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46260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乘法

教学内容:

P24.找规律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找到整十数相乘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练习。

5×3=3×4=14×4=15×2=

10×3=50×8=40×2=50×4=

2、说一说。

学生说出口算结果后,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特别是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

二、揭示课题

1、老师肯定刚才学生的回答。

2、指出复习题的题目特征:

多位数乘一位数。

3、揭示新课题。

师: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乘法知识。

板书课题:

乘法

三、讲授新课

1、教学“找规律”。

(出示课件)

(1)交流算法。

出示第一组算式。

1)学生独立计算,回答结果。

2)提出问题:

为什么50×10等于500呢?

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

(两位数)

教师说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是否适用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有待于同学们去探索。

现在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说明。

第一:

50×10表示50个10相加,从数位表知道它就是500。

第二:

50×10=50×2×5=100×5=500

出示第二、三组算式:

(学生回答算式结果,教师添上得数。

交流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

(2)探索规律。

1)引导学生观察三组算式。

问:

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3)小组发言。

4)教师小结。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

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2、尝试练习。

(1)根据大家发现的规律,我们来计算两道题。

40×30140×30

(2)让学生独立完成,回答算式结果,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了解掌握情况。

(3)最后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

如140×30,先计算14×3=42;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40×30=4200。

3、试一试。

课文第24页“试一试”的第1、2题。

四、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本第25页“练一练”的第1-4题。

先由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口答结果,全班统一结果。

五、作业设计

课本第25页“练一练”的第5题。

第 二 课 时(电子)

教学内容:

P26.住新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的过程。

2、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并感悟与体验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4、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

20×30=30×40=140×20=150×30=

10×30=50×80=40×120=50×40=

二、讲授新课

师:

今天,我们来和小红同学一起“整理书”,并在“整理书”的过程中,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教学例题。

出示课件:

(1)探索估算。

(同学们认真审视问题情境图)

要求:

1)理解主题图的问题情境,明白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2)已知什么,求什么。

3)要列什么样的算式来解决问题。

列出算是:

14×12或12×14

1)观察算式的特征。

的出观察结果,两位数乘两位数。

进一步揭示课题内容,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确求知内容。

2)引导学生探索估算方法。

3)分组讨论。

把算式中的12看成10,14×10=140,所以结果应该大于140。

但这个问题不能靠估算来解决,必须进行准确的计算,体会进一步学习的必要性。

(2)探讨笔算。

第一种方法:

口算法,14×10=140,14×2=24,140+24=164

第二种方法:

简便运算,12×14=12×2×7=24×7=168

第三种方法:

笔算,14×12=168

14

×12

28

140

168

讨论:

比较三种算法,说区别和联系。

最后,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格式,并再次强调理解对应位值要对齐的道理。

三、课堂活动

课本第29页的“试一试”。

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但鼓励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最后强调计算的格式。

四、巩固练习

1、课内作业。

(课本第27页“练一练”的1-4题)

第1题,学生直接口算,在课内完成,可提问学生回答。

第2题,先估算,再进行计算。

一般情况下,引导学生用列竖式方法进行计算。

第3题,式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第4题,也是简单的应用题,同样,先让学生进行估算,再进行笔算。

五、作业设计

“练习册”对应的练习。

第 三 课 时(电子)

教学内容:

P28.电影院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并经历这一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教学难点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计算下面各题。

16×1112×1432×21

2、结合以上各题,说说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授新课

1、引入谈话。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它与上一节课虚伪系内容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在探索过程中曲发现它,并掌握它。

2、教学例题。

(1)出示课本主题图。

(2)认真审视主题图,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

●一共有500人来电影院;

●电影院里的座位一共有21排;

●每一排一共可以坐26人。

(3)提出问题:

这是21排26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它告诉我们什么?

(4)想一想:

怎样列式,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1×26或26×21

(5)估算结果。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同伴间交流、提问、回答结果。

现在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

(6)探索笔算。

第一种方法:

口算法,26×20=520,26×1=26,520+26=546

第二种方法:

简便运算,26×21=26×3×7=78×7=546

第三种方法:

笔算,26×21=546

26

×21

26………1排有多少个座位。

52………20排有多少个座位。

546………21排有多少个座位。

再次强调:

第一:

因数21十位上的2表示什么?

(这里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即20。

第二:

积“52”中的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这里的52,是表示52个十,即520。

这里是把个位上的0省略不写。

最后,让学生比较这三种算法中,哪一种简单、方便。

容易掌握,位了今后能解决较复杂的乘法计算,一般情况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用竖式计算方法。

三、课堂活动

1、打开课本,看书,有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进行个别辅导。

也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2、课本第28页的“试一试”。

四、巩固练习

1、课内作业。

(课本第29页“练一练”的1-4题)

第1题,首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结果。

第2题,用竖式计算题目。

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伴交流。

第3题,注意“第17届”中的“17”,预防学生拿来列式计算。

第4题,是一道简单的应用题,这一题的难点在于时间单位的统一,要让虚伪上理解:

为什么要把1时转化为60分,才能进行列式计算。

还要注意时间的进率。

五、作业设计

“练习册”对应的练习。

 

第 四 课 时

教学内容:

P30.练习

(一)

练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理、计算方法。

2、能利用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1)20×1030×2040×30400×30

(2)13×2015×1018×30120×40

2、计算。

(1)32×2326×42

要求:

1)提倡多样化计算方法。

2)展示各种计算过程,学生汇报。

3)提问说明每一层计算的算理;

4)发现问题,即使纠正。

(2)245246

×13×31×22

要求:

1)用竖式计算,格式规范;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3)展示个别同学计算过程。

4)出现问题,及时评讲。

二、专项练习

1、出示计算题:

54×36

要求: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检查;

3)提问学生,说一说计算中遇到什么问题,要注意什么;

4)抽选部分学生的计算过程进行评奖。

5)强调连续进位时的处理方法。

2、课文第30页“练一练”的第5、6题。

第5题:

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伴之间互相检查、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订正。

第6题:

这是一道探究的数字模式规律的探索题。

先独立计算,再从中发现规律。

解决步骤:

(1)先独立计算第

(1)小题中的8个计算题。

(2)观察每一组算式,说说发现了什么。

学生1:

每一组前面乘法算式的积与相对应的后面除法算式的商刚好相等。

学生2:

除法算式中,除数都是4,被除数都是整百数。

3、利用所发现的规律,这算一算。

12×25和16×25

根据发现的规律,得出:

12×25=3001200÷4=300

16×25=4001600÷4=400

接着再让学生完成课本第6题的第

(2)题。

4、总结谈话。

着重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程序,注意点。

三、作业设计

“练习册”对应的练习。

 

第 五 课 时

教学内容:

P31.练习

(二)

练习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口算卡等。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课文联系一中的第1题。

教师运用口算卡片处事题目,要求学生直接回答算式计算结果。

回答时,要求语言表达完整。

考虑题目数量不够,增加题目。

(1)20×2030×5012×3040×7

(2)15×3025×4016×5080×15

2、补充计算。

(1)28×24

(2)42×35

要求:

5)先由学生独立完成;

6)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讨论;

7)选取部分学生板演;

8)提问算式意义。

关注个别学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理解计算中每一层的含义。

然后,教师进行小结。

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表扬多种算法带来的新思维。

3、用竖式计算。

185263

×23×41×42

要求:

1)学生独立完成,请3人上台板演;

2)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3)教师讲评,及时纠正错误。

4)提问学生,计算过程的注意点。

二、专项练习

1、练习一的第2题。

“选数填空”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

其目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学生自己先填写,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解决策略。

归纳出:

把题中各数的0先暂时省略,再来进行选数填空,最后再补上0。

最后,汇报结果。

全班进行订正。

2、练习一的第6题。

这是一道数学趣味题,同样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策略意识。

解决过程:

(1)首先,让学生明白题目的具体情境,懂得要解决什么问题。

(2)要求找到能打开开锁的钥匙,用连线与万宝箱连接。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老师:

看谁用最简便的方法,最快找出来。

(4)汇报结果。

3、练习一的第7题。

这是一道判断题,同样引导学生不必计算,运用估算进行判断,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

策略:

把因数进行取舍成整十数,然后把结果进行比较。

如54×24=4526(错),想:

把54看成60,24看成30,60×30=1800,正确结果应该小于1800。

三、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文练习一的第3、4、5题,第8、9题。

第3题:

主要是时与分的单位换算,这一问题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遇到,没有困难。

第4、5题,鼓励学生独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8题,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解决方法:

一是先计算出苹果汁与橘子汁一共有多少箱,再算它们一共有多少瓶;二是先算出苹果汁与橘子汁分别有几瓶,再算出它们一共有多少瓶。

这两种算法都可以,且不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

第9题,共有3个小问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启发学生想一想:

今后碰到类似的要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解决。

2、小黑板的选用作业。

四、作业设计

“练习册”对应的练习。

 

第 六 课 时

教学内容:

P32.练习(三)

练习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估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2、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教具准备

投影设备、邮票、口算卡等。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练习。

用口算卡片出示题目。

(1)12×324×216×340×7

(2)150×2250×3160×2840×2

注意:

(1)回答结果时,语言表达要完整;

(2)抽选部分题,说说计算方法。

2、计算练习。

(1)38×14

(2)47×25(3)65×34

要求:

9)先由学生独立完成;

10)提问部分同学,检查计算过程;

11)小结计算方法,算理,格式。

二、专项练习

1、课文第31页的第10题。

(1)请学生拿出语文书。

(2)打开指定的一页。

教师在课前选定4页,这时指定每一组打开其中的一页。

(一般来说,选出的页面字数较为接近。

(3)让学生先后估一估这一页有多少个字,再算一算。

要求:

1)先独立完成;

2)小组中汇报,自己估算结果;

3)列出算式,计算。

4)小组校对结果。

并对比估算结果,看看取值是否接近,如果误差太大,找出问题,及时纠正。

(4)汇报每一组的计算结果,看看有什么发现。

(这时学生会发现这里的每一页字数都比较接近。

学生经历了这一过程,使他们懂得因为排版规格一致。

所以在同一本书中,每一页的字数相差不多。

2、课本第35页的第11题。

(1)出示情境图。

实物投影出示课本插图或直接打开课本。

(2)认真审视情境图。

请学生认真审视情境图,明白情境图的问题情境,说一说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3)讨论。

每人一瓶,35人应该付多少钱,怎么算。

(先算一瓶多少钱,再算35瓶多少钱。

(4)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5)反馈、矫正。

3、课本第32页的第12题。

这是一道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练习,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4、课本第32页的第13、14、15题。

这类问题学生已经接触过,并已经掌握了,因此不存在难度,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只是第15题,可以请学生口头表达图中的问题情境,说一说已知什么,求什么,是怎么列式计算的。

学生计算的方法可能有:

(1)8×44;

(2)8×9×4+8×8;

(3)8×9×5-8;

(4)8×(9×5-8);

(5)8×(9×4+8)……

等等,这里不一一列举。

只要有道理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表扬,激发求知的积极性。

三、作业设计

“练习册”对应的练习。

 

第 七 课 时

教学内容:

P33.学会了什么(复习一)

复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的意义,熟练掌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2、进一步感知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掌握相应知识的技能技巧,并培养对图行的知觉能力和审美情趣。

3、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算法,并能解决相应的简单的问题。

教具学具

投影设备或挂图等。

复习过程

一、导入谈话

老师:

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个单元,内容有元、角、分与小数,对称、平移和旋转,乘法。

今天,我们一起把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看一看,同学们都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能,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帮助。

二、组织活动

1、分小组。

每组大约8位同学。

2、看图说话。

(1)你想起了哪些知识。

(2)利用图中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小组同学一起解决。

(3)说一说,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看到什么,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什么问题。

(4)审视发言记录(知识要点),想一想,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帮助,请小组同伴给予帮助。

3、反馈练习。

(1)出示问题情境图:

书包的单价是:

28元5角;球拍的单价是:

18元8角。

根据所学知识,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问题:

1)28元5角和18元4角写成小数分别是多少?

2)两种商品单价相差多少?

哪一种贵,哪一种便宜?

3)两种都买要花多少钱?

(2)解决问题。

1)出示题目:

一头小猪每天需要吃15千克事物,,?

2)要求:

学生一个提问题,一个解决问题。

问题有:

10天要多少千克?

一个星期(或1个月)要多少千克?

4只小猪每天要多少千克?

一个星期4只小猪要多少千克?

4、动手画一画,剪一剪。

(1)准备一张方格。

(2)在方格里面一个自己喜欢的对称图,并涂上色彩。

(3)把图剪下来,沿对称轴对折,检查图形是否符合要求。

(4)与同伴交流。

三、巩固练习

1、课文第34页“练一练”中的1、2、3题。

四、作业设计

“练习册”对应的练习。

五、板书设计(略)

 

第 八 课 时

教学内容:

P35.练习(复习二)

练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独立并成功解决问题的过程。

2、促进学生在数学能力与情感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口算卡片等。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练习。

用口算卡片出示题目。

(1)12×422×3130×3140×5

(2)50×2060×340×30700×2

(3)5×3+29×7+930÷5×3(83-48)×20

2、计算练习。

(1)32×17

(2)46×15(3)65×24(4)48×28

(5)25×38+290(6)51×12-48(7)(100-75)×23

二、专项练习

1、课文第34页的第4题。

(1)出示情境图。

(2)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要学生认真审视,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1)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3)你是怎么解决问题?

4)“四年级还差15包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进行个别引导:

1)四年级捐的书有15包吗?

2)四年级捐的书比15包多了,还是少了?

3)15包是多少本?

少5本应该怎么计算?

(3)解决“五年级捐了600本书,45本包成一包,包了13包,还剩几本书?

同样要求学生独立审题,独立思考。

独立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课堂,进行个别辅导。

2、课本第34页的第5题。

(1)个问题,没有难度,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2)个问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提问学生:

你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通过回答教师的问题,使全体学生明白:

“剩余的票”是个隐藏的条件,想要解决“可以收款多少元”,应该先求出“剩余的票有多少张。

三、课堂小结

1、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你有什么进步?

2、关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不强求统一。

四、作业设计

“练习册”对应的练习。

第 九 课 时

教学内容:

P36.旅游中的数学

活动内容

旅游中出发、租房、游览、吃饭的数学。

活动目标

沟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

几张火车票,实物投影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

在节假日,家长都带你外出旅游吗?

你去过哪些旅游景点,看什么好玩的,给同学介绍一下,让我们一同分享快乐。

引入课题: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

你们在旅游中遇到数学问题吗?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旅游中的数学(板书)。

二、组织活动

1、打开课文,看一看课文中列举了哪些旅游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出发的时间计算,租房的人员安排,租车的方案,还有吃饭的费用计算等等。

2、解决问题。

(1)审题,明确课文情境中的问题。

(2)独立思考,探索策略,独立解决问题。

(3)小组交流,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结果,让他们经历解决问题的全程。

(4)全班交流。

明确几个问题:

1)从21:

30到第二天7:

00经过了几时?

策略:

先计算21:

30到第二天6:

30经过了几时?

(经过了9时)再加上半个小时(6:

30-7:

00)。

一共需要9时30分。

注意:

千万不要写成经过了9:

30。

2)“怎么租房最合算?

如果所租的房子都住满人,没有空位,就是最合算的方案。

4人间数

3人间数

可住人数

钱数/元

方案一

4

0

16

80×4=320

方案二

3

1

15

80×3+66=306

方案三

2

2

14

80×2+66×2=292

方案四

1

3

13

80+66×3=278

方案五

0

5

15

66×5=330

3)“怎样租车最省钱?

租车的问题与“租房”问题类似。

即最省钱的方案是:

如果所租的车座位不可能刚好坐满,空位子也必须越少越好。

18坐车数

16坐车数

可坐人数

空位数

钱数/元

方案一

4

0

72

14

16×4=640

方案二

3

1

66

8

160×3+120=600

方案三

2

2

60

2

160×2+120×2=560

方案四

1

4

66

8

160+120×4=640

方案五

0

5

60

2

120×5=600

3、小结。

(1)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教师补充强调:

1)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

2)旅游中除了学会计算,节省费用,还要注意安全、卫生、健康、文明等等。

三、设计旅游计划

课文第37页的“实践活动:

设计旅游计划。

1、认真审视课文要求。

2、讨论确定旅游景点。

3、学生设计旅游计划。

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让每一位学生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各尽其职。

要留下充足的实践让学生去完成,不要急于进行全班性的评价,对课内还不能完成的可以延缓评价,鼓励他们课后去社会调查,(查资料、找书籍、上网等),获取一手资料,然后设计出最佳方案。

老师安排机会进行“旅游计划”展示、比赛。

四、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