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6《海上日出》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4831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6《海上日出》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6《海上日出》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6《海上日出》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6《海上日出》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6《海上日出》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6《海上日出》教案设计.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6《海上日出》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6《海上日出》教案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6《海上日出》教案设计.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6《海上日出》教案设计

16 海上日出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

其意义是:

阅读课上师生的基本语文实践活动形式是“对话”,而这一过程中,学生、文本、教师是参与对话的三方。

《海上日出》是著名作家巴金的名作,主要写了作者观看海上日出的情景和经过,描写贴切、朴实。

生动形象的拟人手法,简洁明快的笔墨,色彩鲜明的描绘,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壮丽的画卷。

阅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将学生带入作者所描绘的环境中,感受作者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指导学生学习文本的表达形式,积累精妙的语言,运用语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搜集海上日出的录像。

学生准备:

1.准备词语卡片。

2.查找作者巴金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引题: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暮江吟》吗?

(生背诵)

2.诗中描写的是太阳落山时,江面上的迷人景象。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流传了千年。

而当代著名作家巴金,更是妙笔生花,描绘出一幅壮丽、盛大的海上日出图。

你们想看看这美丽的景象吗?

让我们先了解作者巴金。

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巴金的相关资料,谁愿意来介绍介绍。

3.都说文如其人,一个人的文字,可以品出其心性和胸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设计意图:

谈话引入新课,用脍炙人口的古诗情境引入,用旧知唤起学生参与学习新知的兴趣,更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恰当地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二、听读课文,想象画面

1.播放录像,要求:

请同学们睁大眼睛,边看录像边听老师读课文,跟着巴金爷爷的文字走进那奇妙的景观。

2.交流:

在听老师读课文的过程中,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哪些画面?

3.请把刚刚脑海中浮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4.你描述的画面与巴金爷爷描写的画面比,谁的更生动、更有特色呢?

(生答:

巴金爷爷的。

)让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将这盛大的奇观写出来的。

设计意图:

四年级的学生绝大部分还没有看到过海上日出,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在旅游时见过,听老师说带他们去海边看日出,自然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

在好心情和好奇心的驱动下学习课文,情绪会高涨。

特别是当录像再现日出的景象时,更让文字感性化、活动化,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

三、自读课文,分清场景

出示自学建议:

1.轻声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

3.默读思考:

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

分别写了几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色?

         引导学生体会写景文章与记叙文的不

         同就在于描写想象的内容会更丰富。

设计意图:

把指导朗读与激发想象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自学课文的欲望,在自读的过程中静思、理解,理清主要描写的情景是初读感知的过程,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第一步。

四、交流反馈,归纳收获

1.检查生字词。

(1)出示一:

一刹那间

句子:

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唤起积累:

除了“一刹那间”,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

(转眼间、一瞬间、霎时间、顷刻间……)

(2)出示二:

分辨 辨认 辨别 争辩 辨论 狡辩

关注重点:

说一说“辨”与“辩”在含义和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3)出示三:

句子:

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结合语句,理解“镶”的意思,并想象语句描写的景象。

2.讨论并思考。

(1)读课文第2~5自然段,说说分别写了什么情况下的海上日出。

讨论交流:

分别写了天气晴朗时、有云的情况下日出的不同景象。

(2)读读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体会其作用。

         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这种首尾呼应的写法可使内容

         更完整,结构更紧密,引起共鸣。

指名读第1自然段,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表达了什么?

这段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起)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提问: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将这句话换成不带问号的句子。

联系上文思考,“这”是指什么?

你觉得结尾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

启发思考:

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呢?

这个问题我们留待下节课再深入探究。

设计意图:

让学生读读、看看、想想、说说,意在引导学生用心去看,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边看,形成与文本的对话,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有共同讨论的机会。

这样培养了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自我检查、合作探究的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读懂课文,更有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继续朗读课文。

2.有条件的学生起早观察日出的景象。

设计意图:

要求学生观察日出的景象,意在把语文课堂扩展为现实生活世界,把语文学习变为学生的真实生活。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复习感知:

朗读了课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2.文中哪句话概括写出了巴金爷爷看海上日出的感受?

出示: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设计意图:

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和常见的自然常识,从观察的角度、方法等方面展开联想,在阅读中感悟和体会,促进师生与文本的对话。

二、立足要点,品读课文

四人合作探讨,出示学习建议。

1.为什么称“海上日出”为“伟大的奇观”?

2.按顺序研读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天空的景象变化,想象文字描述的画面,感受“奇观”。

也可摘录感受最深的话读给大家听,或者画一幅简笔画,说说自己的想法。

3.也可以画思维导图来梳理文章。

(一)研读后交流:

晴天时日出。

(第2、3自然段)

1.学生交流,教师在演示文稿上依次点击出:

浅蓝 一道红霞 红霞扩大 越来越亮

2.师:

此时作者是怎样的心情?

(急切、盼望……)

3.指导朗读。

4.作者又是怎样写出日出过程的?

(课文第3自然段)

5.学生交流,教师在演示文稿上依次点击出:

(开始)出现太阳的小半边脸  红得很  没有亮光

(最后)完全跳出了海面  红得可爱  发出夺目的亮光

6.请学生品味,这两段文字中,哪句写得最精彩?

预设: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设问:

简洁地说,这句话写的是什么?

(太阳向上升。

7.作者通过细致地观察将太阳向上升的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我们一起透过文字来看“慢镜头”,出示一组比较句:

太阳上升。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上升。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上升。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1)先读一读,说出自己的感受。

(2)指导朗读:

想象着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读出吃力的感觉。

8.小结:

这两段话按时间顺序一步一步地写出了日出时景象的变化,我们一句一句接读,就能在脑海里生成这幅画面了。

(二)研读后交流:

有云时。

(第4、5自然段)

1.自读第4、5自然段,找出描写有云时日出的景象的句子。

出示句一: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

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指名朗读,追问:

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

出示句二:

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引导学生体会:

“镶、冲、染”等字好在哪里?

想象画面,读出画面感。

引导学生在评价中启发他人,也启发自己。

2.评价学生朗读,点评时扣住以下几点。

“伟大”之一:

太阳冒出海面,蓝天出现红霞,白云有了光彩,水、天一片灿烂;黑云遮挡,替黑云镶上金边,冲出黑云,把黑云染成紫色或红色,太阳升出海面,就像一位美术大师,运用蓝、红、黄、黑、紫等几种颜色着力地渲染清晨的天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水天一色的海上日出的壮丽画卷。

“伟大”之二:

文中采用拟人手法描写太阳负荷慢升,冲破云层,跳出海面,镶上金边,冲出黑云等画面,把太阳人格化,赋予了太阳不可阻挡的神奇力量,也只有太阳,才有这超神的魅力,为我们描绘出“海上日出”的晨曦海天画卷。

“奇观”之一:

太阳走进云堆,光线从云堆里直射水面,天上霞光万道,海面金光闪闪,形成了水天一色的自然景观。

“奇观”之二:

黑云遮挡,太阳光芒四射,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冲破黑云,升上云端,黑云被染成紫色或红色,人、水、天都成了发光的亮点,这是海上清晨的天空被太阳美化的自然奇景。

设计意图: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这样的美文,必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构建画面,而且也要在朗读中呈现画面的气势,在评价交流中智慧碰撞,这样文字才会越来越鲜活,越来越感性,景象也会在学生们的脑海里活起来,动起来。

三、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1.这么美的文章,大家想不想记下来?

那你们经常采用什么方法背诵课文?

(先部分,后整体;理出思路,按顺序背;串联重点词语背……)

2.这些方法都很好,选择你们喜欢的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设计意图:

让学生回归课文,既为学生完整地欣赏文中意境创造了条件,又大大刺激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欲望;既能让学生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又进一步内化了学生知识,使老师、学生和文本之间进行了全面的对话和沟通。

四、小结全文,指导生活

《海上日出》是不可多得的名家精品,它来自于巴金先生真实的生活经历,真实的内心体验。

我们要学习巴金先生留心生活、勤于观察的习惯。

如果想看看我们这里的日出或日落,你也可以挑个空闲的假期,早些起床,爬个山,登上山顶,看看日出与巴金笔下的海上日出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

旨在引导学生把语文课延伸到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鉴赏能力。

五、布置作业,积累运用

1.以读怡情,回归全文:

同学们,现在已经是早上八点多钟了,我们今天观赏“海上日出”的时间马上就要结束了,愿我们回去能将这幅美丽的图画亲自画下来,并将自己观看到的海上日出的经过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享受一下,好吗?

2.你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吗?

可以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

       学习写景文章后迁移观察和写作方法,是一种良好

       的学习方法,更是一个非常好的生活启示。

设计意图:

让学生再次回顾全文内容,用智慧的金钥匙打开语言表达和思维想象的大门,将课文创设的意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受,获得感性认识。

板书设计

 海上日出

早起 看日出

浅蓝 红霞 亮光

小半边脸 无光 负荷

慢升 光彩

太阳 进云堆 光射水面 一片灿烂

进黑云 镶金边 出黑云 明亮

伟大奇观

惊喜、兴奋

热爱大自然

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时,虽然注重培养学生感悟语言,但教学方法单一,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让语文课更有趣些。

本文是学生积累词汇、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技能的佳作,学生在朗读时要注意情感投入和视觉变化,要求学生把自己当成文中的“我”,身临其境地看到“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朗读起来既能投入感情,又能理解课文。

一、以读为主,在读中悟。

课文中每一句话就像画中勾勒的每一线条或渲染的色彩,每一段就是五光十色的一个画面,全文就是一幅完整的绚丽多彩的“海上日出”的壮丽画卷。

语文学习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运用语言。

学生只有在细细的品味中才能体会出语言的妙处。

这节课以学生为主,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自学、交流,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二、合作学习,启发思维。

通过小组合作,在讨论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画出天气晴朗的情况下海上日出的壮丽奇特,以及在有云的情况下海上日出的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涂上颜色,将各个小组推荐的绘画作品在同学中展示出来,写上一句给你感受最深的话。

引导学生随文入境,随境生情,以境促读,让学生既在水天相融、霞光万道的晨曦画卷中去朗读书中语段来流放自己的感情,又在贴切生动的语言中感受朝晖霞彩的动静变化之美。

充分发挥以朗读、描绘代替烦琐讲解的功能,创造性地把读、想、看、问、思、说聚合交融,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景中读文、读中看景的主体建构活动。

三、入情入境,再现美景。

学生想象兴趣的激发,需要一定的情境。

在这一段的教学中,情境创设也是不可缺少的。

随着老师对情景的描述,精心挑选的音乐,学生边听边闭着眼睛,感受在时而舒缓、时而雄壮的乐曲中,学生眼里充满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亮光,再让学生激情朗诵,配图演绎日出时的如梦如幻情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