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定位测量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32935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定位测量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施工定位测量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施工定位测量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施工定位测量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施工定位测量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定位测量方案.docx

《施工定位测量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定位测量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定位测量方案.docx

施工定位测量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50228-2011

3、建筑施工手册

4、《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5、《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

6、太原市武家庄城中村改造地块施工相关施工图

二、工程概况

太原市武家庄城中村改造地块七位于太原市晋源区,南中环西街以南,冶峪河北街以北,千峰南路以西,20米规划路以东。

包括20#、21#、22#和23#住宅楼以及地库、商业部分组成。

太原市武家庄城中村改造地块七的总建筑面积为136984.68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含保温):

99044.27m2,地下建筑面积:

37940.41m2。

本工程±0.00相当于绝对标高黄海高程785.2m。

场地自然地面平均高程为781.4m,相对标高平均为-3.8米。

20#楼基础底板垫层底标高为-9.27m(基础顶标高为-8.0m,筏板厚1.1m),消防电梯集水坑底标高为-10.95m,电梯基坑底标高为-9.75m,独立基础底标高为-2.6m。

21#楼基础底板垫层底标高为-9.17m(基础顶标高为-8.0m,筏板厚1.0m),消防电梯集水坑底标高为-10.95m,电梯基坑底标高为-9.75m。

22#楼基础底板垫层底标高为-9.47m(基础顶标高为-8.0m,筏板厚1.3m),消防电梯集水坑底标高为-10.95m,电梯基坑底标高为-9.75m,独立基础底标高为1.5m。

23#楼基础底板垫层底标高为-9.47m(基础顶标高为-8.0m,筏板厚1.3m),消防电梯集水坑底标高为-10.95m,电梯基坑底标高为-9.75m。

地库筏板基础底板垫层底标高为-8.67m,外墙基础垫层底标高为-8.97m,下柱墩的垫层底标高为-9.17m。

集水坑的底标高为-9.50m。

三、现场测量

1、测量放线准备

1.1、技术准备

1.1.2了解设计意图,熟悉施工图纸,基础工程整体布局,工程特点、施工布置、进入情况、周围环境、现场地形、定位条件,组织测量人员对图纸进行详细的会审,对存在的问题上报有关主管部门,及时解决,并做好内业计算工作。

1.1.3进行测量仪器的检定和配备,所有计量仪器均应按《计量法》规定进行检验。

1.1.4收集施工坐标和测量坐标系统的换算数据。

并准备测量资料和表格。

1.1.5组织测量人员学习有关高层建筑的测量技术规范、验收标准,熟悉施工图纸,对分包专业单位进行全面的交底。

1.1.6测量人员需经过岗位培训,持有效的岗位证书上岗。

1.2主要仪器及工具准备

根据本工程的规模、质量要求、施工进度确定所用的测量仪器,所有测量器具必须经专业法定检测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使用时应严格遵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要求操作、保管及维护,并设立测量设备台帐。

日常仪器使用过程中轻拿轻放,由测量负责人负责监督,仪器使用责任到人。

所有仪器定期到有资质的的专业仪器检测单位进行检测与保养。

施工测量仪器设备

序号

仪器名称

数量

产地

型号

检定时间

用途

1

全站仪

1

北京

TKS-202

2017年2月

轴线控制网和边、角测量

2

水准仪

1

苏州

DZS2-1

水准网沉降观测

3

激光垂准仪

1

常州斯坦达

DZJ200

传递轴线(向上下投测控制点)

4

10m钢卷尺

5

雄狮

标高传递及量距

5

5m钢卷尺

10

雄狮

施工员现场的检测

6

50m钢卷尺

1

雄狮

标高传递及丈量轴线间距

其它辅助工具

序号

名称

数量

产地

型号

用途

1

对讲机

15

BDXI

联络

2

线锤

1

吊线

3

大锤(8磅)

1

做临时标桩

4

遮阳伞

1

保护仪器,保证精度,减少误差

1.3测量机构组成及人员准备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需要进行测量的总体把握。

我公司属总包单位,现场拟配备测量负责人:

1名;测量技术员:

1名;配合人员:

3名。

负责该工程的基准点、测设点的维护和使用。

配合现场施工,对施工作业面进行测量放线、抄测标高,并按规定程序检查验收;负责测量资料的编制、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为施工技术人员提供准确数据供项目工程师技术决策。

2、控制网的布设与精度要求

平面控制网的控制线,包括建筑物的主轴线,其测距精度不低于1/20000,测角精度不大于5"。

标高控制网闭合差为±5

mm(n为测站数)

2.1场地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我方进场时业主提供三个城市坐标控制点,以及相关城市水准点,根据业主提供的城市坐标点使用全站仪引测到场内,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我施工单位共同见证下,引测到场内三个坐标值为:

引测1#坐标:

X=54970.815mY=13968.257mZ=782.345m

引测2#坐标:

X=54983.331mY=14036.469m

引测3#坐标:

X=55040.538mY=14046.375m。

坐标控制桩埋深1.5m,用混凝土浇筑并用红油漆作标记,测定其高程作为工程定位放线的依据。

坐标控制桩位置见下图:

待基坑第一层土开挖完成,边坡注浆、喷锚完毕,基坑边沉降变形稳定后,在距离基坑边3m处混凝土地面设置建筑物主轴线控制网点。

控制网点的间距控制在20~40m之间。

根据控制桩用全站仪引测出轴线控制网点-1(ZK-1)、(ZK-2)、(ZK-3)、(ZK-4)。

用角度测绘法验证四个点是否闭合方正,对边距离是否相等,如有偏差反复调整验证,至正确为止。

(见下图)

控制网点的布置位置要求便于通视,施测简便易于操作,便于查验。

尽量避免复杂的施测方法。

本控制网主控点按Ⅰ级建筑方格网进行测设,测角中误差±5",边长相对中误差1/20000,相邻两点间的距离误差要控制在±2mm以内。

为保证控制网的精度,在土方施工阶段每10天对控制网进行一次校核,在基础施工阶段每15天进行一次校核,施工期间,每60天进行一次校核。

在校核后若发现桩点位移超限时,应及时修正桩点,结构的坐标值。

在施测面上应根据具体情况,可对控制网进行局部临时加密,以便于用常规方法进行细部测量。

平面控制点经我方质检部门验收并经监理复测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

2.2场地标高控制网的测设

2.2.1布网原则

±0.000水平线,一般建筑物附近要设置2个水准点或±0.000水平线。

水准点引测采用附合水准测法。

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引测。

根据业主提供的城市水准点,用精密水准仪进行引测(视距可达100m),在施工现场布设现场水准点,采用闭合闭合差如大于±5

mm(n为测站数)或±20

mm(L为测线长度,以km单位)时。

应按测站数成正比例进行闭合差调整。

实测时应使用精度不低于S3级的水准仪,视线长度不大于70m,且要注意前后视线等长,镜位与转点均要稳定。

使用塔尺时,要尽量不抽出第二节。

有条件时可用两次镜位法按“后-前-前-后”的次序观测,再次镜位高差要大于100mm,转点间再次镜位测得高差之差小于±5mm时取其平均值。

检测、与复测

整个场地内各水准点标高和±0.000水平线标高经自检及有关质量部门和甲方检测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桩位保护方法与平面控制桩的保护相同。

土方施工阶段每10天进行一次复测,,雨季前后各复测一次,结构施工期间每60天进行一次复测(也可结合沉降观测同时进行)。

2.3轴线的竖向传递与精度设计

±0.000以下轴线采用对穿直线法,将经纬仪置于轴线控制网点上,后视前方控制点,将轴线投测至施工层上;轴线投测后,仪器置于施工层校测角度是否与理论值相符,用检定过的50m钢尺丈量相邻轴线间距离,距离若在规范规定之内,投测正确,否则应重新投测,直至正确为止,最后将轴线墨线于施工层面上。

±0.000以上开始使用激光铅直仪采用内控法进行轴线的竖向传递控制。

内控点设在±0.000板处,内控点的间距控制在50m左右,每个施工流水段内不少于4个。

控制点在选点时要避开梁、柱托及构造上有特殊要求的部位;要保证通视,便于丈量。

内控点必须连测,平差后才能使用(轴线控制网见附图)。

A.内控点埋件的埋设:

在首层底板上布置内控点,内控点处埋设1块100*100*8的钢板,在钢板下面焊Φ12钢筋,且与底板焊接浇筑。

以后在各层施工浇筑混凝土顶板时,在对应控制点垂直正上方位置预留出200mm*200mm孔洞,以便用激光铅直仪向上投测轴线。

B.内控制点的测设

待预埋件埋设完毕后,将内控点分别投测到预埋铁件上,经校核无误后,刻十字线即为各控制点平面位置。

C.轴线投测方法

每层楼板浇筑后,将全自动激光准直仪安置在作好的控制点上,对中整平后,使仪器发射激光束,穿过楼板预留洞而向上直射到激光接收靶上,激光垂准仪操作人员转动仪器,使激光点在接收靶上形成圆圈,上面操作人员见光后移动接收靶,使靶交点与圆圈中点重合,此时固定靶位,在预留孔边做好标记,在混凝土上弹十字墨线,该点即引测完毕,用同样方法将其余各点投测在同一施工层上。

控制点投测后将经伟仪分别置于各点上,检查相邻点间夹角是否为90°,然后用检定过的50m钢尺校测每相邻两点间水平距离是否与对应的控制点间距离相等,分析边、角是否相匹配,若相匹配证明投测无误,若不匹配证明投测有误,应重新投测,直至正确。

控制点投测正确后,用DJ2经纬仪根据控制点施测出各轴线,并弹墨线于楼板面上,以后各层轴线投测方法均相同。

轴线投测时,测量人员互相之间用对讲机进行联络。

因本工程各楼座层数都在二十四层及三十二层,轴线垂直传递不可能从首层一次传递至顶层,故要在楼层间设置一处轴线传递中转点,20#、21#住宅楼中转点设置于12层,22#、23#中转点设置于16层。

待轴线传递至本层后,将本层放线预留洞封堵,然后将本层轴线延伸形成交点,做好标志并加以保护,如下图:

D、边线及控制线的施工测量

(1)利用各层传递的轴线控制点,用钢尺排出墙、柱(暗柱)梁的边线,用墨线弹出。

有柱(暗柱)的,用红油漆标出柱的四个角。

(2)墙、柱不但要弹出边线,还要用墨线弹出距墙、柱200mm控制线,作为验收墙、柱模板位置及垂直度的依据。

(3)检查墙、柱、梁边线交角是否等于90。

(4)把外墙及飘窗内边线及距内边线200mm控制线用墨线弹出作为验收模板位置及垂直度的依据。

3、标高的竖向传递与精度设计

3.1±0.000以下标高传递

采用全站仪间接高法(或悬吊钢尺法)进行,基坑底水准点设在塔吊塔身上。

在塔身附近的砼底板上设水准点。

水准路线的两端用全站仪链接到基坑上的现场水准点上。

待水准路线闭合后再将水准标高导在塔身上。

基坑阶段±0.000的标高用钢尺沿塔身铅直向上传递。

在塔吊加荷及土方开挖阶段应对其上的标高点进行每周复查校核及调整。

3.2±0.000以上高程传递

为减少建筑沉降对建筑物标高的影响,根据标高控制网在±0.000处重新确定建筑物的标高基准。

采用钢尺直接丈量法,若竖直方向有突出部分,不便拉尺时,也同样采用悬吊钢尺法。

每层高度上至少设两个以上水准点,两次导入误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否则独立施测两次,每层均采用首层统一高程点向上传递以减小累积误差,不得逐层向上丈量,且层层校核。

拉尺时可通过内控点的孔洞进行。

各栋主楼从±0.000处起超过50m高度时进行水准控制点转移,在不大于50m的楼面处重新设置水准控制点,上部高程传递时均以此点进行传递。

水准路线按三等水准测量进行,附合误差小于±4mm。

钢尺竖向传递标高基准点的误差控制在±1mm以内。

4、分项工程及细部放线的测量控制

首层地面控制点完成后,进行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定位放线。

4.1平面定位线

4.1.1对±0.000以下部分

土方开挖阶段:

根据主轴控制点采用对穿直线法将土方开挖盆边线用1m长红漆木桩按间距10m左右进行标定,并撒200mm宽白灰线进行标明。

并据此标桩和白灰线进行放坡坡级线的木桩标定,以便进行挖土和护坡的轴线控制,挖土时测量人员应在旁配合。

随时进行标桩的测设和恢复。

基坑开挖接近坑底时,根据主轴线控制点在坑底设置控制木桩(约1m长),根据控制木桩内分设置各轴线的控制木桩,进行拉线,并撒出承台开挖的白灰线。

承台开挖边界应立木桩进行标定以控制垫层面,防止超挖。

待底板垫层浇好后,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采用对穿直线法用全站仪将控制轴线投测到坑底垫层上,并用内分法将各轴线墨线于垫层上并钉小钢钉,并做三角红漆明显标记,放出柱墙位500mm控制线,以指导底板钢筋、柱插筋等的定位施工。

当底板施工完成可以上人后,用同样的方法用墨线弹出各轴线,并在底板上放出柱位四周500mm控制线,以指导柱模支设及查验。

梁模定位位置应根据底板上的轴线用垂球法进行校核和查验,严禁根据未校核的柱头进行定位。

4.1.2对±0.000以上结构部分

采用内控法将控制线投测于刚浇筑完成的楼板上(砼终凝后可上人时),并进行闭合检查合格后,用检定过的50m钢尺采用内分法用墨线弹出轴线(并做三角红漆明显标记)及柱、墙的500mm平面定位控制线。

墙柱500mm平面定位控制线有条件的四周均应弹出墨线,以备模板复核及验收用。

在柱墙拆模后应在本层楼面上弹出轴线,在柱上弹出轴线以备以后结构验收及装饰工程使用。

有预留孔洞、管道、埋件等处应按施工图纸在相应位置垫层或模板上弹墨线漆字标识。

4.2标高定位线

在施工区域附近或围墙上设置2个以上控制桩的水准点,其位置不应受施工工作的影响(一般为操作距离为40米以外)轴线位置在距外墙桩5-10m处,以控制轴线及标高,测定完毕后要请相关部门验收并办理好相关手续。

挖土时根据基坑边上水准控制点引测土方开挖底+0.5m的标高于塔吊塔身上,不少于两点,闭合复核后油漆红三角进行标记,据此打设1m长标高木桩,在木桩上投测+0.5m标高并油漆红三角进行标定,红三角应清晰,精确,根据标高木桩的标高进行挖土标高的控制,底板垫层施工时,应重新打设木桩并复核和测设标高于木桩上,木桩间距应满足找平用的刮尺长度,一般纵横以不超过3m为宜。

底板及楼板施工时的标高控制:

根据塔上或上传的复核过的水准点在柱筋上用红油漆标出本层+0.5m标高,在板上用Ф12的钢筋作标高筋,间距纵横以不超过3m为宜。

在标高筋上测设+0.5m标高并用红漆标示,对已有红漆的钢筋应处理后使用,防止混淆,标高筋应与板筋或梁主筋以两点焊牢,浇筑砼后3-6天内凿小坑割除。

柱子钢筋上的标高点可供板底模板及砼面层标高校核时使用。

每层模板拆除后,应及时将本层+0.5m标高墨线弹于墙柱上,并在转角及轴线位置用红油漆作三角标记,以备结构查验及装饰工程使用。

4.3装饰施工抄平放线

4.3.1装修安装时以该层室内建筑1.00m线为准。

4.3.2装饰工程施工放线

室内装饰面施工时,平面控制仍以结构施工控制线为依据,标高控制引测建筑1.00m标高线,要求交圈闭合,误差在限差范围内,轴线、标高标志制作要规范。

建筑标高及轴线标志

外墙四大角以控制线为准,保证四大角垂直方正,经纬仪投测上下贯通,竖向垂直线供贴砖控制校核。

外墙饰面施工时,以放样图为依据,以外门窗洞口、四大角上下贯通控制线为准,弹出方格网控制线(方格网大小以饰面石材尺寸而定)。

4.3.3镶贴各种规格的饰面材料应按块料的规格和设计及排版图要求的图案等放出分格、分色、跌级的布料墨线及收边、收口中、斜水等控制线,楼地面走廊等应统一放线,力求饰面缝线纵横畅顺。

5、施工测量主要技术指标

建筑物的主轴线平面控制线:

导线的测量按二级导线施测,角度最大偏差为8〃,闭合差最大偏差16

;距离偏差小于1/20000,导线相对闭合差最大偏差1/13000。

轴线竖向投测允许误差

项目

允许误差(mm)

每层

±3

总高(H)

H≤30m

±5

30m<H≤60m

±10

60m<H≤90m

±15

90m<H≤120m

±20

120m<H≤150m

±25

150m<H

±30

标高竖向传递允许误差

项目

允许误差(mm)

每层

±3

总高(H)

H≤30m

±5

30m<H≤60m

±10

60m<H≤90m

±15

90m<H≤120m

±20

120m<H≤150m

±25

150m<H

±30

各部位放线允许误差

项目

允许误差(mm)

外廓主轴线长充

(L)

L≤30m

±5

30m<L≤60m

±10

60m<L≤90m

±15

90m<L

±20

细部轴线

±2

门窗洞口线

±3

承重墙、梁、柱边线

±3

承重墙边线

±3

6、验线、沉降观测及桩点保护

6.1验线

验线工作与放线工作要做到人员、仪器和测量方法三分开,独立进行。

验线的精度要高于放线。

严禁验线与放线同时进行,施工要给验线留出必要的时间,严禁不经验线就擅自施工的现象发生。

验线工作按精度级别和难易程度由专业验线组和质检员分别负责,平面和高程控制、主轴线投测、标高传递、曲线和关键部位由专业组负责验线;墙柱几何尺寸、门窗洞口位置由质检员负责验线。

验线工作必须有下道工序的工长参加,并填写交接单。

验线时首先要检查定位依据的正确性和定位条件的几何尺寸,再检查建筑物的矩形控制网和建筑四廓尺寸及轴线间距,这是保证建筑物定位条件和本身尺寸正确性的重要措施。

6.2沉降观测

6.2.1地基土在压力作用下,由于地质情况和承受荷载的不同,加之地下水位的变化,机械的震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在施工期间及至使用的一段时间内,都会发生沉降。

为了掌握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和变化规律,以便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建(构)筑物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因此必须在建筑物的施工及使用期间的一段时间内,对建(构)筑物进行连续的、定期的沉降观测,并延续到沉降稳定为止。

6.2.2沉降观测水准点布设:

沉降观测水准点应选择在建筑物沉降区以外,不受施工干扰且观测方便的地方,并保证足够的稳定性。

为提高观测精度,水准点与建筑物上的观测点相距不能太远,宜在100米以内,同时应布设至少四个水准点。

水准点的埋设应按有关规范要求进行,且等水准点稳定后方能使用。

6.2.3沉降观测点的埋设:

按设计要求在混凝土柱上设置沉降观测点,每根柱子设置一点(或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设置)。

为高质量的完成本工程的沉降观测工作,必须做到连续观测并达到规范要求的精确度,观测点采用16圆钢制成,也可采用预埋套杆旋入内藏式,以确保观测标志在施工期间不被破坏。

6.2.4沉降观测路线的确定:

在进行沉降观测时,因施工或生产的影响,造成通视困难,因此对观测点较多的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沉降前,应在现场选定若干较稳定的沉降观测点或其他固定点作为临时水准点,并与永久点组成环路。

最后应根据选定的临时水准点、设置仪器的位置以及观测路线,绘制沉降观测路线图,以后每次都按固定的路线观测,这样就可以提高沉降观测的精度。

但应注意必须在测定临时水准点高程的同一天内同时观测其它沉降观测点。

6.2.5沉降观测时间:

一般待观测点埋设稳固后,即应进行第一次观测。

在建筑物增加荷载后,如土方开挖、基础浇筑、回填土、砖墙砌筑、设备安装、设备运转等均应随时进行沉降观测。

结构每施工完成一层观测一次,工程完工后,竣工验收前观测一次。

工程竣工后,应根据沉降量大小,定期进行观测,一般每1-2个月观测一次,以每次沉降量在5-10mm以内为限度,否则应增加观测次数。

以后随沉降速度减慢,可逐渐延长,直到沉降稳定为止。

在此期间业主应委托第三方沉降观测机构对建筑物进行跟踪观测,我施工方的观测数据及时与第三方沉降观测机构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如有测量误差及时查明原因。

当建(构)筑物发生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连续观测。

并及时向业主、监理和设计汇报,采取相应的措施。

6.2.6观测结果处理:

每次观测结束后,应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并进行误差分配,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表中,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的沉降量,并注明观测日期和荷重情况。

同时为了更清楚的表明每个观测点在一下时间内所受荷重及产生的沉降量,应在同一图上画出每一观测点的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及时间与荷重关系曲线。

沉降观测的要求:

a、始终使用同一仪器设备和专人观测。

b、采用环形闭合方法或往返闭法观测。

c、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d、沉降观测资料及时整理,认真做好沉降观测成果表,对差异沉降超过设计规定立即报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

6.2.7垂直度观测

建筑物竣工后,在建筑物的外墙角设上、中、下多点观测标志,各标志应在同一竖直平面上。

用经纬仪正倒镜法,由上而下的投测各点的位置,然后根据高差计算倾斜量。

6.3桩位保护

钢板控制桩作法:

浇筑200*200*1000的混凝土桩,桩顶面埋设200*200*10钢板,钢板上刻十字线作为标志。

控制桩周围用架管围栏保护并设醒目标识,任何人不得随意破坏。

7、提交的测量资料

控制网布设测量成果和记录;

测量放线记录(包括放线资料、模板检查记录、标高施放记录);

主体外墙垂直度检测记录;

测量仪器检验记录。

测量记录应做到原始、正确、完整、工整:

(1)必须在规定的表格上填写记录;

(2)记录应当场及时填写清楚,不得转抄,保持“原始性”;

(3)字迹清楚、工整;

(4)测量记录应妥善保管,工作结束后及时交有关部门保管。

8、测量管理规定与安全注意事项

(1)测量施工完成后,测量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落实“三检”制度,即:

自检、互检、交叉检的原则,确认合格后,提请项目主管工程师进行偏差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下道各工序的施工。

(2)各项资料作到及时、真实、符合资料管理要求。

(3)严格审核图纸尺寸,明确树立为工程施工负责的态度,确保工程施工进度。

(4)在测量放线过程中,遵守先整体后局部,先高级后低级,先控制后细部的工作程序。

(5)施工测量中,严格审核依据点正确性,测量记录应原始、正确、完整、工整、计算依据正确、步步校核。

(6)严格执行互检制度,互检合格后,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复测验线,确保线位正确无误。

(7)每日工作前,检查安全用具,检查作业环境有无恶劣气候、深坑、高处临边、高压线等;作业环境存在危险隐患应停止或拒绝作业。

(8)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

(9)施工现场严禁嬉戏打闹,严禁酒后作业。

(10)施工环境不满足安全生产要求及作业中出现不安全险情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撤离危险区域,报告领导解决,严禁冒险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