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县太平镇云舍美丽乡村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投资申请报告材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21968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口县太平镇云舍美丽乡村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投资申请报告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口县太平镇云舍美丽乡村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投资申请报告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口县太平镇云舍美丽乡村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投资申请报告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口县太平镇云舍美丽乡村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投资申请报告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口县太平镇云舍美丽乡村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投资申请报告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口县太平镇云舍美丽乡村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投资申请报告材料.docx

《江口县太平镇云舍美丽乡村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投资申请报告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口县太平镇云舍美丽乡村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投资申请报告材料.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口县太平镇云舍美丽乡村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投资申请报告材料.docx

江口县太平镇云舍美丽乡村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投资申请报告材料

江口县太平镇云舍美丽乡村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第一节村寨基本情况……………………………………4

第二节旅游发展情况……………………………………5

第三节存在的问题………………………………………6

第二章方案设计

第一节设计要求…………………………………………7

第二节设计目标…………………………………………8

第三节设计内容…………………………………………9

第三章投资估算

第一节投资估算范围…………………………………11

第二节投资估算依据…………………………………11

第三节费用统计………………………………………11

 

江口县太平镇云舍美丽乡村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实施

方案

项目名称:

江口县太平镇云舍美丽乡村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项目监管单位:

江口县住建局负责人:

杨平

江口县旅游局负责人:

田波

项目实施单位:

太平镇人民政府负责人:

秦如高

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项目建设地址:

太平镇云舍村

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700万元。

项目建设期限:

12个月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1、文化广场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建表演台,用石板铺装

2、生态停车场20000平方米,云舍户外营地及配套设施56000平方米建设项目

第一章项目概况

第一节村寨基本情况

云舍村座落在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省级风景名胜区太平河畔,总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965亩,人均0.6亩。

辖10个村民组457户1914人,人均占有粮食450公斤,人均纯收入5250元。

全村旅游从业人员280余人,农家乐接待户36家,演职人员22人,有傩戏、金钱杆、土家婚俗等民俗文化表演节目10个,极具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和条件。

交通方面。

距县城仅5公里,江梵复线公路沿寨而过。

资源方面。

一是生态文化保存较好。

有“一寨一潭一河二洞一峡谷”,有保存二百年以上的土家“筒子屋”15幢,其中保存完好的有8幢。

其田园风光、神奇龙泉、幽深古巷、木楼筒子、造纸作坊、云崖峡谷、仙人洞、嘎嘛洞等自然景观各具特色。

二是民俗文化源远流长。

云舍至今仍保留着独有的土家风情习俗,有“赶年”、“过社”等传统习俗,有“傩堂戏”、“金钱杆”、“摆手舞”、“伴嫁歌”、“拦门礼”等土家歌舞,土法造纸术沿袭至今。

三是佛教文化底蕴深厚。

梵净山四十八脚庵的第一脚庵就在云舍村,旧时人们到梵净山朝拜,要拜五大皇寺四十八脚庵,朝拜人在云舍下河头庵烧过第一柱香后,起步登山朝拜。

云舍至今属于中国土家族民居经典的古寨,四百余户宅舍依山傍水,高低错落,蜿蜒起伏,崎岖而狭窄的青石板道路,幽深的巷道,诸多明清古建民舍,祠堂,犹如走进那已久远的岁月。

在漫长的岁月中,云舍土家族仍然保留着自身民族的风情习俗。

独具本民族特点的服饰,佩戴谐调美观,艳丽雅致。

民族传统节日很多,几乎每个月一天或几天,除过共同的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外,土家特点的“赶年”、“过社”、“清明”、“立夏”、“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传统节日丰富多彩。

第二节旅游发展情况

云舍乡村旅游开发始于2002年,是省政府第一批批准建设的五个少数民族村寨之一,是乡村旅游发展起步最早的村寨。

2002年,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定点帮扶云舍村,打出“中国土家第一村”乡村旅游品牌,经过8年的发展,到2010年,云舍乡村旅游初具规模。

一是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完成了寨内3800米连户路面硬化、1680米环寨环户沟渠改造工程,建成土家生态墙900米,集中维修古巷道3000米、土家屋脊280幢。

二是旅游村寨逐步形成。

2004年,云舍乡村旅游发展开始起步,有“农家乐”8家,“土法造纸”作坊12间,是全省乡村旅游示范点,2005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三是旅游氛围日渐浓厚。

2008年以来,成立了土家民俗文化演职队,推出摆手舞、打糍粑、哭嫁、祭风神等土家风情旅游节目,到目前,农家乐达到36家,云舍知名度逐步提高。

近年,围绕铜仁市委、市政府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战略,按照集中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示范点的要求,立足云舍的资源优势,县委、政府下决心、下大力,着力加快云舍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成立了以县委书记、政府县长分别任组长、常务副组长的云舍村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由相关部门负责云舍的规划编制工作,以及包装打造的宣传、策划及公司化运作等工作,力争2—3年内完成云舍村整体包装打造。

二是县镇村三级干部组成工作组,进驻云舍村召开群众会,增强了群众发展乡村旅游的信心和决心。

目前,恢复了云舍土家文化演职队,组建了22名群众代表组成的村民自治委员会,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

三是请贵州民族学院游为民教授完成了云舍乡村旅游综合提升创意策略,分别请同济大学、中铁二十五局正在对云舍作历史文化名村规划设计。

目前,已完成云舍乡村旅游创意策略和云舍概念规划的初评。

把每一户群众都纳入云舍的旅游产业分工空间布局之中。

第3节存在的问题

云舍村通过近年来的建设,在乡村旅游打造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基础设施建设上仍存在不少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一是进村道路狭窄,路面严重破损,路灯陈旧残缺,不能达到美丽乡村道路的基本要求。

二是现有停车场布局不合理,江梵公路沿线的砂石停车场距离云舍村有1公里以上,干线公路到村寨里面没有摆渡车辆,村内停车场小而简易,且在主要景观路口,布局极不合理,无任何生态绿化。

三是村内无公厕建设,各种设施指示标牌缺乏,无法引导游客。

四是村内民族风格的古建筑破损严重并恢复尚不到位,特别是土家民族文化墙至今尚未还原,民族文化气息不浓。

五是村内的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绿化、亮化等都达不到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的要求,旅游品味为低下。

分析上述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作为现代乡村旅游发展的民族文化村,各种规划相对滞后,多年来的发展只注重局部功能设计,没有结合整个村落布局及超前的功能规划,在文化村寨整体打造上一盘散沙,至今未能按照科学发展、全面规划的方向着手建设。

2、村落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由于近年来地方财政无力投入资金加强云舍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现有设施一直停留在多年以前的状态,已不适宜现代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3、各项管理不到位。

自云舍作为旅游村寨打造以来,各种乱搭乱建时有发生,村民管理制度不健全,不按规划建设和乱倒乱排现象时常存在,各种公共设施保护和古建筑保护不够到位,村民文明意识不够强,文化旅游氛围不够高。

第二章方案设计

第一节设计要求

根据国家的相关文件指示,以及相应设计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

设计的配套设施要立足长远,减少后期的重复修建和资源浪费。

合理规划,统筹安排,把最紧迫最急需的设施进行加快建设,设计的配套设施不仅要满足景区游客的观赏需求。

更要满足当地村民的生活生产需求。

配套设计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节约、节能、合理、安全的原则,要符合和尊重当地的民俗,不破坏原有风貌的情况下进行修缮和改造。

建设过程中所需材料尽量采用当地原有的材料,合理分布的进行造景和建设,建设的配套设施要求具有一下三个特征:

公共性、综合性、文化性。

尽量沿用当地工匠当地材料进行建设,减少大面积的机械搬运和景观破坏。

第二节设计目标

充分利用梵净山地区优越的自然生态和旅游环境,以保存较为完善的土家古建筑为核心,以梵净山佛教文化和土家历史文化为重点,以村寨较为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为纽带,以美丽的自然风光为平台,把云舍打造成黔东地区美丽乡村示范点和乡村旅游的最佳目的地。

以现代乡村旅游发展的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云舍土家天下第一村的优势,以旅游带动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乡村服务业的发展,带动特色观光农业的发展。

促进民族文化和传统农耕文化的发掘和升级,使自然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的保护,以达到广大农户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根本目的。

第三节设计内容

江口县云舍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内容包括:

文化广场,生态停车场,云舍户外营地及配套设施项目。

1、文化广场建设:

广场设计为美丽乡村文化广场和民族活动广场,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

广场设立民族文化表演台,广场铺装采用当地原生石材进行铺装,使得广场和整个村寨相得益彰。

2、停车场建设:

停车场建设主要是采用生态停车场的建设模式,烧结植草砖进行铺装,铺装完成之后进行植草绿化,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

提高整个停车场的绿化率和美丽乡村的绿化建设。

3、户外营地及附属设施:

户外营地及附属设施按照国内标准建设,建筑面积56000平方米。

第3章投资估算

第一节投资估算范围

本项目对文化广场建设、生态停车场及附属设施建设的直接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等进行估算。

第二节投资估算依据

1、建筑安装工程材料价格采用《铜仁市建筑材料价格信息》2013第二季度

2、《给排水工程概算与经济评价手册》

3、业主提供工程设计文件及有关资料

4、类似项目的结算、预算资料。

第三节费用统计

文化广场:

700万元

生态停车场,云舍户外营地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1000万元

工程总费用:

1700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