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金山寺完整导游词整理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48400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金山寺完整导游词整理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xx金山寺完整导游词整理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xx金山寺完整导游词整理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xx金山寺完整导游词整理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xx金山寺完整导游词整理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金山寺完整导游词整理稿.docx

《xx金山寺完整导游词整理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金山寺完整导游词整理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金山寺完整导游词整理稿.docx

xx金山寺完整导游词整理稿

镇江金山寺完整导游词(整理稿)

  金山寺

  概况:

  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的神话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许多人正是从水漫金山开始认识金山、了解镇江的。

  金山位于镇江市的西北,海拔44米,绕山一周约520米。

它原是屹立在长江中的一个岛屿,号称“江心一朵芙蓉”。

唐朝诗人张祜的诗句“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就是当时金山的写照。

后来沧桑变迁,长江改道,光绪年间金山逐渐与南岸相连,“骑驴上金山”风行一时,成为清末民初朝山观光者的一种奇妙享受。

现在的金山,整个景区共有30余处景点和古迹,每一处都有一段动人的神话和传说:

如白娘子水漫金山寺,梁红玉击鼓抗金兵,岳飞金山寺详梦等等,令人回味无穷。

  于受到历史环境和地理条件的影响,金山形成了独特的五大特色,下面给大家一一介绍:

  一、独特的地理位置:

  金山原是大海之中的一座孤岛,最早人们去金山要坐渡船。

随着沧桑变迁,长江在流向变动中多次冲击金山北岸的瓜洲,使瓜洲塌入长江,泥沙把金山与陆地联成一片,形成了金山的雏形。

  二、浓郁的历史文化:

  金山寺建于东晋,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

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

到了唐朝,有个名叫法海的禅师在此开山得金,重建古刹,便更名为金山寺。

  三、丰富的文化内涵:

  金山从唐代起就驰名中外,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诗话。

不仅如此,帝王迅游也经常会来到金山,使得金山拥有一批价值非凡的文化遗存。

  四、精巧的寺院建筑:

  金山建筑精巧,庙宇依山而建,山和寺相互辉映,浑然一体,再加上慈寿塔高高地耸立在金山之上,给人拔地而起的感觉,山和寺相互辉映,浑然一体,山是一座庙,庙是一座山,山因寺得名,寺为山增色,因而以“金山寺裹山”著称于世。

这种奇特的建筑,集中体现了唐、宋、元、明、清各朝的建筑的艺术精华

  和主要特征。

为此北京万寿山的“佛香阁”、承德的避暑山庄金山亭、扬州瘦西湖的小金山等,都吸取了金山寺的建筑特点。

  五、悠久的佛教文化:

  金山就是江南佛教圣地,梁武帝在金山设立了极其庄严隆重的水陆道场,诵经设斋、礼佛拜忏、追荐亡灵。

全盛时期有和尚3000多人,僧侣数万人,在佛教禅宗寺庙中有着卓著的地位,是中国有名的古刹。

清代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的四大名寺。

历代高僧辈出,在建寺后的1600多年的历史中,总共有81位方丈。

正印证了“天下名山高僧多”这句话。

现在,金山寺是全国重点寺庙。

  山门

  中国在地球的北半球,太阳在我们的南面,为了增加采光和取暖,一般的民宅大门是朝南开的,寺庙的山门一般也都是朝南的,而金山寺却不同,它的山门是朝西开的。

这是为什么呢?

  相传原来在金山寺刚建成的时候,金山寺的山门也是朝南开的,但是寺庙屡遭火灾,山门口也经常听到惊天动地的轰鸣声,当时金山寺的方丈请了一位云游和尚前来卜算,这位和尚绕金山走了一圈后,对方丈说:

“金山寺的山门朝南直接对着天上的南天门,这样就得罪了玉皇大帝,所以金山寺才会常遭火灾。

”方丈听了这话后,连忙叫人将山门改为朝西。

  其实这只是传说而已,真正的原因与当时金山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系,以前金山是长江中的小岛,江水自西向东奔腾而下,游人站在岛上向西望去,能领略雄浑壮丽的大江风景,取“大江东去,群山西来”地美景。

为了突出这样的意境,所以金山寺的山门就朝西开了。

  寺庙的大门一般是三门并列,所以称为三门殿,习惯上称为三门或山门。

三门并列是有寓意的,它象征着“三解脱门”。

三门中间的是空门,为出家人所过,从此一切皆空;左边无相门,为乞丐等人所过;右边无愿门,称凡门,我们这些凡人从此经过,会消除一切烦恼。

三解脱门被佛教称为入涅槃之门,山门气象森严,两只明代石狮雄踞两旁。

  山门上悬挂着一块“江天禅寺”的横匾,这是清康熙皇帝来金山游玩时亲

  笔题写的,他见金山雄伟壮丽,江天一色,立即乘兴亲笔写下“江天一览”四个大字,并赐寺名“江天禅寺”。

自唐以来,人们统称金山寺,它最初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原名泽心寺。

唐代法海和尚在山中挖出黄金,重修寺庙后改称为金山寺。

金山寺历史上规模宏大,全盛时期有和尚3000余人,参禅的僧侣有万人之多,在佛教禅宗寺庙中有着卓著的地位。

清代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的四大名寺。

历代高僧辈出,在建寺后的1600多年的历史中,总共有81位方丈。

正印证了“天下名山高僧多”这句话。

  金山寺是中国佛教诵经设斋、礼佛拜忏和追荐亡灵的水陆法会的发源地,水陆法会又称水陆道场,是中国佛教法事中最为隆重的一种。

水陆法会起源于南北朝初期,最初形成于金山寺。

法会的内容主要是诵经设斋,礼佛拜忏和追荐亡灵。

天王殿

  天王殿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清代古建筑,明正统年间建,清同治八年重建,正面墙上刻有赵朴初题写的“东晋古刹”四个大字。

中间供奉的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背后是佛门的护法神韦驮,两侧是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又称四大金刚,右侧第一个南方增长天王手持无鞘的宝剑,可想其锋利无比,故名“风”,第二个东方持国天王手捧无弦琵琶在调呢,又名“调”;左侧的北方多闻天王手撑无骨的伞,随时掌控着雨,所以称“雨”;还有一个西方广目天王全身缠龙,但此龙从头到尾都无爪,一切顺利,取名“顺”。

汉化后其手持的宝器寓意着“风调雨顺”,暗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文革”中四大天王像被全部砸毁,后来修复。

佛龛内的大肚弥勒笑迎四方嘉宾,两旁的楹联是“眼前都是有缘人,相亲相近,怎不满腔欢喜;世间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大雄宝殿

  走出天王殿,迎面这座重檐歇山顶大殿,就是“大雄宝殿”,它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殿名。

“大雄”是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它的意思是大智大勇,能镇伏邪魔。

大雄宝殿历经磨难,七毁八建,现在我们看到的大雄宝殿于1989年10月建成,总面积800平方米,是金山寺历史上最高最大的大雄宝殿。

黄墙

  红柱,金色的琉璃屋面,白石柱础栏杆,使整个大殿既有北方寺庙雄浑富丽的气势,又兼有南方园林精美雅致的风格,显得格外巍峨壮丽,金碧辉煌。

大雄宝殿正面屋脊上有“佛日增辉”四个大字,后面写着“国道遐昌”,飞檐角下有八只铃佩叮当作响,意为祝愿风调雨顺,人民幸福。

  殿前有七级台阶,佛称是走上七级佛陀达到最高境界。

进入大殿,正中三尊金身佛像并列而坐,佛像身高米,端坐在莲花座上,慈眉善目,仪态安详。

中间供奉的是释迎牟尼佛,右手食指上指,大拇指下指,告知人们天地全在她的掌控之中,祭拜一下,保天保地。

在其左侧的是老年人祭拜的,右侧的是中青年人祭拜的。

他的左侧是药师佛,右侧是阿弥陀佛。

这三座佛民间称为“横三世佛”。

释迦牟尼是佛教始祖,是娑婆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

在三尊大佛莲花座钱还有24位天兵天将。

大殿两旁站立十八罗汉,形象高大,栩栩如生。

其中左后方有一罗汉,满面笑容,双手拉开腹部,只见他腹中有个菩萨端坐其中。

我们都知出家人是不喝酒不吃肉的,这位就是济公的师傅,他既喝酒又吃肉,别的和尚都指责他,他说: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不信,你看。

”这就是见证,其实,不管做人做菩萨,在于心诚,而不在于形式咋样?

左右阁楼上坐着56天尊,据说有56个罗汉,是从500多个罗汉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正如从全国人民中挑选出部分人大代表在中央周围传达旨意。

大殿正中上方是八角形藻井,四周天花上绘有两条彩龙。

我们再来看背面,“五十三参”海岛图,正中为观音菩萨,观音分滴水观音、送子观音、平安观音。

这里的是平安观音。

她站在鳌头上,控制了鳌头。

听说,鳌是东海里的一个大怪物,常常在东海里兴风作浪,搞得民不聊生,是平安观音制服了鳌。

成语“独占鳌头”兴许就源于此处吧。

左为善财童子,右为龙女,左前方文殊菩萨骑着青狮,右前方普贤菩萨跨着白象,正上方地藏王菩萨坐骑揭谛兽,正中顶上为如来佛,四大天王分布下方左右。

海岛上下四周,分布着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被善财童子参拜过的53位菩萨的彩塑。

这些佛像是根据佛教《华严经》的善财五十三参的传说来塑造和布局的,这个海岛图表现了学佛修行的过程。

透出了佛国的庄严气氛。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金山寺中的德云比丘,以及金山寺海岛也在其中。

来到这里,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美妙的佛国世界。

  为了使偌大墙面不显得呆板,便以“窗”来装饰。

从实用性讲,这种窗起不了透气、透风、透光等任何作用,所以在古建筑上称“盲窗”。

这种看上去实用的“窗”实是一种虚设,在园林艺术上称之为“化实为虚”,这种“化实为虚”实是金山大殿设计的高妙处,因而博得行家称道。

这六扇香樟木窗为镂空窗雕,画面与佛教有关。

  南北朝“宝志与萧衍倾心长谈”:

梁武帝萧衍非常信佛。

当时高僧宝志大和尚对佛学有相当研究,萧衍为了能长时与宝志在一起谈经论佛,就让宝志住在宫内,有时甚至长夜彻谈,因而疏远了皇后娘娘郗氏。

娘娘起了恨意,但又不便说,因此郁闷,不久便去世了。

死后堕为蟒蛇,每天为小虫咬啮,痛苦万分。

有一天,梁武帝做了一个噩梦,说皇后来到宫中向梁武帝求救。

醒后武帝向宝志公请问脱苦的方法,公嘱以礼佛忏悔,因此,武帝亲制慈悲道场忏法,礼请僧众举行忏礼,并做了水陆道场,感动在忉利天的皇后,在空中言谢而去。

  宋代“道月与岳飞圆梦”:

正当岳飞抗金取得节节胜利时,宋高宗听信秦桧谗言,连下十二道金牌命岳飞回京。

岳飞途经镇江,到金山寺拜望好友道月方丈。

待禅房坐定后两人寒喧了一番,道月问道:

“元帅这几日可曾遇到意外事”岳飞答:

“我昨晚梦见两只犬抱头而言,不知此梦何意,更不知此番回京凶吉如何。

”道月听了,心中一惊,心想:

“两犬当中加一个言字,不是一个‘狱’字吗”劝其不要回京。

岳飞没有听信,回到京城果遭毒手,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在风波亭。

临刑前岳飞仰天长叹:

“悔不听道月之言!

”为此,有人将此密告秦桧,秦桧大怒,立即派何立等人到金山寺捉拿道月。

当何立昼夜兼程赶到金山寺时,道月正在登台说法,台下人头如云,道月说法完后便坐化了。

何立看到吓的脸色惨白,立即回京城。

将所见向秦桧叙述,秦桧听了目瞪口呆,何立又说:

“镇江金山寺西面朝北,有一排一字排开的七座小山峰,这是金山寺的风水宝地,它能使金山寺历代出高僧,现在的高僧就是道月,他能未卜先知。

”秦桧听了咬牙切齿的说:

“我要把这七座山峰都削平,叫金山寺永世出不了高僧,以解我心头之恨。

”这七座小山峰就这样被削平了。

后人在原址上建了一座七峰阁,以补七峰之缺。

可惜的是这座有纪念意义的七峰阁,毁于清咸丰年间的兵火。

到了光绪年间,金山寺的方丈隐儒大和尚集资重建七峰阁,不幸又毁于1948年大火。

所幸后人在这里建了一座亭,取名“七峰亭”,纪念民族英雄岳飞与他的

  好友道月禅师。

  宋代“东坡输玉带”:

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见佛印,佛印正在坐禅,禅堂是无虚座。

佛印见苏东坡说:

“这里无坐。

”东坡说:

“借大师四大做禅床。

”佛印说:

“老僧有一问,若答得,即与四大为禅床,若答不得,请留下玉带。

”东坡随即解下腰间的玉带置在案上说:

“请大师问。

”佛印问:

“老僧四大本空,五蕴非有,你向何处坐”东坡一时给问住了,顿时无语对答,佛印随即召小僧,并大声说:

“留此玉带为金山寺镇山之宝。

”东坡只好点头同意。

佛印出于礼貌回赠一件衲裙。

这画面上的小僧人手上拿的就是苏东坡的玉带。

  唐代“鸟窠禅师与白居易交往”:

白居易被贬到杭州任刺史。

有一次白居易去拜访鸟窠禅师。

鸟窠禅师在杭州秦望山,居于山势险峻的一棵大松树上。

白居易看到了便问:

“你在上面不感到危险吗”鸟窠说:

“我坐在上面看起来危险,其实一点儿都不危险,而你在下面看起来不危险,其实非常危险。

”白居易疑惑地问:

“我有什么危险”鸟窠说:

“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乎”也就是说,你被贬到这里心情一定不愉快,如再有不测,那后果不是非常危险吗白居易听了一楞。

鸟窠接着说:

“要想改变这种命运,必须修得佛法大义。

”白居易问:

“何为佛法大义”鸟窠说:

“诸恶莫作,从善行事。

”白居易不以为然地说:

“此话是老生常谈,就连三岁毛孩都知这个道理。

”鸟窠笑着说:

“不错!

就连三岁毛孩都知这个道理,而八十老翁为什么行不得呢”白居易一听悟出了道理,便对着鸟窠禅师长拜而去。

  唐代“懒残禅师对李泌点化”:

相传,唐朝宰相李泌曾向懒残禅师请教他的前程如何因李泌为人凶残,懒残有心点化他,便在火盆中拣了一块只有半边熟了的芋头给他吃,李泌大为不解。

懒残说:

“你虽是宰相,大鱼大肉能保证以后天天吃到吗?

这虽是半生半熟的东西,老百姓却能天天吃。

”李泌不解的问:

“这是为什么”懒残说:

“你虽是宰相掌握杀生大权,但你的生死却掌握在皇帝手里,这就是古人常说的‘伴君如伴虎’,想想不后怕吗?

所以那大鱼大肉你能吃得安吗老百姓虽是淡茶粗饭却能吃得安。

”李泌说:

“依你怎么办?

”。

懒残说:

“1.少言,祸从口出,故君旁勿多言;2.修心,在位如想修得正身,还乡后就得积德行善。

”为此,李泌悟出了懒残禅师话的意思。

因听从“君

  旁勿多言”所以稳稳当当的当了十年宰相;因“修心”对佛教产生了兴趣,在佛的感召下改邪归正,修得了正身,还乡后又为乡里做了很多善事。

  东晋“慧远、陶渊明、陆修静‘虎溪三笑’”:

据传,慧远法师来庐山东林寺后,“影不出山,迹不出俗”,一心修行,连送客也未曾过虎溪桥,若是过了桥,山上的神虎就要吼叫。

一天,慧远送陶渊明与陆修静,三人携手边走边谈,越谈越开心,不觉过了石桥,谁知没走几步,山上的神虎便吼叫不止,他们这才恍然大悟,三人相视仰天大笑,惜别分手。

这就是广为流传的文苑佳话“虎溪三笑”的故事。

三人中,慧远代表佛教,陶渊明代表儒教,陆修静代表道教,“虎溪三笑”的故事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儒、佛、道三教合流,和谐相处的情形。

  从大雄宝殿的后门出来,爬上几级台阶,到了更高处。

在此处看到了大雄宝殿的背后中间,有个圆圆的镜子,里面有山有水有寺庙这是金山寺的开光宝镜,是一个直径为99公分的凹面镜,纯铜的,用这个镜子把光聚焦起再照到开光佛像的眼光、口光、耳光、鼻光,这样的佛像才有名气,最后洒上圣水,这就是所谓的开光。

所以每次都用这个镜子来开光,称它为佛光宝镜。

全国寺庙林立,但能开光的只有金山。

大多的寺庙是大门是南北方向的,而金山寺是门坐东朝西,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开光便是此而来吧。

在宝镜的下方有五个大字:

“度一切苦厄”金山寺是保一世的平安,全世界的唯一,其余的寺庙保一时平安。

藏经楼

  原藏经楼1948年毁于大火,现在的藏经楼是1944年建成的。

藏经楼依山而建,为歇山顶式仿古建筑,共有4层,高21米,面积1200平方米,底层为法堂,是和尚讲经说法的地方,上层是存放佛教经典的地方。

1994年,经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批准,办起了金山佛学院,慈舟法师出任院长,金山佛学院培养了不少佛学人才。

夕照阁

  请大家随我从大殿后侧登山,进入夕照阁。

夕照阁内存在清代乾隆南巡驻跸金山留下来的七块御碑,现今保存完好。

石碑记载内容大都是乾隆六次下江南到

  金山,对金山胜景的评价和如何继承清室大业的决心。

这些石碑引来了许多文人、专家、学者的拜访赞叹。

乾隆在这里不仅留下了“御碑”,而且留下了一个颇有趣味的传闻。

相传,雍正一生无子,到了五十多岁时,皇后才生下一女,为此闷闷不乐。

忽听到陈阁老夫人也是这天分娩,生下一男,便降旨陈家带子进宫。

过了好久,陈家接回的竟是一女婴。

陈夫人吓得一命归西,陈阁老一气之下到金山寺当了和尚。

平日里装疯卖傻,无人知道他的身世,乾隆继位后,有一天乳母向他说起身世,乾隆如闻惊雷,发誓要找到自己生父。

乾隆在京城听说生父在金山寺为僧,于是下江南到了金山寺,一次又一次查访都毫无结果。

回到了京城,后来乳母给他出了一个点子。

就在乾隆第六次到金山时,打听到全寺共有僧人四百四十八名,就命人缝制四百四十八件袈裟,他亲自赐给每个僧人,可是最后一件袈裟无人接收。

乾隆便问刚继任的方丈。

方丈说:

“还有一个疯和尚,蓬头垢面,所以没有让他出来迎圣驾。

”乾隆听了半信半疑,就去查看,只见一个小禅房里一个老和尚坐在蒲团上,方丈告诉乾隆:

“这老和尚名‘八乂’,乾隆看到床前一双鞋又是倒置放着,心想这个老和尚果然疯癫,就没有降罪。

结束南巡回到宫中,乾隆将此事向乳母讲起,乳母大惊说:

“这‘八×’叠起来不就是一个‘父’字吗?

鞋儿倒置不是在说‘孩儿到此’吗?

这不是在告诉你他就是你父亲吗?

”这么一解乾隆恍然大悟,立即派快马去接父亲来京,只可惜,他已不辞而别。

观音阁

  观赏了乾隆的御碑,夕照阁上行至观音阁,去参观四宝室。

室内珍藏着金山的镇山四宝:

“周鼎、铜鼓、玉带和金山图”。

先请各位来看“周鼎”:

这是2700多年前,周宣王奖给北伐统帅遂启棋的青铜器,因而全称“周朝遂启棋大鼎”。

1884年湖北汉阳叶志光赠给金山寺收藏。

接着看“东汉铜鼓”:

这是清代镇江知府魁元赠给金山寺的。

相传为诸葛亮所创制,正面可作战鼓,反面能做炊具,民间称之为“诸葛鼓”。

然后再请欣赏“东坡玉带”:

相传是宋朝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打赌输给金山寺的,带上缀系着长方形、圆形、心形等形状不同的白色玉片。

玉带虽经900余年,仍然光洁如鉴。

最后请大家观赏

  《金山图》:

它是“明四家”之一文徵明所绘。

画中江水苍茫,金山中流,左有文做明的题诗,后有历代名人的题跋。

妙高台

  妙高台又名晒经台,“妙高”是梵语,意为高不可攀的海国仙山,这里原始妙高峰,有一个小平台,几经兴废。

这里历来是中秋赏月的佳处,传说苏东坡的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就是在此地有感而发的。

  此外,据传“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

金山原来在江心,虽不高,但山势险峻,是江防要地。

公元1130年南宋名将韩世忠用四千水兵将几万入侵的金兵围困在金山附近,梁夫人登上妙高台亲擂战鼓,鼓气助阵,大破金兀术部众。

  我们右看,见到了不同颜色的瓦:

黄、绿、红、灰、黑的,与之对应的是金木水火土,黄的琉璃瓦是皇家建筑的标志,是寺庙中最高级别的。

楞伽台

  “楞伽”是印度语,意为“不可住”,或说是大海中远不可达、高不可攀的一座大山。

自下而上需经三重楼阁,每上一层,疑无去路,洞门一开,豁然有级可登,迂回曲折,上下错落,往往令人迷其所在。

大家要迂回曲折,才能到达楼顶,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台顶有两间宽敞的休息厅,陈列着许多古代红木家俱、名人书画,厅外有走廊、平台。

平台中央有座玲珑的四面方亭,因亭内曾放置过苏东坡遗留下来的雪浪石而取名为“雪浪亭”。

据说是苏东坡晚年受老朋友佛印和尚相托在此写《楞伽佛经》,故又称书经楼

  留云亭

  留云亭是金山视觉最为开阔之处。

传说当年康熙皇帝陪其母游览金山来到这里,看到大江东去,水天一色的壮景,情不自禁地说:

“这里可谓江天一览。

”官员们为了讨皇帝欢心,恭请圣上题词。

当康熙写到“江天一”时,提笔忘字,忽然写不下去了。

其中有一大臣见此情状,立即跪奏:

“臣今见驾。

”康熙听见“臣今见”,恍然大悟,随笔写出“览”字。

因为“览”字繁体正是“臣、今、见”

  三个单字组成,这位大臣巧妙地用拆字法提醒了康熙,十分机灵。

虽然这是传说,但这四个字的确不是一气呵成。

大家看,这“江天一”三字要比“览”字大些。

因康熙御笔“江天一览”碑在亭内,故留云亭又称为“江天一览亭”。

龙井

  从“江山一览”下来之后,我们看到一口井,上面写有“龙井”二字,原来是当年法海掳掠许仙进金山寺,逼他当和尚,白娘子无奈之下用法术,就是从此井发洪水,水漫金山。

一口井,水从何来,能源源不断,传说是此井通往东海龙王那儿,才得有水漫金山之说。

佛印山房

  从留云亭北走不远,便到了佛印山房。

这里是宋代著名法师佛印的住处。

他学识高超,最终成为金山和焦山两座寺庙的住持大方丈,苏东坡与佛印是青年时期的好朋友,两人经常在这里吟诗作画。

七峰亭

  七峰亭,又名七峰阁。

古代因有七座小山突起,名七峰岭。

后削山建阁,故以七峰阁而名。

位于金山西侧的金鳌岭上。

古仙人洞

  沿七峰亭北面弯曲石级路向下,有一洞深米,依山洞建筑一座半亭,这是道教遗迹。

传说仙人吕洞宾曾在这里观望江面,所以叫仙人洞。

慈寿塔

  慈寿塔矗立于金山的西北峰,塔高30米,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齐梁,唐宋有双塔。

一名“荐慈塔”、另一名“荐寿塔”。

明初,双塔倒坍。

双塔倒坍后,在光绪年间重建现塔,适逢慈禧60寿辰,取名慈寿塔。

塔为砖木结构,八面七级,内有旋式木梯,外有栏杆相倚,面面有景,层层风光各异。

  慈寿塔外花墙上,刻有“天地同庚”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是清代光绪年间湖南一位八岁儿童李远安所写。

传说,当时正是慈禧太后六十寿辰。

为了贺寿,两江总督刘坤一特地进京朝见慈禧,献媚道:

“老佛爷六十大寿,卑官没有什么厚礼,只是在江南镇江金山造了一座宝塔,取名慈寿塔,祝您长寿万岁。

”慈禧心想,这宝塔标上她的名字,兀立在江南名山之巅,实在非同一般寿礼,不渐露喜色。

便问刘坤一:

“你祝我长寿,看我能活多大?

“刘坤一听却张口结舌,一时无言以对。

心想无论说多说少,都会招来杀头之罪。

正在左右为难的时候,群臣百官之中,有一小孩从身后很敏捷地递给他一张小纸条,他一看如获至宝,迅速呈上,慈禧一看原来是“天地同庚”四个大字,便喜笑颜开,大大奖赏了刘坤一。

后来这四字便被刻于慈寿塔下。

古法海洞

  法海洞又名裴公洞,位于金山塔西下侧的悬崖上,相传是法海和尚裴头陀苦修之处。

据说法海是唐朝宰相裴休之子,裴休笃信佛教,便送子出家,取名法海。

他尊重父意,立志向往佛学,他初来,山上寺宇荒废,荆棘丛生,还有蟒蛇为害。

后来,他把原来盘踞岩洞中的一条白蟒斗败,驱蟒入海后便住在洞中。

法海在此苦修,并开山种田、艰苦振寺,为创建金山寺历经了千辛万苦。

法海是开山祖师,为了创建金山寺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然而,在《白蛇传》中的“水漫金山寺”的神话故事中,却把法海说成是阻碍破坏一对青年男女自恋爱和美满婚姻的罪魁祸首,深遭世人谴责。

其实,历史上的法海是一位有德行的高僧。

白龙洞

  在法海洞北,玉带桥畔有一个白龙洞,洞内有白娘子和小青的汉白玉雕像。

传说峨眉山上白蛇,化成美貌的白娘子,和药店伙计许仙结成恩爱夫妻,和尚法海认为,这是触犯天规,将许仙诓骗到金山。

白娘子和小青调来虾兵蟹将,水漫金山寺。

后来,许仙白龙洞赶到杭州与白娘子断桥相会。

这就是老幼皆知的白娘子“水漫金山”的神话故事。

朝阳洞

  白龙洞的上方是朝阳洞,这个洞又名日照岩,洞顶的悬岩上刻有“日照岩”三字。

这里是金山观日出最佳处。

玉带桥

  玉带桥位于白龙洞前,长16米,白色大理石砌成。

传说这是苏东坡与佛印打赌输了玉带,佛印如获至宝,常给人看。

看的人多了,又恐怕损坏、于是就请人仿照王带的式样建造了这座桥,供人欣赏。

御码头

  当初金山还孤立在大江之中时,人们此登陆上岸。

御码头共有十三级台阶,两边是汉白玉石栏。

清朝康熙、乾隆南巡时,多次来金山,都此码头上岸,所以称“御码头”。

在御码头旁,有苏东坡的“钓鱼台”。

  金泉桥

  这是一座为了沟通金山寺与天下第一泉而新建的三孔拱形花岗岩石桥,桥长20米,宽10米,桥上盖有长方敞亭,便于大家休息、摄影和观赏水中荷花。

  云根岛

  它原为江中一组天然错综的奇石,又名云根石、石排山、笔架山和三岛。

岛上建有一座正方形攒尖顶小亭,名为“云根风月亭”。

岛侧有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芙蓉楼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就来到了金山的著名景点芙蓉楼。

  芙蓉楼,又名千秋楼,坐落在靠近天下第一泉的塔影湖滨,始建于东晋,为东晋刺史王恭所建,距今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后毁于战乱。

为再展芙蓉楼的雄姿,镇江市于1992年9月重新建成了芙蓉楼,江泽民总书记亲自挥笔为该楼题匾。

  芙蓉楼是一座重檐歇山式仿古建筑,高约19米,临湖而立,与慈寿塔隔湖相映。

楼阁规模宏大,座落宽敞;身居楼中,八面有声,四面有景,镇江城的山

  容、水态,旖旎风光一览无余;近可看清澈喷突的泉水和波光粼粼的湖面;远可望浩荡奔流的长江和峰峦叠嶂的群山。

  一楼,有六扇银杏木的大屏风,西侧刻有《重建芙蓉楼记》,东面是一幅《芙蓉话雨》图,屏风两侧的墙上,贴有两幅唐三彩陶板壁画,左为《水芙蓉图》,右为《木芙蓉图》。

二楼是接待国宾的场所,楼口门厅高悬的一只大红宫灯照亮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