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词赏析最全复习题含老师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47460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水田园诗词赏析最全复习题含老师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山水田园诗词赏析最全复习题含老师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山水田园诗词赏析最全复习题含老师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山水田园诗词赏析最全复习题含老师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山水田园诗词赏析最全复习题含老师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水田园诗词赏析最全复习题含老师详细答案.docx

《山水田园诗词赏析最全复习题含老师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水田园诗词赏析最全复习题含老师详细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水田园诗词赏析最全复习题含老师详细答案.docx

山水田园诗词赏析最全复习题含老师详细答案

2019年诗词赏析总复习

一、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反问、设问、对比、对偶、双关(谐音)、互文

二、表现手法:

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怀古伤今、运用典故、衬托(正衬、反衬)以乐景衬哀情、想象、联想、双关、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反问、夸张、对比。

三、常见的诗歌题材及情感:

诗歌题材

诗歌情感

 

咏史怀古

借古讽今,多感慨个人命运,抨击社会实质。

具体为:

1、国家——国家灭亡、国运衰微,国土沦丧、失地未能收复的悲伤(多为宋朝)

2、统治者——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骄奢淫逸

忧国伤时,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不识人才

3、个人——向古人学习,希望建功立业,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同病相伶、怀才不遇的感慨

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4、古地——昔盛今衰,人事沧桑,变化无常,理性反思,启迪后人。

咏物言志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赞扬事物品格,抒发个人心志。

1、表达志向和节操的

2、表达喜好和兴趣的。

3、对统治者的讽喻和批判

4、抒发愁情幽愤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5、写政治仕途

边塞军旅

1、边疆将士保卫边疆的讴歌、赞美以及崇敬之情;

2、对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渴望,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3、爱国卫疆的豪情与思亲念友的矛盾心理。

4、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对边陲人民及将士的艰苦生活的同情

5、表现连年征战的残酷,表现战士与亲人的思乡念亲的主题。

6、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矛盾,统治阶级的腐败、穷兵黩武,对连年征战的不满,对和平的渴望。

7、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年老力衰的哀痛

8、对时局的关切和对老百姓的深切同情

山水田园

1、热爱自然、对所写景物的喜爱和赞美;

2、写山水田园生活的悠闲淡泊惬意逸然;

3、厌恶世俗官场生活,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对闲适归隐生活的向往。

4、被贬之后,寄情山水,对闲适恬淡惬意逸然(美好生活)的生活的一种向往和憧憬。

5、超然物外、淡然的心境

6、对农民辛苦劳作的赞美。

7、表达漂泊异地的窘迫;流露诗人对未来的忧虑。

爱国忧民

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心、对百姓悲惨生活的同情;对统治者的批判。

即事感怀

青春易逝的伤感;

仕途不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叹。

思乡怀人

思亲念友、盼望与家人团聚的深情;孤独寂寞、惆怅伤感之情;闺中怀人的愁闷。

送别惜别

依依不舍的伤感、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关怀;牵挂,鼓励、劝勉友人有所作为、不辜负韶华。

(一)阙题①

(唐)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诗人简介】刘眘虚,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

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

早年逝世。

【注释】①阙题:

即缺题,原题缺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道由白:

指山路在白云尽处,也即在尘境之外。

道:

道路。

由:

因为。

春:

春意,即诗中所说的花柳。

1.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道由白云尽”一句写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表现了山居地势之高,环境之幽。

B.“春与青溪长”一句化虚为实,将抽象的春意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让人感受到草盛花繁、春意盎然的美丽。

C.颈联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孤寂生活,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D.尾联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E.诗的后四句描绘了门朝山路、柳掩书斋、阳光映照、树影参差、清辉落衣的画面,营造了一种幽雅清静的意境。

2.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颔联为例分析。

(4分)

 

(二)春游湖①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②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释】①湖,指杭州西湖。

蘸:

zhàn。

断桥:

指湖水漫过桥面。

译文:

双飞的燕子啊,你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呢?

湖边的桃花就像是沾着水开放的。

在那小桥上,由于春水上涨,游人不能过去了,正在犯愁的时候,恰好从那柳阴深处,撑出一只小船来。

1.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由诗的内容可以看出诗人游湖是在暮春时节。

B.全诗抓住燕子、桃花、春雨、断桥、小舟等意象,描绘出描春日的湖光美景。

C.古诗词中“燕子”意蕴非常丰富,晏殊的《浣溪沙》: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中借“燕子”,表达出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

D.诗的三四句采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

“人不度”是静景“小舟撑出”是动景,作者以动衬静意趣横生,生动地表现出小船从柳荫中间撑出带给游人的喜悦。

E.诗的三四句告诉人们,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

2.“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

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4分)

 

3、从语言或写法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三)、春宵自遣李商隐

地胜遗尘事,身闲念岁华。

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花。

石乱知泉咽,苔荒任径斜。

陶然恃琴酒,忘却在山家。

尘事:

世俗交际之事岁华:

年华,亦指美好景物。

恃:

倚赖。

1、下列对于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地胜遗尘事,身闲念岁华。

”“遗”字极佳,与诗题“自遣”相互呼应,与下文中的“念”字形成掎角之势,暗寓诗人面对春秋代序,生发出迟暮之感的喟叹。

B颔联与颈联主要描写春日的春意盎然、春风送暖、风和日丽之美

C诗中虽处处见隐者风貌,然诗题中“自遣”二字却暴露出诗人并非甘心情愿地置身红尘之外,景物的幽静更彰显心境的苍凉。

D尾联“陶然恃琴酒,忘却在山家。

”作者借景抒情,陶然幽居“恃琴酒”,可以暂时忘却红尘俗事。

“忘却在山家”,表面上看,诗人摆脱了世事纷乱,从而内心从容、恬静、舒适、安详。

E颈联中的“任”字有气韵,一写听任自然之妙,二写诗人的萧散和闲适。

2、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石乱知泉咽,苔荒任径斜。

”作简要的赏析。

 

(4)三月晦日①偶题秦观 (宋)

节物②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①晦日:

农历每月最后的一天。

②节物:

各个季节的风物景色。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三月晦日,是春天的最后一天,更难免激起人无计留春住的愁思。

诗人正是这样生出了伤春之感。

B秦诗一反旧例,没有春光逝去而悲伤的情调,却是顺其自然,豁达通变。

C作者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D诗人阐述自己的处世观:

人生是处在不断地转换之中,好的可以变坏,祸福相倚。

因此,当你失去了什么时,不要过分抱憾,要正视现实,知足常乐。

E本诗与韩愈的《晚春》一样,都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出了对春天的留恋,读起来饶有趣味。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一句。

 

月夜忆舍弟

杜甫①

戍鼓断人行,边秋②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3。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

①这首诗是759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爆发,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许多地区都陷入战乱。

②秋边:

一作“边秋”,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3、问死生:

探问生死。

1、下面对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首联视听结合,渲染了一种宁静清幽的气氛,此外,“断人行”还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

B颔联中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

这种以幻作真的写法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浓浓思念。

 

C题目是“忆舍弟”,作者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作者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D颔联直抒胸臆的手法点题。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

“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又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是诗人思亲思乡情感的真实体现。

E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

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

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3.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者在本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3分)

 

(二)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注释:

暗:

形容词作动词,变得暗淡。

1、以下对本词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2分)

A.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开头两句,词人运用典故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表达了陆游始终想收复中原失地的抱负。

B.上阙中,词人在南郑前线仅半年,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

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的暗淡画面含蓄委婉地表达出来了,作者心情饱含惆怅,抒发了自己空有雄心壮志却又无所成就的感慨。

C.下阙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表达了人生终将年华老去的无奈感怀,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D.词的下阙作者写自己“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两句作结,先抑后扬,形成一个大转折,词人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羽翼,落到地上,在痛苦中呻吟。

E.作者在词中用强烈的对比,深层次地揭示了词人的崇高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抒发作者心中的满腔的幽愤和无言的抗议;激起读者对爱国志士产生很大的同情,对昏庸的南宋朝廷的憎恨。

(1)请概括诗中的人物形象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

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

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

(4分)

 

(3)请分析这首词中典型的艺术手法。

 

(4)“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中的“空”字蕴含了怎样的情感?

试分析。

(4分)

 

(三)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下面对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B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

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转战于西北苦寒之地;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

“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又加以“复”字、“与”字,给人以单调困苦、不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出,从而印证了“征人怨”这一主题。

C三四两句写景,暮春三月本来是征人家乡春暖花开的时候,但边塞之地仍然白雪纷飞;黄河九曲,环绕着沉沉黑山。

从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读者虽然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但也看到了边塞壮丽雄奇的风光。

D此诗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

诗人抓住产生怨情的缘由,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落笔,让“岁岁”“朝朝”的戎马生涯和“三春白雪”“黄河”“黑山”的自然景象去现身说法,收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

E动词“归”“绕”对举,带比喻色彩,写出了边塞气候恶劣,暗隐生还无望(归青冢)和写边塞形胜,点明生涯之不定。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6分)

3、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四)军城早秋严武请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严武(726-765):

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注释:

汉关:

汉朝的关塞,这里指唐朝军队驻守的关塞。

朔云边月:

指边境上的云和月。

西山:

指今四川省西部的岷山,是当时控制吐蕃内侵的要地。

骄虏:

指唐朝时入侵的吐蕃军队。

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国力削弱,吐蕃趁虚而入,曾一度攻入长安,后来又向西南地区进犯。

严武两次任剑南节度使。

公元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秋天,严武镇守剑南,率兵西征,击破吐蕃军七万多,收复失地,安定了蜀地。

这首诗作于同吐蕃交战之时。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的第一句“昨夜秋风入汉关”,看上去是写景,其实也意味着边境上的紧张时刻又来临了。

“昨夜”二字,紧扣诗题“早秋”,如此及时地了解“秋风”,正反映了严武作为边关主将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情的熟悉。

B、第二句接着写诗人听到秋风的反映,就立即注视西山,表现了主将的警觉、敏感,也暗示了他对时局所关注的具体内容。

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

C、第三句中“更催”二字暗示战事紧张,形势不容乐观。

既显示出战场上将士们的急迫,也表现了战斗的艰难。

D、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E、诗的一、二句景中有情,显示出主将准确地掌握了时机和敌情,预示着战争的顺利,因而,胜利也就成了人们意料中的结果,所以三、四句运用典故间接表达胜利在握必胜信念的情怀也就水到渠成。

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

 

3、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意象?

有什么寓意?

 

4、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

5、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有何作用?

(3分)

 

6、本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主帅形象?

(2分)

 

7.有人说“满”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呢?

请具体分析。

(3分)

 

2019年诗词赏析总复习

一、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反问、设问、对比、对偶、双关(谐音)、互文

二、表现手法:

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怀古伤今、运用典故、衬托(正衬、反衬)以乐景衬哀情、想象、联想、双关、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反问、夸张、对比。

三、常见的诗歌题材及情感:

诗歌题材

诗歌情感

 

咏史怀古

借古讽今,多感慨个人命运,抨击社会实质。

具体为:

1、国家——国家灭亡、国运衰微,国土沦丧、失地未能收复的悲伤(多为宋朝)

2、统治者——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骄奢淫逸

忧国伤时,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不识人才

3、个人——向古人学习,希望建功立业,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同病相伶、怀才不遇的感慨

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4、古地——昔盛今衰,人事沧桑,变化无常,理性反思,启迪后人。

咏物言志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赞扬事物品格,抒发个人心志。

1、表达志向和节操的

3、表达喜好和兴趣的。

3、对统治者的讽喻和批判

4、抒发愁情幽愤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5、写政治仕途

边塞军旅

1、边疆将士保卫边疆的讴歌、赞美以及崇敬之情;

2、对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渴望,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3、爱国卫疆的豪情与思亲念友的矛盾心理。

4、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对边陲人民及将士的艰苦生活的同情

5、表现连年征战的残酷,表现战士与亲人的思乡念亲的主题。

6、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矛盾,统治阶级的腐败、穷兵黩武,对连年征战的不满,对和平的渴望。

7、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年老力衰的哀痛

8、对时局的关切和对老百姓的深切同情

山水田园

1、热爱自然、对所写景物的喜爱和赞美;

2、写山水田园生活的悠闲淡泊惬意逸然;

3、厌恶世俗官场生活,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对闲适归隐生活的向往。

4、被贬之后,寄情山水,对闲适恬淡惬意逸然(美好生活)的生活的一种向往和憧憬。

5、超然物外、淡然的心境

6、对农民辛苦劳作的赞美。

7、表达漂泊异地的窘迫;流露诗人对未来的忧虑。

爱国忧民

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心、对百姓悲惨生活的同情;对统治者的批判。

即事感怀

青春易逝的伤感;

仕途不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叹。

思乡怀人

思亲念友、盼望与家人团聚的深情;孤独寂寞、惆怅伤感之情;闺中怀人的愁闷。

送别惜别

依依不舍的伤感、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关怀;牵挂,鼓励、劝勉友人有所作为、不辜负韶华。

(一)阙题①

(唐)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诗人简介】刘眘虚,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

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

早年逝世。

【注释】①阙题:

即缺题,原题缺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道由白:

指山路在白云尽处,也即在尘境之外。

道:

道路。

由:

因为。

春:

春意,即诗中所说的花柳。

译文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

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堂。

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1.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CD)(4分)

A.“道由白云尽”一句写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表现了山居地势之高,环境之幽。

B.“春与青溪长”一句化虚为实,将抽象的春意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让人感受到草盛花繁、春意盎然的美丽。

C.颈联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孤寂生活,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D.尾联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E.诗的后四句描绘了门朝山路、柳掩书斋、阳光映照、树影参差、清辉落衣的画面,营造了一种幽雅清静的意境。

2.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颔联为例分析。

(4分)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春花翩然入水,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的地方。

诗人将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不但赋予水春的气息与活力,而且通过这迷人的景致传达出自己享受自然、悠闲惬意、怡然自乐的心情。

(二)春游湖①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②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释】①湖,指杭州西湖。

蘸:

zhàn。

断桥:

指湖水漫过桥面。

译文:

双飞的燕子啊,你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呢?

湖边的桃花就像是沾着水开放的。

在那小桥上,由于春水上涨,游人不能过去了,正在犯愁的时候,恰好从那柳阴深处,撑出一只小船来。

1.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D)(4分)

A.由诗的内容可以看出诗人游湖是在暮春时节。

B.全诗抓住燕子、桃花、春雨、断桥、小舟等意象,描绘出描春日的湖光美景。

C.古诗词中“燕子”意蕴非常丰富,晏殊的《浣溪沙》: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中借“燕子”,表达出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

D.诗的三四句采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

“人不度”是静景“小舟撑出”是动景,作者以动衬静意趣横生,生动地表现出小船从柳荫中间撑出带给游人的喜悦。

E.诗的三四句告诉人们,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

4.“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

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4分)

“蘸”字,运用拟人手法,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了后贴着水面的情景,另一方面也表明下过春雨,桃花是湿的,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带雨”的动人情形,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对春天(或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3、从语言或写法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

1.答案:

通过描写游人所见之景来表达对春天(或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2.答案示例:

语言一:

巧用修辞。

“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运用拟人,赋予桃花以人的情态,生动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和被春雨打湿后贴着水面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喜爱之情。

语言二:

首句运用问句,从疑问的语气中表达了当时诗人发现春天到来时的惊讶和喜悦之情。

写法一:

寓情于景。

作者通过描写燕子归来、桃花盛开、春雨断桥、小舟摆渡等湖光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写法二:

动静结合。

“人不度”之静景与“小舟撑出”之动景相结合,意趣横生,生动地表现出小船从柳荫中间撑出带给游人的喜悦。

 赏析:

这样的小诗,风韵翩翩,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这首诗在当时就颇为流传,稍后于他的南宋诗人曾经称赞:

“解道春江断桥句,旧时闻说徐师川。

”诗人游湖,是早春天气。

何以见得?

有诗为证。

燕子是一种候鸟。

它来了,象征着春天的来临。

诗人遇上了在田野中忙着含泥的燕子,马上产生了春天到来的喜悦,不禁突然一问:

“双飞的燕子啊,你们是几时回来的?

”这一问问得很好,从疑问的语气中表达了当时惊讶和喜悦的心情。

再放眼一看,果然春天来了,湖边的桃花盛开,鲜红似锦。

但桃花不同于柳树,它的枝叶不是丝丝下垂的,怎能蘸水呢?

因为春天多雨,湖水上升,距花枝更近了。

桃花倒影映在水中,波光荡漾,岸上水中的花枝联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这景色美极了!

然而还没有写出“游”字,突破这个难关,得有巧妙的构思。

诗句不能象记叙文那样直接表达,而是应该选出一个画面,用鲜明的形象,使读者理解到确实是春游湖边。

诗人在漫长的湖堤上游春,许许多多动人的景色迎面而来,那么选用哪一处最好呢?

最后选出来了:

就在“春雨断桥”的地方。

一条小溪上面,平常架着小木桥。

雨后水涨,小桥被淹没,走到这里,就过不去了。

“人不度”,就是游人不能度过。

对称心快意的春游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挫折。

可是凑巧得很,柳荫深处,悠悠撑出一只小船来,这就可以租船摆渡,继续游赏了。

经过断桥的阻碍,这次春游更富有情趣了。

断桥这块地方,集中了矛盾,是春游途中的关键。

从前进中遇到阻碍,又在阻碍中得到前进。

这个“游”字就在这样的行动中被表现出来了。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意写出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破除千篇一律的手法,让千百年以来的读者,仿佛也尝受到撑出的小船带来的喜悦。

(三)、春宵自遣李商隐

地胜遗尘事,身闲念岁华。

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花。

石乱知泉咽,苔荒任径斜。

陶然恃琴酒,忘却在山家。

尘事:

世俗交际之事岁华:

年华,亦指美好景物。

恃:

倚赖。

注释

胜:

风景优美。

遗:

遗忘忘也。

当:

对,映照。

任:

任凭。

陶然:

舒畅快乐的样子。

译文:

身处景物美好的地方,能使人忘却纷扰的凡尘俗事;身心悠闲时,便会记挂起四季的美好景物。

晴朗的夜空中,风儿吹过竹林;深夜时分,清朗的月光映照在花儿上。

山泉在乱石中流淌,声音幽咽。

小路斜斜,上面布满了苔藓。

我无比畅快地寄情于琴韵酒兴,忘记了自己身处深山人家。

下列对于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地胜遗尘事,身闲念岁华。

”“遗”字极佳,与诗题“自遣”相互呼应,与下文中的“念”字形成掎角之势,暗寓诗人面对春秋代序,生发出迟暮之感的喟叹。

B颔联与颈联主要描写春日的春意盎然、春风送暖、风和日丽之美

颔联与颈联主要描写春日的宁静之美。

C诗中虽处处见隐者风貌,然诗题中“自遣”二字却暴露出诗人并非甘心情愿地置身红尘之外,景物的幽静更彰显心境的苍凉。

D尾联“陶然恃琴酒,忘却在山家。

”作者借景抒情,陶然幽居“恃琴酒”,可以暂时忘却红尘俗事。

“忘却在山家”,表面上看,诗人摆脱了世事纷乱,从而内心从容、恬静、舒适、安详。

直抒胸臆

E颈联中的“任”字有气韵,一写听任自然之妙,二写诗人的萧散和闲适。

2、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石乱知泉咽,苔荒任径斜。

”作简要的赏析。

2.拟人手法,借景抒情,借山泉在乱石间因阻碍水流不畅,似在鸣咽,青苔在无人的小径上随意地生长的景象.刻画出乡间悠闲生活里特有的朴素宁静。

三月晦日①偶题秦观 (宋)

节物②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