教育是教师分配的。

根据儿童个人意愿和爱好,就能达到个人的目的,否则就是走过场,如果他自由选择,他非常认真。

  4.喜爱工作胜过游戏。

工作的内容应有点类同于成人的工作,只是程度不一样而已。

成人的工作是需要工具的,所以蒙台梭利制造了一套类似于成人工作的工具,不过,它们的尺寸不一样。

蒙台梭利认为,从小就让幼儿动危险品,如在生活区中有剪刀,有刀子。

用蒙氏的教育方法,有顺序就不危险,如剪东西,就有一个剪子传递的方法,用刀也有它的秩序,孩子掌握了这套方法之后,就没有什么危险。

  5.爱好秩序,保护秩序。

小孩是非常依恋环境的,而且小孩有秩序的敏感期,他喜欢有秩序,只是由于我们的环境没有给他提供好,所以在这方面造成小孩容易混乱,这是成人造成的,从孩子来讲,他是爱好秩序,可以保护秩序。

蒙氏教学法就是培养孩子有秩序,东西放在那里,建立秩序感后,有利于小孩对空间的理解。

  6.喜欢安静。

蒙氏认为,孩子喜欢在安静的工作中生活,在安静的环境中工作,小孩专心,有注意力,小时培养孩子喜欢安静的性格和习惯。

那么就会给他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7.拒绝奖赏。

蒙氏认为,工作本身的成就和内在的感受、成功的快乐是最好的奖赏。

最好的奖赏是孩子从工作中得到的快乐,而不是糖果。

可是,有的家长和老师经常是通过奖赏的手段来促进孩子工作和学习。

蒙氏提出,要废除奖赏。

家长有时认为孩子听话,就给他奖励些什么——上学要考多少分就奖什么,这就造成孩子为了别人,为了奖赏才去做。

蒙经过实验认为,孩子正常健全人格的发展应该是拒绝奖赏的。

  8.强烈的求知欲。

孩子就象外星人来访者,有很强的求知欲,我们经常说孩子就象一张白纸,你给予什么,就得到什么结果,特别是在3岁前,潜意识吸收的时候,有很强的求知欲,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看一看,问一问。

特别是对社会文化等。

  9.在比较、选择、思考后行动。

  10.视纯朴为高尚。

祟尚真实、善良、美好。

求实不说假话,反对攻击、丑恶、脏乱的。

  11.学习社会性。

主要是重视责任。

以上是蒙氏认为有健全人格的儿童的11个特征。

遵守纪律,乐于助人,有成为优秀儿童的强烈愿望。

用通俗的话讲,培养孩子有出息、更聪明、常快乐。

使儿童能自动地适应环境,求发展、爱学习、会学习,能立足社会,开拓前进。

蒙氏提倡从小就训练孩子的五官。

如音感钟训练孩子的听力,使他耳聪目明。

再一个就是有出息,使孩子有见解,有独立的个性,勇于担当责任,这样的孩子是有出息的。

他先求生存,再求发展,立足于社会,开拓前进,这就是家长和老师所期盼的。

常快乐,让孩子遇事不悲观,不怕困难,爱学习,肯钻研,喜爱工作,乐于助人,胸怀坦荡,无忧无虑,有安贫乐道的品质和美化生活的才能。

蒙氏说,她希望教育孩子成为世界上最有用,最有效率和最幸福的人。

这也是她的一句名言,这就要求孩子常快乐,因为快乐是幸福的感受。

儿童健全人格的培养,首先就要了解和尊重儿童的个性,遵循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以发展儿童动作及感官训练为主,使儿童经过自己的直接经验和自我教育逐步发展自由与坚强的个性。

蒙氏认为帮助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就是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

蒙氏教育的目标有两个:

她的教育目标是很明确的,世界要和平,要靠人来实现,人主要是靠教育,教育就要从儿童抓起。

五、蒙台梭利教育原理

  蒙台梭利以直观观察的方法,通过对儿童的观察分析,提出了新的教育理论,强调儿童的内在潜力,主张让儿童在自由与关爱的环境中,充分发展他的潜能。

概括起来说蒙台梭利的教学法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

  1.环境适应理论。

环境是与遗传因素相对来讲的,她讲的环境不仅包括学校,还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环境。

蒙台梭利把环境比喻为人的头部。

她说头部是人体生命的重要部位,能听能看能嗅,有思维,掌握人的身心发展。

她认为环境是能主宰一个人耳聪目明的关键,这个环境对人的影响远远比遗传重要,它基本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前景。

在儿童教育上,她认为,后天环境影响能弥补儿童先天的不足,能诱发其内在的潜能。

她认为,适应环境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比如,1920年印度两个狼孩,刚回到人间时,一个2岁、一个8岁。

由于从小她们离开人的生活环境,和狼生活在一起,因此就养成与狼一样的生活习性。

如:

嘴不会吸吮,两手不会抓握,连发声也变得象狼发声一样,夜晚不睡觉,常常发出狼叫声。

虽然她有人类遗传的素质,但她们从小和狼生活在一起,所以她们一切生活方式都显示出不适应人的环境了,表现不出人类的一般特征。

也有报导,有的家长把孩子关在家里,不和外界接触,最后孩子的智力退化,身体骨骼也有退化,生长也退化。

这就是环境的重要性,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重要的例子。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蒙台梭利说,在教育当中最重要的是给孩子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这个有准备的环境,在传统的教育中,教育就是包括老师和儿童这两个因素,教师教,儿童学。

但蒙台梭利认为,教育应包括老师、儿童和环境这3个要素。

而把环境列为教育的第一要素。

因为人类的各种智能和体能都是为适应环境而成长的,所以教育要紧密结合儿童成长的法则,设计出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

蒙台梭利说,教育要创设各种环境,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美国有的幼儿园,筑小土山,种有树,孩子往小山坡上爬,2岁多的孩子,爬爬就吱哩咕噜滚下来,老师都不管,孩子们还要继续爬。

在日本有的幼儿园,有意把地弄成坑坑洼洼的,有意的暗示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他们把环境和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有准备的环境,不是现在我们都把环境弄得好好的,这个危险品不准动,那个不准动,地也铺得平平的,走起路来软软的,人家外国的幼儿园却不是这样。

 2.独立成长理论。

我在市场上买一盆花,因为不了解这盆花的特性,希望它快快长好,就每天浇多多的水,十天之后,花枯萎了。

对小孩子的教育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很多父母都是为孩子吃饭问题伤脑筋,追着喂饭,孩子不喜欢吃饭时,父母着急,围着她转,这个道理是我们不了解孩子需要不需要吃,植物也好,人也好,应适合自己能吸收的程度,就能长大,如果不适合他吸收的程度,它就不能长大,甚至还会伤害他。

比如那盆花,适合它吸收了,它就会长。

可是我不了解它的属性,拼命地给它浇水,就会伤害了它,所以它就枯萎了。

同样,如果我们的喂养不适应孩子的成长,你拼命的喂他,他就容易生病,容易产生其他效果。

现在的孩子太娇惯,反而容易伤害他。

因为孩子出生,生理的各项功能没有健全,心智的发展也没完全成长起来,他无法马上独立,它需要成人的帮助,才能一天天长大。

孩子一步一步地学会爬—立—走—跳,渴望脱离大人的摆布,使用自己的双手触模这个世界,以自己的双脚走向自己想要去地方。

这不仅孩子天生心理想让自己变成大人的那种想法,而且是所有生物自然发展的内聚力量。

所以说独立成长理论,主要包括两个含义,一是,独立成长的主要目标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并且具有发展的生命能力;二是,独立是成长的必要条件,只有让孩子尽快的独立,才能更快更早的迈向自己想去的地方。

有时我们经常把孩子守在自己的身边,她不能独立,她就不能更快更早地迈向自由。

国外的孩子,刚上初中就到处跑,到各个国家去旅游,参加各种活动,离开父母。

我们总是舍不得,她不能尽快地独立,就不能尽快地迈向自由。

  3.生命自然发展理论。

生命自然发展理论是指从胎儿出生到生命结束的全过程。

蒙台梭利认为:

生命的发展是自然而然的发展。

这种发展不是随意的,而是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充满秩序和规律。

这是一种自然的法则,她举例说:

“母鸡生下蛋后,母亲所能做的就是给蛋供给温暖。

至于蛋里如何变成小鸡,然后破壳而出,这只有靠蛋壳内部的胚胎自然形成,靠蛋壳内部的小生命自己一步一步的长大,破壳出来,老母鸡不能,也控制不了,蛋壳里内部的小生命成长,不能帮助她破壳,里面的小生命是靠她生长的规律,一步一步成长,这是生命自然发展规律。

人也是这样,人——受精卵——成胎,从这时开始就含有了未来成为人的规律,预定的计划,按这个预订的计划定下了成长步骤,自我实现的活动,完成他伟大的生命,如孩子:

一月能抬下颌;二月能抬胸,三个月能伸手够物,四月能坐,五月能抓玩物,六个月能坐抓玩具,七个月能坐,八个月能扶站,九个月能站立,十个月能走,十二个月能拉着成人的手走,十三个月能牵手走上楼。

1岁多能独立走路,这些说明人类自然发展的过程,是一种自然规律,概括地说,儿童生命发展过程不是人为地预定计划的,是自然法则,是自我实现完成的。

  4.吸收性心智理论。

在吸收性心智一书中,蒙台梭利说:

“人并不止在大学里才发展,而且在出生之时,就已开始了心智的成长,而且在生命的头3年中,其发展的程度最为可观。

”“生命最重要时期,并非大学时代,而是人生之初,即0~6岁阶段,这是因为,这一时期正是人的潜能,其最伟大的工具本身,开始形成之时。

”“每个孩子都有自发的学习潜力。

幼儿尽管缺乏经验,但他们所拥有的,最丰富的潜力,能使他自己适应外部世界。

幼儿具有一种下意识的感受力。

积极地从外部世界获取一种外部模式,并且有一定选择地进行吸收,成为他心里的一部分。

称为有吸收力的心理。

  通常我们把吸收性心智理论称为感官教育理论,蒙台梭利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发现6岁前的儿童随时都在吸收新知识的欲望,且具有一种内在的特殊力量来帮助她,从复杂的环境中自然地选择成长所需要的事物,那么,婴儿出生,对世界一无所知,为了面对世界,为了适应它,求得生存和发展,儿童就总想不停地探索,寻找各种事物,或者想与成人建立各种关系,想快速地了解和学习,大人可以借助经验,儿童从黑暗的母体中来,儿童没有任何经验,智力也不成熟。

所以,吸收性心智,就会驱使儿童,潜意识的从环境中吸收各种印象。

蒙台梭利说,如同照相机底光照片一样,将外界的印象吸收进来,驱使儿童潜意识地从环境当中吸收各种印象。

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这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