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按摩.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24076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8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足部按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足部按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足部按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足部按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足部按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足部按摩.docx

《足部按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足部按摩.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足部按摩.docx

足部按摩

足疗的作用:

促进血液循环之顺畅。

疏通人体能源循环管道之障碍。

促进器官部位功能之正常与各器官系统间的协调。

增进内分泌之平衡,缓和趋於紧张之系统。

排泄体内毒素杂物,维护健康。

加强新陈代谢功能,保持青春活力。

刺激细胞产生活力,老化。

恢复退化的器官机能,预防生病。

免打针、免吃药、疗效神奇。

人们的身体籍由新陈代谢的作用,在到排除体内废物和毒素的目的,包括五藏六腑、淋巴系统、大小肠和皮肤组织都是排毒的重要器官。

如果说这些器官功能失常或减弱,平常是看不出,甚至于感觉不到。

  由于人体特殊构造,所有器官都有神经延接至足部,其末梢神经区块,就是所谓的反射区。

临床实验证明,人的双脚合并正是人体器官组织立体分布的缩影。

当体内器官或腺体异常时,其足部反射区就会有结晶沉积而成为(痛点),每个痛点触觉反应不同,有些像沙子,有些呈颗粒,有些只有肿胀的感觉。

当刺激,自然也会加快排除沉积在组织周围的毒素和废物,因而达到疗效的效果,这就是现在医学所称的(第三医学),利用刺激细胞组织的再生能力,让器官自我恢复并保持正常功能的理疗法。

(一般打针吃药称为第一医学,物理治疗或超音波、远红外线照射等为第二医学)。

  脚底按摩也是第三医学的一种,目前愈来愈受到医界的重视,脚底按摩有以下的功能:

  促进血液循环之顺畅。

疏通人体能源循环管道之障碍。

促进器官部位功能之正常与各器官系统间的协调。

增进内分泌之平衡,缓和趋於紧张之系统。

排泄体内毒素杂物,维护健康。

加强新陈代谢功能,保持青春活力。

刺激细胞产生活力,防止老化。

恢复退化的器官机能,预防生病。

免打针、免吃药、疗效神奇。

如果力气小,可以借用两根筷子粗的圆柱性物体或者玻璃球等来帮助按摩,效果更明显!

每个地方按摩2分钟-5分钟不等!

注意,按摩后,要喝适量的水!

1.如果想美容的话,那就搓按肺(左右都要)和横行结肠-下行结肠-S状结肠,两个部位各按摩5分钟,有排毒的功效!

2.如果有高血压、心脏病等,那就揉按大拇指下的内关节出和心脏处,有疏通血管的功效;

3.如果有经常性头痛、风寒等,那就揉按大拇指内两侧,有加深脑部供氧的作用;

4.如果颈椎-背椎-腰椎-尾椎疾病,那就搓按大拇指下的外侧一点开始到脚躬,,注意,不是脚背,也不是脚掌,是脚的内侧部位!

有通经络的功效;

5.如果晕车,那就经常揉按无名指和小指指根下1CM;

6.如果孩子厌食,成人食欲不振,那就揉按图所示的胃的部位;可以增强胃液分泌;

7.如果睡觉后,肩膀疼,那就按摩无名指指根出外侧,可以适当扩大范围揉按;

8.肾不好,就按肾,,但是力度不能大,,,,否则伤内脏!

9.失眠。

搓脚跟!

10眼睛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2趾第3趾额窦反射区至中节趾骨根部。

右侧眼睛反射区在左脚,左侧眼睛反射区在右脚。

不局限于某个具体穴位。

11.每天晚上搓脚心上百次会对身体很好,脚底有很多穴位,具体是什么穴位一般的人也不会太清楚,但整体用手掌搓脚心很管用,延年益寿。

12.足部穴位很多,通过穴位按摩,可消除人的疲劳,减轻压力,治疗失眠.可取穴位足三里、太冲、三阴交等。

失眠的话不用按脚,按耳朵也可以,整个耳朵用手捏住,用拇指先撮耳背撮热,再用食指由上至下,搓揉耳朵内部,在按摩耳朵下方和下颌相连接的部位,最后撮脸(应该说是整个面部)撮热。

早晚一次,包你精神!

13.足疗的操作步骤为:

按摩前先蒸烫脚或洗泡脚20分钟左右,让足部毛孔张开,用热毛巾将足部擦净、包裹,先按左脚,顺序是足底、足内侧、足外侧、足背,按摩的时间一般在30至45分钟

【一】足部按摩基本手法:

1.食指单勾法(点法)2.拇指尖施压法(按法)

2.揉法3.推法4.擦法5.叩法6.掐法7.捏法8.摇法9.踩法

【二】辅助工具

1.按摩锤2.按摩板3.牙签或发夹4.烟或艾条5.电吹风6.吸尘器

【三】常见病的足部按摩

感冒。

头通。

失眠。

眩晕。

高血压病。

低血压。

冠心病。

呃逆。

便秘。

慢性胃炎。

泄泻。

神经衰弱。

支气管炎。

糖尿病。

急、慢性肝炎。

淋证。

阳痿。

单纯性肥胖症。

遗尿。

小儿厌食症。

惊风。

痛经。

月经不调。

带下病。

妊娠呕吐。

产后缺乳。

不孕症。

子宫脱垂。

更年期综合征。

痔疮。

痤疮。

湿疹。

脱发。

急性乳腺炎。

慢性腰痛。

类风湿性关节炎。

肩关节周围炎。

颈椎病。

足跟痛。

退行性膝关节炎。

前列腺肥大。

口疮。

牙痛。

急性扁桃体炎。

鼻窦炎。

近视。

老花眼

脚底按摩——自我保健好方法

   手法一(预备式):

         预备式,即是指脚底按摩前准备的基本手法,具有舒暖,暖身的作用。

程序如下:

         1、清洁法

         准备温水,先将脚底浸湿,并加以清洗。

其用意是重在脚底按摩进行时应有的卫生,温水则有能让血液循环的好处,小腿以下的浸泡效果更好。

         2、热敷法:

用毛巾热敷脚底,其用意在于促进血液循环以及舒缓紧张的脚部肌肉。

如无浸泡设备,热敷也可以作为清洁用途。

         3、轻檫法:

手指轻轻地擦,适用于脚的部位。

可扩张脚底表皮微血管,加速血液与淋巴循环,放松精神;向心脏轻擦,有助静脉血液回流到心脏,减轻心脏负担。

         4、揉捏法:

揉捏法的揉,以拇指指腹在肌肉或皮肤表面做单项旋转式的运动摩擦;捏为拇指于食指所构成一个捏的动作。

可舒缓肌肉组织,松弛与柔软脚底肌肉,和神经组织等,以及肌肉细胞有充分的养分。

         5、运动法:

运动式足部各关节的运动,垂直牵引各关节和活动关节,按摩脚趾头与脚骨关节,并揉捏脚后韧带,可消除紧张,松弛脚部各关节与韧带紧度。

         手法二(操作式):

         经由预备式热身后,足部放松后,即可开始进入反射区按摩阶段,在此称为(操作式),其方式是用来刺激反射区以达到预防疾病与保健身体。

可依个人情况,或是针对特别想改善之处加强处理。

操作方式优指颗,指腹,指侧三种手指的操作方式,再配合滑按压法,推压法,夹压法三种手法,交叉运用整合为以下操作方式,分述如下:

         1:

指颗滑按压法

         握拳固定,凸凹食指,以食指第二关节弯曲成指颗状,以手腕作为施压轴,带动关节面左右滑动,在脚底反射区做同方向滑动的施压操作。

为避免伤害手指,关节一定要好好弯曲,使用关节的顶点部位施力,或以辅助棒代替,可省力,且有效达到深入效果。

适用于整个脚底的反射区,或是加强刺激按摩,此为(按)的手法。

同时应避免拇指指颗操作,因为容易受伤而影响手指功能。

      

         2:

指腹推压法

         以手指腹(主要是拇指指腹)来进行推压,在脚底反射区做同方向施压操作。

此法适用于较缓和的刺激操作,以及脚底各反射区及内,外侧,此为(摩)的手法。

操作此法的按摩者,应避免再推压时,使用自己的指尖按压,或过度刺激到末梢神经,而伤害自身的视神经。

         3:

指侧夹压法

         手指侧如夹子般,在脚底特定反射区单一的夹压点施力。

此法可用拇指,食指,中指的指侧位置,夹压在脚趾及脚底的特定反射区,定点按摩刺激。

         手法三(统整法):

         脚底反射区疗程后,再以统整式缓和,放松因按摩所引起的疼痛感,就是把操作式手法对脚底后的刺激,是以舒缓的手法。

操作顺序为:

扣打法,牵引法,清洁法。

         1:

扣打法

         脚部肌腱会因按摩疼痛而紧绷,以扣打法就会开始放松。

握拳后用手的小指侧进行,力道平稳适当,籍由振动效果可减轻按摩后的疼痛感,使脚或身体得到舒缓。

         2:

牵引法

         按摩时有人害怕疼痛,因而使血管收缩,关节,肌肉韧带紧绷,牵引法可将紧绷的部位来开,放松肌肉。

拇指与食指拉每一脚趾或旋转,以牵引动作来舒缓脚底肌肉,关节,韧带的僵硬感,并可提高关节或肌肉的可动性与强化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3、清洁法

         按摩时,被按摩者若脚底涂有润滑油

       。

按摩完毕后须加以清洁,避免阻塞毛细孔,因此选择纯植物油润滑油,较能被皮肤吸收,促进舒缓,达到放松的功能。

按摩前后切忌喝冰冷的水,以免寒气留在体内,影响气血的循环。

搭配精油芳香疗法操作,效果可以倍增。

         若能熟悉上述按摩手法的操作方式,持之以恒天天按摩,除了血液循环与反射有良好效果,也可减轻平日工作压力或疾病的不适感,以及达到养身及养生的目的。

    

         《黄帝内经》的《足心篇》中简述脚底按摩原理:

人体器官脏腑各部位在脚底都有反射区,用按摩刺激反射区,通过血液循环、神经传导,能调节机能平衡,恢复器官功能,收到祛病健身之效。

         中医理论记载,人有“四根”——耳根、鼻根、乳根和脚根,其中以脚根为四根之本。

人老脚先衰,木枯根先竭,可见脚对人体的重要性。

         一、适合的按摩姿势

         接受按摩时,最正确且舒服的姿势应是被按摩者宜采坐卧式,且抬起来的脚不要高于臀部,若抬太高的话,坐骨神经与血管会压迫且无法将血液平稳送回心脏,一小时后就会麻痹或双脚冰冷。

另一方面,血液一旦快速逆流,对老人家或有高血压的患者具有危险性。

自行按摩者,可盘腿坐在靠近床缘或在地上铺一层毯子。

         二、被按摩的双脚

         被按摩者侧需用肥皂将脚底清洗干净,一来夏天可除脚臭,冬天则可温脚,润肤,当然自己的脚趾甲也要记得修剪,以免刮伤按摩者。

脚底若有皮肤角质化或硬肉,按摩时的反射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在按摩时,可先将角质和硬肉去除,效果会更加。

一般会建议双脚先浸泡热水,配合精油数滴,不但可以去除角质,促进血液循环,操作式擦上润滑的乳液,按摩的效果会更好。

         三、按摩者的双手

         按摩者本身需养成经常洗手,修剪指甲的好习惯,才不会在指甲里藏有污垢,造成细菌感染或是刮伤对方的皮肤。

而且,指甲不宜太短或太长,太长会刮伤对方,太短侧会在按摩时伤害自己,因拉趾到指甲肉造成不舒服。

所以操作前,按摩者应先检查自己的手指与指甲是否干净,长短适中,此外为方便手指的滑动与保护皮肤,按摩者也可以抹上乳液或是护手膏,因为若手部很干净,皮肤与皮肤之间的摩擦,操作的手会是第一受伤,通常脚比手粗不易受伤。

若手过于冰冷,可先搓热再按。

         四、必学按摩手法三大式

         脚底按摩是很好的自我保健方法之一,也是很好的自我养生之道。

在接受足健师或自己进行脚底按摩之前,底下有几个基本概念,是在操作之前有必要了解的,首先,先了解按摩手法中的三大式。

         所谓的手法,是指利用手或身体其它部位,在被按摩者身上进行适当的按压;手法的运用需要有节奏,不可太重或太轻,按压时力求平稳,柔和,不客忽快忽慢,否则易引起肌肉受伤。

     

         按摩手法依双脚构造,组织与反射区位置,简化的按摩方式与步骤,分别为预备式,操作式及统整式。

预备式及统整式的每一步骤以2~3分钟进行,操作式则以10~15分钟进行。

=================================================================

足部按摩图,足部按摩穴位图

足部按摩图-足部按摩穴位图

足部保健按摩知识推荐足部的基本结构及名称

每侧足部有26块骨,分为跗骨、跖骨和趾骨3组(图1——1)。

足部的关节多达数十个。

(一)足部的骨骼

1.跗骨位于足的后半部,包括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第二楔骨、第三楔骨及骰骨,共7块。

(1)跟骨位于足部的后方下部,是足骨中最大的一块骨,后端向下突出称为跟骨结节。

(2)距骨位于跟骨上方,高出其他的跗骨。

(3)楔骨有3块。

第一换骨位于内侧,第二楔骨位于中间,第三楔骨位于外侧,分别位于舟骨与第—-第五跖骨之间。

(4)骰骨位于跟骨之前,足外侧缘,其后方突起为骰骨。

(5)舟骨位于距骨与3块楔骨之间,内侧有一向下方的圆形突起,称舟骨粗隆或结节。

2.跖骨位于足的中部,共5块。

由内向外,分别称为第一跖骨、第二跖骨、第三跖骨、第四跖骨、第五跖骨。

每块跖骨又分为底(近足跟的一端)、体及头(近足趾的一端)三部分。

第一跖骨底下方有一跖骨粗隆,第五跖骨底外侧有一乳状突起称为第五跖骨粗隆

(位于足外侧中部)。

3.趾骨共14块。

包括:

(1)拇趾2块(近节趾骨、远节趾骨)。

(2)第二至第五趾各3节(分别称为近节趾骨、中节趾骨、远节趾骨)。

每块趾骨仍可分为底、体、头3部分。

(二)足部可触及的骨性标志

1.足内侧可触及内踝、舟骨粗隆(约内踝前方2.5cm处)、第一跖骨底部粗隆和第一跖骨小头(图1——2)。

2.足外侧可触及外踝、第五跖骨底部粗隆和第五跖骨小头(图1——3)。

3.足底部可触及足跟下方的跟骨结节、第一至第五跖骨小头及第一至第五跖骨基底膨大部等。

4.足背部可触及第二至第四跖骨基底部。

5.足弓由跗骨和跖骨被韧带、肌肉、筋膜牵拉形成一个凸向背面的弓,称为足弓。

主要的弓是内侧的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和第一跖骨构成。

人站立时,足部仅以跟骨结节及第一、第五跖骨头三处着地,共同承受全身的重量(图1——4)。

(三)足部的关节

小腿的胫腓骨下端与距骨构成足部最大的关节——踝关节,也是足部最后面的关节。

跗骨之间、跗骨与跖骨之间都形成关节。

跖骨与趾骨之间形成跖趾关节,趾骨与趾骨之间又形成趾间关节。

第二至第五趾,可称为近节趾间关节与远节趾间关节。

无论关节大小、活动幅度及方向如何,其基本结构均应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及关节腔3部分,均有韧带加强其稳定性。

(四)足的各局部名称

足部是人体最下部的运动器官,针对足部反射区的定位及按摩方向的要求,须明确足部各局部的名称和方位。

根据正常人体解剖学的规定:

足趾为前方,足跟为后方;足拇趾一侧为内恻,小趾一侧为外恻;足底面为下,足背面为上,足底面又称足的掌跖面;足背的后面与小腿相连接,足和小腿之间构成踝关节。

足的拇趾和其他足趾都有内侧、外侧、背面、底面、趾端、趾根等。

足趾的背面有趾四,其底面又称趾腹或趾端掌跖面。

足的底面由前向后,分为掌跖前部、足心、足跟3部分。

足部按摩注意事项

1.按摩室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避免宾客受风着凉。

夏天按摩时不可用风扇吹宾客双足。

2.按摩前,保健按摩师与宾客要洗净手、足,剪短指(趾)甲,以防损伤皮肤及交叉感染。

并备好按摩巾、按摩膏等所需用品。

3.按摩开始时,心须先探查心脏反射区,并按轻、中、重3种手法力度进行。

在了解心脏是否正常的情况下,再决定按摩力度及施术方案,以免发生意外。

4.饭前0.5h及饭后1h内不宜做足部按摩。

饥饿易引起低血糖、虚脱;进食后进行足部按摩会进一步刺激胃肠蠕动,加重胃肠负荷,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5.足部有外伤或感染时,可按摩对侧足部的相应部位或同侧手部对应区域。

若因手法不当引起局部红肿、瘀血,可涂一些红花油或樟脑酊等,待局部恢复正常后再进行按摩。

6.按摩时尽量避开骨骼突起处,以防止损伤骨膜。

对敏感区应避免重度刺激,对儿童及多数女性,宜用轻手法刺激。

7.按摩后0.5h内,嘱宾客饮用300~500mL温开水,以促进代谢产物及时排出体外。

儿童、老人、体弱多病者,可适当减少饮水量,以150~200mL为宜。

8.按摩的时间,以宾客需要而定。

一般以30~45min为宜,不宜过久。

9.按摩后可出现下列短暂反应,客人不必惊慌,坚持数日后,反应可自行消失,不要放弃按摩。

(l)按摩后尿量增加,气味变浓,颜色变深。

(2)出现低烧、发冷、疲倦、全身不适等症状。

(3)按摩后踝部肿胀,有淋巴阻塞现象者更为明显。

(4)下肢静脉曲张者静脉曲张更明显。

(5)反射区疼痛明星或器官功能失调现象加重。

10.长期接受足部按摩的宾客,痛觉的敏感逐渐降低,为提高其敏感性和按摩效果,可嘱客人用1%的热盐水(水温45℃左右)浸泡双足20~30min。

11.按摩后,木者用温水洗手。

冬天外出应带手套,以保护手部关节。

每月可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中药,水煎、熏洗、浸泡双手20-30min。

常用的泡洗处方为:

当归、木瓜、苏木、细辛、生姜、红花、骨碎补、生地、泽兰各10g。

12、女性月经期及怀孕期,一般应慎用足部按摩或禁用足部按摩。

13.局部皮肤感染、溃烂、出血性疾病,急性传染病,肺结核活动期、性病、食物中毒、急性心肌梗塞,严重的心、肾衰竭、肝坏死等危重病人,禁用足部按摩。

14.足部按摩可同时配合其他疗法,但不宜同时针炙。

15.术者要根据不同宾客的足部特征,因人而异找准反射区,按摩的施力方向要正确,力度要适宜,均匀并有深透感。

五、足部按摩手法

(一)单食指叩拳法

一手握扶早间部,另一手握拳,食指弯曲.拇指固定,以食指的近节指间关节为施力点压刮足部反射区(图1-5)。

适用反射区:

额窦、垂体。

头部、眼、耳、斜方肌、肺、胃、十二指肠、胰脏、肝脏、胆囊、、肾上腺、肾脏、输尿管、膀胱、腹腔神经、大肠、心脏、脾脏、生殖腺、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等。

(二)拇指指腹按压法

一手握足,以另一手的拇指指腹为施力点,按压足部反射区。

适用反射区:

心脏(轻手法)、胸椎、腰椎、骶椎、外生殖器和尿道、髋关节、肛门和直肠、腹股沟、坐骨神经、下腹部等。

(三)单食指刮压法

手握扶足部,另一手拇指固定,食指弯曲呈镰刀状,桡侧缘施力刮压按摩(图1一6)。

适用反射区:

生殖腺、子宫或前列腺、尾骨(内侧)、尾骨(外侧)、胸部淋巴腺、内耳迷路等。

(四)拇指尖端施压法

一手握足,另一手拇指尖端施力按压

适用反射区:

小脑及脑干、三叉神经、颈项、支气管、上颌、下颌、扁桃腺等。

(五)双指钳法

手握足,另一手食指、中指弯曲呈钳状,夹住被施术的部位,拇指在食指中节上加压施力按摩(图1—7)。

适用反射区:

颈椎、甲状旁腺、肩关节等。

(六)双拇指指腹推压法

用双手拇指指腹同时施力推压。

适用反射区:

肩胛骨、胸(乳腺)等。

(七)双指拳法

用一手握扶足部,另一手半握拳,以食指、中指的近节指间关节顶点施力按摩(图1一8)。

适用反射区:

小肠、肘关节等。

(八)食指刮压法

食指弯曲呈镰刀状,以食指桡侧缘同时施力刮压按摩。

拇指固定足部。

适用反射区:

膈(横膈)。

六、足部反射区的定位与作用(表1——1)(图1——9)

足部反射区图谱如图1—9所示。

足部反射区按摩顺序、手法、注意要点见表1—l。

七、足部反射区的分布特点及按摩选区、配区

(一)足部反射区分布特点

1.人体颈项以上组织器官在足部的反射区左右交叉分布,即左侧的额窦、三叉神经、小脑及脑干、鼻、大脑半球、颈项、眼、耳等反射区分布于右足上,而右侧头颈部的同名反射区分布在左足上。

颈项以下组织器官的反射区不发生交叉分布。

2.绝大多数反射区的分布双足相同。

仅有少数反射区只分布于左足或右足上,如心、脾、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肛门反射区只分布在左足上,而肝、胆囊、盲肠及阑尾、回盲瓣和升结肠反射区只分布于右足上。

3.多数反射区在同一足部只有一个位置,少数反射区在同一足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位置,如眼、耳、生殖腺、肛门和直肠、肋骨、尾骨、髋关节、坐骨神经、扁桃体、额窦等反射区有多个位置。

(二)足部反射区按摩的选区、配区

对于机体某一组织或器官功能失调引起的不适症,一般也应采取“全身按摩,重点加强”的办法,即把足部所有反射区都按摩一遍,以促进血液秆循环,增强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机能。

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不适症,选取重点反射区,增加按摩的次数与力度上以加强刺激,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对于严重的不适,只选取重点反射区进行重手法刺激,可收速效。

重点反射区包括基本反射区、主要反射区、相关反射区3部分。

1.基本反射区即肾脏、输尿管、膀胱这3个反射区。

主要作用是增强泌尿系统的排泄功能,将体内有毒物质及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无论是保健按摩或是消除不适症的按摩,在开始和结束时都要反复按摩基本反射区3遍。

2.主要反射区是指产生不适症的组织器官或系统在足部相对应的(同名)反射区。

也就是说,只认反射区不认症,如腰部的椎骨、关节、韧带、肌肉、筋膜等组织的结构功能异常所出现的腰痛不适可有很多种,无论是哪种腰部不适症,主要反射区都是腰椎反射区。

3.相关反射区根据不适症的性质,可选用与不适症有密切关系的反射区,如各种炎症和发热,可选用免疫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有关反射区。

八、足部按摩一般操作程序

足部按摩操作时,一般按照足底部、足内侧、足外侧、足背侧的程序进行施术,先左足,后右足,具体如下:

(一)左足顺序

1.用拇指指腹或单食指叩拳以轻、中、重3种不同力度在心脏反射区处定点向足趾方向推按,定点按压3~5次,用于检查心脏功能。

2.用拇指指尖或单食指叩拳在肾上腺反射区处定点向足趾方向按压5~7次。

3.用单食指叩拳在肾反射区处定点按压并由前向后推按5~7次。

4.用单食指叩拳在输尿管反射区处开始端深压并从肾脏反射区推按至膀胱反射区5—7次。

5.用单食指叩拳在膀胱反射区处定点按压并由前向后推按5~7次。

实际施术中,肾上腺、肾脏、输尿管、膀胱4个反射区可作为一组反射区一次操作完成。

6.用拇指指腹或拇指指间关节背侧屈曲在三叉神经反射区处,由趾端向趾根部方向推按5~7次。

7.用单食指叩拳在拇趾额窦反射区由内向外推压5—7次,其余的趾额窦反射区由前向后推压5—7次。

8.用拇指或单食指叩拳在鼻反射区推压5~7次。

9.用拇指指腹或单食指叩拳在大脑反射区由前向后推压5—7次。

10.用拇指指端或单食指叩拳在小脑反射区定点按压,再由前向后推压5—7次。

11.用双指钳法在颈椎反射区由后向前推压5—7次。

12.用拇指指端在颈项反射区由外向内推压5~7次。

13.用单食指叩拳在眼、耳反射区定点按压5~7次,或由趾端向趾根方向推压5—7次。

14.用单食指叩拳在斜方肌反射区由内向外压刮5—7次。

15.用单食指叩拳在肺反射区由外向内压刮5~7次。

16.用拇指桡侧在甲状腺反射区由后向前推按5~7次。

17.用单食指叩拳在食道反射区由前向后推压5~7次。

18.用单食指叩拳在肾脏、胰脏、十二指肠反射区定点按压或由前向后推按5~7次。

实际施术中,胃、胰脏、十二指肠反射区可为一组反射区一次操作完成。

19.用单食指叩拳或拇指指腹在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反射区压刮5—7次。

20.用单食指叩拳在肛门反射区定点按压5—7次。

实际施术中,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肛门反射区可作为一组反射区一次操作完成。

21.用双食指叩拳在小肠反射区定点按压并由前向后刮压5—7次。

22.用单食指叩拳在生殖腺反射区定点按压5~7次。

23.用单食指桡侧在前列腺或子宫反射区由后上向前下方刮推或用单拇指指腹推压5—7次。

24.用拇指指腹或拇指指端在胸椎、腰椎、骶椎反射区由前向后推压5~7次。

实际施术中,胸椎、腰椎、骶椎反射区可作为一组反射区一次操作完成。

25.用双食指桡侧在横膈反射区由反射区中点向两侧同时刮推5—7次。

26.用单食指叩拳在上身淋巴腺反射区定点按压5~7次。

27.用双食指桡侧在生殖腺(输卵管)反射区由反射区中点向两侧同时刮推5~7次。

28.用单食指叩拳在下身淋巴腺反射区定点按压5—7次。

实际施术中,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反射区可作为一组反射区双手同时操作完成。

29.用食指桡侧在尾骨(外侧)反射区由上而下再向前的刮、点、推压,5一7次。

30.用单食指叩拳在膝关节反射区定点按压并环绕反射区半月形周边压刮5—7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