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43085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上海市闵行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4页,47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

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

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孔子主张“正名”,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规范人们言行和使社会有“序”的目的。

这一主张的思想核心是

A.“礼”

B.“仁”

C.“德”

D.“义”

【答案】A

【解析】

【详解】春秋时代中国社会处于急剧大变革,社会动荡时期,分封秩序已难以为继,孔子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情势提出自己的变革主张,即恢复“周礼”用以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安定,但“周礼”具有严格的社会等级特征,其目的在于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这与春秋战国时代新社会力量的崛起和发展相违,孔子“礼”制主张最终必然破产,A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未体现仁的思想主张,B选项排除。

材料未体现德的思想主张,C选项排除。

义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2.下图遗址所在地区最可能位于下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可知,第一幅图片指的是秦始皇兵马俑,位于陕西西安,①符合题意,A选项正确。

②位于北京,B选项排除。

③位于广东,D选项排除。

④位于江苏,C选项排除。

3.以下盛世局面,按时序排列第三的是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光武中兴

D.开元盛世

【答案】B

【解析】

【详解】唐太宗在位时认识到君民的关系如同舟水,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即人民可以支持你的统治,也能推翻你的统治,所以他在位期间减轻农民的负担,轻摇薄赋发展生产,注意戒奢从简,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等。

他统治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盛世,B选项符合题意。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的景象。

文帝、景帝在位时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他们提倡节约,,并以身作则。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这是中国第一个盛世,A选项排除。

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

这是中国第二个盛世,C选项排除。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四个盛世,D选项排除。

【点睛】盛世,指中国历史上社会发展中一些特定的阶段,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时期。

 典型的表现是:

内政方面:

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思想活跃,文化昌盛;外交方面:

军事强大,贸易繁荣,影响力大等。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古代盛世不能改变封建统治的本质,不能消除封建的剥削和奴役,所以它不是人间天堂。

盛世中存在着潜伏的危机与矛盾。

4.下图描述的古代中国社会特征,最可能出现于

A.公元前2世纪

B.公元8世纪

C.公元10世纪

D.公元18世纪

【答案】C

【解析】

【详解】开启“重文轻武”的政治局面在10世纪,960年(10世纪)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汴京,就是历史上的北宋。

北宋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开启“重文轻武”的政治局面。

C选项符合题意。

公元前2世纪大概处于西汉,A选项排除。

公元8世纪处于唐朝,B选项排除。

公元18世纪处于清朝,D选项排除。

【点睛】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于是国家军事力量很弱,导致北宋被金灭,南宋被元灭。

由于不同于其他朝代的重农抑商,宋朝的经济很强,是中国古代幸福感最强的朝代。

经济氛围也比较开放,对外交流较广,出现了交子最早的纸币,景德镇的兴起,经济转移到南方完成。

宋朝的科技发达,四大发明。

宋朝农民起义较少,宋朝是唯一一个不是农民起义被灭亡的朝代,总之宋朝是个强大而弱小的国家。

5.以下属于清代巩固西北边疆的措施是

A.设立金瓶掣签制度

B.设立伊犁将军

C.签订《尼布楚条约》

D.设立宣政院

【答案】B

【解析】

【详解】清朝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在乾隆帝平定准部和回部叛乱后设立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西北地区,B选项符合题意。

1793年,清朝颁布了《钦定藏内大臣善后章程》,确立了西藏地方达赖和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要通过金瓶掣签的制度,A选项排除。

签订《尼布楚条约》主要是清政府和沙俄在东北作战胜利后签订的条约,C选项排除。

设立宣政院是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立的,D选项排除。

6.中国古代一些王朝的命名是有规律可循的,对以下王朝的命名方式与“西周”相似的是

A.蜀汉

B.北周

C.后唐

D.北宋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

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可知采用部落名是周朝命名的方式。

结合相关知识可知,赵匡胤是宋州归德军节度使,便以“宋”为国号,D选项符合题意。

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称“蜀”。

历史上也称“蜀汉”。

汉指东汉的继续,A选项排除。

北周的国号为“周”,是以宇文觉的爵号命名的,B选项排除。

唐朝灭亡后,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后唐自称是唐朝的承继者而用“唐”作为国号,C选项排除。

7.在《史记》与《资治通鉴》中,下列历史人物都有可能涉及的是

A.周公

B.刘邦

C.刘秀

D.李世民

【答案】B

【解析】

【详解】《史记》记载的是从黄帝到汉武帝约3000年的历史,《资治通鉴》记载的是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1362年的历史,刘秀属于西汉开国皇帝,B选项符合题意。

周公属于西周人物,《资治通鉴》未记载周公,A选项排除。

《史记》并未记载东汉开国皇帝刘秀,C选项排除。

《史记》并未记载唐太宗李世民,D选项排除。

8.《新全球史》中写道:

“欧洲商人的远航不仅刺激了东半球的商业发展,还促进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贸易体系的诞生。

”文中“远航”是指

A.新航路开辟

B.殖民扩张

C.开展三角贸易

D.争夺海上霸权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拉开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序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结合材料“远航”可知A选项符合题意。

殖民扩张与东半球的商业发展无关,B选项排除。

开展三角贸易主要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一种手段,与材料远航商业发展无关,C选项排除。

争夺海上霸权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点睛】新航路的开辟,是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

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

新航路的发现,对世界各大洲在数百年后的发展也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9.如果把“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权利法案》”和“法国大革命”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是

A.走进近代社会

B.揭开殖民帷幕

C.开启民主进程

D.构建文化殿堂

【答案】A

【解析】

【详解】文艺复兴打破教会对人性的束缚,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思想准备;新航路开辟的价格革命,导致欧洲封建势力衰落和资本主义发展;《权利法案》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法律基础,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法国的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都是欧洲跨入近代社会门槛的表现,A选项符合题意。

揭开殖民帷幕与《权利法案》和法国大革命无关,B选项排除。

开启民主进程与新航路开辟无关,C选项排除。

构建文化殿堂与《权利法案》和法国大革命无关,D选项排除。

10.恩格斯说:

“他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一样是一个专制暴君,他在德国是一个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

”“他”是指

A.克伦威尔

B.路易十六

C.拿破仑

D.俾斯麦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拿破仑在法国大革命之后,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机构,采取了许多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有力措施。

在对外战争中,法军所到之处,封建势力皆受到沉重打击,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因此,恩格斯认为“他”是革命的代表和革命理论的传播者,C选项符合题意。

克伦威尔领导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德国无关,A选项排除。

路易十六是法国封建君主,与革命代表无关,B选项排除。

俾斯麦是德国首相,与封建暴君无关,D选项排除。

【点睛】拿破仑的评价:

首先,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对被侵略地造成巨大灾难。

但同时,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也扫荡了欧洲封建主义,激发侵略地人民反抗意识,加速欧洲封建统治的衰落。

更加可贵的是他主持编著的《民法典》,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永不退色。

11.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倡导“开明君主制”的是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狄德罗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B选项符合题意。

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的政治理论,A选项排除。

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C选项排除。

狄德罗是法国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点睛】伏尔泰作为17—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的杰出代表,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即以理性为武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

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抨击天主教会;主张君主立宪制;主张实行法治。

12.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世界发展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德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在政治上确立君主立宪制统治,经济上进行工业革命,对外进行殖民扩张,引领了世界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

美国在19世纪中期独立战争后,经济发展才较快发展,A选项排除。

日本当时还处于幕府统治,C选项排除。

德国此时还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D选项排除。

13.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摘录了“文明开化”、“奉还版籍”、“脱亚入欧”等关键词,他正在学习的是

A.美国内战

B.洋务运动

C.明治维新

D.德意志统一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文明开化”、“奉还版籍”、“脱亚入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事件指的是明治维新,C选项符合题意。

美国内战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

洋务运动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

德意志统一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点睛】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

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但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14.19世纪60年代,有人形容俄国农民“腰杆挺直,面貌表情,步履姿势,一切都变了”这是因为

A.沙皇统治结束

B.农奴制被废除

C.十月革命发生

D.俄国退出一战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60年代俄国农民的精神面貌改善可知,这主要由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解放导致的,B选项符合题意。

19世纪60年代仍然属于沙皇专制统治,A选项排除。

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C选项排除。

俄国退出一战是在1918年,D选项排除。

【点睛】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

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还顽固保存着野蛮落后的农奴制。

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的摧残,他们整天无偿地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

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必需劳动力由此缺乏来源。

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也因此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

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

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民主革命依然是俄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历史革命。

15.“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他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又兼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

上述现象反映了

A.现代工厂的诞生

B.垄断组织的出现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殖民体系的建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反映了在德国的化学工业中,几家大公司联合组成大集团,不断吞并独立公司,控制整个行业市场的内容。

从生产关系角度看,这说明这一行业内的生产和资本不断集中,这是垄断组织形成和发展的体现,B选项符合题意。

现代工厂的诞生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而材料中的垄断现象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A选项排除。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

殖民体系的建立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点睛】垄断组织是指为获取高额利润,由多家大企业通过协议、控股、持股等形式建立的组织。

垄断组织的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等。

资本家建立垄断组织的目的在于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依垄断程度不同,垄断组织分多种形式。

短期价格协定是最简单的垄断形式,参加协定的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要遵守协定的销售价格。

16.许多地理名词如“远东”、“西印度群岛”等都打上了历史的烙印,其暗含的历史观是

A.中国天朝观

B.美国霸权观

C.西欧中心论

D.世界体系说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远东”、“西印度群岛””等关键词可知,这是西方殖民扩张的产物,体现了西欧中心论,C选项符合题意。

中国天朝观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

美国霸权观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

世界体系说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17.晚清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A.外务部

B.礼部

C.总理衙门

D.军机处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晚清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是总理衙门,C选项符合题意。

外务部是在《辛丑条约》后由总理衙门改的,A选项排除。

礼部主管外交和教育,与筹办洋务无关,B选项排除。

军机处是雍正时期创建的,主要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并没有实权,因此与后来的筹办洋务无关,D选项排除。

18.有学者认为:

“许许多多不平等条约签订,清政府就像列强手中的木偶,任列强摆布。

”其中使清政府成为“木偶”的关键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结合材料“木偶”可知D选项符合题意。

《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选项排除。

《北京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性质,B选项排除。

《马关条约》大大的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C选项排除。

19.若想参观辛亥革命遗址,最理想的去处应是

A.武昌、南京

B.天津、北京

C.延安、遵义

D.上海、广州

【答案】A

【解析】

【详解】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这是辛亥革命进程中两件最为重要的大事,A选项符合题意。

天津、北京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

延安、遵义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

上海、广州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20.阅读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示意图,其中“?

”处应填上

A.护国运动

B.北伐战争

C.二次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D选项符合题意。

护国运动是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发动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与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无关,A选项排除。

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与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无关,B选项排除。

二次革命是孙中山等国民党人于1913年在中国发动反对袁世凯的武装革命,又称为“讨袁之役”,与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无关,C选项排除。

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

21.君主专制的演变

东西方的君主政治都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制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1)完成下列表格(将字母填入相应空格中)

A、三省六部制B、内阁制度C、三公九卿制

D、设立军机处E.内外朝制度

朝代

制度创设或举措

 

(2)若要对17—18世纪西欧社会君主专制制度的变革进行研究,可选择下列哪些材料?

(填字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秦C汉E唐A明B清D

(2)B、C、D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创建三公九卿制度;汉朝创建内外朝制度;唐朝创建三省六部制;明朝形成内阁制;清朝设置军机处。

(2)17—18世纪西欧社会君主专制制度的变革进行研究需要从政治:

如资产阶级革命、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文化:

如启蒙运动的兴起等角度思考。

A是俄国彼得一世通过改革强化了君主专制,未对君主专制制度产生突破。

B是欧洲的手工场,反映的是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奠定物质基础。

C《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正式形成。

D启蒙运动构建了未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想蓝图。

E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是在英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之后,与西欧君主专制制度无关。

22.向“距离”挑战

古往今来,重大的科技发明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还拉近了世界的距离。

(1)根据图示,在字母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2)分别写出A、B两个时代“向距离”挑战的重要发明。

(3)马克思认为“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在A、B时代,世界是怎样被“拉近距离”走向整体的?

【答案】

(1)A:

蒸汽时代

B:

电气时代

C:

在蓝天飞翔

(2)A时代:

火车、汽船

B时代:

汽车、飞机(电报、电话)

(3)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是世界整体化发展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工业化浪潮开始从欧洲推向北美和亚洲。

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德意志民族以王朝战争的方式完成统一,俄国经历农奴制的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同时,欧美列强抢占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更多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随着殖民地被瓜分殆尽,以欧美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陆地驰骋”可知,A代表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就是“蒸汽时代”;根据材料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之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就是“电气时代”。

根据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应的交通形态是“陆地驰骋”,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对应的交通形态是蓝天飞翔。

(2)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汽船和火车的出现密切了各地之间的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飞机和汽车、电报等通讯工具的出现,使世界之间的距离进一步被拉进。

(3)题目要求“简述在A、B时代,世界是怎样被“拉近距离”走向整体的”,AB分别是指第一次和第二次革命时期,所以要结合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

23.文明的冲突与交融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冲突与交融中逐步发展的。

材料一东西方文明的交往很早就已发生。

通过商人、使节、游历者、文人学者的来往,各地的文明发生了直接或间接的传播与交流……但和平交往并非是人类相处的惟一方式,在古代,战争和征服在带来灾难和痛苦的同时,也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摘自华师大版《世界历史》

材料二1840年,东西方两大文明圈发生第一次大碰撞,这是一次千年大碰撞……

中华民族千年转轨转型的历史拐点从此拉开了帷幕。

——袁宏建《碰撞、交换与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

材料三从1840年到1919年,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觉醒,在遭遇列强侵略压迫的同时,有识之士们也在反思中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并开始踏上学习西方的漫漫长路……

——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人类文明交往的两种主要方式并各举一例。

(2)根据材料二、三,概述近代中国与西方文明的冲突与交融。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文明的冲突与交融?

【答案】

(1)方式一:

和平交往例:

丝绸之路;朝贡贸易;早期西学东渐等方式二:

战争与征服例:

蒙古的西征;火药的西传等

(2)从1840年起,西方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东西方文明激烈冲突的同时,也迫使近代中国逐步融入世界潮流。

有识之士在向西方学习的进程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先后进行了器物(洋务运动)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三个阶段的变革,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和现代化进程。

(3)本题采用分项评分法。

评分要素是:

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一般层次:

古今中外不同文明之间通过和平或战争的方式进行交往。

较高层次:

世界历史是一部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文明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

虽然其中不乏冲突,但和平交往更有利于不同文明的交融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文明之间要加强对话,相互尊重与合作,实现共赢。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通过商人、使节、游历者、文人学者的来往,各地的文明发生了直接或间接的传播与交流”和“在古代,战争和征服在带来灾难和痛苦的同时,也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