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市溶解乙炔厂氧气分厂事故应急预案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3684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凌源市溶解乙炔厂氧气分厂事故应急预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凌源市溶解乙炔厂氧气分厂事故应急预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凌源市溶解乙炔厂氧气分厂事故应急预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凌源市溶解乙炔厂氧气分厂事故应急预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凌源市溶解乙炔厂氧气分厂事故应急预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凌源市溶解乙炔厂氧气分厂事故应急预案doc.docx

《凌源市溶解乙炔厂氧气分厂事故应急预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凌源市溶解乙炔厂氧气分厂事故应急预案doc.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凌源市溶解乙炔厂氧气分厂事故应急预案doc.docx

凌源市溶解乙炔厂氧气分厂事故应急预案doc

凌源市溶解乙炔厂氧气分厂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加强凌源市溶解乙炔厂氧气分厂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企业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及时控制和消除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氧气站设计规范》等法律、法规、标准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凌源市溶解乙炔厂氧气分厂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1.4工作原则

1.4.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认真做好预防事故工作,切实加强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1.4.2积极应对,立足自救

努力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准备充分的应急资源,落实各岗位职责,做到人人清楚事故特征、类型、原因和危害程度,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迅速采取正确措施,积极应对、立足自救。

1.4.3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在总经理的统一领导下,由技术负责人负责指挥、协调处理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各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1.4.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

遵循科学原理,实现科学民主决策。

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方法、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1.4.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

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做好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

做好应对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

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搞好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救援技能。

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2.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由单位警戒通信组、抢险救援组后勤保障组组成,见下图1。

应急救援小组组长由企业负责人担任,是本单位突发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领导。

图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下设各分组组长及成员由公司安全员、气瓶充装工等组成。

具体分组由应急救援组长根据事故具体情况指定,分组情况详见附件2。

在政府机构启动应急预案后,现场应急救援小组应在政府应急部门的指挥和领导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2.2应急救援岗位职责

2.2.1应急救援小组组长职责

(1)组织制订充装站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人员、资源配备,应急人员的调动;

(3)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4)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5)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6)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物证、资料;

(7)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8)接受政府部门的指令和调动;

(9)收集现场信息,核实现场情况,保证信息的真实、及时与畅通;

(10)收集、整理应急处置过程有关资料;

(11)对现场应急工作进行认真总结。

2.2.2抢险救援组职责

(1)负责现场抢险抢修作业;

(2)负责现场紧急救援;

(3)负责现场事故情况监测;

(4)负责现场人员疏散工作。

2.2.3警戒通信组职责

(1)负责现场警戒保卫工作;

(2)建立有效的通信网络,危险区域内提供防爆型通信器材,现场禁止使用手机等非防爆型通信器材;

(3)保障现场救援指挥通信联络以及对外通信、联络的畅通。

2.2.4后勤保障组职责

后勤保障组主要负责抢救抢险、生产恢复、事件调查的后勤保障工作。

具体包括:

车辆保障、接待上级工作、指挥部人员生活后勤保障和抢救抢险所需人力资源和资金支持、疏散人员避难场所安排等。

3单位概况及主要产品特性

3.1单位概况

氧气分厂隶属凌源市溶解乙炔厂分支机构,生产产品为低温液体工业用氧气充装。

厂址:

凌源市城关镇西五官村水泉沟组,占地面积2000m2,建筑面积180m2,距市区3公里,厂址选择符合安全生产条件。

该项目经凌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2006]64号,由锦州石油化工设计院设计,2006年7月1日施工建设,10月8日竣工,设备安装由河北省南宫市端星气体设备公司安装。

氧气厂主要生产设备有15m3低温液氧储罐一台、165型低温液体泵两台,YOK—300℃高压汽化器一台、2×11个头气体充装排一套。

产品主要销往本市内、建昌等地。

全厂有工程师1名、技术工人3名,持市级充装资格证和市级安全管理人员证书5名。

3.2氧气的介质特性

3.2.1理化特性

无色无臭气体;熔点(℃):

-218.8;沸点(℃):

-183.1;临界温度(℃):

-118.4;相对密度(水=1):

1.14(-183℃);相对密度(空气=1):

1.43;饱和蒸气压(kPa):

506.62(-164℃);临界压力(MPa):

5.08;溶解性:

溶于水、乙醇;主要用途:

用于切割、焊接金属,制造医药、染料、炸药等。

3.2.2危险特性

(1)危险性类别:

第2.2类不燃气体。

(2)侵入途径:

吸入

(3)健康危害:

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

吸入40%~60%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

吸入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

液氧接触皮肤会引起严重冻伤,对细胞组织有严重破坏作用。

(4)环境危害:

对环境无害。

(5)燃爆危险:

助燃。

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元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

与易燃物(乙炔、氢气、甲烷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的混合物。

容器受热有爆炸危险。

4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

4.1事故原因分析

造成储罐泄漏导致爆炸和人员中毒的原因很多,主要有:

(1)质量因素泄漏:

如设计不当,选材料不符,强度不足,制造安装质量差,加工焊接组装缺陷,阀门、附件质量不合格等。

(2)工艺因素泄漏:

如高流速介质冲击磨损,应力作用,腐蚀破坏,冷脆断裂,材质老化等。

(3)管理因素:

储罐超期未检,带病运行,安全状况等级差,安全附件超期未校验,防雷、防静电装置未经检验合格,外部人员误入限制区域等。

(4)操作失误引起泄漏:

如误开闭阀门,对液位监测错误或不及时,超量充装引起储罐超压,导致储罐本体破裂或法兰垫片破裂泄漏;违章检修以及充装设备失修;违章充装不合格气瓶等。

(5)外界因素破坏:

如外来车辆撞击;建筑物倒塌;寒冷地区的冻裂;地震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侧翻,基础下沉或倾斜等。

(6)罐体受到热源影响,引起罐体压力升高,造成罐体爆炸。

(7)充装不合格气瓶造成气瓶过装爆炸。

4.2常见事故的形式和部位

(1)储气罐、气瓶由于充装压力过大导致爆炸。

(2)气体输送管道法兰、阀门等连接密封部位失效或泄漏。

(3)气体输运过程中,遇到瓶阀带有油脂,易起火燃烧爆炸。

4.3灾害后果预测

灾害的主要后果为高浓度氧气泄漏后工作人员吸入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及储罐爆炸危害。

储罐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

储罐发生物理爆炸,破坏性很大,其主要危害因素为冲击波及抛射物两种。

另由于氧气为助燃气体,与易燃物(乙炔、甲烷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的混合物,造成重大损失。

5预防和预警机制

5.1危险源监控

5.1.1预防措施

(1)监测方法:

化学吸收法

(2)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

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3)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操作规程。

充满的气瓶应远离明火,且不得在阳光下暴晒。

瓶内气体不得用尽,必须留有0.05MPa的剩余压力。

启闭瓶阀要缓慢。

瓶阀冻结时,严禁明火烧烤或电加热,应用温水解冻。

瓶阀口及输气管应严防沾染油脂等活性物质。

瓶内严禁倒灌易燃气体或活性物质。

氧气瓶每三年进行一次技术检验。

氧气瓶使用期不得超过30年。

输气管必须使用专用耐压的胶管,连接必须紧密,防止泄漏。

(4)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库内。

仓库耐火等级不低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1987)二级要求。

仓库内温度不宜超过30℃。

严禁明火和其他热源。

防止阳光直射、雨淋水湿。

应与易燃气体、金属粉末、油脂分开存放。

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

大于10立方米的低温液体储槽不能存放于室内。

搬运时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滚、碰,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5)接触控制措施(个人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撤离现场至无明火处。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接触液氧环境,戴防护面罩。

身体防护:

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防护:

避免高浓度吸入。

工作服、手套接触液氧,必须经空气吹扫,否则严禁接触明火。

5.1.2重点设备监控措施应包括

(1)充装站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2)者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3)定期分析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完善事故应急预案;

(4)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定期检验制度;

(5)消除事故隐患制度;

(6)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制度;

(7)外来车辆和人员管理制度。

5.3信息报告与处置

5.3.1报警电话

24小时报警电话为:

110

5.3.2信息监测

(1)公司安全管理组负责公司管辖范围内的突发事件风险监测工作。

在风险监测中,应通过多种方式获取预警支持信息。

(2)公司安全管理组要综合分析可能发生事故的预测预警信息并及时上报。

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3)预测预警信息应准确、及时。

预测预警信息应包括:

可能发生的事故级别、类别、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以及应采取的相关措施等。

5.3.3信息上报

(1)公司安全管理组负责向公司应急办公室报告获得的突发事件信息。

(2)应急办公室负责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获得的突发事件信息。

(3)应急领导小组在接到突发事件信息后,须会同相关人员迅速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在确定信息属实后,采取措施的同时,立即组织专家组开展对事件信息进行综合分析、风险评估等工作,并立即向相关政府部门报告,不得延误。

5.4预警级别

充装站事故预警级别可参考以下条件确定:

(1)一般事故为(

)级:

设备、管道、附件等发生故障,未发生事故,经停机检修即可恢复生产运行的事故。

(2)严重事故为(

)级:

设备、管道、附件损坏发生严重泄漏。

(3)重大事故为(

)级:

设备、管道、附件等发生无法操控的破裂或火灾事故,储气罐或气瓶发生爆炸,危及本单位及周边建筑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事故。

6应急响应

6.1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公司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以下三级:

级预警事故,由公司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级预警事故,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

级预警事故,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报请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相关部门,申请启动政府预案。

6.2响应程序

本预案的应急响应可以分为应急启动、应急行动和应急结束三个过程,应急响应流程图见附件2。

6.2.1事故发生后的内部报告程序

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发生地点。

(2)事故类型(如泄漏、燃烧、设备损伤等)。

(3)有无人员伤亡情况。

(4)周围环境情况(如建筑物性质、交通、人流等)。

(5)影响范围。

(6)报告人姓名。

6.2.2事故确认、分析和救援程序

事故确认的内容包括事故地点、影响范围、事故类型等;分析程序的内容包括工艺流程、操作规程的技术要求,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初步分析事故趋势,确定应急救援的具体行动。

6.2.3事故外部报告程序

事故确认后,在启动本预案的同时,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地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部门和相应应急指挥中心等部门报告事故的相关信息。

6.2.4事故监控措施

包括监控和分析事故所造成危害程度,事故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是否有扩大危险趋势。

6.2.5人员疏散与安置原则、措施及启动条件

发生事故时,应及时疏散事故现场和危险区域内的人员。

当预测事故有扩大趋势,应立即请求政府有关部门启动政府相应应急救援预案,同时请求相关企业进行增援,并将涉险人员转移安置至安全场所。

6.2.6事故现场的警戒要求

包括救援现场的警戒区域设置、事故现场警戒和交通管制程序,救援队伍、物资供应、人员设置及警戒开始和撤消步骤。

(1)事故发生后,应急指挥部应按照事故现场具体情况,迅速标出事故危险区和安全区。

(2)现场总指挥下达设立警戒指令,由警戒保卫组设置警戒范围和实施交通管制。

危险区和安全区应有明显警戒标志。

(3)警戒保卫人员应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和接近警戒区。

(4)除公安、消防人员外,其他警戒人员,以及抢险人员、医疗人员等参与应急救援行动人员,须有标明其身份的明显标志。

(5)当事故完全消除,事故现场勘查完毕,由现场总指挥下达取消警戒区的指令后,方可取消警戒区。

6.2.7允许和禁止采用的方法及器材

(1)实施控制事故发展的装备、资源。

①通信设备应使用无线电通信设备,危险区内禁止使用移动电话和对讲机等非防爆型通信工具。

②消防装备和器材:

消防车、消防水幕、消防水炮、消防喷淋装置、各种型号的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急照明设备等。

(2)救护人员使用的装备: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隔离式防毒面具、全封闭防化服或防静电消防服、防静电工作服、防护隔热服、避火服、防冻衬纱橡胶手套等。

(3)现场处置、检测用设备:

风向仪、不同规格带压堵漏卡具、夹具、高压注胶枪、手动高压油泵、防火花的专业施工工具及防爆电筒等。

6.3应急结束

当事故应急响应级别已降至

级以下,或事故现场势态被有效控制,工作班组已能独立应对,生产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不再需要本预案的支持时,经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批准后,由公司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停止本预案,部署善后处理工作。

7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7.1报警

通知公司安全管理组等相关人员到场处置。

拨打119,120,向消防、医疗卫生机构等部门报警求助,并将事故情况及时报告县质监、安监等有关部门。

7.2氧气泄漏应急处理

氧气泄漏时,要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对污染区进行隔离,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同时,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7.3人员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

将液氧冻伤面浸泡在冷水中解冻,不要摩擦其表面。

就医。

(2)眼睛接触:

脱离富氧区。

液氧冻伤,用冷水冲洗,就医。

(3)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4)食入:

无意义

7.4消防措施

(1)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

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如二氧化碳、雾状水)灭火。

(2)灭火注意事项:

液氧等深冷液化永久气体储槽的绝热层遭到破坏时,会迅速气化而引起爆炸,灭火人员应撤离至安全离以外,任其发展。

8现场恢复

8.1人员返回程序

在现场勘测和清理完毕,并宣布应急救援行动结束后,方可允许人员陆续返回现场。

8.2后期处置

主要包括事故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善后赔偿、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等内容。

9保障措施

9.1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公司各班组及负责人的通信联络方式。

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

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应急联系方式详见附件3)

应保障报警及通信用器材完好,保证报警和通信信息渠道24小时畅通,应急救援办公室必须实施24小时值班制度。

9.2应急队伍保障

(1)建立需要请求援助的外部机构和组织的名单和联络方式,保持与各类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联系,以便在紧急状态时应急人员能及时到位。

(2)建立应急抢险专家库,包括危化品、化工设备等专家。

9.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建立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9.4经费保障

按照国家对安全管理费用提取标准提取安全专项费用,确保专款专用,保障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能及时到位。

9.5培训与演练

9.5.1应急培训

(1)每年年初制定培训计划及落实的措施。

明确对当年人员开展应急培训的方式和要求。

(2)公司组织全员定期接受救援程序、救援方案、救援工具使用、紧急救护等方面的知识培训。

(3)全员培训,提高应急意识、自我保护和参与救援的措施。

(4)由公司安全管理组负责组织与本预案相关的应急培训,培训对象主要为公司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各工作班组生产人员等。

(5)本预案的培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交流研讨、案例分析、应急演练、对策研究等方式进行。

(6)本预案的培训重点是应急响应流程、应急信息报送流程等。

9.5.2应急演练

(1)由公司安全管理组负责制定本预案的年度演练计划,演练计划于年初报公司应急领导小组。

(2)本预案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演练,由公司安全管理组负责组织;本预案演练的主要内容为应急人员对预案应急流程的熟悉和各专业应急力量之间的配合。

(3)本预案演练结束后,由公司安全管理组负责对演练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针对应急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对本预案的不足之处进行修订。

10事故调查

10.1事故调查等级划分

(1)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及重大财产损失的,由企业自行组织事故调查。

(2)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事故,由区县政府组织人员组织事故调查。

(3)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由市政府组织人员组织事故调查。

10.2事故现场的保护

除因抢救伤员和控制事态发展外,在事故调查尚未进行之前,任何人不得破坏和改变现场。

事故发生后,应当保护好事故现场。

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记、绘制形态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10.3事故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

(1)成立事故调查组,确定调查组成员组成。

(2)了解事故概况。

听取事故情况介绍,初步勘察事故现场,查阅并封存有关档案资料。

(3)确定事故调查内容。

(4)组织实施技术调查。

必要时进行检验、试验或者鉴定,注明检验、试验、鉴定的机构。

(5)确定事故发生原因及责任。

(6)对责任者提出处理建议。

(7)提出预防类似事故的措施建议。

(8)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并归档。

10.4情况调查内容及方式

(1)通过对事故相关人员询问等方式,了解事故发生前后及事故的情况。

(2)调查作业人员等有关人员基本情况。

(3)调查事故发生前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是否有超过设计温度、设计压力、储罐、管件、附件变形、泄(渗)漏、异常响声、安全附件及保护装置失效等异常情况。

(4)运行管理及作业人员的操作情况。

有无违章操作,有关人员是否持证上岗等情况。

(5)现场应急措施及应急救援情况。

(6)其他情况。

10.5资料查阅

事故主要责任人及相关人员,应主动向事故调查组提供事故发生前后设备生产(含设计、制造、改造、维修)、检验、使用等档案资料、运行记录和相关会议记录等资料。

(1)设备设计、制造、改造、维修、检验、登记使用档案资料。

充装设备、管件、附件的结构、强度、材料的选用情况;充装设备、管件、附件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的制造质量情况;充装设备、管件、附件型式试验、改造、维修质量情况,并对损坏影响进行分析。

(2)充装设备、管件、及其安全附件、定期检验情况及存在问题整改情况。

(3)安全生产责任制、相关管理制度、应急措施与救援预案的制定和执行情况;设备及使用登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情况;运行中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或误操作情况,运行相关记录情况,运行参数波动等异常情况。

(4)对存在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

10.6现场调查

(1)事故调查组对事故现场的调查,应当收集原始客观证据,数据要准确,资料要真实。

(2)事故现场检查的一般要求。

仔细勘察记录各种现象,并进行必要的技术测量。

记录主要受压元件、事故发生部位及周围设施损坏情况,要注意检查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等情况。

(3)人员伤亡情况的调查。

事故造成的死亡、受伤人数及所处位置、死亡人员性别、年龄、职务、从事本职工作的年限,持证情况。

其他人员死亡应包括居民、过路人、外单位救援人员等。

(4)事故现场破坏情况的调查。

主要包括设备、管件、附件损坏的状况,损坏导致的现场破坏情况与波及范围、拍摄现场照片,绘制现场简图,记录环境状态(如属泄漏事故应当寻找泄漏源、如属爆炸事故,应当寻找泄漏源和爆炸源),收集罐体、气瓶或其他爆炸物碎片及残余介质。

(5)罐体及部件损坏情况的检查,包括部位、形状、尺寸等。

注意保护好严重损坏部位(特别注意保护断口、爆炸口)、仔细检查断裂或失效部位内外表面情况,检查有无腐蚀减薄,材料原始缺陷等。

应当测量断裂或失效部位的位置、方向、尺寸、绘制设备损坏位置简图。

收集损坏碎片,测量碎片飞出的距离,称量飞出碎片的重量,绘制碎片形状图。

对无碎片的设备,应当测量开裂位置、方向、尺寸。

(6)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附属设备(设施)损坏情况的调查。

安全附件主要包括安全阀、爆破片、安全阀与爆破片串联组合装置、压力表、液位计、测温仪表、紧急切断装置、导静电装置、液位报警装置等。

事故发生过程中采取应当紧急措施与应急救援情况。

(7)需要调查的其他情况。

11预案管理和更新

11.1预案备案

本预案由公司应急办公室报送县凌源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及政府相关部门备案。

11.2维护和更新

公司应急办公室牵头负责对本预案每年评议一次,需要时,由公司安全管理组负责按照评议意见修改和更新本预案。

11.3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公司应急办公室负责组织制定,由公司安全管理组负责解释。

11.4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集团公司批准发文之日起实施。

12附件

附件1:

应急响应流程图

附件2:

应急工作人员及联系方式

附件1:

应急响应流程图

应急响应流程图

附件2:

应急工作人员及联系方式

应急工作人员

序号

应急职务

原职务(或部门)

姓名

1

应急救援小组组长

负责人

孙立明

2

抢险救援组

安全员

张金玉

3

抢险救援组

充装工

张文龙

4

抢险救援组

充装工

刘国辉

5

警戒通信组

充装工

景秀艳

6

后勤保障组

充装工

刘婧

7

8

9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