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文言虚词学生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2925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个文言虚词学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18个文言虚词学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18个文言虚词学生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18个文言虚词学生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18个文言虚词学生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个文言虚词学生版.docx

《18个文言虚词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个文言虚词学生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个文言虚词学生版.docx

18个文言虚词学生版

18个文言虚词清单

1、而

①籍吏民,封府库,而等将军()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③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赤壁之战》)

④而母立于兹()

2、何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②大王来何操?

()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

④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赤壁之战》)

⑤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

3、乎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殽之战》)

③延伫乎吾将反()(《离骚》)

④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⑤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赤壁之战》)

⑥儿之病,则可待乎!

()

4、乃

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②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张衡传》)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④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⑤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⑥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⑦乃作《怀沙》之赋()

5、其

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殽之战》)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

③其皆出于此乎?

()

④其孰能讥之乎?

()

⑤其实百倍()

⑥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赤壁之战》)

⑦其若是,孰能御之?

()

⑧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6、且

①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

②驰椒丘且焉止息()(《离骚》)

③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

()

④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⑤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

⑥且何谓阁子也()

⑦故且从俗浮沉()

7、若

①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殽之战》)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④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⑤吾儿,久不见若影()

⑥若望仆不相师()

8、所

①文王之所辟风雨也()(《殽之战》)

②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③杳不知其所之也()

④此余之所得也()

⑤郦元之所见闻())

9、为

①为吾子之将行也()(《殽之战》)

②慎勿为妇死()

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④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⑤请为将军筹之()(《赤壁之战》)

⑥难为俗人言也()

⑦而自令见放为()

10、焉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②余收尔骨焉()(《殽之战》)

③驰椒丘且焉止息()

④盘盘焉()

⑤犹且从师而问焉()

⑥然力足以至焉()

⑦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⑧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11、也

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③嗟乎!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⑤古之人不余欺也()

⑥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12、以

①且吾不以一眚掩人德()(《殽之战》)

②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③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苏武传》)

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⑤竟周容以为度()(《离骚》)

⑥臣以供养无主()

⑦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⑧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指南录〉后序》)

13、因

①因求假暂归()

②不如因善遇之()

③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④因以讽谏()(《张衡传》)

⑤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

⑥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⑦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⑧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14、于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传》)

③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④而耻学于师()

⑤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⑥权起更衣,肃追于字下()(《赤壁之战》)

⑦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⑧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15、与

①竖子不足与谋()

②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赤壁之战》)

③客从外来,与坐谈()

④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6、则

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及诸河,则在舟中矣()《殽之战》)

③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⑤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17、者

①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

②高者抑之,下者举之()(《老子》)

③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

④昔者十一日并出()(《庄子·齐物论》)

⑤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8、之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⑤石之铿然有声者()

⑥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⑦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⑧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文言虚词复习学案

一、考纲解读

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总体来说,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选择题,为降低难度,同时也是为了贴近中学教学实际,内容都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要求考生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根据《考试说明》的相关表述,常见的虚词共有以下18个: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其中“因、以、于、则、之、乃、且、而”尤受高考命题人青睐,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

二、解题策略

(一)词性界定法

有些文言词兼有实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也不同。

看一看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家世世受射。

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

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

“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以”既可作实词,又可作虚词,第一句是李广根据敌我双方形势,认为此时如果带领一百骑仓惶而逃的话,必致匈奴大军追杀而全体覆没,故第一句中的“以”为实词,作“率领、带领”讲,而第二句为介词“把”。

试一试

(08上海卷)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项城为叛军困B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D为君翻作《琵琶行》

解析:

BA表被动,介词;B做,动词C项对,向,介词D项替,给,介词

(二)数学代入法

有时候,考生如能巧妙地“拿来”数学中的解题方法,在语文答题中灵活加以应用,往往会收到奇效,数学代入法即是一例。

看一看

伍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

“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

”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

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

伍员再拜受赐,曰:

“吾知所之矣。

”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

丈人度之,绝江。

(选自《吕氏春秋•异宝》)

过于荆,至江上/苛政猛于虎也。

该项中第二句考生熟知,“苛政”与“虎”之间存在比较关系,“于”相当于“比”,以此代入第一句中显然讲不通,事实上第一句中的“于”作“从”讲。

(三)语法切入法

从语法结构角度切入是解答文言实词题常用的方法,其实该法对解答文言虚词题也同样适用。

在解题过程中,当你“苦思冥想无法选”时,不妨从语法角度切入,也许能尝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看一看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

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绎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

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

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

燕军大骇,败走。

五千人因衔枚击之/相如因持璧却立。

考察这两句语法结构,第一句主语是“五千人”,第二句主语是“相如”,进一步考察“衔枚击之”和“持璧却立”两者都是连动结构,且都作谓语,由此可见,两者基本语法结构相同,故句中“因”的用法也应相同,此处都可作“于是、就”解。

试一试

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变法者因时而化。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B.因利乘便。

于今无会因。

C.蒙故业,因遗策。

因拔所佩刀断一指。

D.不如因而厚遇之。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析:

D(D项为介词,趁此、趁机。

A、介词,依据;介词,因。

B、介词,表凭借,依据;名词,机会。

C、动词,继承;连词,于是。

(四)语境推断法

一般而言,需要判定的虚词上下文语境完整,语句的整体意义实际上限制了某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因此考生也可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进行判断。

看一看

徐九思,贵溪人。

嘉靖中,授句容知县。

九思曰:

“彼籴者,皆豪也。

贫民虽平价不能籴。

”乃以时价粜其半,还直于官,而以余谷煮粥食饿者。

谷多,则使称力分负以去,其山谷远者,则就旁富人谷,而官为偿之,全活甚众。

积九载,迁工部主事,历郎中,治张秋河道。

漕河与盐河近而不相接,漕水溢则泛滥为田患。

九思议筑减水桥于沙湾,俾二水相通,漕水溢,则有所泄以入海,而不侵田,少则有所限而不至于涸。

漕水溢则泛滥为田患/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第一句上文的语境是“漕河与盐河近而不相接”,下文写徐九思“筑减水桥,俾二水相通”,由此可推断该句中的“则”应为连词,表顺承关系,相当于“就、便”;再考察第二句,出自课文《崤之战》,晋襄公在遭到原轸怒斥后,幡然悔悟,派人追赶,追到黄河边的时候,百里孟明视等三人却已经上船出发了。

可见,此处“则”也为连词,但构成转折关系,可译为“却已经、倒已经”。

(五)标志识别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如能记住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特殊文言句式,可帮助你快速答题。

如表被动的“见”、“于”、“为”、“为所”等,表示宾语前置的“之”(如“何陋之有”)、“是”(如“惟利是图”)等。

同时识记一些含有虚词的固定格式,如“是以”为“以是”的倒装,译为“因为这”;“无以”意为“用来……的”;“其……之谓也(乎)”也是一个固定格式,根据情况可译为“大概(恐怕、难道)说的是……吧(吗)”,

看一看

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

“《传》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

将“其李将军之谓也”译成现代汉语,如果能记住这个固定格式的翻译模式,解答本题就会易如反掌,可译为“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

”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

句中的“之”都是固定格式的标志,是古汉语中表原因的固定格式。

试一试

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之二虫又何知。

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D.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析:

B(B、均为指示代词,这、此。

A、动词,到;人称代词,我。

C、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在否定句中,前置。

D、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音节助词,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后面,凑足音节。

三、18个文言虚词用法详解见《亮剑》。

备考简料清点

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1.而

连词

关系

例句

并列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

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而且、并且

承接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指南录〉后序》

就、接着,或不译

转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但是、却

假设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

如果、假如

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吾恂恂而起。

《捕蛇者说》

连接状语,可不译

代词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记王忠肃公翱事》

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

你的、你

你的

复音虚词

而已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

限止语气,罢了

2.何

疑问代词

作宾语

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前置,哪里、什么

作定语

然则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

什么

作谓语

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什么原因、为什么

疑问副词

句首、动词前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赤壁之战》

为什么、怎么

形容词前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伶官传序》

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复音虚词

何如

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

”《鸿门宴》

怎么样、什么样

3.乎

语气助词

疑问语气

儿寒乎?

欲食乎?

《项脊轩志》

吗、呢

测度语气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庄暴见孟子》

感叹语气

呜呼!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捕蛇者说》

啊、呀

词尾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逍遥游》

……的样子

介词

相当于“于”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对、对于、比、向、跟

4.乃

副词

顺承紧接

刿曰:

“……未能远谋。

”乃入见。

《曹刿论战》

就、这才

逆转相背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石钟山记》

却、竟、反而、才

范围限制

项王……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项羽本纪》

才、仅

确认判断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

是、就是

代词

第二人称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你的

5.其

代词

第三人称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

他(们)

第一人称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

我,自己

远指代词

则或咎其欲出者。

《游褒禅山记》

指示代词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

其中的

副词

测度

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大概

反诘

其孰能讥之乎?

《游褒禅山记》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2008年江西卷翻译题)

难道

婉商

吾其还也。

《殽之战》汝其勿悲。

《与妻书》

还是

期望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

可要

连词

表选择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是……还是……

6.且

连词

并列

河水清且浅。

《迢迢牵牛星》河水清且涟漪。

《伐檀》

又、并

递进

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之战》

而且、况且

让步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鸿门宴》

尚且

转折

固不如也,且如之奈何?

《鸿门宴》

然而、可

副词

不出,火且尽。

《游褒禅山记》

将、将要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孔雀东南飞》

暂且、姑且

7.也

句中语气助词

表停顿,舒缓语气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师说》)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送东阳马生序》)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

不译

句末语气助词

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张良曰: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出师表》)

不译

表陈述或解释

即不忍其觳觫,……故以羊易之也(《齐桓晋文之事》)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阿房宫赋》)

不译

表肯定、感叹

鸣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过秦论》)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伶官传序》)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啊、呢

表疑问或反诘,句中有疑问代词

公子畏死邪?

何泣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庄暴见孟子》)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谁得而族灭也?

(《阿房宫赋》)

表示祈使语气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崤之战》)

8.若

代词

第二人称

若毒之乎?

《捕蛇者说》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你、你们、你的

指示代词

南宫适出,子曰:

“君子哉若人!

”《论语》

这、这样、如此

连词

表假设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如果、假设

动词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像、好像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比得上、及、如

9.所

助词

在动词前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

所……的人(事物)

“为……所”结构,表被动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为仲卿母所遣。

《孔雀东南飞》

名词

表地点

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

处所、地方

复音虚词

所以,表原因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师说》

……的原因

所以,表凭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用来……的、……的根据、……的方法

10.之

结构助词

表修饰

多于南亩之农夫。

《阿房宫赋》

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

不译

取消句子独立性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捕蛇者说》

不译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陋之有?

《陋室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

不译

音节助词

形容词、副词尾

顷之,执一象笏至。

《项脊轩志》

不译

调整音节

月出于东山之上。

《赤壁赋》

无义

代词

代人、代物、代事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

他(们)、它(们)

指示代词

之二虫又何知?

《逍遥游》

这、那

动词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逍遥游》

往,到……去

11.为

介词

表动作、行为的对象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向、对

表动作、行为的替代

公为我献之。

《鸿门宴》

替、给

表动作、行为的时间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晏子使楚》

当、等到

表动作、行为的目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货殖列传序》

为着、为了

表动作、行为的原因

视为止,行为迟。

《庖丁解牛》

因为、由于

表被动关系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赤壁之战》

语气助词

疑问句末,表诘问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逍遥游》

动词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鸿门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

谁为汝多智乎?

《两小儿辨日》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琵琶行》

根据具体情况翻译:

修建、变成、作、表判断、认为、创作等

12.焉

代词

疑问代词

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杀鸡焉用牛刀(成语)

哪里、怎么、什么

第三人称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他(们)、它(们)

语气助词

陈述语气

于是余有叹焉。

《游褒禅山记》

了、啊、呢

反诘语气

万钟于我何加焉!

《鱼我所欲也》

结构助词

句中停顿

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

不译

词尾

形容词、副词词尾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阿房宫赋》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赤壁赋》

相当于“然”

兼词

于之(此)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劝学》

在这里(那里)

13.以

介词

表工具、方法等

王好战,请以战喻。

《寡人之于国也》

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报任安书》

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表提宾

秦亦不以城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原因

且吾以捕蛇独存。

《捕蛇者说》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报任安书》

因、由于

表时间、处所,同“于”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二十月,自亦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

在、从

表对象,同“与”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

《汉书》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信陵君窃符救赵》

和、跟、率领、带领

连词

表并列或递进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而、又、而且、并且

表承接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而、或省去

表目的

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过秦论》

而、来、用来、以致

表因果

古人……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记》

因为

表修饰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归去来兮辞》

复音虚词

以是、是以

无以、有以

足以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今之臣无以易薛季昶。

(2004年高考湖北卷)

臣恐天下有识之士,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2006年高考全国卷Ⅱ)奚足以语文事?

(2006年高考湖南卷)

因此、无法、有机会、够得上

14.与

介词

引出对象

尝与人佣耕。

《陈涉世家》

替、为

前后两个词语不能互换。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孔雀东南飞》

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

《信陵君列传》

同、跟

连词

连接并列词语,两个词语可互换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

《黄生借书说》

蜩与学鸠笑之。

《逍遥游》

和、同

助词

通“欤”,表疑问语气

王庶几无疾病与?

《庄暴见孟子》

是谁之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呢、吗

动词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鸿门宴》和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论语》

送给、结交

赞许

15.则

连词

表承接

项王曰:

“壮士!

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鸿门宴》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石钟山记》

就、便、原来是

表假设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师说》

表转折、让步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师说》

可是、却

表选择

非死则徙耳《捕蛇者说》

就、或

副词

表强调或确认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是、就是

表限制

及日中,则如盘盂。

《两小儿辨日》

只、仅

表推测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

或许、也许

16.者

结构助词

附在词或短语后,组成名词性短语

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指南录〉后序》

灭六国者,六国也。

《阿房宫赋》

……的(人或物)

附在词或一组词后,起提顿作用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鸿门宴》

不译

附在时间词后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鸿门宴》

不译

附在数词后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赤壁之战》

个、样

主语后,表判断、提顿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鸿门宴》

不译

附在主语后,表原因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过秦论》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的原因

定语后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语气助词

用于句末,表疑问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鸿门宴》

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

”《鸿门宴》

不译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