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相关性实证分析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37334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1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相关性实证分析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相关性实证分析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相关性实证分析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相关性实证分析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相关性实证分析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相关性实证分析毕业论文.docx

《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相关性实证分析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相关性实证分析毕业论文.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相关性实证分析毕业论文.docx

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相关性实证分析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在飞速发展的经济条件下,对于优势技术的开发成为企业稳定和发展的支撑,它使得企业在新的市场竞争中拥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更能让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

那么研发资金投入与研发人员投入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如何,成为了企业关注的问题。

本文基于对医药制造业对于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进行研究,研究问题主要有企业研发投入促进企业发展的程度怎样?

研发投入获得收益的时间是马上就获得收益还是一段时间后才能获取收益等?

本文采用一元线性回归结合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与研发人员比重两个指标与企业净利润率进行回归分析。

鉴于数据的有限性,本次研究中能获得的数据较少,研究结果存在一定误差。

由分析结果我们认为:

我国的医药制造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强度、研发人员比重与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发强度对企业的业绩影响不存在显著的滞后效应。

关键词:

研发投入企业绩效滞后效应

 

abstract

Undertheneweconomicsituation,thedevelopmentoftechnologyadvantagesbecomegrowingpowersource,itmakesthecompanyhaslong-termadvantagesinthemarketcompetition,greatereconomicefficiency.SotheeconomicbenefitsofR&Dinvestmentonhowtobecomeaproblembusinessconcern.BasedonthepharmaceuticalmanufacturingindustryforR&Dinvestmentandperformancestudies,researchproblemsarehowtopromotethebusinessdevelopmentlevelofR&Dinvestment?

R&Dinvestmentbenefitofthetimeimmediatelybenefitortoobtainbenefitsafteraperiodoftime?

Inthispaper,alinearregressionmultiplelinearregressionmethod,anindicatorofbusinessR&Dinvestmentandcorporateperformanceregressionanalysis.Giventhelimiteddata,thedatainthisstudycanbeobtainedfewerresultscertainerrors.Webelievethattheresultsoftheanalysis:

China'spharmaceuticalmanufacturingR&Dintensityoflistedcompanies,thereisasignificantcorrelationbetweentheproportionofR&Dpersonnelandperformance,theperformanceimpactofR&Dstrengthofenterprisessignificantlylageffectdoesnotexist.

Keywords:

R&Dinvestmentfirmperformancelaggedeffects

 

正文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的发展也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步伐,企业不能止步不前,遵循旧的发展模式,不然终究会被市场所淘汰掉。

企业要不断成长,就必须找到新的发展点,拥有自己独特的技术,个性化的产品,不可复制的研究成果,才能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立足。

企业研发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也是企业在市场上获取经济利益、占据一定地位的必然选择。

一个寻求发展的企业,若只是依靠扩大生产规模上来获取更大的利润是不可行的。

投入新技术,研发不可复制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才是在新的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发展立足的条件。

优势技术让企业拥有更大的核心竞争力,而优势技术的开发与研发投入密不可分。

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依据实证结果为企业的研发投入给出建议,让企业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绪论

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条件下,企业的优势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一个企业中,技术创新主要的表现为研发活动,这是企业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提高企业竞争力,获取更大经济效益的关键,它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

研发活动对企业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首先,企业生存离不开研发活动,一个止步不前的企业在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的环境下是注定要被淘汰掉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势技术支撑着企业的发展,企业需要增加研发投入,获得优势技术以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由销售额决定的,若是没有自己具有优于同行或者成本低于相同产品成本的产品,是难以增加销售额的,这就需要企业投入人力物力进行研发。

所以,对于企业来说若想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需要在研发活动上投入,那么投入什么?

怎么投入?

是企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研发投入一直在快速增长,主要的研发投入行业是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它依赖于科技获得效益,科技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研发投入的主体。

研发投入强度是指研发投入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11年、12年、13年我国研发投入强度分别为1.79%、1.93%、2.02%,从这几年研发强度中可以看出,我国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处于缓慢的增长状态,基本达到发达国家研发强度水平。

医药行业是对于先进技术的需求很大,也是各个行业中研发投入最高的产业之一。

在中国,医药制造业被列为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这代表医药制造业中存在大量的知识与信息,在医药制造业中对研发新产品,获得优势技术的投入相对于其他行业更大,所以本次研究我们选取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的对象。

二、文献综述

在国内,由于过去我国的上市公司很少披露关于研发投入的信息,且没有规范的形式与计算依据,这对学者进行研究是很不利的,所以过去对于研发投入与企业业绩相关性的研究很少。

近年来,上市公司信息逐渐公开化、透明化,特别是2006年2月15日国家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体系,要求国内上市公司将研发投入的相关信息写入公司报告中,是研究者能够收集观察这些数据,满足研究需求。

这使得国内对于研发投入与业绩的相关性研究的研究也逐渐增加,且在各个行业都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这其中主要包括以下观点:

梁莱歆、张焕凤(2005)依据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披露的公司信息,对研发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利润率进行了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研发支出与企业业绩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程宏伟、张永海、常勇(2006)认为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和公司的业绩存在相关性,研发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在滞后期内对公司的经济效益影响没有表现出非常显著的滞后性、研发投入所占的比重太低不能使业绩的连续不断的增长。

这些研究对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两者的联系做出了进一步的探索。

但是由于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的局限,使得研究结论的可信度不是那么高。

最近,万迈,陈琛(2014)以2010年到2012年三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绩效是的相关性、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对企业绩效影响滞后性两方面分析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强度与绩效的相关关系后发现,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强度很低,且研发效率不高,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研发投入强度存在滞后性。

医药制造业是全球性的高新技术产业,也是研发活动比较活跃的行业,我国的医药行业起步虽然晚,但发展迅速,基本赶上发达国家水平。

但是,我国的研发投入主要用于引进外国技术,真正属于本国的技术比较少,所以,国家出台了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对于研发投入的支出争取获得更多的优势技术,在全球化的经济进程中立足。

那么现在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情况怎样?

未来要怎样发展?

在那些方面投入、投入多少才能让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

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以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切入点,分析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投入强度、研发人员比重与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选取2013年—2014年医药制造业48家公司数据进行分析。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本文从微观方面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研发人员比重和绩效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巨潮资讯网的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公开的数据信息。

主要研发投入观察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相关性,根据研究结论对怎样进行下一步的研发投入进行分析。

在开始进行分析之前,为了避免争论,做出如下假定:

假设本文所收集的数据真实可信、与事实相符。

这是本文研究的基础。

根据过去的研究结论我们得到以下几个假设:

假设1:

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强度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对于医药制造业来说,提高竞争力等于研发新产品、获得优势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尽可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利润最大化。

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研发投入与业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在实际中,企业的研发投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或者获得其他企业所没有的新技术,扩大市场,获取更多经济效益。

所以,对于医药制造业来说我们做出这样的假设:

研发投入、研发人员与公司绩效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回归方程中回归系数显著的不为0并且是正值。

假设2:

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影响具有滞后性

针对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研发投入和企业其他投入是不一样的,它很少能直接快速的获取经济利益,特别对于一些行业来说,研发投入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获得经济效益。

对于医药制造业来说,药品的研究与开发不是朝夕之间就能获得收益的,从最初探索开发、不断的试验,到最终获取经济利益,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

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假设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滞后性。

假设3:

企业研发人员对企业职工总数比重越大则企业的业绩越好

研发人员比重是指研发人员对职工总人数的比重,它是除去研发投入强度之外的另一个可量化的指标,研发人员所占比重越高则企业越看重研发活动,在研发方面投入越多的人力,则我们认为的企业研发获得的新技术、新成果就越多,企业的的业绩越好。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我国的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信息从2011年开始披露较为完整,这便于研究的进行。

本次研究的样本数据来自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删去没有披露研发投入和研发投入信息不全以及近年来发生重大变动的公司,最后选择2013至2014年48家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研究所用的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巨潮资讯网,数据主要运用SPSS及Excel处理。

(三)变量定义

企业的来说研发投入一般有经费、人力、创新等,除了研发投入经费、研发技术人员作为可量化指标在年度报告中被披露出来外,其他的指标均不能进行量化带入模型中进行分析。

所以,本次建立的模型中选取了两个解释变量(研发投入强度、研发人员比重)、被解释变量(净利润率)。

1、解释变量

对于企业来说,研发费用主要是指在研发中所发生的费用总和,含有研发人员的工资,项目开发的材料费,设备等。

研究与开发投入具有不确定性、创造性探索性等性质。

本文中,研发投入强度为研发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研发人员比重为研发人员占总职工人数的比重,两个解释变量均经过计算整理所得,样本公司的研发强度指标如下表所示:

表1:

2013年—2014年样本企业研发强度分布情况

研发投入强度区间分布(%)

2013年

2014年

企业比重

强度均值

企业比重

强度均值

0到2

25.00%

1.26%

18.75%

1.03%

2到5

37.50%

3.53%

58.33%

3.56%

5以上

37.50%

7.86%

22.92%

6.72%

平均

100%

4.59%

100%

3.81%

根据13年的统计报告,我国的科技研发支出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2.08%,其中医药制造业的研发投入经费为3476553万元,占全国研发投入经费的4.18%。

由表1可以看出,13年,14年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强度超过5%的样本公司分别为37.50%和22.92%,13年、14年样本公司的平均研发强度分别为4.59%、3.81%。

就13年到14年来看,企业研发投入偏低的企业相对减少,研发投入中等的企业增多,而且研发投入强度两端的企业开始向中间靠拢,14年大部分企业的研发投入在2%—5%这个区间上。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2%,低于5%,则企业能够生存下来,企业研发投入达到达到5%,企业的竞争力就很强了。

可见,医药制造业的研发投入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的企业较多,研发投入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总的来说,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研发投入经过过去几年的快速增长之后开始保持平缓,研发投入开始趋于稳定。

对于企业来说,考量一个企业研发投入的因素除了研发投入经费之外还包括企业的研发人员、创意以及信息等,由于其它因素的不可量性,我再选取研发人员作为解释变量,用企业研发人员占总职工人数的比重作为研究的指标。

由于研发人员比重衡量了企业在研发上投入的人力的比重,且抵消了公司规模的不可比性,又因为本次抽取的都是上市公司,我们假定公司的规模对本次研究影响不大,在研究中不予以考量。

根据样本数据资料,整理分析后得到样本公司研究人员占公司总职工人数比重如下表:

表2:

2013年—2014年样本企业研发人员比重分布情况

研发人员比重(%)

2013年

2014年

企业比重

研发人员比重均值

企业比重

研发人员比重均值

10以下

27.08%

6.28%

27.08%

6.75%

10—20

47.92%

14.67%

50.00%

14.39%

20以上

25.00%

31.05%

22.92%

30.92%

平均

100%

16.49%

100%

16.06%

研发人员比重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公司对于研发的看重程度。

从表2中我们可以发现,13年企业研发人员比重在10%以上的企业比重为72.92%,也就是说,大多数的公司对于研发还是很重视的。

14年企业研发人员比重与13年相比基本不变,整体发展趋势平稳。

但是对于企业来说研发人员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2、被解释变量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公司绩效,主要依靠净利润利润率来衡量。

虽然企业净利润作为常用的考量指标,但其中参杂了太多不稳定的因素,所以本次研究中将它作为衡量企业业绩的因素是存在一定的争议的,但是由于没有找到更好的指标代替,所以本次研究中决定采取企业净利润率来作为公司绩效的指标在模型中进行分析。

(四)模型构建

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由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局限性,我们首先参照王志台、梁莱歆、何玮、周亚虹等人的实证结论,构建如下两个多元回归方程,根据方程

(1)来检验当期研发投入对净利润率的影响;用方程

(2)来检验当年的研发投入对后面一期净利润率的影响:

(1)

(2)

其中,

表示公司,

表示2013年度,

,即本次研究只考虑滞后一期的研发投入对未来企业净利润率的影响。

模型中,

企业的净利润率,

表示

企业的研发强度,

表示

企业的研发人员比重,

为第

医药制造业不可观测的个体特征,

为误差项。

五、实证分析

(一)企业研发投入与绩效相关性的描述性统计

1、研发投入强度与净利润率的相关性分析

表三:

2013年—2014年样本企业不同研发强度下盈利能力分析

研发投入强度区间分布(%)

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

2013年

2014年

0—2

2.41%

8.48%

2—5

15.20%

15.68%

5以上

16.81%

12.28%

平均

12.57%

13.55%

为了更加清晰的看出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利润率的关系,我们在细分企业研发强度的基础上根据研发强度将2013年、2014年的平均净利润率进行分析。

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除去14年研发强度在2%—5%范围内的企业净利润率高于5%以上的企业外,13年、14年企业研发强度和企业净利润率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说明研发投入强度越高,企业的净利润率也就越高。

总体上来说,14年的企业净利润率高于13年的净利润率。

2、研发人员所占比重与净利润率的相关性分析

表四:

2013年—2014年样本企业不同研发人员比重下盈利能力分析

研发人员比重(%)

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

2013年

2014年

10以下

8.65%

13.55%

10—20

13.26%

12.57%

20以上

15.49%

15.68%

平均

12.57%

13.55%

为了更加清晰的看出企业研发人员比重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我们在细分企业研发人员比重的基础上,将2013年、2014年的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进行分析。

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除去14年研发人员比重处于10%以下范围内企业净利润较高外,研发人员与企业净利润率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二)企业研发投入与业绩相关性的多元回归分析

本次分析借助于SPSS分析软件,首先我们对本次收集的样本数据进行了预处理,主要是对数据当中的离群值进行剔除,这些离群值对于本次研究来说属于一些变故较大或者比较特殊的上市公司,如果不剔除这些离群值会使得本次研究结论会受这些离群值的影响发生一定的偏差。

根据附录4的图形分析结果我们发现,在这些样本中存在一些公司数据变动较大的,我们剔除了三家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

本次的模型分析当中进行了未剔除离群值与剔除离群值的两次回归分析,对比剔除离群数据再进行分析的结果相对来说更加合理、可靠,本次研究只讨论剔除离群值之后进行的分析。

剔除离群值之后我们进行了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由于样本数据存在很多影响因素,本次的研究我们确定显著性高于90%即表示效果显著。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1)13年、14年两年的样本数据回归结果的研发强度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值,而研发人员比重的回归系数均为负值,且T值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即研发投入和强度企业利润率为正相关关系,而研发人员比重与企业净利润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2)由模型的F值和

我们可以发现,滞后一期的模型并没有更好,说明研发投入对于后续一期的企业净利润率没有影响。

(3)方程的研发人员比重系数为负,且T值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说明研发人员比重和企业净利润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是它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研发人员投入越多则企业利润率越低,造成的原因可能是企业虽然在增加了研发人员,但是研发成果较少,没有给企业增加效益,或者由于研发投入的效果还没在数据调查的时期内显示出来。

表5:

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相关性模型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方程

(1)t=2013

(1)t=2014

(2)t=2013,j=1

样本数

45

45

45

2.277

1.181

2.154

T检验(

T值

2.439

1.124

2.094

sig

0.019

0.067

0.042

-0.207

-0.070

-0.230

T检验(

T值

-1.100

-0.312

-1.109

sig

0.278

0.757

0.274

F检验

F值

3.038

0.632

2.306

sig

0.059

0.536

0.112

0.126

0.029

0.099

基于以上几个结论,我们决定单独对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净利润率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观察分析结果。

从表6中我们可以看出:

(1)13年、14年两年的样本数据回归结果的研发强度的回归系数为正,但是从上面的结论中我们知道研发投入强度与研发人员比重的共同作为解释变量时回归系数的T值是通过检验的,但是这次14年的研发投入强度系数T值却没有通过检验,说明企业在的净利润率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与企业研发人员比重存在相关关系的,在研究中需要加以考虑。

(2)从模型的F值和

来看,滞后一期的企业净利润率并没有当期更好,说明研发投入对于后续一期的企业净利润率不存在显著影响。

表6:

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相关性模型一元线性回归结果

方程

(1)t=2013

(1)t=2014

(2)t=2013,j=1

样本数

45

45

45

1.956

1.079

1.798

T检验(

T值

2.201

1.092

1.834

sig

0.033

0.281

0.074

F检验

F值

4.844

1.192

3.365

sig

0.033

0.281

0.074

0.101

0.027

0.073

五、研究结论

根据模型分析结果,得到以下几个主要结论:

(一)研发投入强度中等,且存在下降趋势

结合软件分析与统计表我们看到,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强度两年的均值分别为4.59%和3.81%。

就整个研发投入情况来说,研发投入强度水平处于中等,研发投入与国外医药制造业主板上市公司存在较大差距。

平均研发投入强度逐渐下降,而研发人员的投入在两年中基本持平,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

这说明我国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在经历了较高的投入之后处于回落的阶段。

根据样本数据我们发现,虽然总体上研发投入减少,但其中部分企业继续增大对研发的投入,谋求更大的发展。

(二)研发效果不显著,部分企业减少研发投入

从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分析中我们还发现,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对于企业绩效的提高效果不显著。

深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我国医药制造方面的科研水平不够高,研发效率低,新产品的试验和投入市场获取经济效益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而使得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提高不够明显。

但是,对于医药行业来说,研发获取新的技术,开发新的产品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所以不管近期的研发投入绩效如何,企业都必须要有长远的眼光和打算,加大对研发的投入,以期在未来的市场上获得长足的发展。

(三)加大研发投入,获取优势技术

医药制造业作为对高科技技术依赖性较强的行业,在对优势技术的投入开发方面必须重视起来,优势技术是企业未来发展立足的基础。

尽管本次研究中显示企业研发投入对于企业绩效的提高效率不大,但是真正缺失了自主研发技术,而且对研发技术不够重视单单只是依靠旧的生产技术和从外国引进生产技术获取经济效益的企业在将来一定会被淘汰掉。

且企业绩效受到经济发展、市场波动等很多方面的影响,近几年的研发投入没有获得经济效益不等于未来的投入也不能获取效益。

除了对研发资金、研发人员的投入之外,创意、信息等方面的投入也要加大,才能获得更多更好的新技术、新产品。

对此次研究来说存在许多的局限:

首先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我们选取的样本数有48家,再剔除从统计指标来看发生了重大变动的公司,最后对45家样本公司进行了研究分析。

从统计意义来说样本公司的数不够充足;其次由于数据的局限性,我们只选取样本公司2013年到2014年的年报数据进行滞后一期的滞后性分析,样本数据年限跨度较短,使得对于滞后性分析获得的结果置信程度不高。

这些缺陷是将来学习和研究中需要逐步予以完善和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