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习目标的确定应注意的问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23646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6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学习目标的确定应注意的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小学语文学习目标的确定应注意的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小学语文学习目标的确定应注意的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小学语文学习目标的确定应注意的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小学语文学习目标的确定应注意的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学习目标的确定应注意的问题.docx

《小学语文学习目标的确定应注意的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学习目标的确定应注意的问题.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学习目标的确定应注意的问题.docx

小学语文学习目标的确定应注意的问题

谈谈如何确定语文的教学目标

最近几年,我在听课时发现课堂教学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这就是在导入新课之后,教师随即以不同的方式展示这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过程。

这种模式正在语文教学领域中迅速推广,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它改变了原先的那种漫无目的的、随心所欲的、收效甚微的教学状况。

那么,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初步的探索。

一、确定教学目标,要注重内容。

所谓“注重内容”是指注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领悟。

一句话,就是读懂课文,理解中心。

阅读课文,其本质就是理解内容,新大纲对阅读能力的要求,也是以理解为核心的。

只有正确的理解和领悟了课文的内容,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驾驭语文的能力。

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当注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为达到这一最终目标发挥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进授《孔乙己》一文时,我首先确定了这一教学目标:

理解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并用一堂课加以分析理解。

上课时,先检查学生阅读情况,然后讨论“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这一问题。

尽管人物形象逼真,内涵丰富,但学生起初的回答却很简单、直接,大多以“好人”、“坏人”评价,经过提示和反复引导,一个倍受封建主义毒害的既懒惰又自负以至堕落到偷窃致残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就展现在学生面前。

通过分析,学生认识到,对人物形象的评论不能简单的以“好人”或“坏人”作结,孔乙己悲剧的发生是和他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的。

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实践告诉我们,那种不注重课文内容,而把注意力放在知识教学上的做法,显然是不足取的。

二、确定教学目标,要注重重点。

每篇讲读课文之前,总有两到三条训练重点,而所谓的“注重重点”是指重点之中的重点,即突破口。

一篇课文,可教的东西很多,许多教师一味求全,惟恐遗漏了其中之一,好像只有讲到了才放心,我想这大可不必,我们应该以是否正确理解和领悟课文的关键作为取舍教学重点的标准。

譬如《小橘灯》一文,有三个训练重点:

一是“小橘灯”对表现小姑娘性格的作用,二是清新、含蓄的语言,三是复述故事情节。

如果我们平均使力,每条都详讲,那么给学生的印象就会不深刻。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我就着重抓住第二条响鼓重锤。

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围绕含蓄的定义--“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融汇进具体的描述中,让读者去回味”--展开讨论。

找到了突破口后,分析文章时就得心应手,一气呵成。

因此重点部分要不遗余力,而其他几条,学生也会豁然开朗的。

三、确定教学目标,要注重难点。

所谓“难点”,就是指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需要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果实。

到底哪些才算是难点呢?

这就要求我们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

我们经常说的备课不仅要备课文,更要备生,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在教《故乡》一文时,训练重点有二条:

一是理解运用对比突出主题思想的写法,二是理解小说中议论的作用。

其中的第二条就是难点,因为本学期最主要的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议论这种表达方式,而本文则要求学生理解记叙中的议论的作用,许多学生对此一知半解,有的甚至一窍不通,这就要求教师在分析课文时一定要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讲得透彻。

而文章的末尾三段正是实施这一教学目标的关键之处,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一定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弄明白。

为了这个目的,应当紧扣语言,深入挖掘,突出训练,让学生深入领会“我”对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实现这个愿望的勇气和信心,并从中受到鼓舞,以强化德育教育。

同时,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还应该处理好两个问题。

一是定与变的问题。

我们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整个初中阶段,每个学年,每个学期,每个单元,每篇课文,每一堂课,都应该有特定的教学目标,而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围绕教学目标分别加以实施,减少随意性。

但是这些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各方面的因素发生变化时,我们应该及时调整、变动,有时进行局部调整,有时甚至要从总体上调整。

例如,要求学生正确翻译文言文时,发现他们连文章也读不通顺,这就需要改变目标,加强朗读训练。

再如,根据中考的要求,语文学科突出了人文性,我们也应该随之而调整阅读目标,重点应放在突出人文思想的名家名篇上。

总之,只有定变有方,才能使语文教学不断的发展。

二是详与略的问题。

目标教学在语文领域中迅速推广的同时,出现了一种错误的倾向,那就是教学目标过于求全,在教学过程中又过于求详。

这势必会造成一种为了完成目标而疲于奔命的教学状况,其效果如何,是可想而知的。

那么如何处理好详与略的问题呢?

一句话,教学目标的详略要视学生的实际而定。

同一个知识点,在初中三年中往往会出现多次,如果绝大部分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就可以略讲,甚至不讲,反之,则要详讲,直到学生弄清楚为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非详不可。

总之,教学目标的详略处理一定要慎重,一定要研究透了学生后才可定夺。

语文教学的内涵非常丰富,有待于我们去研究、探索的问题还很多,本文只是从确定教学目标这一角度略陈己见,权作抛砖之玉,向各位同行们求教。

小学语文学习目标的确定

一、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区别与联系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容易将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相混淆,往往把教参上的教学目标直接搬到课堂上,并将其作为学习目标出示。

其实,二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

教学目标具体而精确地表达了教学过程结束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由于它是预先设定的,故而也是衡量教学任务完成与否的标准。

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出发点,也是学习的归宿。

确立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每位学生的首要学习任务。

目标越明确、越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其学习行动的每一次努力越能够获得成功。

在成功中体验学习的喜悦,人生从此充满了活力、激情和有意义。

从以上概念可以看出,二者的区别如下:

(一)目标的对象不同

“教学目标”是由教参书的编写者或者执教者制定,面向的是教师和执教者本人;“学习目标”是由教师代替学生或者师生共同制定的,面向的是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

(二)表述的程度不同

“教学目标”制定时可以使用教师教学专业词语,甚至概括性词语,只要执教者能看懂,或者成人能看懂就行了;但是“学习目标”是需要不同层面的学生能看懂,可操作要强,语言就必须做到准确、

 

 

具体了。

(三)蕴含的感情色彩不同

“教学目标”的表述可以用成年人较为理智、冷淡的方式表现出来;但是“学习目标”的表述就应该饱含激励、鼓励的语气,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如果单从定义上来看,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

而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最终实现的目的。

教学目标中包含着学生的学习目标,而学生的学习目标应该是教学目标的一部分。

二者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而设立的。

二、学习目标确定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小学语文学习目标的确定本着明确、简要、可检测、可操作的原则,在实际确定目标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应该注意长期目标和一节课的短期目标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目标,比如说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并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就能实现的,如果非要在每节课的课件中体现出来,也仅仅是一个摆设。

所以在进行目标设定的过程中,要注意长期目标、学期目标和一节课目标的相互结合,切不可将长期目标作为一节课的课时目标。

(二)学习目标的制定要具有可检测性、可操作性

在进行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如果我们制定的目标无法操作、无法检测,这样的目标实际上是没有用的。

比如“体会词语的含义”不如改为“说一说词语的含义”更合适。

(三)学习目标的制定要简洁,突出一节课的重点

授课过程中,受到学生的前知、课程内容、课堂时间的限制,每一节课的设计时不能对所有的内容面面俱到,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要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那目标的设定就十分关键。

内容要围绕目标来进行,所以对于每一节课我们要精心设计目标,尽可能让目标简洁,清晰。

如果我们的三维目标每一项都有两条,那么合在一起就是六条,学生根本不能去完全理解,也就不能发挥目标的指向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在制定学习目标的过程中,要注意与教学目标的区别,把握重难点,精心忖度,使之符合学生实际。

同时,学习目标也要可检测、可操作,从而有助于教师实现教学目标。

 

例谈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教学内容的选择

深圳市石岩公学特级教师朱瑛

大家知道,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依据,是一篇课文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因为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效果的高低与优劣,优秀教师都是根据教学目标来组织和推进教学进程的。

所以,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建立在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之上,建立在学生的学习需要之上,建立在深入解读文本之上,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但是回过头来看我们的阅读教学,目标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很多时候,教学是有目标而不尊重目标,学生不明白今天这节课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听课的教师更不知道教学的走向是什么,因为很多时候,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教师自己的事,课堂教学不需要把教学目标拿出来展示给学生、教师看,这就造成了目标制定的盲目性与随意性,造成了课堂教学评价的模糊。

欣赏语言的,设计时着力于课堂语言的优美、有诗意;喜欢思维的,把精力放在问题的难易程度上;关注生成的,注意力集中于意外生成,等等。

可以说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教学目标真的可以那么随意?

真的是无足重轻吗?

答案是否定的。

2010年7月,全国小语会在大连召开了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会议的主题就是“找准年段目标,力求教有特色”。

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对于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存在教学目标越位、缺位、不到位现象。

对此,小语会会长崔峦明确指出:

吃准教学目标,应该逐级明确语文课程在小学阶段的总目标,不同学段、年级的阶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以及课时教学目标。

在学段目标的把握上,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课程标准对于不同学段不同课型的要求。

年段不同,教学重点也应该不同,相同的教学内容在不同年段的教学侧重点也不相同。

就阅读教学而言,在低年级,识字、写字无疑是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同时还包括词和句的训练,初步的朗读训练。

中年级是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阶段,要继续进行词句训练,理解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要加强段的训练,注重段的理解、积累与运用。

高年级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品味文章的语言,领会表达的方法上。

这一阶段,揣摩并运用表达方法是需要加强的一个训练重点。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1.学段目标。

我以为,在确定具体的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之前,教师要对课程标准非常熟悉,尤其是对学段目标了如指掌,否则,就会造成教学目标确定的失当。

2.单元重点。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都有导语,它很明确地告诉我们该单元的教学重点与编写意图,而这正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的第二个凭借。

我们说,一篇文章,其内涵固然丰厚,语言固然精妙,涉及的语文知识点固然很多,但哪些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哪些是这一课时要解决的,要训练的,应根据单元重点与编者意图来定。

我们如果承认不可能通过一篇课文的教学解决语文上的所有问题这个事实的话,那么,我们也就不应该无视单元重点与编者意图随意地确定教学目标,而应依凭单元重点与编者意图而定。

3.课后练习。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们还要特别注意课文特征与课后练习。

一篇篇课文如同一个个人,其特点是十分鲜明的,每一篇课文所承载的教学目标都应该带有该文本特有的标记。

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充分把握文本特点,找出在语言表达上具有某种规律性、可迁移、可概括类化的语言现象作为教学目标与内容。

再说一篇课文的内容是极为庞杂的,我们要选择那些最能体现课文特征的内容来教;而课后练习是语文课程内容建设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语文课“教什么”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课后练习或明或暗指示给教师的。

4.学生实际。

即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认识和学习能力,寻找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发展,但不可过分强调实际而把课标拟定的学段目标丢在一边。

如《花钟》,这是三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标中关于中段的阅读目标有10条,而以下四条特别重要: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思。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单元导语的关键词是“认真阅读,了解作者发现的秘密”;“我们要留心观察,看谁有更多的发现”。

课后练习有三:

“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体会“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

依据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单元重点和课后练习,结合课文特征及学情,《花钟》的目标可确定为: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等16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段;3.认真阅读,用自己的话说说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初步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事物的特征。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

目标明确后,就是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

说实话,一篇课文可以用来进行教学的内容很多,作为教师,我们不可能把自己在解读文本时的创见、深刻丰富的体验全部转化为教学内容。

哪些应该纳入到教学设计中,并对其梳理、重构、整合,再通过恰当的方式加以呈现,这需要我们根据目标,深入解读文本,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寻找语文的核心价值,作教学化处理,取舍与甄选出能确保教学针对性与有效性的教学内容。

统观《花钟》(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全文,我们可以发现,能体现这些教学目标的最有价值的内容在第一自然段,而其他自然段,则可以作为一般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大致理解。

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生动地描写了9种花开放的时间和情形,并以花的开放时间为序连句成段。

形象生动的描写是作者“造句”的特点,以花开的时间为序连句是作者“组段”的特点,而且整段文章中的每句话又同中有变、语言节奏错落有致,形成美妙的“语感”。

这些语言特点都是这篇课文作为语文教材,是学生、特别是三年级的学生所应该重点学习的。

所以,学习《花钟》(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对第一段的学习上,不论是朗读、背诵,还是体会表达。

那么,这样的内容依据什么取舍、甄选并进行教学设计呢?

一是关于语文的知识、语文的技能,或者说只有通过语文课才能学到的知识与技能。

比如《花钟》(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除了字词类知识与技能外,可以用来教学的内容还有很多,如花钟是怎样形成的;每种花是怎样开放的;每种花开放的时间„„选择怎样的内容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呢?

作为小学三年级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学,我们只能把“教学内容”定位为:

“通过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领会作者描写花开放时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包括逻辑的准确和形象的准确),感悟作者连句成段的方法,并积累语言,适当地迁移运用语言,从而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

”设计教学时可以这样考虑:

1.品味句子逻辑的准确:

看看表示花开放时间的词有什么不同,从而品味“左右”这个词在句子表达上的作用。

2.品味句子形象的准确:

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每一种花的开放的。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想象这种花开放的情形,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通过自读感悟、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理解描写的形象生动。

如“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让学生从中感悟出:

因为牵牛花是紫色的,而且形状像喇叭,所以说它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作者用“吹”字,让我们觉得牵牛花开放时,就像调皮的孩子在吹喇叭。

同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

3.连句成段的感悟与语言积累:

根据花开放的时间,在黑板的“钟面”上贴出相关的花,感悟作者连句成段的方式,并看“钟面”练习背诵。

我们有一位老师做得更好,他在教《花钟》时,抓了花开的时间与样子。

课堂上,他把花开的时间与样子制成一张表。

这张表分两次呈现,第一次罗列了课文中的九种花,××花开放了,××花开放了,就用这样的句式,一串下来,一共九句,一目了然。

让孩子们读这九句话,读到后来,都不想读了。

干吗呢?

傻不傻?

好!

我们要的就是这种感觉,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就是要让你感到单调、感到枯燥、感到乏味。

等到这种感觉出来了,再呈现原文,让学生对照原文,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改,这一改,句子的意思没变,但什么变了?

味道变了、节奏变了、语言的精神面貌变了。

通过比较,句子的语言意味、这样写的好处和妙处,学生自然心领神会。

你看,这就是《花钟》的语文核心价值,关于言语表达方面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教者没有繁琐的分析,没有牵枝攀藤地引申、拓展,而是抓住重点,巧用对比,重锤敲击,泼墨如云,就像挖一口井,决不浅尝辄止,非得挖到汩汩的泉水冒出来为止。

二是具有明显的特征或代表性,这种特征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但是一旦被解读出来,往往能被公认为是该文本的主要特征。

如沈大安老师提出的从语言习得的角度,我们应该选择两种语言现象作为教学内容:

一种是有规律的语言现象,一种是“陌生化”的语言现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规律的语言比比皆是,如《花钟》的第1自然段: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花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这一段除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移情的观察角度、多样化的表达方法,仅就“时间”的写法来说,就有几点值得学生注意:

一是按时间顺序写,这才便于读者想象成“花钟”的开放;二是用上了“左右”,使表达更加准确,而且有的加上“左右”,有的不加“左右”,避免了累赘重复;三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有变化。

这三点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很有价值,如果让学生细细品味,可以学到汉语表达方式的许多规律。

课堂上,作为引领者的教师就要能有意识地发掘这些有规律可循的语言现象,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学习。

再看“陌生化”的语言现象,《慈母情深》(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中有这样两个典型的语段:

语段一: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语段二: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王崧舟老师在执教这一课时就很敏锐地发现了其中的语言规律,通过感悟使学生明白了其中第一句,将“我的母亲”倒置,并进行多次反复,所起到的表达效果是给人一种慢镜头的感觉,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而“立刻”一词的重复应用,则是给人一种快镜头的感觉,使母亲的一系列动作描写一气呵成,再次感受母亲挣钱的不易,生活的艰辛。

看!

两个语段承载了多么有价值的语言规律啊!

如果细细品味,学生就能学到怎样用特殊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但这并非是教参中指出的,而是教者深入解读文本的结果。

不论是规律性的语言还是“陌生化”的语言,对学生的语言发展都有较高的价值,我们在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时不要错过。

三是具有统领性,抓住它,就能整体把握文本,构建起大的阅读话题。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有一些课堂总是在“山脚下转悠”,或者始终如同隔靴挠痒,无法带领学生走向文本的“高峰”。

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至少有一点必然存在,即教师在解读文本时没有依据文本设计出能紧扣文本价值取向的统领性问题,并组织教学。

统领性问题也称为“主问题”,它在一篇文章中或者一节课中的地位就像一个国家的领袖。

如《花钟》(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在学生充分初读,解决生字词后,我们可以紧扣“课文写了几种花?

每种花开放的样子有什么不同?

作者是怎样写它们开放时间与样子不同的?

”这个统领性问题,让学生反复品读描写各种花怎样开放的语句,并交流感受,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花钟开花描写的各种不同的语式变换:

每一种花如何开放的意思一样,但写法却不一样,有拟人、有白描、有的直截了当、有的生动描绘;体会到作者写每一种花开放时间时用词的准确。

吴忠豪教授认为:

“所谓教学目标就是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是教学的核心问题。

目标不清的原因在于不少教师确定教学目标都是凭借个人经验。

”王荣生先生说:

“在目前的情况下,对语文教学来说,我以为教学内容更为重要、更为关键。

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

”就像火车运行,如果方向错了,动力越足离目标越远。

所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地锤炼自己,练就一双慧眼,在教材的密林深处,发现文本的教学价值,确定适切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只要这样,才能让语文课散发出知识魅力的芬芳,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语文的收获。

2011-01-27人教网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偏离了目标的教学无疑将南辕北辙,会造成教学的高耗低效,甚至造成严重失误.而每个学段也都有各自的阶段目标,这既是对学生年龄特点的尊重,也体现了目标体系制定循序渐进的原则.就小学高年级学段阅读教学而言,要始终把教学目标确定在强化篇章意识、关注理解表达、突出感悟体味、注重阅读积累等几个方面,努力彰显出该年段特点.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

小白小学侯旭红

作为一个青年教师,我深知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各种思想、各方面知识碰撞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的职责至关重大,特别是作为启蒙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兴趣抓起,使他们喜欢语文,爱上语文课,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现代的语文教师已经不仅仅是靠着照本宣科就可以赢得学生的赏识与信任的,必须储备大量的、各方面的知识,并有重组知识的能力,用语言的魅力和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同时让他们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学生陶醉于优美的语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更加和谐,课堂才会更加生机勃勃,也实现了在快乐中学习的宗旨。

在这个崇尚个性,张扬个性的时代,教师的角色也更加多元化,教师已然由原来的“传道授业解惑”发展到现在的还要关注学生健康,关注孩子心灵成长的多重任务,作为语文教师更得要求自己拉近师生距离,放低自己的姿态,走到学生中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心理导师,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够在知识见长的过程中心智也更加成熟健全。

语文教师是母语启蒙者,是语言以及文学的启蒙人,也

是民族精神的继承和传承者。

下面就教学目标的确定谈谈我的看法:

1、领悟课文本真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关键。

语文教材都是单元式编排体系,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教学目标训练点,每一课在单元之下各自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只要我们深钻教材,结合单元导读提示、课后练习以及语文园地,并联系单元和整册教材,就不难确定其教学目标了。

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要通过准确地把握课文特点,科学地抓准课文的重点来实现。

一篇课文不同于其他书籍中的文章,不是用来娱乐休闲看看而已的,它是编者按照课程标准要求选入教材,用来实现课程目标的凭借。

课文的语言、文章内容、篇章结构、感情基调以及它所在学段甚至哪一个单元的位置,都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定位。

有的文章人文性强一些,有的工具性强一些,其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有时同一首古诗入选在小学、中学甚至大学教材中,但它处于不同的学段就会担负不同的使命。

把握课文特点是定位课堂目标和落实课程目标的关键。

比如,有的课文本身极富情境,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不要抛弃文本而去创设一些仅仅为调动学生兴趣或只起热闹课堂作用的情境。

从本质上讲,教材也好,课文也好,它只是个例子,而且是符合各阶段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