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十条千亿级产业链的实施意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31457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十条千亿级产业链的实施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青岛十条千亿级产业链的实施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青岛十条千亿级产业链的实施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青岛十条千亿级产业链的实施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青岛十条千亿级产业链的实施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十条千亿级产业链的实施意见.docx

《青岛十条千亿级产业链的实施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十条千亿级产业链的实施意见.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十条千亿级产业链的实施意见.docx

青岛十条千亿级产业链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发展青岛市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的实施意见

制发机关:

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成文日期:

2012-08-27

文  号:

青经信发[2012]19号

索引号:

55081645000020020120069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加快发展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是认真实施《青岛市工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青政发〔2012〕11号),有效解决当前工业存在的经济总量不够大、产品层级不够高、产业集聚不够强、产业本地配套率不够高等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对推进全市工业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双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为做强家电、石化、服装、食品、机械装备等五条现有千亿级产业链,加快发展形成橡胶、汽车、轨道交通装备、船舶海工、电子信息等五条新的千亿级产业链,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立足“7+6”重点产业,围绕做强做大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突出高端、新兴和蓝色,坚持一手抓规模,一手抓转型,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链及产业体系核心竞争力,构建特色鲜明、产业集聚、链式发展的现代工业体系,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奠定坚实基础,推动我市成为国内、国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强市。

  

(二)主要目标

  到2016年,力争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在2011年基础上翻一番,实现“8521”的目标,即:

十条千亿级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力争达到80%;橡胶、汽车、轨道交通装备、船舶海工、电子信息等五条产业链总产值达到或接近千亿元;十条千亿级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达到2万亿元;十条千亿级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数新增1000户。

力争创建省级以上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12个,其中,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7个。

  二、发展重点

  

(一)立足做强,推动家电、石化、服装、食品、机械装备五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上层次

  1.家电产业链。

该产业链主要包括电视、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产品及其配套零部件等制造,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74.3亿元。

将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加强技术改造为手段,强化家电品牌产业链建设,推进整机产品上水平扩规模、配套零部件增品种上水平,进一步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打造特色彰显的国家家电及电子信息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黄岛、胶州、平度等产业集聚区。

  整机产品:

以海尔、海信、澳柯玛、海容等龙头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节能智能型和网络化冰箱、电视、空调、洗衣机、热水器等家用、商用电器。

配套零部件:

以泰诺福伦机械、宝兰格制冷等企业为依托,围绕整机大力发展变频控制器、压缩机、电机、精密注塑等零部件,提升配套产品水平,壮大配套产业规模。

  到2016年,家电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

  2.石化产业链。

该产业链主要包括石油炼制、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材料、专用化学品、塑料深加工等石化产品制造,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26.2亿元。

按照“大型化、一体化、集聚化”的要求,实施“以上带下”和“以下促上”的产业链发展思路,鼓励产业间联合协作,延伸产业链条,建设黄岛、胶南董家口和平度新河等产业集聚区,打造国内重要的石化工业基地。

  上游产业:

以青岛炼化、青岛石化、安邦石化等龙头企业为依托,扩大炼油规模,重点推进青岛石化董家口石油化工基地和中石化山东LNG一期工程等项目建设,形成年400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

中下游产业:

以丽东化工、思远化工、环海石化、海湾集团等企业为依托,拉长产业链,重点推进100万吨炼化乙烯、40万吨聚氯乙烯、22.5万吨丁辛醇、8万吨癸醇、3万吨双乙烯酮、5.2万吨双乙烯酮衍生物、120万吨/年染料及中间体等项目,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新型基础化学原料。

  到2016年,石化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200亿元,年均增长18%左右。

  3.服装产业链。

该产业链主要包括服装服饰、纺织及纺织机械制造等行业,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61.8亿元。

将以时尚创意、自主创新、自主设计、品牌建设和“两化融合”为支撑,升级产业价值链,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建设即墨、胶州、胶南、莱西等产业集聚区,构建特色鲜明、结构优化、技术先进、品牌营销的产业链。

  服装:

提高设计能力,推广应用企业信息化集成制造系统和高级定制技术,构建品牌价值体系。

以即发、红妮、雪达等企业为依托,发展功能性针织内衣;以红领、耀杰、鑫天、圣美尔、宝马特、一洲等企业为引领,发展男女正装、休闲装、时装、童装等产品,做大男装品牌,打造3-5个知名女装品牌。

服饰:

依托中国制鞋基地、中国制帽之乡,以亨达、孚德、丰昌等企业为龙头,做专做大鞋帽产业。

纺织:

依托中国针织名城,以即发、青纺联等企业为龙头,围绕提高纺织产品的档次水平,重点开发应用高仿真仿棉纤维、高性能有色纤维、多功能复合纤维、新型生物质纤维,发展抗菌功能性针织面料、多组份差别纱线坯布、吸湿发热面料、高针距超舒适面料等高档面料,和医疗卫生、过滤与分离、土工与建筑、安全与防护、结构增强等领域的产业用纺织品。

纺织机械:

依托中国纺织机械名镇,以宏大、星火、东佳等企业为引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发展清梳联及新型梳理设备、紧密纺及新型细纱机、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等智能纺织机械成套设备和高新技术纤维及差别化纤维成套设备。

  到2016年,服装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6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4%左右。

  4.食品产业链。

该产业链主要包括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酒及饮料制造、食品专用设备制造等行业,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74.2亿元。

将注重品牌建设,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着力发展特色食品和健康、营养、方便食品,开发高附加值、功能性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建设平度、莱西等产业集聚区,构建绿色食品产业链。

  农副产品加工:

依托六和、九联、康大、万福、佳元、渤海、东生、品品好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畜禽精深加工产品、水产品、花生制品、辣椒制品、萃取保健食品及高档罐头制品等,打造绿色特色产业。

食品制造:

依托圣元、雀巢、迈高、新希望等企业,挖掘市场消费潜力,重点发展乳制品、方便食品、调味品及功能性食品,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

饮料制造:

依托青啤、饮料集团、琅琊台、即墨老酒等骨干企业,发挥品牌效应,优化产品结构,发展高端酒类产品和营养型、功能型、果蔬复合型饮料,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食品机械:

围绕食品加工行业,重点发展粮食加工、油料加工、水产品加工、禽畜屠宰加工装备和饮料制造、食品包装及食品检测与控制等装备。

  到2016年,食品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10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

  5.机械装备产业链。

该产业链主要包括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气机械及仪器仪表制造等行业,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91.4亿元。

将以智能化、高端化、品牌化、集群化为导向,做大做强一批骨干企业,加强装备制造及机械基础件协作配套能力,巩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基础,不断壮大产业链竞争实力,建设胶州、胶南等产业集聚区。

  通用设备:

依托青锻机械、华东机械、元通机械、永基重工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重型数控机床与车床、重型锻压机械、工业机器人、专用机器人、重型加工成套设备等智能装备,打造加工机械产业集群;依托捷能汽轮机、华创风能等企业,发展汽轮机及辅机、大功率风力发电装备及配件等,打造原动设备产业集群;加快发展高速链传动系统、高精密高可靠性轴承、高压液压元器件、精密齿轮和传动件、高可靠性密封件、高强度紧固件、高应力高可靠性弹簧、高精度模具等零部件,加强铸、锻、焊、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基础工艺研究,满足重点主机企业配套需求。

专用设备:

依托福田雷沃、中船重工(青岛)轨道交通装备、科瑞特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挖掘机、智能复合型隧道掘进机、压路机等工程机械,打造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依托科瑞特、弘盛等企业,发展玉米、花生收割机等农用机械,打造农业机械产业基地。

电气机械:

依托汉缆集团、青变集团、特锐德电气等企业,发展智能输变电设备、数字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分布式能源并网专用设备、特高压产品及关键部件、智能电网传感器等产品,逐步构建智能电网产业体系。

  到2016年,机械装备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500亿元,年均增长16%左右。

  

(二)立足做大,培育橡胶、汽车、轨道交通装备、船舶海工、电子信息五条工业产业链上规模过千亿

  6.橡胶产业链。

该产业链主要包括合成橡胶、轮胎及其他橡胶制品、橡胶机械制造等行业,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21.4亿元。

以加强产学研合作为重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发展一批骨干企业,打造千亿级橡胶产业链。

  合成橡胶:

依托伊科思、第派等企业,重点推进顺式异戊橡胶、反式异戊橡胶等项目建设,将莱西橡胶材料产业集聚区打造成国内重要的新型合成橡胶产业基地。

轮胎:

依托双星、赛轮、黄海、耐克森、森泰达等骨干企业,加强技术改造,重点发展高性能工程子午线轮胎、无内胎载重子午轮胎、高性能轿车子午线轮胎、扁平化大轮毂及航空轮胎等高端轮胎,使我市成为全国重要的轮胎生产基地。

橡胶制品:

依托橡六、固特异、双蝶等骨干企业,优化产品结构,重点发展车用高品质胶管及高新技术传动带、橡胶密封件、医用橡胶制品等特色橡胶制品,巩固橡胶制品传统优势。

橡胶机械:

依托软控股份、双星机械等骨干企业,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加快发展轮胎成套制造设备及控制系统、橡胶智能加工设备,进一步提升橡胶机械核心竞争力。

橡胶谷:

依托青岛科技大学、高校软控、中国橡胶协会等单位,打造橡胶高端产业聚集平台,汇聚全球各类与橡胶相关的高端企业,培养橡胶界的微软和苹果公司,推动橡胶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到2016年,全市橡胶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18%左右。

  7.汽车产业链。

该产业链主要包括整车、改装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等行业,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05.2亿元。

将大力发展商用车,加快发展改装车,积极引进轿车,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提高车辆关键部件匹配性能、排气水平、安全性能及车身、底盘研发水平,带动零部件行业向高端发展,建设即墨、黄岛、城阳等产业集聚区,打造配套完善的千亿级汽车产业链。

  整车:

加强技术改造,加快推进一汽解放商用车基地建设;加大定向招商力度,争取引进轿车。

改装车:

依托重汽青岛重工、青特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高等级公路运输车辆、市政作业车、机场油田用车和军用车等专用车辆。

新能源汽车:

依托青岛申沃、太平洋客车、上汽通用五菱、澳柯玛等企业,加快推进新能源电动车(客车、轿车、警用车、观光车、专用车等)建设项目;依托红星化工、乾运高科、海霸、宏耐等企业,重点发展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核心零部件及充换电设施,形成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零部件:

围绕整车、改装车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发动机及高压共轨系统、增压器等发动机关键配件,和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扩大本土产业配套规模。

  到2016年,汽车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

  8.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

该产业链主要包括铁路运输设备、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及配套零部件制造等行业,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95.6亿元。

围绕建设国内最大、世界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发与制造基地,配合国家构建快速客运网络、大运量货运通道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行体系,强化自主创新,加强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关键零部件,建设城阳产业集聚区。

  机车车辆及动车组:

依托南车四方、四方庞巴迪、北车四方车辆研究所等龙头企业,围绕高速、重载、快捷三个方向,发展具备节能环保安全优势,适应高寒、高热、高风沙、高湿、广域等不同系列的谱系化动车组和客运列车,大轴重长编组重载货运列车及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完善“产、学、研”一体的自主创新和试验研发体系,全面提升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机车配套零部件:

依托亚通达、欧特美、威奥、法维莱轨道制动等企业,重点发展牵引传动及控制技术及产品、车体和轮轨减震技术及产品、安全信息传输技术及产品、轮轴及驱动系统、传动齿轮箱、制动系统、空调系统和车用换向阀、液压缸等关键部件和高档列车门窗、照明等大宗配件,提高本土产业配套档次和配套规模。

轨道交通建设运营专用设备:

培育发展轨道系统、机电设备系统、弱电系统、通信信号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等。

  到2016年,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22%左右。

  9.船舶海工产业链。

该产业链主要包括船舶、海洋工程装备、游艇、零部件、集装箱制造等行业,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10.9亿元。

将围绕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示范基地,做强船舶制造,壮大海洋工程装备,发展游艇、集装箱,完善设计和配套能力,提升黄岛区国家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制造能力,建设黄岛、即墨和胶南等产业集聚区,争取早日打造成千亿级产业链。

  船舶:

依托北船重工、武船重工、扬帆造船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20万立方米以上液化天然气船、大型油轮、集装箱船、海洋资源勘探开发船、海上风电机组安装船及满足国际海事组织(IMO)或国际船级协会(IACS)新标准及新规范的新船型等产品。

海洋工程装备:

依托中海油海洋工程、中石油海洋工程、中船重工702所、武船重工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大型海上浮式结构物、深海资源开发装备、深潜器、水下系统和作业装备等,掌握核心关键设计建造技术,提高总承包能力和专业化分包能力。

游艇:

围绕提高设计能力,重点培育发展防火救生艇、公务艇、商务艇、豪华大型游艇等。

集装箱:

依托中集、马士基等企业,重点发展干货、散货、液体及特种专用集装箱。

零部件:

依托海西重机、海西电气、海西电机、双瑞等企业,重点完善柴油机、曲轴、甲板机械、船用电机、电力推进系统、海水淡化装置、压载水处理装置等船舶配套产业链,提高本土配套能力。

  到2016年,船舶海工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

  10.电子信息产业链。

该产业链主要包括电子产品制造、软件及信息服务业,2011年实现业务收入868.3亿元。

将以重点园区为载体,以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两化”深度融合和“三网融合”的带动作用,提升电子产品制造业,做强软件产业,建设黄岛、城阳、胶州等电子信息制造集聚区,推进“千万平米”软件产业园区建设,形成“东园西谷北城”布局,打造以电子产品制造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为主体的千亿级产业链。

  电子产品制造:

依托海尔、海信、航天半导体所、高科通信、以太科技、东软载波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3G及以上移动通信网络终端、多媒体数字集群、绿色基站、光交换设备、光传输设备、物联网数字家庭终端设备、三网融合终端产品等新一代通信与网络设备,数字电视芯片、数模混合芯片、变频控制芯片、网络通信芯片、新型传感器、光电子器件、电力电子元器件等新型元器件与集成电路等;依托海尔、海信、冠捷、锐晶光电、嘉星晶电、赛瑞达等企业,聚焦平板显示和半导体照明两个领域,发展高世代TFT-LCD显示面板、OLED显示器、激光显示产品、功率型LED等新型显示产品。

软件与信息服务业:

依托海尔、海信、软控股份、东软载波、高校信息、太阳软件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嵌入式软件、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和基础软件等。

  到2016年,电子信息产业链实现业务收入3000亿元(其中电子产品制造80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软件业务收入2200亿元,年均增长40%)。

  三、保障措施

  

(一)突出项目建设。

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科学发展的生命线,瞄准价值链条、技术链条、市场链条和品牌链条,大力开展项目建设,每年滚动推进300个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建设,优化品种质量,提升装备能力,提高节能环保及安全生产水平。

加强技术改造,每年滚动推进200个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

大力开展定向招商,面向特定区域、特定产业和特定对象,定向引进200个以上重点建设项目。

  

(二)突出自主创新。

依托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在核心装备、关键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软件等关键领域开展技术攻关,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开发一批新产品。

支持骨干企业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提升协同创新能力,打造创新型产业链。

加强创新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产业技术创新领军人才。

  (三)突出品牌培育。

深化实施“名牌带动、品牌兴市”战略,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强化龙头企业在品牌产业链中的带动作用;引导中小企业向品牌产业链发展,引进产业链配套品牌企业和产品,重点打造家用电器、汽车制造、铁路运输设备等优势品牌链。

让“青岛名牌”走向世界,让“青岛制造”成为名优产品的重要标志。

  (四)突出集聚建设。

着眼主业突出、集约高效,积极推动以产业链为纽带、资源要素集聚的产业集群建设,规划建设37个十条工业产业链集聚区,推进工业企业和大项目向集聚区集聚。

加大集聚区建设政策扶持力度,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企业关联度紧密、配套功能完善的产业集聚区。

  (五)突出协调发展。

壮大现有骨干龙头大企业,培育新的竞争优势突出、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推动大企业在研发设计、品牌经营、系统集成、产业链整合等方面形成核心竞争力,发挥大企业在品牌辐射、技术示范、信息传播和销售网络中的带动作用,实现产业链完整、企业生态优良的目标。

支持发展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特色产业,做精做优,培育一批“配套专家”,提高协作配套水平。

  (六)突出政策扶持。

引导市级专项资金,加大对产业链龙头、关键零部件项目的扶持力度,促进项目早投产。

加强银企对接,完善担保机制,支持企业上市,加大产业链企业金融支持力度。

加强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贸易、政府采购、土地、环保、安全、知识产权、质量监督、标准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专项扶持资金,推动企业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

                       二〇一二年八月二十七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