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之父论早教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41510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早教之父论早教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早教之父论早教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早教之父论早教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早教之父论早教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早教之父论早教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早教之父论早教3.docx

《早教之父论早教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早教之父论早教3.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早教之父论早教3.docx

早教之父论早教3

“早教之父”论早教(3)

——冯德全访谈录

记者:

视觉语言确实重要,但毕竟学习视觉语言是一件很难的事,这是社会公认的呀!

许多中学生还文理不通,错字连篇,不会使用标点符号;有的大学生还写不好一篇文章,难道婴幼儿就可以学习视觉语言了吗?

   冯:

是的,几千年来人们一直认为识字阅读是很难的,直到今天,许多人要严禁婴幼儿识字,以为孩子一识字脑筋就要搞坏,是“把孩子投入水深火热之中”。

但社会公认的并一定正确,过去,社会公认太阳围着地球转,这个历史不是被哥白尼、布鲁诺倒转了吗?

今天社会公认的孩子听话说话,不学也会;识字读书,学也不会,这个几千年的结论同样要被重写,人类的认识总是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

   现在,让我们拔开几千年来人们认识上的迷雾吧!

如果仔细分析孩子学习两种语言的实际情况,人人都会恍然大悟。

原来,孩子个个都会听话说话,学好一口标准的母语,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孩子还在妈妈怀抱里就开始接触了。

当孩子一降生到了人间,只要他醒着,每时每刻就能听到和看到人们说话,人们边做事边说话给了孩子最多的模仿,最多的领悟,所以孩子个个都把母语学得天衣无缝,惟妙惟肖,只有那些可怜的聋孩子失去了听话的语言能力,结果成了哑巴。

我们再进一步地分析:

为什么两、三岁的孩子学好听觉语言的同时,却为什么一个个不会识字阅读呢?

其实这完全不是孩子的无能,不是孩子的过错,而完全是成人的过错和社会的愚昧所造成的,因为人类给孩子发展两种语言的环境和条件太悬殊了,太不公平了,人的认识太不客观了。

   你们看,每一个孩子出生以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隔壁邻居、亲朋好友,还有电视机、音响等等无时无刻不在说话,孩子无时无刻不在默默地、反复地学习着、观看着、领悟着,而视觉语言呢,却对孩子严密封锁着,在孩子智能发展最佳期的整个六、七年里被剥夺得干干净净,一字不给。

这样孩子的语言自然就畸形发展了,使孩子听语能说会道,视语却目不识丁,就像小儿麻痹症患者一样,一条腿时刻运动着长得又粗又壮;另一条腿完全被疾病束缚,不出半年就变得又细又短。

由于社会的愚昧,造成了人类有史以来一代又一代的“语言发展的残疾人”,人们几乎都是受害者,小儿麻痹症是第一生命有形的残疾,其后遗症看得见、摸得着,人人都为之叹息;语言畸形是第二生命的无形残疾,其后遗症是不爱书,不读书,不会自学,甚至到了大学,本民族语文还不过关,这都是司空见惯的事实。

你前面说的中小学生学语文的通病,只会听课,不会自学,错字连篇,文理不通等等,都是语言畸形发展的后遗症之表现。

   其实,学习视觉语言不比学习听觉语言难,甚至更容易。

只要孩子生活的视觉语言环境,稍稍接近于听觉语言环境那样的条件,孩子还会先识字后说话呢!

你们有机会看一看《0岁方案》主教材、经验汇编及光盘等,就能看到许多还不会说话的孩子却是识字能手。

例如,杭州1岁的郑奕辰,有天婶婶去看他,妈妈叫他叫“婶婶”,他说不出来,就在房间里四处爬来爬去,在许多识字卡片中找出了“婶婶”那张卡片,爬过去递给婶婶。

   “0岁方案”的大量实践已经证明,婴儿完全能学“视语”,那是因为:

第一,人的视觉获取信息的能力比听觉强得多。

我们都有一个体会:

听来的总觉模糊,只有眼见为实,所以人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

据心理学统计,人一生获得的信息,有80%来自眼睛,只有15%来自耳朵。

第二,事实证明每一个3岁的孩子用眼睛记住了数以万计的事物形象,难道还惧怕2000来个字的形象吗?

在婴儿看来,物也是字,字也是物,二者没有严格的区分。

哈尔滨的田晨,2岁多时跟母亲外出玩耍(她认惯了字),那天看见一架梯子靠在墙上,没想到她突然说:

“妈妈,那边有好多个‘日’字呀,好多摞起来的‘日’字。

”她从未见过梯子,就把梯子当字来认,毫不奇怪。

   记者:

冯教授,这么说来,是不是孩子认字和像认东西一样容易呢?

   冯:

是的,我正要讲这个问题。

人们之所以认为孩子认物很容易,是因为他们睁开眼睛就能时时刻刻看到无穷的物,人们从来没有封锁孩子认物的视线,所以孩子就耳濡目染地认识了万事万物。

其实,只要生活中处处有字,处处有人读字,那么孩子对字也一样能耳濡目染。

前面的例子说明在婴儿的眼里还不知道哪是物哪是字,多接触就可获得深刻的印象。

你给婴儿看一张邮票,你说是“邮”字,他就当字认;你说这是邮票,他就当邮票认。

当然,他此时根本不知道“邮”字和邮票的区别,等长到两、三岁时如果生活中有寄信贴邮票之类的事让孩子接触,他就自然会领悟邮票和“邮”字了。

   再如桂林有个函授学员,教8个月的女儿认远处高高的山,教了几次,孩子一听到“山”,就望远处高山。

妈妈想:

山是什么,孩子并不知道,只远远地看见一个形象,那为什么“山”字的形象就不能认呢?

于是在墙上贴了一个很大的“山”字,同样指给孩子看和听。

又过了几天,只要问孩子:

“倩倩,山在哪里?

”她既看门外远处的山,又看墙上的“山”字。

宝宝都认识了,但她根本不懂,哪是真山,哪是假山,哪是实物山,哪是文字山。

只要长大以后再去山上玩玩,两者的联系和区别也就能情境领悟了。

所以,孩子只要能认物,肯定能认字,只不过是积累印象而已。

3岁的孩子认物万计,怎会独怕汉字两千?

   有人说,汉字是笔划构成的,自然难认。

其实,任何物体和图形都是“笔划”构成的。

例如,爷爷的脸就是由许多“笔划”组成的,脸上的皱纹比哪个汉字的笔划还要多,半岁的孩子却认得那样清楚,他喜欢自己爷爷的脸,而躲开脸上“笔划”同样多的别人的爷爷的脸。

   第三,每个孩子出生后不久都会获得“听语”敏感,而“听语”是他接触最早、最多、最愉快的刺激物之一,所以孩子个个爱听大人说话。

如果“视语”也能较早地让孩子接触,成人常常给孩子指字、说字,时常读书给孩子看,哪怕接触“视语”的时间只有接触“听语”时间的10%,那么孩子也能获得文字和读书的“视语”敏感。

“0岁方案”培养的孩子有的三、四岁手不释卷,每个星期天都吵着要买书,他们爱书胜过爱糖果,这就是“视语”敏感的表现。

   记者:

冯教授,经您这么一说,确实发展视觉语言并不神秘,那么怎样教孩子识字呢?

尤其对于1岁左右的“小不点”怎么教呢?

   冯:

教婴幼儿识字,决不能像教小学生识字那样教,而要像教婴儿说话那样教。

世界上最好的教学方法是“听觉语言教学法”,您看孩子听话、说话不是在不知不觉毫无负担中学会的吗?

除了聋儿、傻儿外个个孩子都听得懂最难的方言,学得准最难的语言。

所以,教婴幼儿学习视觉语言就要模仿教孩子学习听觉语言的方法:

   1.孩子一降生就会听到丰富多彩的听觉语言,不管是否听得懂,没有一日间断的,而且大人从不给压力和负担。

视觉语言也要这样教,在孩子生活的环境里,到处贴一些他喜欢的事物的大字块,每天几次,每次每字1秒钟,不时地指指、读读、认认,不必解释。

(可用我们编的一整套“0岁方案”的大、中、小识字卡片来教。

   2.听觉语言从来不是一句一句理解和巩固,不存在“一步一个脚印”的系统教学。

教视觉语言也应该这样,丝毫不要求字音、字型、字义、书写等所谓“四会”同步,哪怕“一会”也可以。

教听觉语言完全随生活而教,全部是情境教学,看见什么说什么,做着什么讲什么。

教视觉语言也应该这样,见到什么字就说什么字;遇到什么句子就读什么句子。

   3.听觉语言既然在生活中学习,视觉语言也要尽量伴随生活、参与生活。

例如,一家人吃香蕉时,高高兴兴认“香蕉”二字;在动物园里看见大象就随手写出“大象”二字。

这样孩子就学得有趣,效果就好。

   4.只要孩子不聋,父母压根儿不担心孩子学不会听话、说话。

世上没有比这更强的教育自信了,这种自信和坦然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感染。

教视觉语言也要有这种自信和坦然,只管认真耕耘不问收获才对,那么识字阅读、博览群书的丰收景象自然会到来,决不能急于求成。

   5.教听觉语言主要不是对着孩子教,而是家庭成员互相在说,互相在示范中“教”,不断地对话,孩子是从旁不知不觉模仿学会的。

教视觉语言也需要成人经常在孩子面前快乐地做“识字”游戏,相互教和学,这种完全不强求孩子的“只管自己示范教学法”却能最大地感染和吸引孩子学习。

   6.对孩子说话,教他听和说,从来不急于求成,从不指望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教”的本身就有许多幸福的满足,您看父母对孩子说话多高兴啊!

教孩子视觉语言也千万不要急功近利,您带孩子读广告,认商标、识路牌的字词时,也应有幸福的满足感,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好了。

功利思想切不可太重,要相信孩子的识字阅读自然会水到渠成。

   7.教听觉语言压根儿没有想,孩子记住一连串话的语音会有多难,而语音看不见摸不着,稍纵即逝,比记住一连串字型要难得多,但教者从来不考虑孩子难不难,受不受得了,还是坚持快乐地教,最后孩子会说话了都皆大欢喜。

教视觉语言也不要考虑它有多难,只管自己去读那些字(包括墙上贴的词和句)最后一定也会使您皆大欢喜的。

   8.教孩子听觉语言,家庭成员间互相说话,不仅坚持得最好,而且从来都是那样兴致勃勃,富有感染力,说呀,笑呀,交流呀,对牛弹琴也充满着爱心与激情。

教视觉语言也必须要有教育者的爱心、快乐和激情作基础。

   总之,教婴幼儿视觉语言需运用环境濡染法,生活参与法,快乐游戏法和趣味阅读法。

这都是从人类自然的听觉语言教育法中移植过来的。

至于具体方法和举例,“0岁方案”主教材中有一、两百种之多,可作参考,这里不再赘述了。

   记者:

冯教授,您讲的视觉语言理论,真令人大开眼界,孩子从小极大地丰富了生活感受又掌握了两种语言工具进行学习和思考,那我们民族真不知道能培养出多少出类拔萃的人才来……

   冯:

是的,人的语言(包括视觉语言)是人最重要的基本素质。

但我们必须同时认识到,人的基本素质光有健康的身体、发达的语言、高超的智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另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优良的性格。

现在我要介绍“零岁方案”的第七大理论——把优良性格品质的培养放在首位。

   我先讲一个著名的调研项目:

上个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想了解人从小智力出众,长大了是否都能成才。

于是他率领一班助手在25万个小学生中挑选了智力最高的孩子1528人,都是百里挑一的聪明娃娃,个个进行了全面测定,建立档案,跟踪观察,看看他们长大了结局怎样。

50年以后,再去调查这些孩子,结果有的是企业家;有的是学者工程师;有的当了国会议员。

但小时候同样聪明的孩子长大了有的却一事无成,有的穷困潦倒;有的犯罪;有的成为流浪汉。

为什么这些聪明的孩子有不同的结局呢?

分析他们的档案材料,发现这些失败者,其问题多数是出在性格品质上。

这些人养成了懒惰、骄傲、自私、孤僻、懦弱等等不良性格,极大地危害了他们作为人的正常发展。

所以聪明人不一定幸福和成才,人的一生中性格品质的优劣起着关键的作用。

   记者:

我们也常常意识到人的性格品质的重要性,您能说说什么是人的性格吗?

   冯:

性格就是一个人对人、对事、对自己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例如某某对人对事一贯热情,认真负责,乐于助人,长期如此,我们才说他性格热情,只是某一次热情不算性格。

世界上的人各式各样,性格也千差万别,好坏不同,层次各异。

例如,有的人做事认真细心,从无差错,而有的人却粗枝大叶,老出纰漏;有的人善于思索有独立主见,而有的人却是思想懒汉,毫无见地;有的人意志坚强,做事百折不挠,而有的人性格软弱,害怕困难;再如有的人一贯认真,勤恳负责,而有的人却敷衍了事,不负责任;有的人乐观开朗,有的人多愁善感;有的人勤劳善良,有的人自私懒惰;有的人勇敢自信,有的人懦弱自卑;有的人善交朋友,有的人十分孤僻;有的人喜欢整洁,有的人十分肮脏;有的人慷慨,有的人吝啬;有的人谦虚,有的人骄傲;有的人外向,有的人内向;有的人积极,有的人消极……等等。

   记者:

冯教授您说了许多优良性格与不良性格的差别,使人感到人的优良性格的重要性。

但一般父母养儿育女时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孩子长大了缺乏良好的性格品质就埋怨是孩子的不好。

   冯:

是的,人的性格确实太重要了,仔细分析起来,人的优良品质是他理想道德的基石,是人生成就的保证,是幸福生活的主要条件,还是智力开发的最大动力。

只有那些积极向上、乐观通达、勤劳善良、坚忍不拔者才有美好的人生和成才的保证。

所以古代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说:

性格就是一个人的命运。

   性格不是靠说教来培养的,埋怨更不起作用;性格是从小养成的,属于“养成教育”的内容,与家庭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10多年前我在武汉市武昌区妇联的配合下对一千个家庭的独生子女作了为期两个多月的调查,发现当今独生子女中的消极性格问题很多。

孩子中任性、懒惰、自私、怕苦、胆小、整天不得安静等问题很普遍。

而那些幼儿园的好孩子,小学的“三好生”却有共同的优良性格,于是我把这些好孩子的共同性格归纳起来称为“优良性格之母”,早期教育就要把这些性格品质的培养放在首位,不然为时就晚了。

   记者:

是的,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到老”,是指人的性格问题吗?

   冯:

这是指的性格问题。

还有一句话说:

“故乡长大的孩子乡音不改,儿时养成的性格秉性难移”也是这个意思。

所以,人才幼苗的培养务必要注意优良性格的培养,这些好品质就是:

   1、快乐活泼。

好孩子总是愉快的,他们总是有说有笑,有商有量,有问有答,有学有玩,这4句话是最好的写照。

而活泼并不是老是好动,更不是吵闹,活泼应表现为表情丰富,口齿伶俐,做事能干,能歌善舞,喜爱运动,并爱阅读和提问。

也就是表情活泼,口头活泼,双手活泼,躯体活泼和思想活泼,这才称得上是活泼。

而那种“眼睛一睁闹到熄灯”却是“假活泼”。

   2、安静专注。

好孩子静的时候很安静,能在自己的位置上静悄悄地做事,玩他有兴趣的事。

这也是人才幼苗必备的优良性格。

   3、勇敢自信。

孩子的勇敢表现在“不怕”二字上,即不怕摔跤、不怕擦破皮、不怕吃药、不怕打针、不怕攀高、不怕寒冷、不怕小虫、不怕黑暗;还要不怕孤独、不怕陌生人,这样的孩子将来一定勇敢。

至于自信,对孩子来说就是总认为自己是好孩子:

我聪明,我能干;爸爸妈妈喜欢我,老师喜欢我;我不骄傲,我爱劳动;我有了错,大人一说我就改得快。

   4、勤劳善良。

孩子的勤劳表现为爱劳动,喜欢帮大人做事,也喜欢自己做自己的事。

这样长大的孩子不仅把劳动当乐趣,责任感强,还特别聪明能干和善良。

孩子的善良主要表现就是关心他人、关心父母、关心老人、关心邻居、关心弱者及关心环境、关心国家,乃至于关心人类。

   5、有独立性。

独立性是孩子成人、成才的主心骨,要从会坐会站开始让孩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不许老是靠在父母怀里。

稍大一点就应鼓励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4岁以后就可学着自己管理零花钱,再大一点就会自己管理生活作息时间。

培养独立性,大人不许催促孩子做事。

如果现在孩子起床也催,吃饭也催,洗澡也催,睡觉也催,什么都是大人的责任,那么长大以后是毫无独立性和责任感的。

   6、有创造性。

创造性对孩子来说是他想得跟别人想的不一样;说得与别人说的不一样;做事搭积木、画画等等跟以前不一样,这就有了创造性的萌芽,需要教育者去启发。

例如老师出一个智力题或数学题,鼓励孩子一题多解。

   记者:

冯教授,您讲的这些优良性格品质对一个人来说真比金子还贵重,但是当代独生子女身上却最缺少这些性格品质,谁都在说孩子变成“小皇帝”呀,“小公主”呀,拿他们没办法,那么怎样从小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呢?

   冯:

一代孩子的性格就是我们国家民族的未来,这确实是至关重要的大问题。

我常想:

如果说40年前,我国人口数量失控,造成了今日全国性的困境;那么今日对独生子女的娇生惯养,准会造成40年后社会新的灾难,这要引起全体父母和教育者的足够重视。

   前面说过,人的优良性格不是靠说教而成,更不是靠打和骂,任何性格都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培养孩子的优良性格必须从长计议,从根本上抓。

父母要细心观察孩子的“第二生命”是否健康、茁壮,要心中有数,要有足够的耐心像园丁一样培育孩子的心理。

关于怎样培养孩子的优良性格,内容很多,这里我着重讲一讲怎样为孩子建设良好的生活环境,以陶冶他的优良性格这一个方面的大问题。

其他方面如怎样爱孩子也特别重要,我们没有时间讲了,请大家看一看《0岁方案》主教材。

   人们决不要忽视环境的力量,更不要忽视幼小生命默默地适应环境的能力。

环境在自然界中几乎支配着生物的进化,你们看,由于环境的影响,有的物种发展了,有的物种灭迹了,有的物种改变了它固有的形态。

例如,在水下生活的动物,为了克服水的阻力,它们的身体都长成流线型的,背部、腹部、尾部长出了“桨”一般的鳍。

慢慢到陆地上生活的动物,流线型改变了,鳍退化了,为了抗拒地球的强大引力,都长出有力的四肢来。

而试图到空中环境生活的动物,为了适应飘浮,它们的体型大大缩小,前肢进化成为翅膀……所以环境在自然界中真是一位奇妙的魔术师,造就出千姿百态的生物世界。

   当然环境对婴幼儿的影响,自然是不可低估的了。

在适应环境而发展的小人面前,它可以把有的婴儿塑造成“天才”,而摘掉另一批孩子智慧的嫩芽;可以造就一些伟大的人格,也可能赋予不幸的孩子一个可悲的性格和命运。

人是环境的动物,特别是婴幼儿更是如此。

但是父母、老师不应该消极地等待环境的恩赐,或任凭不良环境摆布我们的孩子;教育者完全可以积极地创造和建设良好环境,让孩子生活、淋浴于其中;也可改造和避开不良环境的影响,那末孩子自然会养成优良的性格。

   教育者要为孩子建设怎样的良好环境呢?

要建设智力环境,道德环境,规律生活环境和美育环境等。

这些环境的建设下次再谈吧!

(待续)

   记者:

冯教授现在就请您具体谈谈如何建立良好的环境来培养孩子的优良性格吧!

   冯:

首先要建立好第一大环境,即智力环境。

孩子处在智力活动中,才会快乐、好奇、专注、自信、积极而有创造精神。

因为人不是一般动物,动物是蛋白质的存在形式,鸡一辈子关在笼里也不会苦恼和消极;人是精神的存在物,是智慧的动物,他离开了智力环境的刺激,许多优良性格也就泯灭了。

试想,尽管孩子吃饱穿暖,物质生活丰富,但如果他智力生活贫乏,枯燥无味,就肯定会丧失热情,无聊吵闹,哪会有什么好性格!

   看一个孩子好与不好,第一印象是看他忙不忙,好孩子成天有事做,忙不完的玩和学,没时间吵闹。

要孩子忙,就得智力环境丰富,可按以下几个方面去建设:

   1.父母、老师要爱学习。

家中要有许多书刊、有藏书丰富的书柜,家人要经常阅读、闲谈、讨论学习方面的问题,会动手做些实验、制作之类的事情,哪怕是修自行车、种花,也能说出一点力学、植物学的一些名词术语和道理来。

孩子是很好奇地常常看着大人们做事、听着大人们谈话的。

居里夫人小时候,常常看见她父亲从柜子里取出玻璃仪器、烧瓶、试管等做实验(她父亲是一位老师),然后仔细地擦洗干净,小心翼翼地放进柜子里。

就是这些动作,正是启发小女孩以后热爱理化实验的最早影响。

   父母不能对智力活动没有兴趣,千万不要把业余时间打发到消遣的牌桌上和没完没了的电视上,不然的话孩子也会仿效您的生活。

   2.父母和老师要尽可能为孩子落实15个方面以上的“精神营养区”。

要让孩子形成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常常与孩子提问、讨论、争辩、比赛,逐步放手让孩子独立学和玩,决不让孩子闲着没事干。

1岁半以后就要经常抱着、牵着去外面,认识世界的万事万物。

   3.给孩子建设一个智力活动的小天地。

从1岁半起给孩子一桌、三柜、两张图和几个“园地”。

一桌:

在小房间或明亮的角落,孩子要有自己的小书桌、小椅子,环境美观,文具齐全。

以后孩子的学和玩,基本都在自己的固定位置上进行,不允许在床上、沙发上、门槛上东倒西歪。

这样日子一久,就会养成条件反射,只要一坐上自己的位置,注意力就集中起来,什么成年人谈话,电视机的节目等都不会受影响。

三柜:

一是书柜或书架。

孩子所有的图书要整整齐齐保存好,要立起来,便于取用和存放。

要使孩子觉得这是他的宝库,不得弄得乱糟糟的,爱书就从这里培养起来。

按照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从幼儿到中学毕业,他应当有800本左右的藏书,有些书是查阅的,有些书是经常爱读的。

这个智力库要从小建设。

二是玩具柜,买来的,自己做的,旧的,新的玩具(包括棋类)都不准乱丢,一律整齐地放入柜内。

玩厌了的玩具过段时间再玩,就会有亲切感和新的收获,还可用来拆装,制造新的玩具。

三是工具柜,在柜中还要随着年龄增大逐步增添工具和材料,如硬纸片、浆糊、剪刀、钉子、木头、铁丝、钳子、钉锤、漆包线、电筒、电池、橡皮泥、油石灰等等,让孩子制作玩具,搞实验小发明感到方便。

   两张图:

即在孩子看来方便的墙上贴上中国大地图和世界大地图,如果父母买来的图太复杂了也可以自己画简明的。

让孩子在地图上指指点点,如说叔叔在“美国”留学,爸爸出差到了“北京”,姑妈住在“西安”……孩子很喜欢玩,使他眼界逐渐开阔,还认了许多地名的字。

马克思的小女儿爱琳娜,9岁就给当时的美国总统林肯写信,劝他对美国南方的奴隶主采取武装镇压。

这肯定与父亲的影响和眼界的开阔有极大关系。

   几个园地:

是指一块挂在墙上的小黑板和一个表扬栏。

黑板上两代人可以画画、画几何图形,用彩笔认颜色,写字认字,读句子,办黑板报等。

表扬栏里可以记录孩子的进步,贴上小红花。

还要让孩子有饲养小动物的园地和种花、种庄稼的园地。

   此外,还可以给孩子买地球仪,挂上小日历,摆上小闹钟,收藏孩子喜爱的物品,如集邮、收藏削笔刀等等。

孩子有了以上这样的活动小天地,他的精神生活,智力内容既丰富又有地盘了。

   记者:

冯教授,听了您对建设智力环境的介绍,很受启发。

的确孩子的成长环境对他性格的培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在请您接着谈谈其它方面的环境建设吧!

   冯:

我要谈的第二大环境建设问题,即怎样建设道德环境。

   要建设好道德环境,首先是家庭成员中要和睦、融洽、互相尊重、关心和有礼貌,充满快乐、幽默和温馨。

这是孩子性格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使孩子感到幸福快乐,没有任何精神压力,他长大了也会以同样的态度待人,对社会献出自己的爱心。

   另外,父母的道德要高尚,这是德育环境的根本点。

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都应该自己有理想、有追求;爱学习,爱劳动;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骂人、不赌博、不消磨光阴。

这对孩子是最有力的感染,使孩子从小尊敬父母,信赖父母,不知不觉地模仿父母。

这样的父母基本不用说教,孩子就自然好,好像“天生”就好一样。

   家庭成员的道德榜样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家长的道德情感、道德行为要好,并高兴地带动孩子去实践。

父母为人正直善良,目标坚定,勤劳勇敢,刻苦钻研,不怕困难,乐于助人的榜样行为,会给孩子留下终身的影响。

如一位家长为了帮助寻找邻居家失踪的孩子,一夜未归,家里人都为邻居家担心着急,夜不能眠。

这样的父母的情绪和作为,定会给孩子留下难忘的印象,使孩子深深受到感染,他也会不知不觉地这样学着做人。

   带动孩子实践更重要,因为人的感受在实践活动中最深刻;人的行为要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养成。

例如,带孩子一起扫大院,自己和孩子虽然辛苦一点,但给七、八个家庭带来了舒适,自己也更舒畅。

如果孩子听到邻居老人表扬的话,他会永远记住这种快乐。

又如,家长得知幼儿园某某小朋友害病,住医院打吊针,就问孩子:

“听说你的小同学小敏病了,是吗?

”孩子说:

“是的,小敏妈妈还哭着向老师请假呢,说得了肺炎。

”父亲说:

“那我们应该去看望一下,是吗?

”于是牵着孩子,提着水果去医院看望。

那位病孩子的父母非常感激这父子俩,那感激的神情就是最生动的教育。

这孩子在病床边还对小敏说安慰的话,拭去小敏的眼泪……。

再例如,三月初父亲突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